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及缺陷完善_第1页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及缺陷完善_第2页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及缺陷完善_第3页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及缺陷完善_第4页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及缺陷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及缺陷完善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载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夫妻财产也日益丰富多样,相应地,财产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在现在这个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那么受重视,而财产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受人关注,人们对夫妻财产权益的重视程度也开始逐渐加强。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夫妻财产权的关键性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对1950年到2011年期间,《婚姻法》至《婚姻法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的演变过程中,法律上对夫妻财产权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回顾;对每一时期的不同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纵向比较了每一阶段的夫妻财产权,对国内相关法律现状和立法变迁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与社会发展相应,夫妻财产权利不断变迁的整体规律。并且,本文对国外一些相关法律条款进行了介绍,希望借助横向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夫妻财产权的不足作出研究,同时找到解决方案。关键词:夫妻财产制;比较研究;缺陷与完善引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社会的和谐需要依靠各个家庭的和谐,而家庭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想要拥有美满和谐的家庭,美满和谐的婚姻是必要条件。[1]正如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所言,将爱情和婚姻看做天堂,是不正确的;将婚姻看成爱情的坟墓,同样不可取。两个人间的各种关系,随婚姻的开始而启动。为使婚姻的和谐得到保证,夫妻关系中的夫妻财产关系以及夫妻人身关系,属于法律所能调整的关系范畴。夫妻人身关系确立后,相应地,和维系婚姻家庭生活的物质基础息息相关的夫妻财产关系会形成,并极大地作用于夫妻人身关系。[2]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各种夫妻财产制度的设立、变更与废止,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的对外财产责任,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问题。[3]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体系,自1950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颁布,又经过1980年《婚姻法》的颁布及2001年对《婚姻法》的修订后,得以基本确立,在持续出现新的局面和问题的环境中,为使司法实践得到有效指引,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方面,相继进行了三个婚姻法司法解释,在确保与时俱进的同时,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内容,使之得以持续健全。[4]中国社会经历的变革,涉及“屈辱通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闭关锁国—门户开放—改革开放”、“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人民财富也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中,得以持续提升,财产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在婚姻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人民也出现了极大的改革,这一历史轨迹,在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中得以体现。[5]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依然在进行,夫妻财产制是一种具有较强难操作性、实践性的法律体系,依旧存在新的局面、不足等,仍旧需要持续进步和健全。[6]据此,本文试图采取法解释学、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对我国目前推行的夫妻财产制现状的研究,及阐述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寻找我国夫妻财产制在目前社会状况下,具备的问题,同时试图借助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参考部分发达国家,和与我国传统习惯更相像的港、澳、台地区的一些法律法规,提出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夫妻财产制的健全建议。[7]第一章夫妻财产制度基础理论第一节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一、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概念作为对夫妻财产关系加以规范的法律体系,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财产,是夫妻财产制的调整对象。同时,对这些财产的所有者、分配方法、使用途径,以及夫妻双方怎样承担对外债务、婚姻结束时财产怎样分割等,予以规范和制约。[8]针对夫妻财产制的定义,现在法律界的主流观点有两种,其一为狭义,另一种为广义。站在狭义角度,夫妻财产制只是涉及婚姻存续期间,和夫妻财产所有权相关的体系。站在广义角度,夫妻财产制涉及夫妻财产的所有者、分配方法、使用途径,以及夫妻双方怎样承担对外债务、婚姻结束时财产怎样分割等。[9]本文涉及的夫妻财产制,是广义上的观点。夫妻财产制并非一种孤立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其发展水平受当时物质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夫妻财产制被提上桌面开始,它的进步和完善就跟一个国家特定时代下的历史背景、政治、社会形态、经济水平等条件息息相关。二、夫妻财产制度的特点表现(一)财产权的平等性在法律范畴上,婚姻法归于民法,所以,它涉及的主体是平等的,在共有财产方面,无论份额大小,夫妻享有的所有权都是平等的,没有必要对在共同财产积累方面,双方各自的实际开支多少、收入多寡、贡献的大小等问题加以考虑,所以,对于整个共有财产,夫妻双方享有的处分、收益、使用、占有权都是平等的。[10]在行使财产所有权时,夫妻双方均无权违背他方意志作出擅自处理,需在协商后,达成统一意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夫妻双方收入的差异是可观的,这就导致了表面上的不平等。(二)非有偿性、非等价性等价、有偿性不存在于夫妻财产制中。不同于民法中的普通财产制,作为一种财产制形式,夫妻财产制具有经济内容,等价、有偿的性质不存在其中,要求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时,也不是对等的。这一财产制的理念是对家庭中的弱者加以保护,原则是男女平等,夫妻的身份一旦发生于当事人身上,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便会出现在夫妻财产方面,就算处于分别财产制中,夫妻中个人财产较少或没有个人财产的一方,对于对方的财产,也具备相应的占有、使用及受扶养的权利;如果婚姻破裂,也能够拥有财产的平等分割权。(三)制度的可变性及依附性相比于民法中的普通财产关系,作为一种存在依附性的财产制,夫妻财产制无法单一形成,不得不由夫妻的人身关系中衍生,其存在的先决条件,是人身关系的形成。[11]夫妻财产关系绝不可能出现于当事人之间没有形成夫妻身份时,而仅仅是普通民事财产关系。此外,可变性存在于夫妻财产制中,就是说,其变动受夫妻关系变化的制约,如果夫妻身份改变,这种关系也不复存在。(四)主体的特定性作为一种民事行为,婚姻这种法律关系基于自愿结合形成,存在于作为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根据我国法律相关条文,夫妻享有财产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男女两性结为夫妻,所以,夫妻财产制度仅可以形成于有着特定身份的主体间,其特征之一,就是主体特定性。有别于民法中的普通财产关系,假设合法的夫妻身份并未形成于当事人之间,夫妻关系就无从提起,夫妻财产权更不必说。就算同居共财的事实存在于双方之间,这种财产关系也仅仅是民法里的普通财产关系,并非夫妻财产关系。同时,同性婚姻不为我国法律所接受,所以,我国婚姻法不保护同性婚姻关系,当事人无法按照婚姻法,对男女夫妻关系的专属权利如配偶权、扶养权等加以主张。然而,假设同性伴侣分手,依旧能够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关条文,来处理出现的共有财产分割问题,这类民事纠纷案件,在司法实际操作时,已经有法院按照民法通则给予了解决。