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的王婆_第1页
论《水浒传》中的王婆_第2页
论《水浒传》中的王婆_第3页
论《水浒传》中的王婆_第4页
论《水浒传》中的王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水浒传》中的王婆摘要王婆是《水浒传》中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媒婆形象。她玩弄小聪明,贪图不义之财。她圆滑世故,极具巧言之能事,巧设机关,说诱撮合潘金莲与西门庆苟合之事。但王婆是可悲的:她有小聪明但没有大智慧;她贪财逐利,但不通晓大义;她为了钱财去害人却又害了自己。关键词:王婆;小聪明;大智慧目录绪论……………1一、王婆形象的特点……………11.王婆的小聪明…………22.王婆的价值取向………5二、王婆形象的文化内涵……………………6结论……………7绪论王婆是《水浒传》勾勒的一个媒婆形象,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连亲生儿子也“不知死活。”她以开茶馆为生,却暗地里做着说风情的勾当,她“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巧设机关,瞒过了武大郎,促成了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东窗事发后,她不但不知道收手,反而指使潘金莲用砒霜毒死了武大,表面上是让两人好继续偷欢,实际上还是为了能从中捞到好处,为了那点不义之财。她有小聪明,可无大智慧,不晓大义。王婆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做陪葬来实现她对“利”的追求,这是她的可悲之处。王婆的人生是一个悲剧:她为钱而生为钱而死,成为金钱的俘虏。目前国内对媒婆的研究资料不是很多,有关媒婆的论文也不是很多,而以单个主人公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更显得凤毛麟角。因此,本课题选取《水浒传》里的王婆做为研究的对象,重点把握王婆的特点,梳理王婆的价值取向,再探讨王婆的人生悲剧,挖掘王婆形象的文化内涵,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还有很多的“王婆”,他们为了金钱和利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做违背法律和道德、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他们重利轻义,惟利是图。一、王婆形象的特点《说文解字》有“媒,谋也,谋和二性。”《礼记》也说“男女无媒不交。”“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社会里,媒人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们促进了种族的繁衍,他们是社会生存的使者”。[1]尽管如此,不知是从何时起,在中国的古小说中,媒婆就是恶劣形象的代表,她们七嘴八舌、搬弄是非、惟利是图、不务正业,是人人躲避的对象。媒婆一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市井小民,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历练了她们洞察时事的眼光,曲意逢迎的媚态。她们熟知世态的炎凉,世间的冷暖。也培养了她们不露声色的乖巧,圆滑世故,笑里藏刀的阴险甚至是杀人越货的恶毒。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风俗的变化,统治集团逐渐放松了政治思想控制,思想文化界倾向于“张扬个性和对人欲的肯定”。[2]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私欲恶性膨胀。媒婆们也乘机混水摸鱼,她们极力撮合男女之事,诱骗妇女图己私利,行为更加的肆无忌惮。《水浒传》里的王婆正是媒婆这一社会角色的真实写照。本文将通过对王婆特点的全面、深刻把握,挖掘其结局蕴涵的人生悲剧和文化价值,追寻王婆形象的文化内涵。1.王婆的小聪明《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有段这样的描写:“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可以说这是王婆向西门庆诉说自己的“光荣”史,亦有显示自己不同常人的小聪明之意。她走东家串西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靠着她的小聪明,以开茶店为名,诈骗妇人以图不义之财。王婆的小聪明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巧言之能事、能说会道;二,巧计机关、内富心机。王婆的巧言之能事,能说会道是她的看家本领。施耐庵写道“原来这个开茶坊的王婆,也是不依本分的。端的这婆子:‘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捉对。