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搅拌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F/36/wKhkGWV2YAiAGEy5AAL6w3-y7P4550.jpg)
![基于PLC的搅拌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F/36/wKhkGWV2YAiAGEy5AAL6w3-y7P45502.jpg)
![基于PLC的搅拌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F/36/wKhkGWV2YAiAGEy5AAL6w3-y7P45503.jpg)
![基于PLC的搅拌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F/36/wKhkGWV2YAiAGEy5AAL6w3-y7P45504.jpg)
![基于PLC的搅拌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F/36/wKhkGWV2YAiAGEy5AAL6w3-y7P455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PLC的搅拌器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PLC等许多处理器的开展,自动控制模式的电动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控制方式因技术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等弊端已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采用西门子PLC实现对液体搅拌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基于PLC构成的用于两种液体自动混合、自动搅拌和自动放料系统的控制目标、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及系统功能,能模拟显示液体搅拌系统的全部工作过程。系统硬件主要由S7-300可编程控制器、电磁阀、泵以及液位变送器等组成,编程软件采用采用西门子编程软件STEP7。系统通过液位变送器将采集到的现场液位高度传送给西门子PLC,并由PLC对现场数据逻辑处理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完成系统的自动控制。最后,系统使用RS-232接口与上位机相连实现PLC与计算机的通讯。系统不仅自动化程度高,灵活性强,还具有在线修改功能,可满足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关键字:PLC,液体搅拌系统,液位变送器,电磁阀DESIGNOFINDUSTRIALMIXINGPROCESSCONTROLSYSTEMBASEDONPLC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PLC,therearemoreandmoreautomaticcontrolelectromotor.Thetraditionalwayofcontrollingcannotmeettheneedsofenterpriseproductionforitsinlowefficiencyandlowproductivity.ThispaperintroducestherationalapplicationofSIEMENSPLCintheautomaticcontrolsystemofliquidmixer.PLC-basedliquidcompositionforthetwoauto-mixing,automaticmixingandautomaticdischargesystem,controlobjectives,hardwarecomponents,softwaredesignandsystemcapabilitiesofliquidmixingsystemsimulationshowthatalltheworkprocess.TheSystemhardwareismainlyformedbytheS7-300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electromagneticvalve,pumpandliquidlocationsensor,programmingsoftwareusingSiemensSTEP7.TheSystemthroughtheliquidlocationsensorcollectedlevelinformationtoSiemensPLCandthenthePLCdealwithon-sitedata,andsendingcorrespondingcontrolcommandtocompletethesystemofautomaticcontrol.AtlastsystemisrealizedthecommunicationbetweenPLCandtheuppercomputerbyusingtheconnectionofRS-232.Thissystemnotonlyhashighautomationlevelandgreatmobilitybutalsocanaltertheparameteronline,itcanuseinkindsofliquidlocationcontrolsystems.Keywords:PLC,liquidmixingsystem,liquidlocationsensor,electromagneticvalve目录1.绪论11.1液体搅拌系统的简介11.2液体搅拌系统组成21.3PLC在液体搅拌系统中的应用22.可编程控制器42.1可编程控制器的开展42.1.1PLC技术开展概况52.1.2可编程控制器在我国的开展62.2PLC的分类72.3PLC的工作原理82.4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的要点102.4.1可编程控制器根本特点112.5PLC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抗干扰分析132.5.1干扰源及干扰一般分类142.5.2PLC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142.5.3PLC控制系统工程应用的抗干扰设计172.5.4主要抗干扰措施172.6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简述182.7SIMATICS7-300系列PLC系统根本构成182.7.1SIMATICS7-300的组成192.7.2S7-300的扩展能力202.7.3S7-300模块地址确实定202.8S7—300式PLC的CPU简介21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243.1系统工业流程243.2液位变送器的选择243.3电磁阀的介绍253.3.1电磁阀的分类及特点253.3.2电磁阀的选择263.4接触器及选用273.4.1接触器的分类和结构283.4.2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283.5中间继电器293.6PLC选型303.7系统主电路工作原理313.8系统控制电路工作原理32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344.1PLC编程软件STEP7344.2PLC控制流程354.3系统的程序设计35结论43致谢44参考文献451.绪论1.1液体搅拌系统的简介目前,我国的液体搅拌系统大局部采用传统的继电器进行控制,这种方法耗能大,浪费大,搅拌效果不好,给工厂浪费很多资金,同时对噪声污染也很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开展,生产厂家对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搅拌系统应该进行改良,使它可以灵活的根据液体的不同而进行混料的浓度可调,从而到达节能环保目的。液体搅拌系统由原料罐,混料罐,出料罐组成。它先将两种原料送混料罐,然后在混料罐内混合,最后,送出料罐出料。两种原料液体进料时到达设定的液面时停止进料,且搅拌器搅拌时间可根据浓度的不同而自行设定。设计要求在混料罐内混合两种液体,首先确定混料罐内无残留液体,即让放料阀翻开10s,然后注入A液体,当A液面上升到L位时关断A液;B液开始注入,B液面上升到H位时关断B液,进液动作停止;搅拌电机M开始搅拌,搅拌均匀后(时间设定为20s)停止;出料阀翻开,两个出料泵按照顺序进行工作,实现出料,当出料动作结束后整个系统停止工作。根据上述设想,决定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电磁阀、泵、电机以及液位变送器进行设计。为了实现液体搅拌系统的控制需要,系统使用PLC为控制核心。系统通过液位变送器采集现场液位高度并将其转换成4~20mA的电流信号送PLC,PLC根据现场状况及外部输入指令控制搅拌系统,并显示操作指示及发出报警。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系统控制框图根据系统的工艺流程整个液体搅拌控制系统过程可分成多个阶段:根本液位控制过程、模拟量信号采集、报警指示。(1)根本液位控制过程:按控制要求,实现进料及出料时进料罐和出料罐的根本液位控制。(2)模拟量信号采集:通过液位变送器及A/D转换器完成现场液位的采集过程。(3)报警指示:当超过所设定的液位时,报警输出。液体搅拌系统组成为实现液位的采样、自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硬件局部和软件局部。硬件局部由可编程控制器、液位变送器、电磁阀、电机、泵、A/D转换器、RS-232电缆接口组成。软件局部由PLC编程软件组成。(1)系统硬件组成及功能:=1\*GB3①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下位机选用西门子S7-300型PLC,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用于实现自动控制。