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串讲)-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串讲测试(全国)_第1页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串讲)-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串讲测试(全国)_第2页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串讲)-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串讲测试(全国)_第3页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串讲)-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串讲测试(全国)_第4页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串讲)-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串讲测试(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串讲知识点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具有三态变化。

(1)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性),供给呼吸(氧化性)。(2)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物条

件反应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木炭和

氧气点

燃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硫磺和

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和氧气发黄白光,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丝和

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要点诠释】支持燃烧,但其本身无可燃性;物质燃烧一般要发光放热。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①受热均匀②吸收生成的SO2。3.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注意事项:①必须用细铁丝,铁丝表面要用砂纸打磨光亮,去除表面氧化膜;②细铁丝要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聚热,下端要系根火柴;③必须待火柴快要烧尽时,才可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火柴一着火就立即伸入瓶内,火柴燃烧会耗尽瓶内的氧气,而观察不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④集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可燃物不能接触集气瓶壁,否则会引起集气瓶炸裂。4.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硫燃烧时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实验现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描述的是实验结论。一般说来,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5.铁与氧气反应分为铁在氧气中剧烈氧化(燃烧)及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锈)两种情况。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产物也不同。知识点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为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工业上用于炼钢、气焊和气割金属、液氧炸药等。知识点三、氧气的制取1.氧气的制备:(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MnO2+O2KClO3KCl+O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以选择: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2)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集气法。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4.氧气的验满和检验: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则为氧气。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知识点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水 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碳酸 △二氧化碳+水(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后者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碳酸,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4.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普通的物质燃烧,特殊情况下也能支持某物质燃烧,如镁等活泼金属在点燃的条件下,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下去。知识点五、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3)气体肥料。(4)光合作用。(5)化工产品的原料。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等。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2)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通风换气,人进入地窖时需要做灯火实验,若蜡烛熄灭,则不可以进入,需要通风片刻。知识点六、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2.原理: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3+HClCaCl2+H2O+CO23.装置图: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注意】一般不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浪费药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6.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伸至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7.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CaCO3CaO+CO2知识点七、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电源种类直流电b.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电c.化学反应:H2O===H2↑+O2↑通电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1质量比1:8d.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e.结论:=1\*GB3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2\*GB3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GB3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氢气的性质及检验(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最轻的气体)。

(2)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不纯净的氢气燃烧时会发生爆炸。(3)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操作:如图所示,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噗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知识点八、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2.硬水与软水:(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