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条线索:线索一:中枢权力机构。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的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1.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家”的私有观念深化,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2.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的器物和建筑出现,如大型宫殿等——“天下共主”雏形初现。3.反映尊卑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奴隶社会基本秩序建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②受封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3)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关系西周继承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但商朝的外服制度还不是分封制。在商朝,统治外服地区的大多是原本就存在的部落或方国,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西周时,则选派亲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去各地做诸侯,代表周天子去统治地方。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5)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请用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读这一现象。提示:材料说明贾母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观念。表现在:①以“贾母”为代表的宗族内封建家长的权威。②先给宗族内人员操办婚事,后给宗族外的人员操办,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亲疏的特点。3.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背景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内容1.皇帝制度(1)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3)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诸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项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作用: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设置: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三)影响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1.商朝的政治制度(1)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2)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3)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2)修驰道、直道。(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4)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5)整顿社会风俗。1.分封制中的“家国一体”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诸侯”。——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维激活]西周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子弟和功臣贵族分派到各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春秋时代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这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在组织系统和管理上的反映。——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思维激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侧重规定权力的分配;宗法制侧重规定权力的继承。3.秦朝大一统的历史地位秦朝大一统的历史地位仅仅从开拓疆域、确立中国腹地大格局之中来寻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养成国家统一的心态历程中加以阐述。统一国家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大,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探究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史料一西周王朝……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史料二(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1)史料一中“大小相系、上下藩屏”“华夏”等信息说明分封制在政治上产生了积极作用。(2)史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根据史料一,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1)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融合。(2)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这体现了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1.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多次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2.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3)宗法文化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4)修祠堂、族谱有助于加深对祖先、家乡的认识,有利于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探究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一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史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1)史料一体现了专制皇权和三公九卿制下,各部门的职权及运作,解读史料一应注意观察结构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皇帝制的特点,解读史料二应注意提取史料信息,从御玺的分类、用途等方面分析皇帝独尊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归纳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皇帝制的特点。[提示](1)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各职能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体现出家国同治的特点。(2)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决策过程中的朝议制度,即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召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召开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权仍归皇帝所有的制度。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探究3郡县制与官僚政治史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据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史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1)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2)史料二反映了王夫之对郡县制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王夫之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2)根据史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示](1)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实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郡县制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郡县制思想,其思想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付诸实践。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的现实启示(1)承袭历史变迁,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层级主要实行“省——市(州)——县——乡(镇)”四级制,这在当今世界的大国中鲜有其例,其最直观的好处在于有利于中央实行垂直控制和层层节制,可以确保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和有效管理。(2)另一方面,行政层级设置越多,其所带来的弊端也越大。首先,必然会影响行政效率;其次,行政层级过多有损于行政的回应性。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层层对上负责和对口设置机构,势必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盛行,从而降低行政管理成效;再次,行政层级过多不利于节约行政成本。(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的行政层级的不适应问题逐渐显现,进一步优化行政层级无疑是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势。[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西周典章制度的特点(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1)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A.君主专制趋于完善 B.重视人伦秩序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 D.天命观念瓦解[尝试解题]________B[根据“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可知,西周相对于商朝而言,更注重人伦秩序的规范,以维护统治,B项正确;西周没有君主专制,排除A项;春秋时孔子才创立了儒学,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天命观念的瓦解,排除D项。]2.命题点:西周分封制的对象(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1)据下图可知,西周()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A.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方B.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C.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D.利用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C[从材料信息可知,异姓封国中,除了宋国和齐国等少数诸侯国属于先代贵族分封及功臣分封外,如檀、温、申、吕等封国大多与周没有血缘关系,也不属于其功臣与先代贵族分封的对象,而是周朝征服的方国,故C项正确;西周分封并没有能够做到直接控制地方,排除A项;夷狄主要是指边荒之地的部落,从材料可以看出处于边地的燕、聃等诸侯国大都是同姓的封国,故排除B项;宋国的西、南方向都是异姓封国,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价值取向通过夏商礼仪到西周典章制度的变化,体现出政治统治趋于借助于人伦秩序第2题对接素养时空观念:西周(时间);封国位置(空间)[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分封制(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知情境:本题选取《史记》记载,还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的社会情境,要求准确认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状。明立意:以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立为武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抓关键:“乃自立,为(楚)武王”是解题的突破口。理思路: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向周天子提出提升爵位等级的要求→遭到拒绝→自立为武王。这足以说明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分封制已经受到挑战,D项为正确答案。【真题体验】1.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度(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根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并结合所学西周宗法制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夏朝时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材料反映的是宗法世袭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而非弱化,故D项错误。]2.宗法制的影响(2019·全国Ⅲ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A[材料的大意是说用“孝”“悌”教导人民,用“乐”移风易俗,用“礼”治理人民。“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重视血缘亲情,这最早可以追溯至宗法制,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是中央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朝时期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不是材料中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排除D项。]3.商汤成功的原因(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题干中,商汤将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即放鸟兽一条生路,体现了商汤的仁德之心,因而得到诸侯的拥护,得以灭夏建商。《史记》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仁德之心对其推翻夏朝统治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当时中国已经步入农业社会,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而非捕猎,故B项错误;题干重在体现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环境保护思想,故C项错误;保护鸟兽不等于资源争夺,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末年,夏桀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反抗,最终导致夏朝灭亡,排除D项。]4.分封制的影响(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故选A项;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排除D项。]5.周代青铜铭文中蕴含的历史传承风尚(2016·全国Ⅲ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时期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6.秦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2013·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C[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王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故选C项;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这种制度体现了()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D[从材料“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可知带有重视民意的民主色彩,但这种民主并不是人民参政的真正民主,结合西周是奴隶制国家,应该是继承和沿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民主体制,故选D项;从材料“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可知万民有知晓国家重大事件的权力,但是咨询并不代表着民众有参与政务的权利,排除A项;从材料“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可知材料不能体现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时期设立官员向百姓咨询国家大事,没有涉及分封制对边疆的管理,排除C项。]2.(2021·广州质检)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孔子说,夏商周三代之间是“相递损益”的关系。这说明()A.方邦联盟是当时华夏政治的共同体B.中原文化是各部族聚合裂变的产物C.西周的封邦建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D.华夏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D[依据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说明夏商周三代具有本质的共同性;而“孔子说,夏商周三代之间是‘相递损益’的关系”,体现了夏商周三代对前代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故选D项;方邦联盟是华夏政治共同体形成的一个阶段,是分封制的雏形,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夏商周三代政治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并非中原文化的形成,排除B项;西周的封邦建国是对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非创举,排除C项。]3.(2021·茂名联考)春秋战国时兼并日趋剧烈。楚、晋、秦国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货运代理服务质量保证合同样本
- 2025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承包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场馆消防系统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项目设计、开发与运维服务合同
- 2025版建筑劳务木工分包合同施工图纸与技术交底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车库设施买卖及安装服务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钢材定制购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乡村振兴项目申报代理合同
- 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6届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工程付款协议书(2025版)
-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压力容器日常安全检查记录
- 许晓峰版电机拖动电子教案(全)课件
- 新课标高考英语词汇表3500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课件【全册】
- 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 excel培训课件(精编版)
- 超声检查报告单模板
-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小学体育评价方案
- 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动员会上的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