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器玻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中国陶器玻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中国陶器玻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中国陶器玻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中国陶器玻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陶器玻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5诉讼后的诉讼产品玻璃和容器玻璃类似,有两种含义:广义和狭义。广义玻璃是指日常服装、祭品和艺术品等玻璃的总称。狭义的玻璃指装有食物和饮料的玻璃设备,如玻璃杯、盘子、碗等,因此也被称为工具玻璃。国外有些文献中将器皿玻璃包括在容器玻璃范围内。器皿玻璃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已制造了玻璃器皿,到了20世纪,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器皿品种繁多,但仍不能代替玻璃器皿。当然玻璃器皿的品种和质量也要与时俱进,开发无铅晶质玻璃系列、厨房家用电器用耐热玻璃系列、微晶玻璃餐具系列、高强(VHR)餐具系列、晶质玻璃灯具与灯饰挂件、工艺品摆件等新产品,做到产品系列化。目前我国的器皿玻璃厂基本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产品多,质量不高、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少、污染严重,国内市场上的高档玻璃器皿很多从国外进口,因此国内器皿玻璃产品的销售前景不容乐观。当前必需提高器皿玻璃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平,做到产品高档化、多样化,原料标准化、精制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5.1玻璃品种和制造要求器皿玻璃品种可按用途、功能与制造方法分类。5.1.1基肥、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产品⑴酒具各种高脚酒杯、无脚酒杯、甜酒杯、长颈带塞酒瓶、威士忌酒杯⑵水具水杯,细颈带塞水瓶、带柄、带嘴大水罐、冰桶、饮料杯等⑶餐具碟、缸、盘、高脚盘、色拉盘、碗、调味品瓶与器皿等⑷炊具可以用明火、电热和微波加热的器皿,如平底煎锅、蒸锅(蒸煮深锅)、烧锅、烤盘、烤碟、咖啡壶、咖啡杯与碟,各种类型炒锅和蒸煮锅的盖、电磁炉面板、煤气灶和液化气灶面板、厨房料理台面板⑸杂件烟灰缸、化妆品用器皿、储物器皿(storageware)等5.1.2玻璃器质配制⑴普通玻璃器皿,⑵晶质玻璃器皿,⑶耐热玻璃器皿,⑷微晶玻璃器皿,⑸钢化玻璃器皿,⑹叠层高强(VHR)玻璃器皿,⑺彩色光敏玻璃器皿。随着厨房的电气化,微波炉、烤箱、洗碗机、消毒柜的流行,开发了耐热器皿、高强度器皿、耐洗涤剂侵蚀的玻璃器皿等。5.1.3离心浇注法和注射成型法⑴吹制法,⑵压制法,⑶压吹法,⑷离心浇注法,⑸注射成型法。吹制、压制、压吹法在国内已普遍应用,离心浇注法和注射成型法目前在国内器皿厂采用不多。离心浇注法不仅可成型圆形果盘、烧锅、煎锅,而且也可成型椭圆形、方形、矩形、圆锥形制品。注射成型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料注入到模具内,切割去余料,经过退火和加工处理,可得到形状不规则的异形制品与工艺品,工艺过程简单,成型方便,关键是要有优良的模具。