(五)历史性、民族性以及社会性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婚姻存在于各个民族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具备了较强的伦理性又比较强,还形成了符合历史、民族特征的婚姻财产制度。第二节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性质能否明确夫妻财产制性质,和其理论研究紧密相连,所以,研究其性质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按照目前实施的法律观点,在对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对社会关系方式进行调整,以及对价值体系作出确立时,法律制度的性质差异,将造成有差别的结果。针对目前所具备的资料研究,在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上,我国学者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在分析健全夫妻财产制度,以及具体化立法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对法律条文加以设置时,无法对逻辑严密性作出充分考虑,这种局面迫切需要得到缓解。一、夫妻财产制性质的探讨在法律上,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处于民法范畴,私法性质存在于这一制度中是被承认的,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理论。[12]这种观点根据《民法通则》的精神,即民法是调整法律关系中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13]作为丈夫和妻子这两个拥有平等地位的民事主体间各项财产关系的规范,该财产制应属于民法范畴,但是,一些研究人员指出,民法为私法的一种阐释方式,所以,夫妻财产制度居于私法范围。第二,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夫妻财产制度应归于私法及社会法之间,这种理论是折中的。根据台湾专业人士林秀雄的相关研究,作为一种对夫妻财产关系加以设置的法律,人身和财产关系,是夫妻财产制度的设计基础,因此,无法自财产法及身份法的制约中解脱出来。所以,站在身份关系角度,其属于社会法范畴,但是,站在财产关系角度,其归于市民法。因此,通常来说,持有相关理念的学者认为,夫妻财产制度应归于市民法及社会法之间。此外,有一种理论指出,这一财产制度是社会法范畴中的。支持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台湾学者刘得宽,他表示,部分学者将家庭法归于民法范畴,然而,其本质上并不存在民法性质,交易关系是民法所侧重的,其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种社会利益间的关系是是研究对象,所以存在明显的财产性。但是,家庭生活关系是婚姻家庭法的分析对象,就算涉及的财产很少,一般也由夫妻共享。[14]站在这一立场,社会的共同关系是其所侧重的,利益的共同关系是其所追求的,所以,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行为规范性质。按照这一点,这种理论表示,应在社会法中纳入夫妻财产制度。二、夫妻财产制性质的划分标准在上文中,每一种理论均具备独到的法学观点,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夫妻财产制度性质的标准作出定义?针对某一具体的法律体系来研究,判断的标准应为其性质究竟处于私法还是公法范畴的立场。站在现在已有资料的角度,有着下述几种观点利益说。古罗马的法律学说,是这种观点的起源点,按照这一理论,在对特定法律条文或法律关系加以分析时,其关系到的利益为个人还是公众性质,应为第一考虑要素。[15]但是,通常来说,联系较为紧密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会在当前对健全福利有较强要求的社会里结合起来。在本质上,当对法律体系进行设置时,态度应谨慎,尽可能使各利益体如个人利益间、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间的均衡得到保障。按照韦伯教授的理论,因为国家权力持续膨胀,中世纪及古罗马时期时期,划分私人与公共利益的行为,或许会被看做是人民及统治阶级利益的矛盾。[16]然而,国家权力在目前的社会是受制约的,对私法及公法范围的界定,已经不再那么受重视了。形式说。在一些学者看来,从本质上讲,界定私法及公法,为对法律形式及其特征问题的差异加以分析,并明确划分,举个例子,在拉德布鲁贺(德国学者)看来:“法律形式的差异,是区分私法与公法,人法与物法等法律制度的凭证”。[17]法律调整方式及法律设置到的程序之间的差异,是区分民法与刑法的关键。两者法律关系主体及调整的规则间的不同,是区分民法与行政法的前提。如果只是根据这点来判定私法及公法的界定标准,那么,这一界定就会背离之前的主旨。因此,在笔者看来,对法律制度性质进行分析时,一个非常关键的参考凭证,就是意思自治及契约自由的水平。学者李建华的观点是:“意思自治是私法里的首要原则,在私法里的地位属独占鳌头,私法自治集中体现了法的价值的精粹。”[18]在意思自治以外的民法活动中,对契约自由所为限制条款加以强调,出发点并非对自治的原则加以否决,而是为了对行为主体加以保护,使其得以拥有更好的意思自治权。“在公法领域里,法律对一些即将作出的决策都己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法律,公法决策是受限的,但是,就形式而论,私法为意思自由的法。现在,这一论调己成为主流。[19]主体说。在这种观点看来,设若特定公权活动为公权机关明确指出,凭借这种身份对公权力予以行使,这就会形成公法关系。但,关键点是,主体在何时对公权加以行使,同时,在对权力加以行使的过程中,可以明确指出在行使公权,行为主体以之前提到的意义为基础。这种观点在本质上,是一个循环的概念,所以,这种理论无法对问题的性质作出界定。隶属说。据此说,在目的上,旨在对社会上地位各异的主体的隶属关系作出规范,为公法;旨在对平等主体间的关系作出规范,为私法。但是,平等关系也存在于公法中。同时,就像上面介绍的那样,私法并非规范平等主体间关系的唯一手段。所以,隶属说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弊端。[20]站在现在法律观点的角度,国家契约论是私法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关系是其规范的主体,因为市民为自由体,其意思为自治。此外,在将职能和权力让渡给国家机关时,公民采取的方式是契约,在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过渡干涉公民自由权的情况,应严格地规范相关国家权力立法的制定。在打造两套完全迥异的法律体系时,其基础理念指导为意思自治与否,市民社会和公权行使,因这两套法律体系的指导,而受到了彻底的限制。在持续的进展过程中,市民社会慢慢形成了阶层分化局面,就算是较大的对比差异存在于平等主体力量中,假设这种情形下,法律无法有效地对弱者的契约自由作出保护,就容易使其真实意愿被背离,进一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使造成妨碍,基于这种背景环境,社会法形成了。在台湾学者林秀雄看来,地位独立的、具备完全自由权的人,是市民法的分析对象,然而,实力不均衡、地位不对等的社会关系,为社会法的研究对象。按照这一点,假设契约自由,是一种法律制度立法理念的基础,能够在私法的范畴中,纳入该种制度,但是,如果对国家公权的限制是一种法律制度的立法理念的基础,就能够将这一制度归为公法领域。对契约自由造成的不足加以逆转,是社会法的立法本位,举个例子,对社会的良好风气有所妨碍,或者对弱者的契约自由造成损害等,由于社会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的契约自由加以限制,并在其中加入国家公权的调整,因此,在社会法的性质定位上,能够认为其介于公法和私法间。三、夫妻财产制性质的确立前文以当前时代的法律价值理论为基础,对法律性质作了相应分析,然而,夫妻财产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这种制度在人们认可婚姻及私产的同时,便已形成。目前,不能站在市民社会的立场,来对过去所有的身份社会的法律关系作出分析,也无法对原始社会的制度加以讨论,但站在制度的历史进步立场,应分析法律制度的性质。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早期,人们拥有的财产非常有限,也不会牵扯到夫妻财产制度。当时所谓财产,主要涉及氏族间的食物分割,一般会将各种食物提供给男性劳动力,以使其保持能为下一阶段的食物采集做保障的体能,从而延续种族。在生产力不断提高后,氏族社会因多余财产的出现而崩溃,政权组织国家由此形成。基于当时宗法制度观点,统治者的礼律论调为“家国相连,小家为家,大家为国”,所以,父权演变为所有家庭成员都应服从的至高权利,父权支配家庭财产,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无权过问家庭财产权,所以,夫妻财产制度无从谈起。[21]当时代进步至身份社会,身份制度成为国家政权的基石,本质上讲,这种情况下身份制为公法所规范。因为该制度的制约,在履行义务时,强权者规定的规则成为弱者的依据,意思自治的可能、权利的行使都是空白的,就算意思自治存在,也只是强势者干涉和否决弱者意思自治,不是双向的。一般来说,这种环境下,丈夫是夫妻财产制中拥有相应管理权的一方,但依然处于族权和父权的制约中,父权无法发挥作用,妻子的财产权利并不存在。因此,夫妻财产制度成为身份社会里,维系社会既存身份关系的重要纽带。作为国家强制关系的归属,身份关系紧密联系着国家权力,无法随便变更,意思自治原则被极大地限制着,公权则进一步膨胀。与此同时,国王和王后的财产关系,成为欧洲社会一个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国王没有权利随意动摇王后的地位,不然臣民会认为国王背离规矩,严重时会造成王权的旁落,导致政局动荡,所以并不归于私法。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形成,身份之上的特权也不复存在,市民生活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经济关系上。然而,由于长期封建夫权背景的存在,家庭生活内部依然存在身份制度的余味,这种情况下,无法在市民社会里完整划进财产制度。平等理念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里,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作为民事主体,男女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一来,被身份关系所遮掩的财产制度开始展露头角。