=2\*GB3②电磁阀:选用DF2型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用来控制进料及出料时液体的流动。=3\*GB3③接触器:选用CJ10-20交流接触器,用于控制电机、泵。=4\*GB3④中间继电器:选用JZ14-44Z型中间继电器,主要起中继作用,与接触器配合使用。=5\*GB3⑤液位变送器:选用HP-31B液位变送器,并转换成4~20mA的电流输入S7-300,用于采集现场液位数据。=6\*GB3⑥A/D转换器:选用西门子四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S7-300,用于将采集到的现场液位数据传送给PLC。=7\*GB3⑦RS-232电缆接口:用于连接PLC及上位机。(2)系统软件组成:PLC编程软件:由于系统采用西门子的PLC,故也是使用西门子PLC编程软件STEP7,用于编写PLC控制程序。PLC在液体搅拌系统中的应用在化工、机械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液体搅拌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液体搅拌的关键是保证混料过程中原料的准确性和比例以及保证原料的充分混合。采用通用计算机控制,尽管可以到达控制精度,但本钱高,对工作环境要求高,对现场操作人员要求也高。采用PLC实现液体搅拌控制,不但可以对液体搅拌过程的各个环节精确控制,而且大大降低本钱,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以往常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液体搅拌系统,使用硬件连接电器多,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目前采用先进控制器对传统接触控制进行改造,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自控程度,为生产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本文在此介绍一种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液体搅拌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电路结构简单,投资少,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高。2.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的开展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根底,综合计算机、通信、联网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而开发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开展与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生产领域,成为提高传统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重要设备和强大支柱。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开展,努力开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该是广阔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1]。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都很简单,只有逻辑、定时、计数等功能;硬件方面用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集成电路还没有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CPU以分立元件组成;存储器为磁心存储器,存储容量有限;用户指令一般只有二三十条,还没有成型的编程语言;机型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最多只能替代200~300个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在体积方面,与现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比,可以说是庞然大物。进入70年代,随着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化生产,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开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除逻辑运算外,增加了数值运算、计算机接口、模拟量控制等,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系列,结构上开始有模块式和整体式的区分,整机功能从专用向通用过渡。软件开发有自诊断程序,程序存储开始使用EPROM。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单片微处理器、半导体存储器进入工业化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普遍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始向多处理器开展,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处理速度大为增强,并具有通信和远程I/O能力,增加了多种特殊功能,如浮点运算、三角函数、查表、列表等,自诊断和容错技术也迅速开展。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以及专用集成电路的迅速开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CPU已开展为由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构成,处理速度得到很大提高,高速计数、中断、PID、运动控制等功能引入了可编程序控制器。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可编程序控制器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逻辑控制装置,模拟量仪表控制装置和以小型机为核心的DDC〔直接数字控制〕控制装置。由于联网能力增强,既可和上位计算机联网,也可以下挂远程I/O,从而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已无困难。梯形图语言和语句表语言完全成熟,根本上标准化,SFC〔顺序功能图〕语言逐步普及,专用的编程器已被个人计算机和相应编程软件所替代,人机界面装置日趋完善,已能进行对整个工厂的监控、管理,并开展了冗余技术,大大加强了可靠性。PLC技术开展概况以往的顺序控制主要由继电器组成,由此构成的控制系统都是按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或条件顺序的工作,假设要改变控制的顺序就必需改变控制器的硬件接线,使用起来不灵活。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要求寻找一种更好的控制器。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PLC由此诞生。70年代中期,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8位微处理器和位片处理器相继问世,使可编程控制技术产生了飞跃。在逻辑运算功能的根底上,增加了数值运算,闭环控制,提高了运算速度,扩大了输入输出规模。在这个时期,日本、德国和法国相继研制出自己的PLC,我国在1974年也开始研制。70年代末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PLC向大规模、高性能方向开展,形成了多种系列化产品。这时面向工程技术人员的编程语言开展成熟,出现了工艺人员使用的图形语言。在功能上PLC已可以代替某些模拟控制装置和小型机的DDC系统。进入八九十年代后,PLC的软硬件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PLC已开展成为一种可提供诸多功能的成熟的控制系统,能与其他设备通信,生成报表,调度产出,可诊断自身故障及机器故障。这些改良使PLC符合今天对高质量高产出的要求。尽管PLC功能越来越强,但它仍然保存了先前的简单与易于使用的特点。PLC未来的开展不仅依赖于对新产品的开发,还在于PLC与其他工业控制设备和工厂管理技术的综合。无疑,PLC将在今后的工业自动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PLC朝以下几个方向开展:(1)大型网络化:网络化和强通信能力是PLC开展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向下与多个智能装置相连,向上与工业计算机、以太网等相连构成特殊的控制任务。(2)多功能:为了适应特殊功能的需要,连续推出多种智能模块,如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控制、通信控制、机械运动控制、高速计数、中断输入等。这些智能模块以处理器为根底,其CPU与PLC的CPU并行工作,占用主机CPU时间很少,有利于提高PLC扫描速度和完成特殊的控制任务。(3)高可靠性、好兼容性:由于现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兼容性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公司将自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容错技术广泛应用到现有产品中。