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1页
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2页
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3页
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4页
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2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①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口士方穷时,困厄

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

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

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

之衣锦之荣者也。

②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

登显士,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影回

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⑥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

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③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余虽不获登公之堂,

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有删改)

游西陂记

(清)管同

①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颦石谷8所为六境图。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

尚书②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日:“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孽

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②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您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尚书以诗文

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

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

其可已。是为记。

(有删改)

【注释】①王翠,字石谷,著名画家。②尚书:指宋荤,官至吏部尚书。文中的赐书堂主

人是其后人。③陈氏仲谋、度光:与作者同游西陂的友人。④高牙大蠹:指高位者的仪仗。

⑤桓圭衮冕:古代帝王及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18.可填入甲文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一

A.盖

B.且

C.岂

D.然

19.以下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阐释了相同的人生追求。

B.都未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

C.都是出于相同的写作目的。

D.都表达了对建堂者的赞美。

20.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认识,但阐释观点的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两文

内容加以分析。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息斋①记

(宋)胡宏

①绍兴二十有九年春,友生毛子请曰:“以谟斋房,衡麓先生名曰’不息悖义之奥,

至今十年,若存若亡,请先生辞顶达之。/比盘盂几杖之铭戒,庶儿可以朝夕从事。”

②予闻其言,喟然叹曰:先兄既为子名,我其可不敷畅厥义,以励子志?然难言也。

子试察夫天地之间,有一物息者乎?仰观于天,日月星辰不息于行也;俯察于地,鸟兽草

木不息于生也;进而观之朝廷之上,卿士大夫不息于爵位也;退而观乎市井之间,农工商

贾不息于财货也。滔滔天下,若动若植,是曾无一物息者矣。今予兄以不息教子,无乃使

子泯泯然与万物同波,沦胥以亡乎?将何以收子之放志,表万物而正之邪?惟子知其有道

也。

③子其审听吾之言乎?夫日月星辰,虽不息于行,而息于象;鸟兽草木,虽不息于生,

而息于形;卿士大夫之不息于爵位也,而固息于名;农、工、商、贾之不息于财货也,而

固息于利。夫有所息,则滞于物;滞于物者,不全于天;不全于天者,虽日月星辰不能以

自化,而况于六尺之躯乎?

④噫!六尺之躯有神妙,而人不自知也。圣人启之曰:“人者,天地之心也”。此心宰

制万物,象不能滞,形不能婴,名不能荣辱,利不能穷通;幽赞于鬼神,明行乎礼乐,经

纶天下,充周遍满,日新无息;虽先圣作乎无始,而后圣作乎无穷;本无二性,又岂有阴

阳寒暑之累、死生古今之间哉!是故学为圣人者,必务识心之体焉。识其体矣,不息所以

为人也。此圣人与天地为一之道。

⑤大哉言乎!舜禹知之乎!吾徒其可以日月至焉而已②乎?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此不息

之端也。言有尽旨无穷,有志于道者可忽诸?

【注】①不息斋:胡宏朋友毛以谟的斋房名,斋名为衡麓先生(胡寅,胡宏兄)所提。

②日月至焉而已:意指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或做到。

20.对第一段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义之奥”:“惟”表示唯一,确定此斋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深奥意义。

B.”请先生辞加达之"而“意为"并且“,是希望胡宏能用文辞表达清楚宅名的奥义。

C.“以比盘盂几杖之铭戒”:“以"表示欲把“不息之义”比作刻在盘盂几杖的铭戒。

D.“度g可以朝夕从事“庶几”有希望的语气,表明毛以谟践行斋名奥义的决心。

21.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22.以下例子不能体现第④段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中流露出欧阳修对名利的释怀,他寄意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

B.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抒怀,感悟到物与我皆无尽,当随遇而安乐享风月。

C.《祝福》中鲁迅无情地揭露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表现了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

D.《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终于参透生命是以不息的欲望将一场生死炼成了永恒。

23.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尹公亭记

曾巩

①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己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

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

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

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②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

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

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

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

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芨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

废坏,辄理之,因名之臼“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

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廛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

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

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③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

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口!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

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

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芨(bd):草根,此指在草间住宿。

21.下列对第①段分析无砸的一项是()»

A.介绍了尹公之亭的建亭缘由。

B.阐述了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

C.批判了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

D.以议发端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22.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3.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

A.乎B.耶C.哉D.焉

24.评析本文写作的针对性。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测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

①《新唐书•严武传》云:“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新唐书•杜甫传》云:“武

以世旧待甫,甫见之,或时不巾。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衔之,一

日欲杀甫,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旧唐书》但云:“甫性褊躁,尝凭醉登

武床,斥其父名,武不以为忤。”初无所谓欲杀之说,盖唐小说所载,而《新唐书》以为然。

②予按甫集中诗,凡为武作者几三十篇。送其还朝者,曰:,喜其再

镇蜀,曰:,此犹是武在时语。至《哭其归榇》及《八哀诗》,,.

