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琵琶行并序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6琵琶行并序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6琵琶行并序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6琵琶行并序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6琵琶行并序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琵琶行并序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学习《琵琶行》这首长诗,一要学习诗歌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二要鉴赏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不多见的能成功描摹音乐感人效果的诗篇之一。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当时白居易45岁,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已二年。诗前的小序较详细地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自己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调动了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琵琶曲的感人效果,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和千口传唱。★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等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新乐府:乐府诗类名。是一种用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始创于初唐,杜甫时大有发展,后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五十多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七言错杂运用,语言通俗易懂。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湓浦口铮铮然恬然迁谪霓裳六幺银篦唧唧贾商贾裳霓裳贾府衣裳虾虾蟆陵嘲嘲哳鱼虾嘲讽2.解多义言eq\b\lc\{\rc\(\a\vs4\al\co1(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命eq\b\lc\{\rc\(\a\vs4\al\co1(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曰《琵琶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数eq\b\lc\{\rc\(\a\vs4\al\co1(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范增数目项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发eq\b\lc\{\rc\(\a\vs4\al\co1(主人忘归客不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属eq\b\lc\{\rc\(\a\vs4\al\co1(名属教坊第一部(),若属皆且为所虏(),举酒属客()))为eq\b\lc\{\rc\(\a\vs4\al\co1(委身为贾人妇(),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3.辨活用遂命酒(__________)闻舟中夜弹琵琶者(__________)4.分古今例句古义今义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快使快弹数曲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暗寻声暗问弹者谁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向前凄凄不似向前声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5.明句式感斯人言(__________)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__________)转徙于江湖间(__________)6.积名句(1)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011·江苏高考)(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011·广东高考)(2010·山东高考)(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010·安徽高考)(4)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2009·辽宁高考)(5)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008·江苏高考)(6)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008·安徽高考)答案:1.péntiánníbìgǔjiǎháxiāzhēngzhéyāojīchángshɑngzhāocháo2.字/言语/谈论/助词,无实义/著作,书籍吩咐/命名,题名/命令/寿命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量/屡次/天数、命运起航/出发/头发/打开隶属/类,等辈/这里指劝人饮酒成为/创作/弹奏/给,替/当做,作为3.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畅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于是创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悄悄光线不足,黑暗整理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以前面朝前方(走)容貌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年纪大了排行第一5.被动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6.(1)绕船月明江水寒(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此时无声胜有声(4)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5)江州司马青衫湿(6)犹抱琵琶半遮面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点评:这两句写初闻琵琶之声的情景。“寻声暗问”,顺着声音小声地问,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其实这也是从侧面写乐声的感染力。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凄苦的,作者的“寻声暗问”,其实也暗含了对弹奏者的同情和关注。“迟”即“迟疑”之意,写出了琵琶女犹疑不决的心理。本来孤寂之人,遇人相问,当是很高兴的事,可琵琶女却犹豫不决,看来其必有隐情,可见她有许多苦衷。那“弹者”究竟是谁?不仅诗人发问,我们读者也急欲知道,但是,琵琶女不仅“欲语迟”,而且不肯露面,这让读者心中更添了一层悬念。为下文写琵琶女出场蓄势。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点评:这两句描写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古佳句。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为下文写琵琶女的身世作好了铺垫。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至“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点评: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而且还让人体验到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点评:这是本诗的主旨句,是诗眼。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倾吐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也正是诗人的写作动机。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当为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怨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了一起,而这正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已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点评:诗歌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座中泣下”,突出了音乐效果之动人,也上承了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青衫”,唐代八、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官服。