妇女因男女身份上的对等地位,而拥有更大的意思自由阐述空间,所以,具备现代意义的私法范围里,开始慢慢纳入夫妻财产制度。在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的家庭仍然需要承担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受历史、传统等的影响,家庭财产制立法的焦点,依然聚集在维护弱者权利方面,不难看出,社会法的性质表现明显。因此,站在这一立场,在性质上,私法和社会法的中间地带,是各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的表象。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实际情况等的差异,每个国家夫妻财产制度性质的偏重点不同。但是,社会财富因持续提高的生产力而飞速提升,特别是持续改善的社会福利体制及社会保障机制,如果国家能够彻底承受保障个人基本人权如个人的生老病残等,家庭成员间的义务将慢慢衰微直至消失,夫妻财产制度慢慢向彻底的契约自由靠拢,并日益显现出私法属性。按照前文理论研究,在社会历史时期有所差异时,夫妻财产制度表现出迥异的性质。根据历史进步规律,不妨将这一体系的性质归纳成下述几个层级:习俗性质(原始社会)—公法性(封建制度)—私法兼社会法—完全的私法。2001年,我国推行了新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度产生相应的进步性,同时,立法对约定夫妻财产制度及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如二者出现矛盾,优先使用约定财产制效力,所以,明显的私法性存在于我国目前实施的夫妻财产制中,然而因为现在国情及生产力的影响,保障基本生活的职能仍是家庭的责任,具有社会法的性质,是该制度对婚姻关系里弱者合法利益作出保障的前提。[22]因此,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为婚后所得共同制是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第二十条,对夫妻间的抚养义务作出了规定,第四十条,对离婚分割财产、子女、老人的扶养等作出了规定,第四十二条,对适当帮助生活困难一方作出了规定。[23]因此,我国目前实施的夫妻财产制度,界定在社会法及私法间。所以,为了指导夫妻财产制度,应对私法和社会法的双重理念加以充分应用,并作为婚姻家庭制度相关法律的制定依据,摆脱契约自由的私法论调的限制,并对传统习惯、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生产力的现状等作出全面考虑。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因为是社会转型阶段,收入差距较大的局面必然存在,不少人特别是农村地区,妇女仅拥有很少的财产。现在家庭仍然具有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的义务,因此,在设计夫妻财产制度时,立法者应作出合理安排,以使婚姻关系中弱者的权益得到确保,同时对婚姻财产制度的社会性加以强调。如果婚姻关系当事人均有着较多社会财富,为了保障双方财产的使用效率,则要赋予更大财产支配自由,体现私法属性。所以,在下一阶段对婚姻法加以修订和健全时,不妨按照每个婚姻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婚姻财产制度,如有必要,则借助非常法定财产制度。第三节夫妻财产制度的主要类型由于思想、文化、风俗、立法、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各国夫妻财产制也有着不同的立法,按照标准的差异性,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夫妻财产制进行不同归类: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的适用根据,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一)法定财产制“传定财产制指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财产关系做出约定,或做约定无效时,据法律规定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在法国、德国等部分大陆法系国家,被叫做补充的夫妻财产制,或者正常的夫妻财产制;法定财产制,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等部分国家仅有的夫妻财产形式。在规定法定财产制时,在风俗、文化、经济、政治等的制约下,各国有不同的方案,现在,多种法定财产制形式如剩余财产制、分配财产制、共同财产制等,在世界各国适用。[24](二)约定财产制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这种财产制度是婚姻当事人按照约定,对夫妻财产制形式进行选择。在亲属法的立法中,不少国家对约定财产制进行了明文规定,一般来说,比起法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的效力优先。法定的夫妻财产制在夫妻双方进行了有效财产约定的情况下失效。两种有差别的立法例,存在于各国约定财产制中,其一,确定性的夫妻财产制,即为选择式的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法律明确规定了几种可供选择的约定财产制形式,在这一范围中,当事人拥有自主选择权,约定逾越这一范围则无效。该约定财产制为瑞士、德国等国家适用;其二,排斥性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即为独创式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在进行财产约定时,夫妻双方当事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法律并没给出限制。契约自由的原则在该约定财产制中得到了全面展示,然而,和法律的制定一样,契约的订立也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专业的法律人员,想要构建完全合理的夫妻财产制契约也不容易,更何谈普通的法律知识匮乏的婚姻法事人?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当事人所订立的契约总会出现各种不足。这时候,当事人将因为排斥性的夫妻财产制契约而遭遇困境。该立法例在英国、日本等国适用。[25]普通的夫妻财产制与非常的夫妻财产制根据适用的不同,能够将其归为非常的夫妻财产制及普通的夫妻财产制。(一)非常的夫妻财产制这种财产制和普通财产制相对,指的是法定事由发生在非常局面中时,经夫妻一方或其债权人的申请,或者按照法律规定,由法院宣告对其之前定立的共同财产制加以撤销,重新构建分别财产制。法国、德国的共同财产制撤销制度,以及瑞士立法的特别财产制,都在此范围内。按照形成程序的差异,能够将非常财产制划为宣告的非常财产制及当然的非常财产制,其中,宣告的非常财产制为按照法律来确定事由,法院在夫妻一方或债权人提出申请后,对原共同财产制加以撤销,重新构建分别财产制;而当然的非常财产制则为按照法律规定,当夫妻一方宣告破产,或其债权人已掌握清偿不足证书,以夫妻财产制为基础,将其定位为分别财产制。(二)普通的夫妻财产制普通夫妻财产制是指“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按普通情形所定之制度”。[26]在普通财产制的范畴中,就包括法定夫妻财产制及约定财产制。三、个人特有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按照所涉及的夫妻财产的范围,可分为个人特有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一)个人特有财产制婚后,在采用共同财制之余,夫妻双方根据法律规定或约定,在某种程度上,保有个人所有财产的制度,即为个人特有财产制。作为限制和补充共同财产制的一种方案,根据形成的原因的差异,该财产制度又能够归纳为约定的个人特有财产及法定的个人特有财产两类。其中,在约定范围中,以契约形式,夫妻双方规定某些财产作为夫妻一方的财产,这就是约定的个人特有财产;婚后,夫妻双方根据法律条文,进行保留的个人财产,即为法定的个人特有财产。(二)共同财产制夫妻双方的所有或某些财产部分共同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承担义务或行使权利时,根据共同共有原则,而排除个人特有财产的制度,为共同财产制。四、妆奁制、吸收财产制、统一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在划分时,标准为夫妻财产制的内容,则可将财产制分为共同、分别、联合、统一、吸收、妆奁等。(一)共同财产制排除特有财产,婚后夫妻的所有或某些财产为夫妻共同使用、管理、收益,并支付婚姻生活费用的共同财产,就是共同财产制。按照构成共同财产范围的差异,能够将共同财产制归纳为下面这些种类:其一,范围受限于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劳动所得财产的夫妻共有的财产,受赠财产等非劳动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等,各自拥有财产利息,为劳动所得共同制。其二,婚前财产归夫妻各自所有,在婚姻存续期间,排除特有财产,夫妻所得财产为共有财产,为婚后所得共同制。其三,不包括特有财产,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和婚前夫妻的动产,都是夫妻的共有财产,为动产及所得共同制。其四,除了法律另有规定的,不管动产还是不动产,不管婚前还是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所有的财产都是夫妻共有财产,为一般共同制。(二)分别财产制不论婚前婚后,夫妻双方所得财产都为各自所有,各种权利如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也不受对方干涉和支配由其各自独立行使,这种财产制度即为分别财产制。夫妻双方具备某些共同财产,或妻把财产的管理权借助契约方式转给夫的做法也是被允许的。古罗马后期按照万民法提出的“无夫权婚姻”,是这种财产制的起源,夫妻双方具备独立人格,然而,嫁资的所有权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所有。