可编程控制器在我国的开展我国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开展与国际上的开展有所不同,国际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开展是从研制、开发、生产到应用,而我国那么是从成套设备引进、可编程序控制器引进应用、消化移植、合资生产到广泛应用。大致可划分为下述三个阶段:(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初级认识阶段〔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国际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开展,首先引起了国内工程技术界的极大兴趣,所以我国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认识始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的成套设备引进中。正是在成套设备引进过程中,我们翻开了眼界,了解认识了可编程序控制器,这也促进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开展。(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引进应用和消化移植阶段〔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成套设备引进的同时,国外原装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始涌入国内市场。许多部门和单位相继引进可编程序控制器并自己设计组成控制系统,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建材、轻工、煤炭、水处理、食品、制药、造纸、橡胶和精细化工等工业领域。随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一些部门和单位本着技贸结合、消化移植的方针,一方面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研究,一方面也在引进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生产线,建立生产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合资企业,积极开发自己的产品。(3)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广泛开展阶段〔90年代初期到现在〕进入90年代,我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进入了广泛开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GB3①政府重视:1991年成立了可编程序控制器行业协会。可编程序控制器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事业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沟通了情况,为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1993年成立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我国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根底。=2\*GB3②应用更加广泛。这一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工业过程的各个角落,已成为企业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PLC的分类可编程控制器一般从点数、功能、结构形式和流派等方面进行分类[2]。(1)根据点数和功能进行分类根据点数和功能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PLC。小型PLC的输入/输出端子数量为256点以下;中型PLC的输入/输出端子数量为1024点以下;大型PLC的输入/输出端子数量为1024以上。小型PLC、中型PLC和大型PLC不光表达在输入输出端子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功能的差异。小型PLC主要用于完成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移位、步进控制等功能。中型PLC的功能,除完成小型PLC的功能外,还有模拟量控制、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矩阵等功能。大型PLC,除完成中型PLC的功能外,还有更强的连网、监视、记录、打印、中断、智能、远程控制等功能。另外,小型、中型和大型PLC的分类不是绝对的,有些小型PLC的功能可以具备局部中型PLC的功能。(2)根据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结构形式分,PLC有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①整体式PLC是一个整体,其所有部件均在一个盒内。它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本钱低,安装方便,缺点是输入输出点数是固定的,不一定能适应具体的控制现场的需要。整体PLC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扩展。②模块式PLC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通过内部总线连接在一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建自己的PLC系统。模块式PLC的优点是1/O模块及I/O点数可根据用户需要灵活组合,扩展能力强、使用方便、便于维修。缺点是体积较大、插件较多,影响工作的可靠性,并且价格较高。(3)PLC的流派分类世界上PLC的生产厂家约200多家,生产的产品大概有400多种。按地域分为4个流派:①美国产品,性价比适中,使用比拟方便;②欧洲产品,性价比适中,易用性一般,扩展性强;③日本产品,性价比高,使用方便,扩展性一般;④中国产品,性价比特别高,使用比拟方便,扩展性一般。PLC的工作原理由于PLC具有比计算机更强的与工业过程相连的接口,具有更适应与控制要求的编程语言,因此,PLC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工业控制计算机[3]。但由于有特殊的接口器件及监控软件,其外形不像计算机,编程语言、工作原理与普通计算机相比也有一定的区别。另一方面它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替代物,由于其核心是计算机芯片,因而与继电器控制逻辑的工作过程也有很大差异。普通计算机一般采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如常见的键盘扫描方式或I/O扫描方式。当按下键盘或I/O动作后,计算机转入相应的子程序运行,无键按下或无I/O动作责那么继续扫描;PLC那么采用循环扫描的方式,整个扫描过程分为输入采样、内部处理、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4阶段。PLC周而复始的循环执行这4个阶段,这种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PLC每重复一次这4个阶段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或称循环周期、工作周期〕。内部处理阶段是运行PLC内部系统的管理程序,该程序是厂家在PLC出厂时就已经固化好了的,与用户的控制程序无关,一般比拟固定,其运行时间与用户程序运行时间相比要短的多。因此,为了理解上的方便,通常忽略内部处理阶段,而认为PLC的工作过程为3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用户执行阶段、输入刷新阶段。并近似的认为每重复一次这3个阶段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PLC的工作过程图如图2-1所示。(1)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工作方式,按顺序将所有信号输入到存放输入状态的输入映像存放器中存储,这一过程称为采样。在这个工作周期内,这个采样结果的内容不会变,而且这个采样结果将在PLC执行程序时被执行。图2-1PLC的工作过程图(2)程序执行阶段PLC按顺序对程序进行扫描,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扫描每条指令,并分别从输入映像存放器、内部元件存放器〔内部存放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和输出映像存放器中获取所需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再将程序执行的结果写入存放执行结果的输出映像存放器中进行保存。但这个结果在整个程序未执行完毕之前不会送到输出端口上。这就是说反映各输出元件状态的输出元件映像存储器中所储存的内容才固定下来。这里要注意,当执行控制程序时,如果程序要求某个输出继电器动作,此时这个动作要求并没有直接实时的传送到该继电器,而只是将输出映像存储器中代表该继电器的对应位置“1〞,在所有程序段都执行完毕后,才将全部程序执行后产生的输出结果〔输出映像存储器的内容〕一次送到输出锁存器。PLC的这种工作方式同一般单纯用硬件组成的控制电路或由控制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电路是不同的。(3)输出刷新阶段在执行完所有用户程序后PLC将映像存放器中的内容送入到存放输出状态的输出锁存器中,再去驱动用户设备,这就是输出刷新。