5.2玻璃透光性测试器皿玻璃成分根据产品品种、功能和成型方法而改变,与平板、瓶罐玻璃相比,器皿玻璃成分变化很大,基本上分为:普通器皿玻璃成分、晶质玻璃成分、耐热器皿玻璃成分、微晶玻璃器皿成分、叠层高强器皿玻璃成分、彩色光敏玻璃器皿成分。无论何种器皿玻璃成分都要符合使用功能和制造工艺的要求,与瓶罐玻璃成分要求相同,有害物质的析出量不超标是很关键的;同时也要考虑使用条件和成型方法的要求,以选择不同的成分类型。5.2.1对普通器皿玻璃成分的要求普通器皿玻璃成分并无严格定义,一般指器皿中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适合于各种方法成型的玻璃成分,包括无色透明、彩色和乳浊玻璃,大部分为无色玻璃,特别欧美国家的酒具、水具等一般均为无色透明料,强调其晶莹纯洁,亲近自然,也有小部分用套料和色料制品。无色透明料要求具有高的白度和亮度。白度不能单凭目测,而需要仪器测试。最简单的仪器为色度计或色差计,可以直接得到CIE色度图(色品图)的x和y的坐标与主波长、色纯度、亮度(总透过率或称积分透过率,也有文献上称为明度)。如没有色度计或色差计,用分光光度计测出不同波长可见光的透过率后,再进行计算,也能求出色度图上数据。由于器皿玻璃是无色透明的,不能用白度计测量,也不能与标准白度板对比,所以建议用下列指标来表示:⑴色度图上的坐标为了符合玻璃制品的使用情况,我们采用了相当于正常白天光线c光源(色温6770K)的色度图为标准,在CIE图中的c点是白色,其坐标为x=0.3101,y=0.3163,玻璃样品在色度图上的坐标愈近c点,说明玻璃颜色愈白,图中G点为我国某厂器皿玻璃在色度图上的坐标,P点为主波长,此玻璃的质量还是较好的。⑵主波长、色纯度和亮度(总透过率)当主波长在560~570nm之间、色纯度1.5%以下、亮度90%以上,玻璃的质量比较好。国内器皿玻璃的主波长为541~563nm,色纯度0.6%~1.68%,亮度为86%~90%。日本器皿玻璃要求主波长为567~577nm,色纯度要求在2%以下,亮度90%以上,前苏联器皿玻璃主波长为560~575nm,色纯度0.7%~1.3%,亮度85%~88%。我国器皿玻璃与之对比,主波长较日本和前苏联为短,也就是趋向淡绿蓝色调,而日本和前苏联趋向淡黄绿色调。在亮度方面与日本有较大差距,日本的亮度是玻璃厚度10mm的测量值,我国器皿玻璃的亮度是2mm时的测量值。⑶可见光透过曲线用分光光度计可以很快测出360~780nm波长范围的透过曲线,在此波长范围内,透过率要高,而且在400~750nm范围内,光谱应为一直线或接近于直线。也可参考平板玻璃透光度的测定方法,用BTG型玻璃透光度测定仪测定,但此法受光源光色变化影响比较大,只能说明总透过率,不能说明玻璃的白度。此外,必须在试样厚度相同时才能对比,如玻璃厚度不同,需要进行换算。图5-2为日本器皿玻璃的透光曲线(玻璃厚10mm),图5-3为国内几家器皿玻璃工厂的玻璃透光曲线(玻璃厚2mm),与日本器皿玻璃对比,国内器皿玻璃No1、No2透光率与日本相差不大,而No3玻璃的透光率就稍低。但国内与日本样品玻璃厚度相差很大,日本器皿玻璃很厚,仍然达到很高的透光率,说明日本器皿玻璃透光性优于国内产品。由于器皿玻璃大都盛装食品、饮料,其安全性要求与瓶罐一样严格,有时还超过瓶罐。ISO国际标准化组织7086/1和7086/2对接触食品的玻璃器皿和微晶玻璃器皿,包括碗、碟、成套茶具、储藏餐具(不包括烹调用炊具),将器皿中加入(体积分数)4%的醋酸到口部以下5mm处,扁平器皿则浸泡在装有4%醋酸的其他盛器中,于24℃下保持24h,测定玻璃器皿被醋酸侵蚀后溶出量,对扁平器皿要求Pb小于1.7mg/dm2、Cd小于0.17mg/dm2;对容积1.1L以下的深型器皿,Pb小于5mg/L、Cd小于0.5mg/L;对容积1.1L以上的深型器皿,Pb溶出量小于2.5mg/L、Cd小于0.25mg/L。美国要求玻璃器皿经4%醋酸在室温下24h侵蚀后,Pb的溶出量在7×10-6(ppm)以下。