其理论基础是别体主义,不存在婚前、婚后财产的区别,夫妻双方各自拥有财产和草息,共同为婚姻生活买单。在日本等个别大陆法系国家,以及美国的大多数州、加拿大、英国等现代英美法系国家,法定财产制即为分别财产制。尽管在某个程度上,分别财产制使婚后妇女独立的财产权得到了保障,然而,在就业、薪酬等领域,妇女不如男士的实际情况普遍存在,在财产数量方面,双方的差距也是存在的,同时,很多女性依旧扮演着传统家庭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其贡献无法用货币来衡量。所以,如果婚姻关系破裂,妇女将陷入不平等局面。[27](三)联合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又称管理共通制,指婚后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但特有财产除外,将夫妻财产联合在一起,由夫管理。中世纪日耳曼民族地方的习惯法,是联合财产制的起源,其基础是夫妻别体主义,从本质上讲,为夫妻掌握自身的财产权,而在特有财产外,妻的别的财产,以及夫自身财产的管理收益权,由夫掌控,婚姻生活费用也由其提供,近现代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对其进行了完善。[28]相比于统一财产制,该制度的领先性较为显著,然而,在财产关系方面,夫妻的地位依然不平等,和男女平等原则并不相符。由于和时代潮流相悖,这一制度在二战后相继遭到废除。目前,尽管有些国家和地区依旧沿用这种制度,然而已作出了较大的完善,像台湾尽管依然推行联合财产制,然而仅限于形态的形式,在本源方面,己和德国现行法的剩余共同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四)统一财产制在结婚后,妻子向丈夫转归所有财产,婚姻关系破裂后,则对等价财产拥有返还请求权,这就是统一财产制。在婚姻关系成立后,妻子将会失去涵盖婚姻存续期、婚前财产在内的财产所有权,在婚姻关系破裂后,妻子能够拥有返还请求权,就意味着在财产权利方面,妻子的所有权发展为债权。假设妻比夫先离世,遗产归妻的继承人;假设夫比妻先离世,妻子拥有收回所有个人财产的权利。同样地,该财产制的理论基础为夫妻一体主义,尽管和吸收财产制相比,有其先进之处,然而夫权主义色彩依然没有消退。这对于妻权益的保障来说并无益处,和男女平等原则相悖,目前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五)吸收财产制以夫的人格吸收妻的人格为基础,吸收财产制以夫妻一体主义为立法基础,即在法律角度,妻没有财产享有权,不管其财产来源于婚姻存续期还是婚前,都归夫所有。妻不具备任何法律活动和诉讼能力。早期罗马法一度使用该财产制,乌尔比安就曾在其著述《论萨宾》中说:“假设财物的形式是嫁资,在我看来,这属于夫的财产,以妻占有的时间为基点,来计算夫占有财产的时间。”[29]在中世纪,英国一度推行该种制度。因为存在的基础为夫妻一体主义原则,以及封建社会的男女不平等,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吸收财产制慢慢被废除。(六)妆奁制这种制度还被叫做嫁资制,罗马法对其作出了明确界定,其中,以两类财产:妆奁外、妆奁来归纳妻的财产,妻子本人享有妆奁外财产的管理用益权;丈夫管理及使用妆奁财产,婚姻生活费用由其收益提供。如果不存在法定例外的情事,就算夫妻达成统一意见,也不可以在婚姻中将妆奁中的不动产进行转让或设定抵押。对于国际不少国家的婚姻家庭立法来说,这种制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一些沿用罗马法传统的国家,妆奁制在法律上都有体现。[30]第二章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沿革第一节1950年《婚姻法》的规定及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刚经过多年的战争,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急需颁布一部法律来肃清封建残余。使众多群众在封建制度中被强行灌输的心理桎梏得以解除,打造全新的婚姻家庭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此,1950年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即《婚姻法》。当时的《人民日报》这样评论:“从此,旧中国所遗留的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将彻底被废除,但是,全国将广泛应用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31]婚姻法成为新中国首部法律,不仅有其必然性,还对社会关系中,婚姻家庭关系担任的关键角色作出了明显体现。其中,对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以及婚姻自由所作的规定,是该法律最具深远意义的规定。规定财产权时,该法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及处理权,平等地为夫妻双方所享有。该条款在原则上对夫妻双方财产权的平等作出了保障。作为夫妻关系的物质基础,夫妻财产权利对夫妻双方人身、财产权利的平等予以认可。其二,婚姻关系破裂时,用夫妻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来偿还之前产生于在共同生活中的债务;男方在这一财产无法清偿,或者共同生活时没有财产的情况下,担负清偿责任。本人偿还自身所负的债务。对于夫妻双方和一方的债务清偿,该条款进行了明确界定,以照顾女方理念为指导,男方在共同生活财产无法清偿,或者共同生活时没有财产的情况下,担负清偿责任。其三,婚姻关系破裂时,双方协议家庭财产的处理方法,但女方享有自己婚前财产;假设无法达成协议,以有利发展生产、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为原则,按照家庭财产实际状况,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决。该条款对女方的权利进行了强调,婚姻关系破裂时,不管是人民法院以照顾女方利益为原则进行判决,或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均是法律侧重保护女方利益的体现。在原则角度,法律在该法律里,对夫妻平等的财产权利作出了规定,由双方共同享有夫妻全部财产。此外不难发现,婚姻关系破裂时,不管是人民法院以照顾女方利益为原则进行判决,或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法律均侧重于保护女方利益。不过该法律并不涉嫌矫枉过正,对女性权利予以较大程度维护,在一些局面中,为了女性的权利而牺牲男方利益,在当时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纠正,然而不可否认,这部法律并未系统化地规定财产制,依旧有着深入完善的需要。第二节1980年《婚姻法》的规定及分析10年文化大革命浩劫,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结束,改革开放由此拉开序幕,婚姻法受到了新社会背景的极大挑战。为了对新问题加以解决,使婚姻家庭改革果实得以巩固,我国于1980颁布了新的《婚姻法》。规定了感情破裂的离婚条件、夫妻财产制、计划生育等,是该新婚姻法最显著的进步。在规定夫妻财产权时,涉及这些领域:其一,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特殊约定,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所有,夫妻享有的处理权是平等的。按照该规定,《婚姻法》明确了个人财产制;由一方享有婚前财产;夫妻共同享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这是约定财产制被第一次加以明确,构建了结合了约定财产制及法定财产制的夫妻财产制度。其二,婚姻关系破裂时,用夫妻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来偿还之前产生于在共同生活中的债务;双方在这一财产无法清偿的情况下,作出清偿协议;人民法院在无法达成协议时,给予判决。本人偿还自身所负的债务。其三,婚姻关系破裂时,双方协议处理夫妻的共同财产,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基于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原则,按照具体财产情况,由人民法院予以判决。[32]不难发现,和1950年《婚姻法》相比,不管在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或在婚姻关系破裂时,夫妻财产的处理方面,法律更加注重保护男女双方公平,而倾斜保护女方的做法逐渐改变。这就意味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已为社会所摈弃。在地位上,女性有所改善,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和需求,健全的、系统化的财产制度,成为法律关注点的转向。新的《婚姻法》,比1950年婚姻法取得了二大突破:其一,在约定财产制方面,1980年《婚姻法》仅仅以“另有约定的除外”笼统而论,仅为不那么详尽的除外规定,系统化的操作条款并未形成,而且,由于中国社会并不熟悉契约制度,尤其是经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显著进步,使得婚姻、社会观念等领域发生了极大改观,这部法律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其二,相比于旧法,进一步明确了夫妻财产权,对婚前财产为一方所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共同财产进行了明确。其中,站在原则角度,“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1980年《婚姻法》条款,在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中,引进了约定财产制,这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我国婚姻财产制中引进约定财产制,能够使得实际操作更具变通性,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夫妻双方能够更加自由地要求夫妻财产权。