盖以自况;,又以自伤。若果有欲杀之怨,必不应眷眷如此。好事者但以武

诗有“莫倚善题《鹦鹉赋》”之句,故用证前说,引黄祖杀称衡为喻,殆是痴人面前不得说

梦也,武肯以黄祖自比乎!

(节选自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六)

武年二十三,为给事黄门侍郎。明年拥旄西蜀,累于饮筵对客骋其笔札。杜甫拾遗乘

醉而言日:“不谓严挺之有此儿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合座皆笑

以弥缝之。武日:“与公等饮馔谋欢,何至于祖考耶?”武母恐害贤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峡。

母则可谓贤□,然甫几不免于虎口口。李翰林作《蜀道难》,朝右闻之,疑严武有刘焉®之

志。

【注】①刘焉,东汉宗室,刘璋之父。汉末割据蜀地。

(节选自唐•范掳《云溪友议》卷上)

20.在乙文方框处分别填上合适词语的一项是()。(2分)

A.也也B.也矣C.乎矣D.乎也

21.甲文中有四处诗句缺失,从《杜工部集》中找出四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②“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③“空余老宾客,身上傀簪缨”④“记室得何逊,韬铃延子荆”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甲文原题《严武不杀杜甫》,其观点来自对文献的解读。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

格。(4分)

来源证据推断

《杜工部集》©②

③严武野心不小,不会像黄祖

《云溪友议》

④一样杀文人。

23.洪迈认为,《新庖,书》写杜甫采用小说家言,多不可靠。比较《旧唐书•严武传》第③

段和《云溪友议》刻画严武形象的方法,就如何辨别史传人物的真实形象写一段札记。

(5分)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筠隐记©

【明】唐寅

①筠之为物也,其圆应规,其直应矩,虚中足以容,贞外足以守,故称为材。舍筠而

他求,取以为材者,则未能备众异之若是也。岂惟筠哉?夫人亦然。

②故君子之以材称者亦备口。一规一矩,悉应法度,由中达外,无不当理,是特筠之性特

异于人耶?盖天之生材,不备众美则不能为世用,则必异之厚之,出于等伦久故筠之生,

森然而直其外,盖自规也,毅然而圆其中,盖自虚也。

③为君子者,取法乎此,则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律己以贞,应物③以虚,无所施而不

可矣。秦君仁之,有材之君子也,和以处众,敬以方外④,言貌动止,一由规矩。所居之斋,

植筠为睥⑤,朝退晏清,必与相对,故以筠隐为称,俾余记之。

④窃谓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道义相同,契好自合,法其美以为己之美,远取诸物

而近取诸身。故秦君事今睿主,靖恭乃职,晨夕不怠,沾沾休光®,隆重深益,是盖得筠之

为助不少,抑亦秦君之善于取法也。故为记之。

注:①筠:竹子0②等伦:同辈,同类。③应物:谓待人接物。④方外:谓为使身外

事物合乎规范。⑤睥(pf):城上矮墙。⑥休光:喻美德或勋业。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B.乎C.哉D.焉

22.对第②③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备于众美的特性是为了超然于众人之上,为世所用.

B.君子要取法于竹,学习它的正直、坚毅,毫不圆滑世故。

C.秦仁之就是一位有材君子,待人接物,举动皆符合规矩。

D.秦仁之以“筠隐斋”名其室,遂请唐伯虎写了这篇文章.

23.第④段说“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请从全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完成下表。

筠秦仁之

①和以处众

②敬以方外

一规一矩,悉应法度③

24.第③段说君子取法竹之优点是“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这种借物寄意写法的关键

是寻找“物象”与“意旨”之间的联系。本文“象”“意”的联系是否紧密,请评析。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周仲瞻应举诗序

〔明)吴宽

①今之世号为时文者,拘之以格律,限之以对偶,率腐烂浅陋可厌之言。甚者指施一

字一句以立其说,穿凿牵缀,若隐语然,使人殆不可测识。而司其文者巴其目之所属,意

之所注,亦于此而已。

②盖学者之所习如此,有司之所取又如此。夫国家今日之用人,莫急于科第,其事可

谓至重矣。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不欲用世则已,如欲用世,虽有豪杰出群之才不得不此

之习;上之人不欲荐扬人才则已,如欲荐扬人才,虽有休休②有容之量,不得不此之取。

岂下之人所习在是,而上之人姑取之耶?抑亦上之所倡在是,而下靡然从之也?呜呼!文

之敝既极,极必变,变必自上之人始。吾安知今日无若宋之欧阳永叔者,而一振其陋习哉!

吾又安知无若苏、曾辈出于其下,而还其文于古哉!

