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PAGE诗歌鉴赏训练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黄冈市高三调研卷)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灃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西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⑴这首随笔似的小诗,主要写了春郊访友的感受,那么作者对朋友别墅所在地熟不熟悉呢?哪句诗比较明确的透露了这一信息?⑵

本诗题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一直到结束都没有具体写“君家”怎样,“友人”如何,该不拟错题了吧?请结合原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苏部分重点高中调研卷)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西汉时楼兰国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题。(《2005年杨州市高三复习资料》)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⑴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和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⑵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题。(《扬州市高三复习资料》)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①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蚕丛: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2)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唐诗,答题。(《扬州市高三复习资料》)

台城韦庄

鹿柴王维

江雪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江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台城》中的“鸟空啼”的“空”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答题。(《试题与研究》06诊断测试)

初晴游沧浪亭①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⑴苏舜钦同时代的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

诗中句句写景,无一字言情,但字里行间我们却能体会到作者充盈其间的情感。本诗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宋诗,答题。(《试题调研》古诗文阅读)

碧瓦

范成大①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碧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语棠梨满地花。[注]范成大: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反对议和,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请解释诗歌为什么要以“碧瓦”为题,并赏析“无风杨柳漫天絮,不语棠梨满地花”两句诗。8阅读下面唐诗,答题。(《试题调研》古诗文阅读)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师:这里指船夫。②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诗人?(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9阅读下面唐诗,答题。(《高考备考总决战》中学生报社)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梅花落为古乐曲名。(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2)有人评说这首诗后两句是“巧说婉说”,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题。(《高考备考总决战》中学生报社)虞美人

梳楼

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⑴“丝丝杨柳丝丝雨”,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⑵联系“天怜客子乡关远”等句分析“海棠红近绿栏杆”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⑶

分析“楼儿忒小不藏愁”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1阅读下面唐诗,答题。(《试题与研究》05模拟第一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⑴本诗后两句采用了

的写法,这与

》中“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有异曲同工之妙。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试题与研究》05模拟第一集)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叠字的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试题调研》古诗文阅读)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⑴这首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一联?请作简要分析。⑵

你认为这首诗在表达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试题调研》)

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⑴

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试题调研》)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题。(《语文月刊》05分类练习)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

张辑江头观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长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就词的上阕,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2)词的下阕“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题。(《试题与研究》05模拟第一集)

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2)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答题。(《试题调研》)

寒食

孟云卿

寒食献郡守张友正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愁。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题。(《试题调研》)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⑴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⑵

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答题。(《试题调研》)

[中吕]

普天乐

滕宾

①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②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元至大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失题小令,此为其中第一、三首。

(1)填空:这两首小令中的“中吕”是

,第一首这“数枝红杏,闹出围墙”是从宋祁词《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答题。(《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必修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

1(1)不熟悉。“村院门巷多相似”比较明确地透露出了这一信息。(2)此诗并没拟错题。诗中表面看来是没直接写友人及其别墅,但实际上巧妙运用了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来写君家怎样,友人如何。一、二句在点题的同时用“小路斜”“日高未到”揭示出“君家”僻远的特点,而我们更能从三、四句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和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从中悟出作者对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诗人这种从侧面着笔的写法清新别致,耐人寻味。

2(1)表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及诗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2)例1: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严寒。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反衬出了戍边将士的英勇精神。例2:颔联用典,同时还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这样的情况,将士仍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的忠勇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例3:颔联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此二句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力极强。全篇只此二句对仗,严整的形式只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3(1)CD(2)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出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4(1)《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极是委婉,浑然无觉。(2)用典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深厚情谊,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5(1)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其繁荣昌盛与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了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之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6(1)句中“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2)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

7“碧瓦”别开生面,有揭示题旨的作用。“碧瓦”,令人联想到华美宅邸,再联系绣幕、赤栏桥等景物,暗指南宋小朝廷歌舞西湖,燕雀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讽刺南宋君臣沉醉临安,忘却国耻。“无风杨柳漫天絮,不语棠梨满地花”表面写景,实际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寄兴亡之感于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歌舞,不管国事的做法。

8(1)七绝

孟浩然(2)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9(1)大地同春,雪净风清,笛声悠扬,一片明朗开阔的景象。(2)用“借问”引起人们的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三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守边将士戍边怀乡之情。

10(1)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景象,暗衬倚楼人愁绪的万缕千丝。(2)本欲赏花遣愁,出现在面前的偏又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联想到自己滞留他乡,韶华渐老,愁绪顿生。词人正是采用反衬手法,通过红绿满眼的海棠来反衬自己的愁思。(3)比喻。诗人把抽象的思想感情,比喻为存放在小楼中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

11(1)虚实相间

杜甫

兵车行(2)本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3)我不同意对前二句的指责。前二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令人痛惜。征人死得悲壮,思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才更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12“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来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境,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13(1)尾联。不能携天下人同往昆仑、蓬莱清凉之地,怎忍自己一人独享?愿与人民同凉热,共甘苦,情真意切。(2)写天气的炎热,联想丰富,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写对人民的同情,情真意切。全诗境界开阔,高远。

14(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丧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更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2)不能改为“桃花烂漫”,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漫”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15(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以白鹭的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③以声衬幽。“蛙鸣”处处,以有声衬无声,从侧面渲染幽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