但是,该法律的不足之处依然在于:对原则性过分强调,表现为并未清晰规定共同财产的范围,对于共同财产划分,也没有提出系统化的指导原则,所以,在具体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问题。举个例子,怎样对婚姻存续期内,婚前个人财产的收益加以处理,是该婚姻法暂时未能明确的地方。第三节2001年修订后新《婚姻法》的规定及分析自1980年到2001年,婚姻自由、平等等婚姻法观点,在二十年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重婚、婚外情、非法同居等婚姻不道德行为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明显,离婚率显著增加。法律调整这种局面,是非常必要的,所以,2001年我国修订了婚姻法,明确了财产权的一些方面。其一,规定了离婚时的债务清偿:共同偿还原为夫妻的共同债务。双方协议清偿财产各自所有或共同财产无法清偿的,人民法院在达不成协议时予以判决。其二,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明确了与第三人的关系、约定内容、约定客体、婚前财产、婚姻存续期财产,书面形式是约定所必须采用的等;和1980年《婚姻法》比起来,该规定的可行性更强。其三,对夫妻一方财产的内容作出了规定:专用生活用品、婚前财产、各种费用如残疾人生活补助费、因身体受损获得的医疗费等,遗嘱或赠与协议中明文指出归属的财产等等。其四,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涉及的方面: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得的知识产权收益、生产经营收益、工资、奖金、来自继承或赠与的财产等等,属于夫妻共同所有。而且,对于共同财产,夫妻拥有平等处理权。相比于1980年《婚姻法》第十三条,这两项内容对一方财产及共同财产的切实指向作出了明确,规避了法律规定含糊、过宽等问题。不难看出,对约定财产、法定财产、共同财产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一1980年《婚姻法》的长处,为2001修订《婚姻法》所延续。基于1980年《婚姻法》,2001年《婚姻法》有所发展,其进步的表现有二:其一,进一步规定了约定财产制度,对约定必须使用书面形式作出了明确,对之前规定个人婚前财产将变成夫妻共同财产的做法进行了修正,在对婚前财产进行财产权限定时,借助的方式是约定财产制,同时,用约定的办法,让夫妻双方能够更充分地进行夫妻存续期间财产的分配。此外,在优先级上,这一法规对约定财产制比法定财产制高进行了规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夫妻需要享有更充分的财产处理权,约定财产制正是“法因时而立”的体现,使得夫妻的个人意志受到了尊重,个人财产的保护得到了强化。其二,对个人财产、夫妻共有财产、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等进行了细致界定,对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借助排除的办法进行了规定,在划分夫妻财产时,更充分地联系了社会具体情况,不仅关注了个体的自由,还确保了夫妻财产的系统化,和个人自由逐渐受到社会主流价值关注的大趋势相吻合。此外,和原则性的条款相比,详细的规定取得了长足发展,使法律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第四节 三个婚姻法司法解释对《婚姻法》的补充对于夫妻财产权,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一)》对《婚姻法》第十七条“夫或妻拥有平等的夫妻共有财产处理权”的切实所指,作出了明确解释,这就使得这一条款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的不足得到了改善。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婚姻关系的延续,不能使夫妻一方的财产成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规定深入解释了2001年《婚姻法》,以一项基本原则的形式,规定婚前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同时对之前婚前个人财产因婚姻的延续而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进行了修正。这一制度使保护个人财产得到强化,然而,一些观点认为它没有关注以农村妇女为主的广大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使她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在笔者看着,这一制度是双面的,不能否认其和社会对个人财产自由加以保护的主流相符合,并对妇女参加工作,获得经济、人格独立有益。2003年《婚姻法解释(二)》,主要对下列问题作了规定:“其他属于共同财产的”(《婚姻法》第十七条,2001年)所涉及的财产形式,个人财产所涉及的财产形式,解释了“知识产权收益”。不难发现,法律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新局面。2011年《婚姻法解释(三)》对夫妻财产权的作了如下解释: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孳息和自然增值之外的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父母为夫妻一方添置的不动产,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看做是父母的礼物,属于出资人子女的个人财产。若不动产为双方父母共同赠送,如果当事人没有特殊约定,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则属于双方根据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共有。[33]婚前,如果夫妻一方就不动产买卖签订合同,在银行贷款用个人财产作为首付,并在自己名下登记该不动产,婚后,夫妻一起偿还贷款,婚姻破裂时,双方协议处理该不动产。如果无法形成协议,人民法院能够作出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由其自行偿还贷款的判决。在笔者看来,对于之前法律悬而未决之处,该司法解释作出了相应规定,这是一大进步。然而,部分条款对婚姻关系中的弱势一方妇女并不重视,体现了立法者不具备明显的性别意识。举个例子,在夫妻共同财产中,不包括孳息和自然增值;在婚前,夫妻一方在银行贷款,单独支付不动产首付款,并在自己名下登记该不动产。婚后夫妻双方一起偿还贷款,如果婚姻破裂,人民法院能够作出不动产归产权登记者的判决。婚姻财产的“定分止争”,是该类条款调整权利的侧重点,这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怎样在司法下,为情感存有一些余地,也是需要顾及的。第五节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不足之处个人特有财产制被纳入新的修正案中,同时对多种形式财产如婚后个人财产、婚后共同财产、婚前财产等的性质作出了更加系统化的界定,借助相对完整、操作性更强的规定,和1980年《婚姻法》相比,新的修正案更为积极地调整了婚姻财产关系。然而,就目前来看,受限于立法技术以及时代的进步,我国立法目前实施的婚姻财产制度,有着一定的不足。就像上文介绍的那样,婚姻财产制度的缺陷,在婚姻财产纠纷及婚姻财产制度的摩擦中,逐渐凸显。基于上述研究,充分考虑我国《婚姻法》关于婚姻财产制度的观点,在这一章节中,笔者将深入解读我国立法中婚姻财产制度的不到之处。一、体系问题关于婚姻关系破裂时,如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我国《婚姻法》中的指导性法律条款,仅仅限于婚姻财产制度中有原则性规定的第17、18、19条法律条文,以及第39、40、90条离婚制度中的规定,这无法满足我国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婚姻财产制度的需要。在法律条文方面,《婚姻法》对婚姻财产制作出规定并不多见,整体上仅是前文涉及的6条,这无疑会导致婚姻财产制度无法在立法层面上构建系统化的体系,无法构建整体性的结构。夫妻间财产救济、夫妻对外财产责任、婚姻破裂时如何清算分割财产、怎样承担家庭生活费用、财产权利和义务、婚姻财产制的形式等,是理论研究所涉及的几大婚姻财产制度层面。目前,不少上述内容在我国《婚姻法》里并未得到体现,只是界定了婚姻财产制的形式,并未体现其理论内容,只是在不同的章节中,不成系统地界定了部分常见情况的处理原则。在《婚姻法》里,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等,是“家庭关系”(第3章)中构成婚姻财产制度的大方向,“离婚”(第4章),对婚姻关系破裂时,怎样清偿债务、分割财产进行了明确,“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第5章),规定了婚姻关系破裂时,对夫妻共同财产予以擅自处理的活动。在立法上,对于我国婚姻财产制度来说,该框架结构安排,以及不够灵活、细致的条款,将阻碍完整体系的打造,同时导致目前实施婚姻财产制度可操作性方面的不足,在司法实践方面造成对夫妻财产纠纷加以解决时,适用法律对司法解释的依赖过重,使得我国婚姻财产制度难以达到系统化、规范化。二、结构问题夫妻间财产救济、夫妻对外财产责任、婚姻破裂时如何清算分割财产、怎样承担家庭生活费用、财产权利和义务、婚姻财产制的形式等,是理论研究所涉及的几大婚姻财产制度层面。针对关于婚姻财产制度的内容,新《婚姻法》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原则性,但在系统性方面有所不足,不少内容均未涉及。在我国《婚姻法》中,立法内容上的不足,是婚姻财产制度的最大障碍,对婚姻财产制度调整结果的科学性、范围的广度,都造成了直接制约。在这一章节,笔者会对我国立法里的婚姻财产制度的内容缺失,进行重点解读。约定财产制及法定财产制,这些婚姻财产制度基本框架结构的构成,是新《婚姻法》所明确的,然而,内部结构通则规定的不足,是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规定时,面临的巨大障碍。在婚姻财产制度里,通则性规定的作用是总领性的,为部分共同事项的统筹。在普通局面中,这些基本准则是对婚姻财产关系进行处理时所不得不遵从的。其作用主要有二:规避立法技术方面出现的条文简化情况;使得夫妻或司法机关对夫妻财产制的理解、适用更加方便。