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级殿中仙。玉皇殿下侍香金童,把臂拖来;王母宫中传言玉女,拦腰抱住。略施妙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稍用机关,教李天王搂住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涉也生心;软语调和,女似麻姑须动念。教唆得织女害相心,调弄得嫦娥寻配偶。’”可见良家妇女碰到她也有着道的。王婆的巧言之能事和巧设机关集中于“十分捱光事”,风语说诱调和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王婆的小聪明表现在很多方面,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精彩的描述给我们勾画了一个贪图便宜的媒婆形象。王婆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潘氏失手掉叉杆误打西门庆,西门庆见了她的媚态后早已半身酥了,“那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对她的态度更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在茶局水帘底下张望的王婆知道其中有文章可做,便插嘴道“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得正好”。为西门庆调情提供了话题,致使“那一双眼都只在这妇人身上”,也为以后的苟合拉开了序幕,最主要的是为西门庆多次踅进茶坊光顾王婆的生意,让王婆说风情创造了机会。王婆圆滑世故,投人所好,曲意逢迎。西门庆寻问潘氏是谁的老小,王婆先卖了半天关子才告之是“三寸丁谷树皮”武大的。西门庆叫苦“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王婆很知趣,回应道:“便是这般苦事,自古道: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这般配合。”表面上在替潘金莲叫屈,实际上一来顺了西门庆的意,二来是在提醒西门庆:潘美女应该配西门庆这样的大官人。王婆善于琢磨别人的内心世界,想人之所想。西门庆第二次踅进茶馆朝武大门前坐着,王婆知道西门庆对潘金莲别有一番意思了,便端来一碗梅汤。西门庆问屋里还有多少梅汤,王婆故意把“梅”曲解为“媒”,利用谐音,把话题引到做媒上,正撞西门庆心口,不谋而合。其实西门庆和王婆都心知肚明,来茶馆喝茶是假,撮合是真。王婆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察言观色,“异样蹊跷作怪的事情都猜得着”。她第五次冷眼睃见西门庆在门前来回走了七八遍,明了清河县会讨人便宜的主儿要败在她手里了。接过西门庆递来的一两银子,很有诚府地问了他一句“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一个“渴”字道出了西门庆对潘氏的如饥似渴,及早上手。连西门庆都称她“智赛隋何,机强陆贾”。王婆善于说虚玩假,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王婆给西门庆和潘氏两人介绍时极为夸张。说潘氏“神仙般的手段”、“自从嫁得这个大郎,但是有事,百依百随”。说西门庆更是一绝,“家里钱过北斗,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知县相公也和他来往”,有钱有势的一个风流大官人形象。在王婆的口里,她们真是郎财女貌,天作之合呀。王婆也长于软语调和。王婆是明事理的人,看到两人的神情便知已有眉目了,她提出备办酒食,“酒是色媒人”。她在旁边与西门庆一递一句的:“那里讨一个比得上这娘子的”,多次拿潘金莲与西门庆家室相比,问及家室对西门庆艳事的态度,还说到了西门庆在外面的红颜知己。好像是两人在闲扯,实际都是在讲给潘金莲听,以此来诱惑潘金莲,这些也是潘金莲想急于了解的。可以说,王婆这一中间人的作用非同小可。王婆不仅鼓唇弄舌,而且外会使计,内有心机。媒婆平时急于串门走户,说和男女之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事情干,然后图利。但一旦事情来了,她们却不慌不忙,一副镇定的样子,甚至还要调侃你几句。这样你越是着急,她们越是拖延时间,摆摆架子,唱唱困难。其实,这正是媒婆们的雕虫小技,一来可以乘机提高撮合费,二来也是显示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小聪明,壮大自己的招牌。西门庆急着让王婆撮合他与潘金莲,王婆却风扯着要把九十多岁的老妪介绍给他,叫西门庆哭笑不得,干着急。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再求于王婆,心中的价格自然也就提高了。王婆夸自己的计“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她从潘氏擅长的针线活入手,以一位好心的施主送的绫、绸、绢、绵为媒介,假借做送终衣的名义,邀请潘金莲到她家里做衣服,这样就给西门庆更多接近潘氏的机会,也为以后两人偷情提供了场所,可谓一箭双雕。