欧洲有些国家除Pb、Cd以外,还要求对Sb3+、Zn、Ba溶出量的限制值。如德国要求用3%酒石酸煮沸0.5h,Pb溶出量小于0.1mg/L、Sb3+溶出量小于1.5mg/L;瑞士增加了对Zn溶出量的限值,在室温下用4%醋酸侵蚀24h,玻璃器皿中Pb、Zn、Cd三者或总计溶出量小于3.0mg/dm2;芬兰要求在4%醋酸中室温下侵蚀玻璃器皿24h,Pb、Zn、Cd、Sb的单独或总计溶出量小于0.6mg/dm2;奥地利还提出Ba的溶出量限值,要求用4%醋酸煮沸三次,每次0.5h,Pb不溶出,另外用4%醋酸煮沸0.5h,Ba、Zn不溶出,还用4%酒石酸煮沸0.5h,Sb不溶出。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将玻璃餐具、炊具充满醋酸或水,在60℃下保持30min,进行溶出量测定,经4%醋酸侵蚀后Pb溶出量在2×10-6以下,As2O3在0.1×10-6以下,经水侵蚀后,Na2O溶出量在4.0×10-6以下。与ISO和欧洲、美国标准相比,日本增加了As2O3和Na2O的溶出量。在设计成分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尽量少用或不用这些有害成分,同时必需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以免有害物的溶出量超标。玻璃器皿成型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均有成型粘度-温度曲线的要求。而器皿玻璃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采用成型方法较多,设计的成分适应面要广,能用多种方法成型。当然适应所有成型方法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但应尽可能符合几种主要成型方法的粘度和硬化速度的要求。图5-4为机制高脚酒杯所要求的玻璃粘度曲线,在设计机制高脚酒杯玻璃成分时要参考此粘度曲线。设计器皿玻璃成分时,还要考虑套料问题,内层明料的膨胀系数与套皮玻璃的膨胀系数相匹配,可多次热加工,冷却后不炸裂,则两种料的膨胀系数相差不能超过(3~5)×10-7。通常工厂内都建立自己的成分系列,以一种明料为基准,在此成分基础上,稍加调整,设计出乳白料和各种色料成分。5.2.2普通器皿玻璃成分普通器皿玻璃成分以钠钙玻璃成分为主,在此基础上稍加调整而分为:⑴低钙高碱玻璃此类成分中CaO含量在6%以下,R2O含量在17%以上,不加入Al2O3和MgO。玻璃的特点是易熔化,可在燃煤的坩埚窑中熔好料;料性长,可反复进行炉前热加工,适合于成型复杂器皿和工艺品;粘度小,套料时,料皮容易均匀分布;适合于人工成型,也可用于成型速度较低的机械吹制和压制,而且还能用浇注法成型玻璃板,制造彩色镶嵌玻璃。由于加入Al2O3增加粘度,容易产生条纹和线道,而且含铁量低的高质量长石市场上供应较少,所以用普通长石引入Al2O3就增加玻璃中铁含量,工业Al2O3成本高又难熔,故此类成分不加入Al2O3,其他原料可能以杂质形式带进一些Al2O3,但含量应在0.2%以下。⑵钾-钠钙玻璃成分在钠钙玻璃中引入K2O代替部分Na2O,可以增加玻璃折射率,提高玻璃的光泽度,制成的器皿或艺术品显得晶莹闪耀,同时产生双碱效应,改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古代欧洲就以草木灰作为碳酸钾的原料,用于玻璃熔化,虽然现代已用碳酸钾、硝酸钾等工业原料,但钾玻璃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我国中小厂引进欧洲技术也采用此类型的成分来生产玻璃器皿。钾-钠钙成分与钾钙晶质玻璃成分区别之处在于K2O、Na2O含量,钾—钠钙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以Na2O为主,K2O含量比较少,在9%以下,K2O与Na2O的比例为1∶3~1∶2,不超过1∶1。