在婚姻财产制度方面,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通则规定等,是瑞士、德国、法国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涉及的内容。对于此,作出明确规定的有夫妻的权利义务、财产关系的普通规定、财产法通则、婚姻的普通效力等国家立法方面。但是,通则性规定的内容并未出现在我国《婚姻法》里,当对社会生活里发生的新状况加以处理时,这会使司法机关面临消极的制约,造成对婚姻财产纠纷加以处理时,无法坚持基本的标准,来确保科学合理的办案结果。三、法定夫妻财产制问题法定财产制在我国现行《婚姻法》上规定的比较详细,这和中国社会进步局面相吻合,而且在民法法系国家法律规范里,这种倾向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虽然我国推行了《婚姻法》,变更了法定财产制,但是,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还存在相应的新局面,目前实施婚姻法里规定夫妻法定财产制的内容,已无法跟上时代进步的足迹,无法对法律实务面临的一些情况加以解决。目前实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规范及涉及内容,是这些不足的聚集地,这种局面迫切需要缓解。(1)法定共同财产与个人特有财产范围的冲突《婚姻法》第17条和第18条说明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借助列举和概括的方式,确定和明晰法律条文,是立法者的出发点,然而第17条第5款提出的“其它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以及第18条第5款涉及的“其它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均能够用以扩张解释,这就会在内容上造成二者的矛盾。虽然最高院《司法解释(二)》第十一条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作出规定,涉及实际意义上,男女双方获得或应获取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破产安置补偿费;一方个人财产投资获得收益。但是,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存在的新的财产类型,这些列举的适应性显然欠缺,如果二者出现矛盾,要如何解决?对无法列举出财产所有范围的局面加以规避的留底条款,是立法者的原意,然而造成的法律漏洞更清晰,在司法实践过程里,容易发生法律适用的明显矛盾。(2)无形财产转化补偿作为夫妻财产制的组成部分,无形财产、有形财产均不可忽视,但站在目前已有法条的角度,和有形财产相比,无形财产的规定并未被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所重视。在法律条文中,无形财产的规定只是在知识产权收益中有所体现,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夫妻财产权益的期待利益等无形财产。商品交易客体的范围,因不断进步的市场经济而出现变更,无形财产逐渐发展成十分关键的交易客体。一般来说,在生活里,夫妻关系确立后,配偶一方会使用夫妻共同财产,为对方学习专业技能、升学、出国等增强自身素质及文化修养的深造行为加以支持,基于此,对方得到了更好的生存技能,然而,假设这种情况下,对方作出离婚的要求,因为家庭中的有形财产大部分被消耗在对对方的发展进行支持上,在对方知识技能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多数的财产,就算法院判决配偶一方拥有所有财产,也不一定是科学的。事实上,在该过程中,对方借助家庭共同财产获得了更多的无形财产,花费了无法逆转的人力资本,这是有形财产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在夫妻共同财产无形化后,对财产权利纠纷加以处理?现在看来,在对离婚分割财产方面进行设置时,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无法掌控处理无形财产的纠纷。在婚姻存续期间,为家庭作出较多贡献的一方,只可以得到极少数或者得不到物质,而另一方借助夫妻共同财产,使得自身技能和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在婚姻结束后,或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于为家庭作出较多贡献的一方来说,这并不公平。同时,《婚姻法》并没有充分重视著作权、专利权等其他形式的财产权利,以及为获经济收益的其他期待性财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成为有形财产权,而实际生产力时间和该无形财产的获取并不一定成正比。在形成婚姻关系后,拿到知识财产权,然而并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夫妻双方婚姻破裂后,因此出现财产权利纠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面对该局面,新《婚姻法》第17条第3项指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享有所获知识产权的收益。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2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已经获取或确定能够拿到的财产性收益,为“知识产权的收益”,这就使得在离婚后,非获取知识产权的夫妻一方拥有知识产权期待利益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和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的立法理念有悖。(3)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权利的系统化法律规定欠缺对于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双方依法享有的平等的处分权、收益权、占有权、使用权等各项权利,是夫妻共同财产制里非常关键的一项权利。在内容上,夫妻财产内外责任涉及财产权利权能的方方面面,对夫妻财产关系的日常运作加以保护,对民事第三人和夫妻财产的交易安全加以保障,是夫妻财产制度应明确的方向。婚姻法(2001年修订)第17条第2款,只是对夫妻享有平等的全部共同财产的处理权进行了规定。并未对双方其他的财产权利如管理、使用、占有、收益等作出明确,具体的、关于救济使用、收益、管理、处分纠纷的规定十分欠缺。因为太过原则化的处分权规定,当法律实践对具体案件进行处理时,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如何在法律实务里,对损害交易第三人权利的活动加以规范?对超权利范围的权利行使加以处理?对夫妻财产权利加以行使?法律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着眼于以当前以经济利益为重的大前提,假设没有明确夫妻双方财产权利的范围、财产责任,对于夫妻行使财产的一些权力如使用、收益、占有、处分权来说,使双方行使合理财产权利的行为受到限制,同时,容易造成第三方安全的受损,甚至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妨碍。四、约定夫妻财产制问题(1)未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及自由主义的立法模式,是两种夫妻财产约定时间的立法模式,限制主义立法模式的典型,是荷兰、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后者的代表为美国、英国、瑞士、德国。夫妻双方协议财产关系的时间,可以是婚后、婚约达成时,或者婚前,这是自由主义的立法模式,并未严格要求订约时间。从本质上讲,是由于夫妻财产制立法精神的差别。夫妻双方仅可以在婚前或结婚时,对夫妻财产协议加以订立,婚后夫妻契约的订立,是为法律所禁止的,这就是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较为严格地要求了订约的时间。当事人意思自治,是自由主义立法模式的基础,强调当事人协议优先以及约定的科学性。然而,因为双方婚前没有全面认识到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性,加上并不清楚配偶的部分细节,同时,婚后,配偶一方也存在生活、工作变动的可能性。这样一来,自由主义立法模式就在对婚姻家庭生活的运作作出保证的同时,使得协议的科学性得到了确保。但是,交易第三方的安全保障,是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所强调的,指出为了对民事交易第三人的安全作出更有效的保障,订立财产协议应发生在婚前或结婚时,而非婚后。但是,肯定婚后协议的可行性,或将造成夫妻双方损害交易第三人,或配偶一方借助自身优势,对另一方加以威胁,使其签订协议的局面。(2)和夫妻财产约定实质要件有关的规定不足在夫妻财产约定的要件方面,不管英美法系国家,或者大陆法系国家,都有所涉及。对于约定,我国新《婚姻法》提出选取书面形式的要求,然而并未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实质性要件提出要求。作为订立于平等主体的民事契约,夫妻双方达成的婚姻协议,订立的原则基础当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并且按照《民法通则》、《合同法》的条款,然而,比起一般的财产契约,婚姻财产契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规范约定的实质要件,规避法律实践里纠纷的出现,是《婚姻法》迫在眉睫的事情。(3)夫妻财产约定拥有完整的内容及类型根据中国目前使用的《婚姻法》第十九条,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能够对所得的财产,和婚前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我国法律为婚姻当事人提供了分别财产制、限定共同制、一般共同制三类夫妻财产制约定方式。然而,约定财产制的全部类型及内容,并未为这些形式所全面顾及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夫妻双方的约定常常无法被纳入任何一种。因此,现实中夫妻的复杂财产关系,无法为这些形式所满足。同时,对于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婚姻法》第十九条对其所有权作出了规定,而在婚后,婚姻当事人的其他权能,如财产的收益权、处分权、使用权等,可不可以进行约定,如何约定,并未加以明确。