难怪西门庆称赞是“虽上不了凌烟阁,端的好计。”富有心机的同时还要长于变化,才能应对突然事件,做到临阵不乱,使事情沿着自己预计的方向发展。潘氏答应给王婆做送终衣服,但提出要在自己家里做,这也在情理之中。王婆以想看她做活,且店面无人看管为由,回绝了潘氏。武大要潘氏回送酒钱时,王婆拒绝了,而潘氏以为王婆见外,要回家做。王婆立刻变了一个态度:不仅收下了钱,还添钱买些好果子殷勤招待,并且夸了武大一回,使得潘氏安心地留下来。否则岂不前功尽弃了,快到手的银子也飞了。王婆懂得把握时机,牢牢掌握事情的主动权,这样可以适当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让对方在弱势的情况无法拒绝。“捱光五件事”对于西门庆来说小菜一碟,王婆也是知道的,她的关键在于告诉西门庆,想达成心愿要舍得使钱,“十分光时,使钱到九分九厘,也有难处,我知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便使钱。只这一件打扰”西门庆如何不知王婆的意思“这个极容易医治,我只听你的言便了”西门庆对王婆只有言听计从了。此外,王婆懂得快乐生财的道理,时不时地跟西门庆风扯,耍嘴皮子,在嘻笑中套牢西门庆。西门庆要她做媒时,她把那93岁的老妪搬出来,叫西门庆干着急;把武大卖炊饼说成“卖拖蒸菜河漏子,热汤温和大辣酥”辛辣地讽刺了武大的无能;“好事”成后,王婆提示西门庆“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风趣幽默中带有警告,欢乐之余不要忘记自己,要懂得饮水思源。迫于生活的无奈,但更多是对于钱财的贪念,媒婆们经常是心恶面善的,阴险且狡诈狠毒几乎成为她们的代名词,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她们的座右铭。王婆身兼数职,媒婆、牙婆、抱腰、说风情的、马泊六,样样都是要狠的角色。王婆凶悍刁泼,对于能给自己带来钱财的主儿总是笑脸相迎,一副献媚的奴态。十几岁的郓哥想找西门庆赍钱过日子,经好事人指教来茶局寻西门庆。王婆做贼心虚,对郓哥又骂又打“含鸟猢狲”“凿上两个栗暴,直打出街去。”与对有钱的主儿截然不同的态度,她怕郓哥发现了西门庆与潘氏在偷情宣扬出去,从而坏了自己的财路。武大来捉奸被西门庆踢伤躺在床上无人照看,而潘金莲依旧与情夫鬼混,武大只好把武松搬了出来。西门庆已是心惊胆颤的,早没了以前的色胆了。王婆却有计于胸,还冷笑西门庆无能,“你是个把柁的,我是趁船的。我倒不慌,你倒慌了手脚”。随后王婆唆使潘氏把“砒霜下到心疼药里”毒死武大,还要一把火烧死武大,毁尸灭迹,以便成全潘氏与西门庆再做“长久夫妻”。事实上,王婆为了从中谋利。王婆告诉潘氏下毒的“法度”,还告诉潘氏如何处理污血,“待他一觉身动,你便把药灌将下去,却便走了起身。他若毒药转时,必然肠胃迸断,大叫一声。你却把被只一盖,都不要人听得。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迹,便入在棺材里,扛出去烧了。”从这熟练的动作里可以反映出王婆以前已经撺掇了很多“武大”了,对此事也已习以为常了。但她没料到这次却难逃天地眼,毁在了自己的“神计上”。《水许传》对王婆的身世没有详细的资料说明和交待,只是以王婆的口吻向读者透露了一点信息:“老身不瞒老官人说,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专一靠些杂趁养口。”原来她表面是开茶馆卖茶的,实际上做些马泊六、牙婆、说风情、做小的、抱腰之类的杂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王婆生活的复杂与艰辛,在这样的生活氛围里,历练了她的贪财、世故、阴险的性格特征。作为市井小人,她经常是走街串户,耳尖眼利。王婆首次进入我们眼帘时,是西门庆与潘氏的对话“却被这壁间的王婆听见了。那婆子正在茶局水帘底下看见了。”一派扑风捉影的市井小人形象。王婆的社会地位当然也是低下的,她的儿子“跟一个客人上淮去”了,至今不知死活。连貌美的潘金莲都被西门庆称为“雌儿”,而色衰老迈的王婆更不会得到世人的尊重,更何况她还是没了丈夫的寡妇(尽管文中未提及,从王婆的那句“家里没人看门前”可知)。其实,王婆性格的练就也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一定的联系。从东京差事回来的武松素知武大的软弱,对他的死极为怀疑,经过盘问何九叔与郓哥了解了事情真相。他宴请众邻逼迫潘氏与王婆承认自己的罪行。最后王婆被武松告到了县衙,知县取证后,“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四道大铁钉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个剐字,拥出大街”。可以说王婆是罪有应得,曾经想要西门庆吃败缺的王婆何曾想到自己的老命竟然毁在“十两银子上”。王婆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或许平时的吭蒙拐骗积累了不少的银两,但她的人生是一个悲剧。那张能说会道,信口开河的利嘴确实能让她自豪,那个内藏妙计遇事善变的头脑更让她沾沾自喜。