PLC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每重复一次的时间即为一个扫描周期,用T表示。PLC在一个扫描周期中,输入扫描和输出刷新的时间一般为4ms左右,而程序执行时间可因程序的长度不同而不同。PLC的一个扫描周期一般为40~100ms。PLC的扫描工作是重复进行的,因此,其输出和输入存储器不断被刷新〔I/O刷新〕。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入刷新之前,假设外部输入信号状态没有变化,那么此次的输入刷新就没有变化,经运算处理后,相应的输出刷新和输出控制信号也没有变化,只是重新被刷新一次。假设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入刷新之前,输入的外部输入信号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此次输入刷新就有了变化,经运算处理后,其输出刷新和输出的控制信号也可能有变化。不管输出控制信号有没有变化,一个扫描周期内对所有输出只刷新一次,即前一次和后一次的输出状态的变化,至少要经历一个扫描周期的时间。PLC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输出信号集中批处理,执行过程集中批处理,输出控制也集中批处理。PLC的这种“串行工作方式〞,可以防止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触点竞争和时序失配的问题,还可以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由于干扰一般是脉冲式的、短时的,只要PLC不是正好工作在输入刷新阶段,就不会受到干扰的影响,因此,瞬间干扰所引起的误动作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是PLC可靠性高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又导致输出对输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对于要求快速响应的控制系统,这也是PLC的缺点之一。还需要指出一点,在PLC中常采用一种被称为“看门狗〞〔Watchdog〕的监视定时器来监视PLC的实际工作周期是否超出预定的时间,以防止PLC在执行程序过程中进入死循环,或“跑飞〞〔PLC执行非预定的程序〕而造成系统瘫痪。2.4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的要点入出信息变换、可靠物理实现,可以说是PLC实现控制的两个根本要点[1]。入出信息变换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实现。PLC程序既有生产厂家的系统程序(不可更改),又有用户自行开发的应用〔用户〕程序。系统程序提供运行平台,同时,还为PLC程序可靠运行及信号与信息转换进行必要的公共处理。用户程序由用户按控制要求设计。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就应有什么样的用户程序。可靠物理实现主要靠输人〔INPUT〕及输出〔OUTPUT〕电路。PLC的I/O电路,都是专门设计的。输入电路要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以去掉高频干扰。而且与内部计算机电路在电上是隔离的,靠光耦元件建立联系。输出电路内外也是电隔离的,靠光耦元件或输出继电器建立联系。输出电路还要进行功率放大,以足以带动一般的工业控制元器件,如电磁阀、接触器等等。I/O电路是很多的,每一输入点或输出点都要有一个输入或输出电路。PLC有多I/O用点,一般也就有多少个I/O用电路。但由于它们都是由高度集成化的电路组成的,所以,所占体积并不大。输入电路时刻监视着输入状况,并将其暂存于输入暂存器中。每一输入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存储其信息的暂存器。输出电路要把输出锁存器的信息传送给输出点。输出锁存器与输出点也是一一对应的,这里的输入暂存器及输出锁存器实际就是PLC处理器I/O口的存放器。它们与计算机内存交换信息通过计算机总线,并主要由运行系统程序实现。把输人暂存器的信息读到PLC的内存中,称输入刷新。PLC内存有专门开辟的存放输入信息的映射区。这个区的每一对应位〔bit〕称之为输入继电器,或称软接点。这些位置成1,表示接点通,置成0为接点断。由于它的状态是由输入刷新得到的,所以,它反映的就是输入状态。输出锁存器与PLC内存中的输出映射区也是对应的。一个输出锁存器也有一个内存位〔bit〕与其对应,这个位称为输出继电器,或称输出线圈。靠运行系统程序,输出继电器的状态映射到输出锁存器,这个映射也称输出刷新。输出刷新主要也是靠运行系统程序实现的。这样,用户所要编的程序只是,内存中输入映射区到输出映射区的变换,特别是怎么按输入的时序变换成输出的时序。这是一个数据及逻辑处理问题。由于PLC有强大的指令系统,编写出满足这个要求的程序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较为容易的。可编程控制器根本特点从讨论PLC的工作原理知,PLC的输入与输出在物理上是彼此隔开的,其间的联系是靠运行存储于它的内存中的程序实现。它的出入相关,不是靠物理过程,不是用线路;而是靠信息过程,用软逻辑联系。它的工作根底是用好信息。信息不同于物质与能量,有自身的规律。信息便于处理,便于传递,便于存储,信息还可重用等等。正是由于信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PLC的根本特点[4]。下面介绍PLC的四个特点。(1)功能丰富PLC的功能非常丰富。这主要与它具有丰富的处理信息的指令系统及存储信息的内部器件有关。它的指令多达几十条、几百条,可进行各式各样的逻辑问题的处理,还可进行各种类型数据的运算。凡普通计算机能做到的,它也都可作到。它的数据存储区还可用以存储大量数据,几百、几千、几万字的信息都可以存,而且,掉电后还不丧失。PLC还有丰富的外部设备,可建立友好的人机界面,以进行信息交换。可送入程序,送入数据,可读出程序,读出数据。而且读、写时可在图文并茂的画面上进行。数据读出后,可转储,可打印,数据送入可键入,可以读卡入等等。PLC还具有通讯接口,可与计算机链接或联网,与计算机交换信息。自身也可联网,以形成单机所不能有的更大的、地域更广的控制系统。PLC还有强大的自检功能,可进行自诊断,其结果可自动记录。这为它的维修增加了透明度,提供了方便。(2)使用方便用PLC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是非常方便的。首先PLC控制逻辑的建立是程序,用程序代替硬件接线。编程序比接线,更改程序比更改接线,当然要方便得多。其次PLC的硬件是高度集成化的,已集成为种种小型化的模块。而且,这些模块是配套的,已实现了系列化与规格化。种种控制系统所需的模块,PLC厂家多有现货供给,市场上即可购得。所以,硬件系统配置与建造也非常方便。正因如此,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才有这个“可〞字。对软件讲,它的程序可编,也不难编。对硬件讲,它的配置可变,而且也易于变。具体地讲,PLC有五个方面的方便:①配置方便:可接控制系统的需要确定要使用哪家的PLC,那种类型的,用什么模块,要多少模块,确定后,到市场上定货购置即可。②安装方便:PLC硬件安装简单,组装容易。外部接线有接线器,接线简单,而且一次接好后,更换模块时,把接线器安装到新模块上即可,都不必再接线。内部什么线都不要接,只要作些必要的DIP开关设定或软件设定,以及编制好用户程序就可工作。③编程方便:PLC内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但它通过程序〔软件〕与系统内存,这些器件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PLC的指令系统也非常丰富,可毫不困难地实现种种开关量,以及模拟量的控制。PLC还有存储数据的内存区,可存储控制过程的所有要保存的信息。总之,由于PLC功能之强,发挥其在控制系统的作用,所受的限制已不是PLC本身,而是人们的想象力,或与其配套的其它硬件设施了。PLC的外设很丰富,编程器种类很多,用起来都较方便,还有数据监控器,可监控PLC的工作。使用PLC的软件也很多,不仅可用类似于继电电路设计的梯形图语言,有的还可用BASIC语言、C语言,以至于自然语言。这些也为PLC编程提供了方便。④维修方便:首先PLC工作可靠,出现故障的情况不多,这大大减轻了维修的工作量。其次即使PLC出现故障,维修也很方便。这是因为PLC都设有很多故障提示信号,如PLC支持内存保持数据的电池电压缺乏,相应的就有电压低信号指示。而且,PLC本身还可作故障情况记录。所以,PLC出了故障,很易诊断。同时,诊断出故障后排故也很简单。⑤改用方便:PLC用于某设备,假设这个设备不再使用了,其所用的PLC还可给别的设备使用,只要改编一下程序,就可办到。(3)工作可靠用PLC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是非常可靠的。这是因为PLC在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确保它能可靠工作。事实上,如果PLC工作不可靠,就无法在工业环境下运用,也就不成其为PLC了。①在硬件方面:PLC的输入输出电路与内部CPU是电隔离,其信息靠光耦器件或电磁器件传递。而且,CPU板还有抗电磁干扰的屏蔽措施。故可确保PLC程序的运行不受外界的电与磁干扰,能正常地工作。②在软件方面:PLC的工作方式为扫描加中断,这既可保证它能有序地工作,防止继电控制系统常出现的“冒险竞争〞,其控制结果总是确定的;而且又能应急处理急于处理的控制,保证了PLC对应急情况的及时响应,使PLC能可靠地工作。PLC还有很多防止及检测故障的指令,以产生各重要模块工作正常与否的提示信号。可通过编制相应的用户程序,对PLC的工作状况,以及PLC所控制的系统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可靠工作。(4)经济合算高新技术的使用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表达,也是高新技术生命力之所在。PLC也是如此。尽管使用PLC首次投资要大些,但从全面及长远看,使用PLC还是经济的。