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1.诗歌的开头,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铺设了怎样的离别之境?提示:诗歌的开头,诗人写了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地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这些景物,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提示: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诗人将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江水茫茫,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两句诗,把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融为了一体。3.《琵琶行》精彩而细腻地写出了琵琶乐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进行描写的?提示:角度:①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技艺之高超。②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③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方法:①比喻的贴切。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②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琵琶行》的描声艺术《琵琶行》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知其形,不仅能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崇高境界。在这种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中,作者采取了下面两大技法来描摹优美的乐声。一、根据音乐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分而有合。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起始阶段:乐声渐起,正是主人公“启朱唇,发皓齿”的时候。读者开始渐入佳境。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此时无声”,最后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有一个“声暂歇”,又在“暂歇”之后写出一个高潮。收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二、运用比喻,赋形于声,把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在如下几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来描摹乐声:第一,选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如文章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舒缓流畅;以“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音乐的逐渐低沉等。第二,借助听众的感受,体现音乐、演唱的无尽妙处。文章中写听众的反应,以“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等简练的笔墨,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以所见——“泣”“湿”,衬所不见——感人的琵琶声。总之,以先分阶段,然后总合为一个整体的手法使读者对音乐形成一个整体感受,再辅以比喻手法,以感受相沟通,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效果。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瑟(sè) 迁谪(zhé)B.憔悴(cuì) 霓裳(shɑng) 六幺(yāo) 嘈嘈(cáo)C.琵琶(bá) 暂歇(zàn) 乍破(zhà) 转徙(xǐ)D.冷涩(shè) 裂帛(bó) 湓江(pén) 银篦(bì)2下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 B.暮去朝来颜色故C.凄凄不似向前声 D.举酒欲饮无管弦3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1)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2)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3)______________,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更待菊黄家酿熟,_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6)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5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6“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7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8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答案:1.A思路解析:B项,“裳”应读“cháng”;C项,“琶”应读“pá”;D项,“涩”读“sè”。2.D思路解析:A项,“整顿”古义为“整理”;B项,“颜色”古义为“容貌”;C项,“向前”古义为“以前”。3.D思路解析:A、B、C三项均是借代;D项是比喻,用“冰下难”来比喻琵琶的声音。4.(1)春来江水绿如蓝(2)文章合为时而著(3)试玉要烧三日满(4)浅草才能没马蹄(5)与君一醉一陶然(6)此时无声胜有声5.D思路解析:D项,对第五句的理解不正确,“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对第六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应是“烘托”,而不是“反衬”。6.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7.思路解析:这几句从诗人和琵琶女两方面落墨,写他们出场相见的情景,诗人是“寻声暗问”“千呼万唤”“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而琵琶女“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诗句中大量的动词,体现出他们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找出关键字词分析即可。参考答案:“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8.思路解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高度凝练而又手法多样,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共14句,98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琵琶声的轻重徐疾、音阶音色的变化,这主要得力于诗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拟声词、叠音词的使用。参考答案: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弦上的月光——解读《琵琶行》流年的风沙湮没了历史的辙印,岁月的密网却捞起只只斑斓的海贝。穿过千年的沧桑,秋风中瑟瑟的芦苇仿佛只只忧伤的眼睛,惨淡迷离的月光诉说着浔阳江边弦上的泪光。那怀抱琵琶半遮面的清愁女子,就坐在那只空空的画船上。船很大,大得仿佛能摆得下世上所有的珍宝;船很小,小得盛不下一颗落寞的心。船本可以划得很远,但却没能划出这个港湾。这无风又无浪的港湾就是她的家,而家的温馨和欢乐永远都是远方最温柔的呼唤。琵琶声夜夜从这不大不小的画船上轻轻地、幽幽地滑过江面,与空旷江水上的月低语。就是在这样一个凄清的月夜,幽咽的琵琶声羁绊了离者的脚步,打湿了失意漂泊的江州司马的青衫。繁华喧闹的京都、朱红的琉璃和玉盘珍馐记录了短暂易逝的笑语。无论这位佳人,还是这个才子,春风中的美丽终成过往,如缤纷的春花,一场风雨,即是落英狼藉。当孤独的琵琶弹痛乐天那不乐天的心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痛,瞬间袭击了两颗沦落天涯的心。于是一曲悲歌唱了千年,一弯秋月注视了千年,一江荻花苍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