可这些终究是些小聪明、小手段,这些也让她躲不过被剐的惩罚。她一味地追逐财钱,贪得无厌,不晓得“利”字边上一把刀,总有一天会自取灭亡的。2.王婆的价值取向媒婆的能说会道、富有心机,善于机关、长于谋变,这些看家本领都是为了贪财谋利。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说:“绐女家则曰男家不求备礼,且助出嫁遣之资。绐男家则厚许其所迁之贿,且虚指数目。若轻信其言而成婚,则责恨见欺,夫妻反目,至于仳离者有之。”[3]媒婆说谎,颠倒黑白,提高男女双方的身价,为的是能撮合“两性”能多得些好处费。钱财才是媒婆最终的目的。王婆鼓唇弄舌,卖弄小聪明,使尽浑身解数地撮合西门庆与潘氏通奸,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贪图小利。从价值取向看,王婆是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在金钱的诱惑和驱使下,她惟利是图,片面的追求物质利益,金钱和财富成为她人生价值的标准。王婆自己开着茶馆,却不安本分。在她看来,开茶馆赚不了什么银子,可说风情,撮合男女之事的勾当更能满足自己的求金欲望。王婆瞄准有钱的主儿,挑拨貌美的妇女,引诱她们“出轨”,自己充当“月下老儿”。然后再为他们偷情把风,自然能够获得有钱主儿的不少“恩惠”。在文中王婆为了那“十两银子和棺材本”,连清河县有名的刁徒西门庆,她也敢让他吃败缺。因为她摸准了西门庆好色的心态,极力撮合西门庆和潘金莲。她也知道西门庆爱占人便宜,所以她三番两次地跟西门庆风扯,让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目的是想让西门庆全力地依从她,她就可以掌握买卖的主动权了。西门庆已言重谢王婆,她还特意强调:“我知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便使钱。”“若大官人肯使钱,老身有一条计,便教大官人与雌儿会一面”。王婆句句不离“钱”字,句句让西门庆无法选择,只能“不拣怎地,我都依你。”王婆在“逮到”两人偷腥后,得到了潘氏的求饶,她的要求有二:对于潘氏,每日不要失信于西门庆;对于西门庆,关心的是“所许之物不可失信”,真是一副贪图钱财的嘴脸,时刻想的是钱。为了钱财她竟然杀人越货,老实忠厚的武大与她无怨无仇,只因为武大挡了十两银子的财路,而且她也应该知道武松的卤莽、厉害,但为了不义之财,她还是甘愿冒风险,狠心地唆使潘氏毒死武大。否则,武大可以不作冤大头,潘氏西门庆也许可以不死,王婆自己更可以不会被剐,这一切可以归结为她的贪钱图利。二、王婆形象的文化内涵我们在为王婆的下场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要看到王婆可悲的一面。尽管王婆也同其他市井小民一样处在社会的夹缝中,但她还有自己的谋生手段——开茶馆。本来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凭借她的精明和能说会道,不怕没人来光顾生意。可她偏偏不安守本分,乘机干起了做媒说风情的勾当,坚持了错误的价值取向,贪图不义之财,不晓大义。可以说,王婆的人生价值就在于追求物质利益,天天数着银子过日子,拜金的思想已经侵蚀了她的肉体和灵魂。为了钱财,她丢掉了人应有的良心,践踏了社会伦理道德,甚至杀人灭口,可最终也赔上了自己的老命。王婆追逐不义之财的行为与中国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是相违背的。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倡重“义”,朋友间要讲哥们义气,亲人间要注重情义,生意人要讲究信义。在文人眼中重利轻义的商人是最不可取的,他们一般是被批判的对象。《水浒传》中的王婆是个典型重利的媒婆形象,作者借郓哥的嘴说她是“老猪狗”,她在作者的心中连禽兽都不如,最后作者更是给她安排了一个被剐的结局,是想警示后人,重不义之财是没有好下场的。人存于世,首先要满足物质方面的追求,要吃喝住行……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要讲求“义”。孔子在《论语·里仁》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孔圣人承认人人想发财做官,但他认为君子要用正当的方法,君子要时刻讲仁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抛弃仁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表明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6]强调要重义轻利,把“道”作为追求的目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利”,在孔子看来就像过眼浮云。孔圣人提倡的重义轻利的道德理念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人格魅力,中国人一向以行善好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