使用PLC的投资虽大,但它的体积小、所占空间小,辅助设施的投入少;使用时省电,运行费少;工作可靠,停工损失少;维修简单,维修费少;还可再次使用以及能带来附加价值等等,从中可得更大的回报。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它的效益是可观的。PLC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抗干扰分析(1)存储器容量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系统参数等,其容量是由用户程序存储器组成的。程序存储器容量大小决定了用户所能编写程序的最大长度,一般中小型的PLC的存储器容量在16KB以下,大型的PLC可到达2MB左右。(2)输入/输出〔I/O〕点数输入/输出点数是指根据工业系统控制所得到的对应PLC的输入/输出端的个数。I/O点数越多,说明需要控制的器件和设备就越多。(3)扫描时间扫描时间是指CPU内部根据用户程序,按逻辑顺序,从开始到结束扫描一次所需的时间。PLC用户手册一般给出执行指令所用的时间。(4)指令种类和数量指令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用户编制程序的方式和PLC的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5)内部存放器的种类的数量内部存放器主要包括定时器、计数器、中间继电器、数据存放器和特殊存放器等。它们主要用来完成计时、技术、中间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还有其他一些功能。种类和数量越多,PLC的功能就越强大。(6)扩展能力PLC扩展能力是指PLC是否具有I/O扩展、联网等一些功能。(7)智能模块的种类的数量智能模块是指能完成模拟量控制、远程控制以及通信等功能的模块。智能模块种类和数量越多说明PLC功能越强大。(8)编程工具可以使用编程器或者使用专用的编程软件。一般编程只能使用助记符语言,而用编程软件那么可使用梯形图和助记符等语言来进行编程。干扰源及干扰一般分类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5]。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干扰模式和噪声的波形性质的不同划分。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拟常用的分类方法。PLC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1)来自空间的辐射干干扰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播送、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假设PLC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回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PLC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而是对PLC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2)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严重。(3)来自电源的干扰实践证明,因电源引入的干扰造成PLC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很多,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路。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入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PLC电源通常采用隔离电源,但其机构及制造工艺因素使其隔离性并不理想。实际上,由于分布参数特别是分布电容的存在,绝对隔离是不可能的。(4)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1\*GB3①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无视。=2\*GB3②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PLC控制系统因信号引入干扰造成I/O模件损坏数相当严重,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5)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PLC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PLC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如雷击时,地线电流将更大。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有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假设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PLC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PLC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造成数据混乱、程序丧失或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对信号测控的严重失真和误动作。(6)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PLC制造厂对系统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拟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是无法改变,可不必过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过考验的系统。PLC控制系统工程应用的抗干扰设计为了保证系统在工业电磁环境中免受或减少内外电磁干扰,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便采取三个方面抑制措施: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装置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三点就是抑制电磁干扰的根本原那么[6]。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制造单位设计生产出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产品,且有赖于使用部门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运行维护中予以全面考虑,并结合具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保证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运行可靠性。进行具体工程的抗干扰设计时,应主要以下两个方面。(1)设备选型在选择设备时,首先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其包括了电磁兼容性〔EMC〕,尤其是抗外部干扰能力,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PLC系统;其次还应了解生产厂给出的抗干扰指标,如共模拟制比、差模拟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在多大电场强度和多高频率的磁场强度环境中工作;另外是靠考查其在类似工作中的应用实绩。在选择国外进口产品要注意:我国是采用220V高内阻电网制式,而欧美地区是110V低内阻电网。由于我国电网内阻大,零点电位漂移大,地电位变化大,工业企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至少要比欧美地区高4倍以上,对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更高,在国外能正常工作的PLC产品在国内工业就不一定能可靠运行,这就要在采用国外产品时,按我国的标准〔GB/T13926〕合理选择。(2)综合抗干扰设计主要考虑来自系统外部的几种如果抑制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对PLC系统及外引线进行屏蔽以防空间辐射电磁干扰;对外引线进行隔离、滤波,特别是原理动力电缆,分层布置,以防通过外引线引入传导电磁干扰;正确设计接地点和接地装置,完善接地系统。另外还必须利用软件手段,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平安可靠性。主要抗干扰措施(1)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2)硬件滤涉及软件抗干扰措施(3)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PLC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够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工业现场电磁环境复杂,有时只采用硬件措施不能完全消除干扰的影响,必须用软件措施加以配合。2.6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简述SIMATICS7系列PLC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S5系列PLC根底上于1995年陆续推出的性能价格比拟高的PLC系统[7]。