持续健全的法制建设以及发展的社会文明,改变了所有权的性质,当前时代,市场经济为主导,收益权、使用权等可以由非所有权人行使的财产关系客体的权利,并非不能脱离所有权而存在。为将合理的法律指导提供给当事人的活动,针对这一点,《婚姻法》当予以明定。约定夫妻财产制公示程序规定不足两大效力将在夫妻双方对财产归属进行约定后形成,这一协议对处于夫妻关系中的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这种效力还会产生于民事交易第三人,夫妻约定并公示财产,能够对夫妻财产的责任范围加以明确。假设这一约定为第三人所知,就对其有效,不然,无法和第三人对抗。按照现在的环境,《婚姻法》第十九条,对以书面形式来约定进行了明确,作为一种非要式行为,这类约定没有要求公示或登记。基于该约定为第三人所知,并未对借助公示活动与第三人对抗作出规定。所以,一般来说,该类约定形成于夫妻间,不为第三人所知。这样一来,交易安全就成了民事交易的薄弱环节。约定情况是否为第三人所知,婚姻当事人一方要如何表明?如何对夫妻财产约定是否被第三人所知进行判断?根据现在最高院推行的部分司法解释,在证明时,婚姻当事人一方需加以举证。一般地,这种证明因为程序设计的不足而复杂,严重时难以发生效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不少夫妻双方借助约定对第三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实例。对于我国现行婚姻法来说,漏洞之一就是夫妻财产约定公示性的不足。(5)约定夫妻财产制变更或撤销程序不足处置财产,是生活中夫妻难免会遇到的,因此,作为一种法律关系,财产关系是动态的,夫妻的财产关系因婚姻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夫妻双方的需要难以为已有的约定内容所满足,又或因为生活条件较大的浮动,导致已有约定的使用变得不再那么公平,夫妻双方就会有对协议加以更改,对约定加以终止的需要。作为夫妻双方契约自由的体现,夫妻财产约定来源于意思自治。假设可以对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加以增强,同时使交易第三人的利益得以保全,法律也是允许的。假设规定不能变更,就会和追求意思自治的立法精神产生冲突。夫妻变更和撤销财产约定的行为,并未为《婚姻法》所规定禁止,然也没有对撤销及变更的条件与法律效力作出规定,如此在上述条件中,就无法科学地规避夫妻对法律加以规避,对债务加以逃避的行为,使交易安全受到威胁。五、非常财产制问题非常财产制在我国婚姻财产制度中的缺失历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造成的男女在家庭中实际经济和国人“同居共财”的传统观念都使得非常财产制在我国的确立困难重重。当法律规定的特殊事由发生时,如果夫妻一方对对方以合理条件提出的共同财产分割要求加以拒绝,法律常常难以发挥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夫妻双方为了对财产的进行特殊保护,而不得不通过离婚的方法,来对共同财产加以分割,这将威胁到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婚姻财产关系难以为适用通常财产制所调整,或这种调整将有失偏颇时,适用非常财产制将在对婚姻关系外第三人的利益、社会交易安全和秩序,以及婚姻关系主体的财产权益的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立法上,所以,不少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均规定了非常财产制。然而,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立法并未明确规定非常财产制,而只是对个人特有财产制这一和法定财产制互补的制度、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进行了规定,对于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结构的完整性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缺陷。第三章我国可借鉴他国和地区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第一节英美法系中夫妻财产制立法英美法系是在日耳曼习惯法的基础上由英国的司法系统创造出来,以判例法为法律渊源。英美法系以英国与美国为代表,这两个国家的夫妻财产制的立法主要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辅以大量的司法判例形式。英国的婚姻家庭法对不少国家特别是对英联邦的国家和美国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香港地区婚姻家庭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所以,我们以英国夫妻财产制立法情况为例,研究英美法系夫妻财产制立法之规定。一、约定财产制在早期的英国,“依照普通法,凡是己婚女子,几乎毫无权利。因为,她的人格己被其丈夫的人格所吸收”。直至19世纪颁布《己婚妇女财产法》,赋予己婚妇女与未婚女子相同的行为能力,这就让夫妻财产约定得以实现。订立婚姻协议的习惯普遍存在于英国,无论婚前婚后,男女双方都能够订立婚姻协议,且在协议订立时,通常会有律师来对当事人加以协助,因此,法律没有过于限制婚姻协议,在约定财产权利时,在遵从强制性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夫妻双方借助非要式形式是允许的。只有满足下述条件,一项婚姻协议才是有效的:要约与承诺,是协约形成必备的两个阶段;双方当事人要达成统一意见;协约必须是合法而符合公序良俗的;订立婚姻协约的资格是双方当事人所必备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想要达成法律关系。对于约定财产制,英国法律并未过分限制婚姻协议,在约定财产权利时,在遵从强制性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夫妻双方借助非要式形式是允许的。在有着较高法制水平的英国,广泛存在着订立婚前协议的行为。该做法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法制水平。但我国可以适当参考英国约定财产的限制条件相关规定。二、法定财产制财产制立法分散在英国各种制定法和判例法里,并未形成单独立法。到世纪晚期,英国出现了分别财产制,并形成了文法。1882年颁布了《己婚妇女财产法》,否定了婚姻对妇女财产权利的剥夺,在法律上,对妇女享有和男子一样的独立财产权利作出了保障。英国于二战后推行了不少法律,深入健全了法定财产制。对妻家事劳动进行评价的意味,存在于大部分和夫妻财产关系有关的判例或成文法里。分别财产制是英国的法定财产制,妇女能够独立享有管理、收益、占有、处分财产,以及承担债务的权利。如果婚姻关系破裂,一般地,法官能够对男性一方提出为女性一方提供抚养费的要求,并对妇女的家务贡献予以照顾,在抚养费里加以体现。英国立法这种行为,是家事劳动评价制度的表现,对妇女的家庭奉献作出了肯定。完全不同于中国婚后财产共同制,分别财产制是英国法定财产制。而且,如果婚姻关系破裂,一般地,英国法官能够对男性一方提出为女性一方提供抚养费的要求,并对妇女的家务贡献予以照顾,在抚养费里加以体现。但根据我国《婚姻法》,婚姻关系破裂后,处理财产的方式是协议,在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由法院基于对女方及子女权益加以照顾的原则进行判决。第二节夫妻财产制的比较法启示一、立法体例方面因为司法判例联同单行法规的方式,是英美法系国家推行的,和我国相比,有着较大的立法体例不同,所以,针对立法体例,着重对大陆法系国家的夫妻财产制加以研究。借助介绍德国的夫妻财产制,可以看到《德国民法典》有关婚姻财产制的内容全部被归纳到第四编“亲属法”中“婚姻”一章中的“婚姻财产制”一节。对于夫妻财产关系,这一法典未能在原则上加以规定,然而,一般规定在其他部分得以体现。在夫妻财产制立法方面,法国、瑞士等英国以外的大陆法系国家,均在同一章或是同一节中,对其进行了规定,从而形成体系化立法,同时,为了严密立法,进行了一般规定或通则性规定。之前对我国夫妻财产制缺陷的论述,有关于《婚姻法》里散落着夫妻财产制度的介绍,在笔者看来,德国等国家将夫妻财产制的规定统一起来,在“婚姻”这一大块当中设立独立的一章或一节来规定“婚姻财产制”的做法,是我国订立民法典的重要参考。二、约定财产制方面在约定财产制方面,通过对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相关规定的借鉴,不难发现,选择约定的模式是法国、瑞士推行的,自由约定模式是英国推行的。在不少方面,如约定订立的时间、成立要件等,这些国家均有着明确的规定。比较而言,我国并未形成约定财产制的一般性规定,显得不够系统化。在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上,就算不少学者说明了的时间、内容、条件等,但只停留在推论的层面,尚未形成明确的法律条款。我国这种具有过分随意性的不完备立法,不仅会使此项制度的实施受到阻碍,还会威胁到第三人的利益及交易的展开。怎样能够在对夫妻意思自治加以充分尊重,确保利益最大化实现的同时,在约定财产制下,对第三人的利益加以保护,使其不受侵害,在立法模式上,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着例示式、列举式、概括式等多种类型。在笔者看来,对于约定财产制的类型,概括式并未给出系统化的约束,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给予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能够针对各种情况,灵活地对约定内容予以订立,然而对于交易安全的维护来说,这种混乱和复杂的无限制约定内容有其弊端。但是,在夫妻进行财产约定时,列举式使内容的凌乱和负责得以规避,使得交易的安全性、法律的统一性得以保障,然而,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维护毫无益处。概括式及列举式的长处,在例示式中得到融合,而二者的缺陷,则得以避免。目前我国采用的约定财产制为列举式,不难根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夫妻能够约定,而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或共同所有、各自所有婚前财产”发现这一点。