而在钾钙晶质玻璃中,以K2O为主,K2O与Na2O的比例大于1∶1,甚至达到3∶1以上。⑶铝镁玻璃成分由于低钙高碱成分的料性比较长,不适合于高速机械成型,玻璃也容易析晶,特别在供料机料道、料碗附近,常常因产生析晶而影响生产。当然其晶相与高钙玻璃不同,高钙玻璃晶相为硅灰石,而低钙高碱玻璃的晶相为失透石(Na2O·3CaO·6SiO2)。为了降低玻璃的析晶倾向,参照平板玻璃的铝镁成分,引入Al2O3和MgO,但用量方面有所区别。Al2O3含量在1%~2%之间,考虑到玻璃成型时的均匀性,减少波筋与条纹,Al2O3含量不超过2%。MgO含量在1%~1.5%之间,比平板玻璃中MgO含量低,玻璃的硬化速度不及平板玻璃,要与器皿玻璃成型时的机速相适应。由于器皿玻璃要求晶莹闪耀,除了可见光透过性好以外,还要求较高的折射率,所以在基础成分中还要加入一些增高折射率的成分,如B2O3、ZnO、BaO等。加入0.3%~1%的B2O3,可增加玻璃的光泽度、强度、化学稳定性,而且能减少玻璃的析晶倾向。ZnO能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增加玻璃化学稳定性和折射率,并可使料性变长。PbO和BaO能增加玻璃的折射率、密度,也能降低高温时的粘度,也有利于增长料性,因而在器皿玻璃成分中常常分别引入或一起引入氧化物,每种氧化物用量在0.5%~1%,个别工厂也有加入比较高的,如BaO到4.7%,与工厂的传统有关,有的工厂习惯于应用含钡器皿成分的熔制与成型。普通器皿玻璃的成分见表5-1。No1为国内人工成型用玻璃成分,玻璃易熔,可用坩埚窑生产,线膨胀系数106.2×10-7,料性长,适用于套料和炉前加工,可以此为基础成分,加入着色剂得到各种套色用色料。No2是国内工厂池窑生产机制杯的玻璃成分,硬化速度比No1要快些,膨胀系数比No1稍低一些。No3为国内池窑中熔化的机制高脚酒杯的玻璃成分,密度为2.531g/cm3,线膨胀系数为88.2×10-7,软化温度为704℃。No4为国内所用成分,可用于人工成型,也可用机械成型,No5为国内机械成型用成分。No6为国内含较高BaO的器皿玻璃成分。No7为捷克器皿玻璃成分。No8、No9为日本机械成型器皿成分,No10为日本人工成型和压制器皿玻璃成分。No11为前苏联器皿玻璃成分,No12为前苏联机械吹制器皿玻璃成分范围,No13为前苏联压制器皿玻璃成分范围。No14为瑞典玻璃器皿成分。No15为比利时玻璃器皿成分。从No7、No14、No15的玻璃成分可以看出,捷克、瑞典、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器皿玻璃大都属于钾-钠钙玻璃成分。目前我国一些工厂也采用了钾-钠钙玻璃成分。要得到熔化均匀、洁净、透明、无气泡等缺陷的器皿玻璃,除了采用合适的基础玻璃成分外,澄清剂和脱色剂是关键。国内有些厂仍沿用硝酸盐和亚砒酸为澄清剂,硒、钴为脱色剂,硝酸盐和亚砒酸也起化学脱色作用,一般加入As2O30.4%~0.5%,CoO0.00006%~0.00007%,Se0.0030%~0.0061%。前苏联不同器皿厂中As2O3用量波动较大,一般为As2O30.005%~0.1%。目前日本考虑到As2O3的污染,已改用CeO2为脱色剂,当石英砂中含Fe2O30.014%,每100kg石英砂中加入NaNO31kg,CeO20.005kg。俄罗斯也用CeO2为脱色剂,用量为0.05%~0.12%。我国也采用复合添加剂,如S-型复合添加剂,可代氧化砷、氧化锑和氧化铈,起澄清、脱色、助熔作用,用量为0.35%左右,相当于As2O30.4%用量。澄清剂用量要根据窑炉类型、熔化温度、配合料气体比以及氧化-还原指数(REDOX)来确定。坩埚中熔化时,或熔化温度比较低时,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