其中,微型的有SIMATICS7-200系列,最小配置为8DI/6DO,可扩展2~7个模块,最大I/O点数为64DI/DO、12AI/4AO;中小型的有SIMATICS7-300系列;中高档性能的有S7-400系列。SIMATICS7系列PLC都采用了模块化、无排风扇结构且具有易于用户掌握等特点,使得S7系列PLC成为各种从小规模到中等性能要求以及大规模应用的首选产品。SIMATICS7-300的大量功能能够支持和帮助用户进行编程、启动和维护,其主要功能如下:(1)高速的指令处理,~0.6us的指令处理时间在中等到较低的性能要求范围内开辟了全新的应用领域。(2)人机界面(HMI),方便的人机界面效劳已经集成在S7-300操作系统内,因此人机对话的编程要求大大减少。(3)诊断功能,CPU的智能化的诊断系统可连续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记录错误和特殊系统事件。(4)口令保护,多级口令保护可以使用户高度、有效地保护其技术机密,防止未经允许的复制和修改。2.7SIMATICS7-300系列PLC系统根本构成S7-300系列PLC与其它可编程控制器一样,都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S7-300系列PLC有CPU312IFM、CPU313、CPU314、CPU314IFM、CPU315/315-2DP、CPU316-2DP、CPU318-2DP等8种不同的中央处理单元可供选择。它们的主要性能指标如表2-1所示。CPU315-2DP、CPU316-2DP、CPU318-2DP都具有现场总线扩展功能。CPU以梯形图LAD、功能块FBD或语句表STL进行编程。表2-1S7-300CPU性能指标CPU312IFMCPU313CPU314CPU315CPU315-2DP存放程序和数据的RAM6KB/典型2KB语句12KB/典型4KB语句24KB/典型8KB语句48KB/典型16K语句48KB/典型16K语句每1K二进制语句执行时间位存储器10242048204820482048计数器3264646464定时器64128128128128数字量输入/输出〔主机〕144/16128/0512/01024/01024/0模拟量入/输出〔最多〕323264128128通信口MPI接口MPI接口MPI接口MPI接口MPI接口实时时钟——内置内置内置IMIM361SM321SM332IM360FM351SM331SM332PS307PGOP其他PLCCPU模块图2-2S7-300系统构成SIMATICS7-300的组成SIMATICS7-300系列PLC是模块化结构设计,各种单独模块之间可进行广泛组合和扩展。其系统构成如图2-2所示。它的主要组成局部有导轨〔RACK〕、电源模块〔PS〕、中央处理单元模块〔CPU〕、接口模块〔IM〕、信号模块〔SM〕、功能模块〔FM〕等。它通过MPI网的接口直接与编程器PG、操作员面板OP和其它S7PLC相连。.2S7-300的扩展能力S7-300是模块化的组合结构,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选用不同型号和不同数量的模块,并可以将这些模块安装在同一机架〔导轨〕或多个机架上。与CPU312IFM和CPU313配套的模块只能安装在一个机架上。除了电源模块、CPU模块和接口模块外,一个机架上最多只能再安装8个信号模块或功能模块。CPU314/315/315-2DP最多可扩展4个机架,IM360/IM361接口模块将S7-300背板总线从一个机架连接到下一个机架。2.7.3S7-300模块地址确实定根据机架上模块的类型,地址可以为输入〔I〕或输出〔O〕。数字I/O模块每个槽划分为4B〔等于32个I/O点〕。模拟I/O模块每个槽划分为16B〔等于8个模拟量通道〕,每个模拟量输入通道或输出通道的地址总是一个字地址。表2-2为S7-300信号模板的起始地址。表2-2S7-300信号模板起始地址机架模块起始地址槽位号12345678910110数字量模拟量PSCPUIM02564272828812304163202033624352283681数字量模拟量—IM32384364004041644432484485246456480604962数字量模拟量—IM64512685287254476560805768459288608926243数字量模拟量—IM96640100656104672108688112704116720120736124752对于数字量模块,从0号机架的4号槽开始,每个槽位分配4B的地址,相当于32个I/O点。模拟量模块以通道为单位,一个通道占一个字地址。S7-300为模拟量模块保存了专用的地址区域,字节地址范围为IB256-767。可以用装载指令和传送指令访问模拟量模块。2.8S7—300式PLC的CPU简介CPU模块是PLC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控制着整个PLC控制系统有序地运行。PLC控制系统中,PLC程序的输入和执行、PLC之间或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接收现场设备的状态和数据都离不开该模块。CPU模块还可以进行自我诊断,即当电源、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子、通信等出现故障时,它可以给出相应的指示或做出相应的动作。CPU上集成的高速计数器可计数速率为30kHz。可以联接AB相正交编码器作位置测量,也可以监测生产线上各种快速信号。CPU上集成有高速脉冲输出功能。既能以脉冲宽度可调〔PWM〕方式输出,又能以高速脉冲串〔PTO〕方式输出。输出速率可达20kHz。此功能可以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用于可控硅构成的加热设备的温度控制等。CPU模块面板布置示意图如图2-3所示[8]。图2-3CPU模块面板布置示意图(1)方式切换开关PLC的方式切换开关有两种,一种是RUN/STOP开关,它只有RUN和STOP两种方式。另一种是RUN/TERM/STOP钥匙开关,它有RUN、TERM和STOP3种方式。SIMATICS7—300属于前一种方式。如图2-4所示。图2-4RUN/STOP开关(2)状态与故障显示LED=1\*GB3①SF〔系统出错/故障显示,红色〕:CPU硬件故障或软件错误时亮。=2\*GB3②BATF〔电池故障,红色〕电池电压低或没有电池时亮。=3\*GB3③DC5V〔+5V电源指示,绿色〕:CPU和S7-300总线的5V电源正常时亮。=4\*GB3④FRCE〔强制,黄色〕:至少有一个I/O被强制时亮。=5\*GB3⑤RUN〔运行方式,绿色〕:CPU处于RUN状态时亮;重新启动时以2Hz的频率闪亮;HOLD〔单步、断电〕状态时以的频率闪亮。=6\*GB3⑥STOP〔停止方式,黄色〕:CPU处于STOP,HOLD状态或重新启动时常亮。请求存储器复位时以的频率闪亮,正在执行存储器复位时以2Hz的频率闪亮。=7\*GB3⑦BUSF〔总线错误,红色〕:PROFIBUS-DP接口硬件或软件故障时亮,集成有DP接口的CPU才有此LED。集成有两个DP接口的CPU有两个对应的LED〔BUS1F和BUS2F〕。(3)存储器存储器是可编程控制器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和运行数据的单元。它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根据存储器的功能,PLC的存储器可分为系统程序器和用户程序存储器。不同类型的PLC,其存储容量各不相同,但根据工作原理,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3个区域。=1\*GB3①系统程序存储区在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系统程序。一般采用PROM或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它存放监控程序、模块化应用功能子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功能子程序的调用管理程序和各种系统参数等,用户不能访问和修改这局部存储器的内容。=2\*GB3②用户程序存储区存放用户经编程设备输入的应用程序。用户程序存放在RAM中,为防止电源掉电后程序的丧失,通常需安装锂电池,用于电源掉电时对RAM中用户程序存储区供电。调试后不需修改的用户程序存放在EPROM或EEPROM中,用户程序存储区容量是可编程控制器重要的性能指标。存储区容量大,用户程序的指令可较多,可在较复杂的控制过程中应用。=3\*GB3③数据存储区PLC运行过程中需要随机存取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一般不需要长久保存,因此采用随机存储器RAM数据存储区包括输入,输出数据映像区,定时器/计数器预置数、累加器、变址存放器和各种随机参数等。(4)通信端口通信端口与编辑器、计算机或其他的外围设备相连,以实现程序输入、调试、监视等功能。西门子S7—300提供的是通信端口采用RS—485传送方式,RS—485采用半双工的通信方式。通常情况下,发送驱动器之间的正电平在+2V~+6V之间,是逻辑“1〞,负电平在-2V~6V,是逻辑“0〞。另有一个信号地,在RS—485中还有一个“使能〞端。“使能〞端是用于控制发送驱动器与传输线的切断与相连。当“使能〞端起作用时,发送驱动器处于高阻状态,它是有别于逻辑“1〞和“0〞的第3态。接收器也作与发送端相对的规定。当在接受端有大于+200mV的电平时,输出正逻辑电平,小于-200mV时,输出负逻辑电平。要与计算机相连需要经过专用的PC/PPI电缆。PPI通讯协议是西门子专为S7-200系列PLC开发的一个通讯协议。可通过普通的两芯屏蔽双绞电缆进行联网。波特率为,和。S7-200系列CPU上集成的编程口同时就是PPI通讯联网接口。利用PPI通讯协议进行通讯非常简单方便,只用NETR和NETW两条语句即可进行数据信号的传递,不需额外再配置模块或软件。PPI通讯网络是一个令牌传递网,在不加中继器的情况下,最多可以由31个S7-200系列PLC,TD200,OP/TP面板或上位机〔插MPI卡〕为站点,构成PPI网[2]。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3.1系统工业流程整个搅拌系统由进料罐、混料罐、出料罐以及液位变送器、电机、泵、电磁阀组成。该系统需要1个搅拌电机,进料泵及出料泵总共4个,电磁阀5个。整个系统的工业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系统工业流程图3.2液位变送器的选择液位变送器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其输出信号类型及大小来选择,以保证其能与PLC模拟量输入模块相匹配,然后再根据设计需要选择量程、工作电压以及精度等性能适合的液位变送器[9]。在本系统中,需使用液位变送器采集混料罐、出料罐的液位,故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个测量范围为3m及两个测量范围为的HP-31B液位变送器,并使用二线输出使液位变送器输出4-20mA的电流信号。性能指标如表3-1所示。表3-1HP-31B液位变送器性能指标传感部件美国Sensors充油硅芯体测量范围0-1、2、3、5、10、....200m过
