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1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2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3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4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能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能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了解课文是如何把孔隙的特点写清楚的。

教学准备

叶圣陶的资料,双龙洞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溶洞吗?

出示溶洞的照片欣赏。

2.揭示课题:在浙江金华,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就是双龙景区,双龙洞就在这个风景

区。双龙洞是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一下

这个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正确字音,读通顺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2)边看示意图,边读课文,想想作者分别写到了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图上填一填。

路上→()-)→出洞

2.理解词语,分享所得。

浙江罗店杜鹃一簇油桐明艳突兀森郁

肩背臀部移动额角登陆石笋石钟乳

漆黑蜿蜒盘曲上源窄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昏暗挤压宽广观赏

(1)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提问:你理解这些词语吗?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预习所得。

(3)出示“变化多端"的“端”字在字典中的意思,请学生选择。

端:①(东西的)头。②(事情的)开头。③原因;起因。④方面;项目。

3.交流分享,理清文章思路。

(1)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2)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①图片投影,板书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出示相关句子: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文章除了这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我们也来找一找相关句子。只要让学生明白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条线索,不需要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语。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两组生字“浙、杜、陆、端、源"和“鹃、郁、移、额、乳”。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不同。

总结: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等宽。

2.出示上下结构的字“笋、窄、臀、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

总结:同是上下结构,“笋、窄、罗”是上窄下宽,“臀"是上宽下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3.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肩”,让学生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肩"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月”除了变形,还要稍稍露出户字头一点点。

第2课时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知道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一条明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一条暗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回忆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二、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看到的景物

1.让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圈一圈。

要点:映山红、油桐、沙土、山、溪流。

2.让学生读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说说感受。

预设: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3.讨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预设: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随着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总结:作者一路游去,我们一路看去,人在走,景在变。

板书:景随人动,景随人变。

三、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发现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

1.自主研读,圈画批注。

布置任务:自己读一读课文第四到第七自然段,想想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2.小组研讨,发现特点。

小组研讨要求:

(1)根据自己阅读所得,与伙伴一起完成表格。

作者走到了哪里?有什么特点?

(2)找找相关句子,说说作者怎么写出这些特点来的。

3.小组上台交流。

交流方式:说表格一说句子一合作读。

作者走到了哪?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黑、奇、大

总结板书:抓特点。

三、引导学生深入研读重点景物,了解作者怎样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1.提问:作者写了这么多的地方,哪一处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窄小的孔隙。通过孔隙的方式很特别,通过的时候很惊险。

2.提问: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自由朗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的窄小的?

预设:先写能穿过的小船只能两个人并排仰卧,没法容第三个人。再写自己一个人通过孔隙时候的感受。

3.指读:“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了。"

4.提问:两个人并排仰卧,宽一米左右(老师用手示意比画一下距离)。和教室中两排课桌间的距离差不多。我们教室中称它为“通道”,为什么课文中称之为“孔隙"呢?

5.默读,想一想:作者乘船穿过孔隙,有什么感受?

6.读后交流。

出示这段文字,在这几个字下面加点: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挤压·····稍微·····准会·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研读,弄清作者去了哪儿,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知道写游记不仅要弄清游览顺序,还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而后,聚焦“孔隙”,通过品读,知道作者是用“具体描写和自己的感受相结合"的写法将孔隙特点写清楚的。

读读,说说带点词语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1:孔隙的窄小,乘船过去的不容易,写出了通过时的“险”。

预设2:我们也为作者捏了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

教师总结:作者除了按游览顺序写自己的观察所得,还详细描写了孔隙以及乘船通过孔隙时的感觉,让我们感同身受,留下了深刻印象。

7.引导学生说说写游记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点:

(1)按游览顺序来写。

(2)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特点。

四、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写印象深刻的一景

1.写你印象深刻的一景,注意用上课上学到的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