我国不妨采取例示式,除了这几种可供选择的约定财产制类型,还能在列举外,按照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其它约定财产制。三、建立非常财产制大陆法系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将分别财产制规定为特别法定财产制。瑞士在婚姻财产制中,纳入了非常财产制,并进行了一体化的规定,在夫妻财产关系的通则性规定里,规定了涉及当然的非常法定制和宣告的非常法定制的非常法定财产制。不难看出,在非常法定财产制方面,不管是瑞士、意大利,还是德国等涉及规定的分别或撤销共同财产制条文,参照他国有关规定,调整非常情况下的夫妻财产关系十分关键,同样地,我国也可以借鉴相关做法。第四章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建议之前的论述概括了我国婚姻法中财产权的发展经历,对我国夫妻法财产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他法系里前沿的法律手段进行了研究。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他国经验及中国具体情况,阐述夫妻财产制的健全方案。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体系上的完善建议一、完善夫妻财产制度的体例架构通常来说,婚姻结束时的财产分割及清算、夫妻财产变更、夫妻的财产权利和义务、夫妻财产的设立等,是夫妻财产制主要涉及的内容。我国目前实施的《婚姻法》里,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夫妻财产制度。在婚姻法的部分章节,如法律责任、救助手段、离婚、家庭关系等章节中,零散分布夫妻财产关系的调整规范,不够系统化。在笔者看来,我国现行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度应集中规定在“家庭关系”一章中关于夫妻财产关系中,第一小节是夫妻财产制的通则性规定;约定夫妻财产制体现在第二小节;包含个人特有财产制、法定共同财产制的夫妻法定财产制体现在第三小节。打造合理的法律框架,对我国《婚姻法》立法体系的健全化非常关键。二、增设夫妻财产制度的通则性规定(1)对夫妻之间的补偿请求权加以健全我国现在使用的《婚姻法》,并未对补偿请求权加以规定,这样一来,一方当事人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使用共同财产清偿个人债务,或作为个人特有财产,在接到受损失一方的诉讼时,法院该怎样加以裁判?由于科学的法律依据尚未形成,受损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在笔者看来,目前实施的夫妻财产制度,要对与之配套的经济补偿请求权制度加以打造和健全。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一般不会采用补偿请求权,以维护共同的利益;但当感情破裂后,夫妻双方选择离婚,对于为对家庭付出较多精力的一方,打造补偿请求权制制度能够予以强有力维护。在操作时,补偿请求权的适用存在较大制约,该请求权只有在夫妻分别财产制情况下发挥效力,难以在共同财产制度下发挥功能。(2)对保护对债权人和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加以强化逃避法律约束,损害第三人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是约定和分割财产时,夫妻双方都应规避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不仅并非分配有关财产利益,相反正是共同分担夫妻债务。站在对夫妻个人意志予以尊重的立场,无论是婚后债务,还是婚前财产,亦或是怎样分担和清偿产生于夫妻分居期间的债券债务,夫妻双方都能加以约定。根据这一点,在笔者看来,夫妻财产制应对夫妻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加以明确,对于个人债务和共同债务,针对具体情况,明确夫妻双方的清偿责任。不仅要判明对错,还要确保婚姻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不受侵害。假设一方在夫妻关系发生破裂时,向另一方转移了共同财产,那么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债务的清偿责任,则参照转移受让财产的实际价值,相应地由受让方承担。假设全部债务不能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所清偿,对于不足清偿的部分,夫妻双方协商处理,使用各自的个人财产加以补充清偿,假设不能达成协议,连带责任就要由双方共同承担,对于夫妻任何一方,债权人都有主张权利的权利。(3)对夫妻家庭经济责任的承担加以明确根据民法学里和共同共有有关的观点,对于共同财产,夫妻享有的处分权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享有的处理权是基于双方共同处分、管理的,并非根据股份或比例,在所有权中,最关键的职能就在于此。所以,在笔者看来,在生活里,对于共同财产,夫妻任何一方都拥有适当的处分权利,然而,然而,双方应对牵扯到家庭重大利益的处分作出平等协商,同时,要想认定有效,夫妻双方必须作出书面确认。尤其是要较大地变动共同财产时,假设一方在未得到配偶允许的情况下,对夫妻共有财产作出擅自处分,这种行为应被法律认定为无效。蒙受经济损失的一方,享有经济损失请求权。同时,如果一方处于某些原因,要分割共有财产,而另一方不同意此要求,该方能够请求法院、裁决。此外,还要打造和健全补偿请求权制度,对发生单方使用共同财产对个人债务进行偿还,或作为个人特有财产,另一方当事人能够向法院提出解决诉请,并将较多补偿提供给较多为家庭付出一方作为原则的情况加以明确。此外,还要明确限制补偿请求权的使用,那就是该项补偿请求权仅仅适用于夫妻分别财产制度下,并不适用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4)明确和提高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法律地位以夫妻约定财产制为辅,以法定夫妻财产制为主,是我国目前实施的夫妻财产制度。然而,按照新《婚姻法》,无论婚前还是婚后,夫妻双方都可以对夫妻财产的归属权加以约定,法定财产制度适用于并未形成约定时。最近这些年,婚姻财产分割纠纷,成为离婚案件不可避免的问题,未在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约定财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笔者看来,原因除了新《婚姻法》并未普及,造成民众不够重视约定财产制,尚不清楚能否约定分割婚后财产,从而觉得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全部是共有的之外,和民众抵触约定、公证婚前财产分割,觉得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造成没能广泛推行婚前约定的传统观念息息相关。所以,在笔者看来,深入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地位,在处理夫妻财产分割时,以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为基础,同时延伸法制宣传范围,提高民众意识及约定财产制的利用强度。从而增强办案效,使法官能够根据夫妻双方事先协议来判决案件。第二节法定财产制的完善建议一、完善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各项权利夫妻共同财产是配偶双方均享有财产权利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平等的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以“处理权”一词来涵盖其他权能有失精准。为使立法具有严密性,可以将法条中的“处理权”变成“管理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在家庭生活中,夫妻行使管理权的意义重大,管理权的正常运转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关乎夫妻财产制度的命运。所以,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给予明确规定是十分必要的。在设置管理权时,鉴于管理的目的是使财产增值,因此可以双方共同管理或由一方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共有财产的占有、保管、修缮和维护等权利与义务。在对处分权加以规范时,要明确用益权和担保权的设置活动,共有财产的交易和赠与活动等。在对使用权加以规范时,能够作出双方按照财产的性质及状况,有差异的用途等,针对实际局面,对财产收益权加以享有的规定。一方不可以在使用时,限制或约束另一方的权利,不然另一方有权提出借助约束的请求。夫妻协商一致,是设置处分权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重大财产进行处分时,另一方的许可十分关键。如果夫妻一方对财产加以擅自处置,配偶能够提出行为无效的主张,然而,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以使交易安全得到保障。为了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非过错方能够针对对财产进行擅自处理所带来的损失,向配偶提出赔偿的要求。假设夫妻单方采用处分活动,或配偶一方授权给对方,则要明确规定处分方的责任、权限、发生财产损失如何赔偿等。而且,家事代理权制度也是应该打造的,在立法中,国际上有不少国家明确了关于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规定。所有维系夫妻共同生活的事物,即日常家事。夫妻双方有着相互的日常家事法律行为代理权,即为日常家事代理权。夫妻共同生活的程度,是确定日常家事法律活动内容的前提,然而,对和夫妻一方有联系的第三方利益的维护,是构建日常家事代理权的目的。因此,除现实生活状况如夫妻的收入能力、社会地位、财产、职业、阶层等外,家事处理者的主观意思也是对日常家事代理权进行考量时的重要参考。按照相应判例和理论,医疗费、电话费、水费、电费、房租的支出,税金的支付,衣服、食品的支出,子女的养育、教育费用等,是日常家事代理权的法律活动所涉及的主要方面。通常地,高于日常家事费用的、日常家事事务范畴以外的担保行为、大额消费、不动产买卖等,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