载精
度0.5%FS工作温度-20-85度工作电压24VDC输出信号4-20mA二线0-10mA三线输出负载〔Uv-10〕/0.02
(欧姆)与介质接触材料a.壳
体:不锈钢1Cr18Ni9Tib.密封圈:丁腈橡胶或氟橡胶c.膜
片:不锈钢316Ld.橡胶件:丁腈橡胶e.电
缆:聚乙烯导气电缆仪表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0.2%FS\年仪表接线二线制不分正负三线制1.GND
2.+V
3.3电磁阀的介绍电磁阀是指气体或液体流动的管路中受电磁力控制开闭的阀体。它大量应用在液机械,空调系统,组合机床,自动机床及自动生产线中,是工业自动化的一种重要元件。电磁铁是利用电磁吸力使衔铁产生直线运动的,而电磁阀是利用电磁吸力开关阀门对空气、油或水等流体进行控制的器件。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都通向不同的油管,腔中间是阀,两面是两块电磁铁,哪面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就会被吸引到哪边,通过控制阀体的移动来档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油的孔,而进油孔是常开的,液压油就会进入不同的排油管,然后通过油的压力来推动油刚的活塞,活塞又带动活塞杆,活塞竿带动机械装置动。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就控制了机械运动。3.3.1电磁阀的分类及特点电磁阀有多种规格式样,也有多种分类法。电磁阀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三大类。(1)直动式电磁阀原理: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阀门翻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特点:在真空、负压、零压时能正常工作,但通径一般不超过25mm。(2)分布直动式电磁阀:原理:它是一种直动和先导式相结合的原理,当入口与出口没有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直接把先导小阀和主阀关闭件依次向上提起,阀门翻开。当入口与出口到达启动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先导小阀,主阀下腔压力上升,上腔压力下降,从而利用压差把主阀向上推开;断电时,先导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使阀门关闭。特点:在零压差或真空、高压时亦能可动作,但功率较大,要求必须水平安装。(3)先导式电磁阀:原理:通电时,电磁力把先导孔翻开,上腔室压力迅速下降,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上低下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上移动,阀门翻开;断电时,弹簧力把先导孔关闭,入口压力通过旁通孔迅速腔室在关阀件周围形成下低上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关闭阀门。特点:流体压力范围上限较高,可任意安装〔需定制〕但必须满足流体压差条件。3.3.2电磁阀的选择电磁阀选型首先应该依次遵循平安性,可靠性,适用性,经济性四大原那么,其次是根据六个方面的现场工况〔即管道参数、流体参数、压力参数、电气参数、动作方式、特殊要求进行选择〕。(1)适用性管路中的流体必须和选用的电磁阀系列型号中标定的介质一致;流体的温度必须小于选用电磁阀的标定温度;电磁阀允许液体粘度一般在20CST以下,大于20CST应注明;工作压差,管路最高压差在小于时应选用如ZS,2W,ZQDF,ZCM系列等直动式和分步直动式;最低工作压差大于时可选用先导式〔压差式〕电磁阀;最高工作压差应小于电磁阀的最大标定压力;一般电磁阀都是单向工作,因此要注意是否有反压差,如有安装止回阀;流体清洁度不高时应在电磁阀前安装过滤器,一般电磁阀对介质要求清洁度要好;注意流量孔径和接管口径;电磁阀一般只有开关两位控制;条件允许请安装旁路管,便于维修;有水锤现象时要定制电磁阀的开闭时间调节;注意环境温度对电磁阀的影响;电源电流和消耗功率应根据输出容量选取,电源电压一般允许±10%左右,必须注意交流起动时VA值较高。(2)可靠性电磁阀分为常闭和常开二种;一般选用常闭型,通电翻开,断电关闭;但在开启时间很长关闭时很短时要选用常开型了。(3)平安性电磁阀的最高标定公称压力一定要超过管路内的最高压力,否那么使用寿命会缩短或产生其它意外情况;有腐蚀性液体的应选用全不锈钢型,强腐蚀性流体宜选用塑料王〔SLF〕电磁阀;爆炸性环境必须选用相应的防爆产品。(4)经济性有很多电磁阀可以通用,但在能满足以上三点的根底上应选用最经济的产品。二位二通电磁阀是指电磁阀有两个位置〔开启、关闭〕,两个通道〔进油通道、出油通道〕。二位二通电磁阀由电磁线圈,铁芯,球阀和弹簧等组成。在未通电时球阀处于开启状态,即电磁阀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通,那么为常开二位二通电磁阀;在未通电时球阀处于关闭状态,即电磁阀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关闭,那么为常闭二位二通电磁阀。在本系统中选择DF2型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DF2型电磁阀是利用直流或交流电磁铁操作的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它为导阀动作式常闭型电磁阀。当电磁阀通电时动铁芯受电磁力作用被吸向上,从而翻开阀门,断电时,阀即关闭。其适应性强,压力损失小,口径较大。由于采用膜片式结构,密封性能好。与同类产品相比,有耗电量小、体积小、使用范围大等特点。DF2型电磁阀性能和尺寸如表3-2所示。表3-2DF2型电磁阀性能和尺寸工作介质水、油及其他液体工作压力1~8Kg/cm2工作介质温度0~60工作环境温度0~60湿度<85%工作电压直流24V交流220V安装方式管式连接3.4接触器及选用接触器是利用电磁吸力及弹簧反作用力配合使触头闭合与断开的一种电磁开关。是一种适用于频繁地接通和断开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电器。具有低电压保护释放功能,控制容量大,可以远距离控制。其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同时也可以控制电焊机、电容器阻、照明等其他负载,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线路中最广泛使用的电器元件。但也存在噪声大、寿命短等缺点。接触器可以接通和断开负荷电流,但不能切断短路电流,因此,常与熔断器、热继电器配合使用。接触器的分类和结构(1)分类接触器重分类的划分有几种,按其主触头控制的电流种类可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机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交流接触器;按其主触头的数目可分为单极、二极、三极、四极和五极,直流接触器通常为前两种,交流接触器通常为后三种[10]。(2)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接触器是电磁接触器,它是由电磁机构、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和其他部件组成。=1\*GB3①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它由线圈、动铁心和静铁心组成。触头系统:它包括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有三对、四对或五对,构成常开触头,用于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一般有常开和常闭各两对,用在控制电路中起自锁或互锁作用。灭弧装置:主触头电流在20A及其以上的接触器都装有灭弧装置。其他部件:包括反作用弹簧、触头压力弹簧、缓冲弹簧、传动机构及外壳等。=2\*GB3②直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与交流接触器在结构上根本相同。不同的而地方有:其铁心由整块软刚制成,不存在发热问题;其线圈用细的漆包线绕制成匝多且长而薄的圆筒形,与铁心直接接触,易于散热;小功率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没有主、辅之分。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1)工作原理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在静铁心中产生电磁场,动铁心受到电磁力的吸引与静铁心吸合,并带动主触头闭合,使被控电路接通工作。假设此时加在线圈上的电压显著下降,由于电磁力的减小且小于弹簧的反力,动铁心在这个反力的作用下,自动返回原位且使主触头也分断,被控电路断开停止工作,这也是欠电压保护作用;当线圈断电后,动铁心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原位且使主触头也分断,被控电路断开停止工作。当电源再次通电时,由于接触器的辅助常开触头已断开,线圈中无电流通过,那么主触头也不会自动闭合,电路也不会自动接通,即实现了失电压保护。(2)选用接触器的选用主要考虑其类型、主触头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辅助触头的数量与种类、线圈的电压等级、操作频率等[10]。=1\*GB3①根据负载的性质选用接触器的类型。=2\*GB3②接触器的额定电压是指其主触头的额定电压,选用时应大于或等于被控电路的工作电压。=3\*GB3③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是指其主触头的额定电流,选用时应大于或等于被控电路的工作电流。对于电动机负载还应根据其运行方式做适当调整。=4\*GB3④接触器线圈的额定电压和频率必须与所控电路的电压和频率一致。=5\*GB3⑤接触器的触头数量和种类应满足被控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需求。=6\*GB3⑥根据使用地点的周围环境来选择有关的系列和特殊的接触器。由于目前交流电路的使用场合比直流广泛,交流电动机在工厂中使用的比重也大,所以交流接触器的品种和规格更为繁多,常用的有CJ0、CJ10、CJ12和CJ20等系列交流接触器。本设计中选用CJ10-20型交流接触器。CJ0系列是专门为机床配套的产品,全系列分为10A、20A、40A和75A四个等级。CJ10系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系列,它用于交流500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全系列有5A、10A、20A、40A、60A、100A、及150A七个等级。其中40A及其以下个等级的电磁机构是采用E形直动式,为了提高机械和电气寿命,还采用迎击式的结构方式。主、辅接点均采用桥式触点,且由衔铁直接带动作直线运动。它的结构特征是:上部是主触点和灭弧系统以及辅助触点组件,下部是电磁机构。主触点的灭弧装置因电路等级而异,10A及其以下的采用半封闭式灭弧罩或相同间隔弧板,20A、40A的那么采用半封闭式窄缝陶土灭弧罩。当主触点的额定电流在60A以上时,电磁机构采用E形拍合式,主、辅点为桥式触点。这是一种平面布置式结构,电磁机构居右,主触点及灭弧系统居左。衔铁经转轴借助杠杆与主触点相连。当衔铁作拍合动作时,经过杠杆的传动使主触点实现直线运动,与此同时,也带动辅助触点动作。与前述直动式相仿,也采用了迎击式结构方式,主触点的灭弧装置仍采用陶土材料制成的半封闭式灭弧罩。CJ10系列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均做成三极的,辅助触点那么做成二常开二常闭方式。这种接触器为一般性负载的接触器,它主要用于控制笼型电动机和运行中断开。3.5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一般用来控制各种电器的线圈使信号得到放大;将信号同时传给几个控制元件;当其他继电器的触头数或触头容量不够用时,可借助其来扩大它们的触头数或触头容量,起到信号的中继作用。(1)结构与工作原理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的根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有:触头系统中没有主、辅之分,且各触头所允许通过的电流大小是相等的,即额定电流为5A;对于额定电流小于5A的电器控制电路,可用其代替接触器使用;其触头较多,有4对常开、4对常闭等形式。(2)选用选用中间继电器主要考虑被控制电路的电压等级、触头数量、种类和数量。其线圈电压与所用电源电压必须相同。本设计中继电器的选择JZ14—44Z型。JZ14型为交直两用中间继电器。适用于交流50HZ或60HZ、电压380V以下,直流电压220V及以下的控制电路中。JZ14型的具体参数如下:额定工作电压:DC220V、110V、48V、24V、12V;AC380V、220V、127V、110V。接点形式:6常开2常闭;4常开4常闭;2常开6常闭;8常开。动作值:继电器的吸合线圈应能在额定电压的85-105%的范围内可靠工作。动作时间: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时间不大于0.05S。功率消耗:交流为10VA;直流为7.5W。3.6PLC选型选择了西门子S7-300型PLC,该机型具有模块丰富、结构紧凑、易于扩展、可靠性高等特点,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模块:(1)S7电源模块:PS30710A额定输出电流10A,输出直流电压24V,防开路和短路保护,有可靠的隔离。(2)CPU模板:CPU31424K字节RAM/8K语句,最大扩展512个DI/DO,64个AI/AO,带扩展内存卡槽,锂电池槽和MPI接口,24V电源供电,可同时与S7-300内部总线上的远程站、编程器、PC机、操作面板或其他S7-300、S7-400、M7-300、M7-400PLC等可编程控制器中的4种站建立联系。(3)AI模板:模拟量输入SM331有4组8个输入通道,可按通道组设定测量方法,选择多种测量范围,与CPU光电隔离。(4)DI模板:16路光隔逻辑输入SM321(5)DO模板:16路光隔逻辑输出SM3223.7系统主电路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L1、L2、L3为三相三线电源进线,经电源开关QS,熔断器FU1分八条支路供给电机和电磁阀工作。其中电动机M1为A液体注入泵,YV1为A液体进料阀,M1和YV1用接触器KM0控制,假设KM0线圈得电后其三对主触点闭合,M1液压泵和YV1进料阀运行将液体A注入混料灌。热继电器FR1对M1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电动机M2为B液体注入泵,YV2为B液体进料阀,M2和YV2用接触器KM1控制,热继电器FR2对M2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其工作原理于M1相同。电动机M3为搅拌电机,用接触器KM2控制,当两种液体注入混料灌工作完成后,从PLC得到搅拌信号后,KM2线圈得电使M3开始搅拌,搅拌时间到后PLC发出信号,KM2线圈失电,M3停止搅拌。热继电器FR3对搅拌电机M3进行过载保护。电动机M4为混合液体出料泵3,M4用接触器KM3控制,假设KM3线圈得电后其三对主触点闭合,液压泵3将混合液体注入出料灌1。热继电器FR4对M4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电动机M5为混合液体出料泵4,M5用接触器KM4控制,假设KM4线圈得电后其三对主触点闭合,液压泵2将混合液体注入出料灌2。热继电器FR5对M5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YV3为放料阀,用接触器KM5控制;YV4为电磁阀1,用接触器KM6控制;YV5为电磁阀2,用接触器KM7控制。图3-2系统主电路图图3-3系统控制电路图系统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中间继电器KA0与接触器KM0相接,用来控制控制原料A液体的注入;中间继电器KA1与接触器KM1相接,用来控制原料B液体的注入;中间继电器KA2与接触器KM2相接,两种液体注入混料灌,工作完成后,用来控制搅拌电机;中间继电器KA3与接触器KM3相接,用来控制出料泵3;中间继电器KA4与接触器KM4相接,用来控制出料泵4;中间继电器KA5与接触器KM5相接,当搅拌结束后用来控制放料阀;中间继电器KA6与接触器KM6相接,KA7与接触器KM7相接,在混料罐进料之前,为保证混料灌和出料罐没有残留液体,它们分别控制电磁阀1和电磁阀2。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4.1PLC编程软件STEP7STEP7是SIMENS公司生产的SIMATIC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态和编程的标准软件包。包括工程管理器、符号编辑器、硬件组态、编程语言及诊断硬件等一系列的应用工具。下面对各种应用工具分别进行简单的介绍[1]。(1)工程管理器适用与SIMENS的各个可编程控制系统,用来管理一个自动化工程中所有的数据。编辑各种数据的工具都由工程管理器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浙江宁波开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西师大版(201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活动4 创意游戏设计(教学设计)
- 2024年武汉江岸区某国有企业招聘投资团队成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培根蛋糕店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城市绿地夜景照明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业综合体智能导视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厨电产品远程诊断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方案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变色糖制灯具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厨电节日促销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公共关系学完整教学课件
- 外固定架--ppt课件
- 飞达及其辅助机构
- 法语工程词汇(路桥、隧道、房建)
- 深圳地铁三号线正线信号系统
-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计划
- NUDD新独难异失效模式预防检查表
- Z3050型 摇臂钻床使用说明书
- 加油站数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