③太原周君仲瞻,其为人清慎而雅明,盖予所谓出群之才也。其学长于《春秋》,而尤

好古文词,以予之同其好也,相好日厚。会将就试于其乡,诸友者惜其去而不可留也,则

相率作诗赠之。

④噫!仲瞻之行决矣。以其学之长而少徇乎流俗,其取科第也必矣。然或使其确守所

学,不从风而随波焉。世亦未必无欧阳子者取之。盖文之体有不定也,而学之志有定,口

□有不定者,时之尚;有定者,吾之守。时之尚自尚,而吾之守自守。此真所谓特立之士,

非流俗之所知,而惟仲瞻为可以语此也。

(有删改)

【注】①司其文者:掌管文教的官员。②休休:形容气魄弘大。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是故B.与其C.所以D.虽然

22.以下各项对文意理解无醺的一项是()

A.造成当世时文风气不正的原因是在下者想要迎合在上者的喜好。

B.作者认为当世文坛需要像欧阳修这样能改陋习、振文风的领袖。

C.诸友赠诗给周仲瞻,是为了劝说他不要为了做官而去应试科举。

D.作者认为周仲瞻如果不迎合当时文坛风气,科举就不可能及第。

23.比较以下修改后的句子,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

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之欲用世者,必此之习;上之欲荐扬人才者,必此之取。

24.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文言文阅读2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①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口士方穷时,困厄

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

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

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

之衣锦之荣者也。

②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

登显士,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盘回

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⑥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

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③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余虽不获登公之堂,

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有删改)

游西陂记

(清)管同

①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颦石谷8所为六境图。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

尚书②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日:“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孽

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②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您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尚书以诗文

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

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

其可已。是为记。

(有删改)

【注释】①王翠,字石谷,著名画家。②尚书:指宋荤,官至吏部尚书。文中的赐书堂主

人是其后人。③陈氏仲谋、度光:与作者同游西陂的友人。④高牙大戢:指高位者的仪仗。

⑤桓圭衮冕:古代帝王及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18.可填入甲文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一

A.盖

B.且

C.岂

D.然

19.以下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阐释了相同的人生追求。

B.都未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

C.都是出于相同的写作目的。

D.都表达了对建堂者的赞美。

20.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认识,但阐释观点的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两文

内容加以分析。

18~20.【答案】A、C、

【解析】(1)A.“盖”,放在句首,副词,表下面说的话带推测性,相当于“推想”“大

概”。

B.“且”,放在句首,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就是”“即使”,

用来加强语气。

C.“岂”,放在句首,副词,表反问,难道、哪里。

D.“然”,放在句首,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

结合后文举“苏秦”“朱买臣”的例子可知,“土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

而侮之”是作者由常理而推测的情况,故此处应填“盖”。

故选Ao

(2)A.“都阐释「相同的人生追求”错。甲文表达的人生追求是“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乙文表达的人生追求是“舍是而图其大且远

者”,即在立德、立功方面做出成就。二者追求并不相同。

B.“都未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错。甲文通过对魏国公的反复赞叹,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魏

国公的敬佩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为官从政的理解,寄托了作者本人的追求。乙文通过对

宋氏西陂破败荒芜、萧条凄凉的景象的描写,慨叹人生短促,富贵无常。景物中融注了人

事沧桑和哲理的顿悟,并非直接阐释。

C.正确。

D.”都表达了对建堂者的赞美”错。乙文写西陂的尚书故第,已不再是昔日的繁华热闹,

唯有尚书手植巨树,郁郁葱葱,望之如碧云翠雾;庭园中堆的假山已被洪水冲倒,太湖石

如棋子般散落院中;宋尚书曾以诗文倾倒海内,学人士子无不向往,到了后来,世事更迭,

令人感到凄怆。乙文未表达对建堂者的赞美.

故选C。

(3)甲文先写了古往今来对官至将相、富贵还乡的看法,然后以苏秦(季子)、朱买臣为

例,说明读书人穷困时,连庸人孺子都可以轻侮他,一旦他成了达官显贵,那些庸夫愚妇

一面俯首请罪,一面懊悔嗟叹,而春风得意的一介之士则趾高气昂。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说

的衣锦还乡。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一句话“收拾前文,

振起下意”。作者简要介绍了魏国公的身世经历之后,着重说明了做将相,得富贵,都是

他早就应当有的;而且作为仪仗的大旗和三公的命圭,礼服都不足以显示他的荣耀和显赫;

只有恩及百姓,功在国家,并名垂青史、光照后代,才是他的志向。然后,作者介绍了相

州昼锦堂的来历,由昼锦堂的石碑上的诗又谈到魏国公对富贵的态度和他的志向,并描述

了他为官从政的不凡表现。最后作者表明了写作此文的动机是“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

之金石,播之声诗”。后半部分侧重分析韩琦不受此风气影响的原因,一是他未经困厄,

不存夸耀富贵以雪耻报恨之心;二是他的追求是“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

声诗”,借此赞扬韩琦之志表达自己的人生观。

乙文作为一篇游记,不写宾客园林之胜,而是通过对宋氏西陂破败荒芜、萧条凄凉的景象

的描写,慨叹人生短促,富贵无常。景物中融注了人事沧桑和哲理的顿悟。西陂的尚书故

第,已不再是昔日的繁华热闹,唯有尚书手植巨树,郁郁葱葱,望之如碧云翠雾;庭园中

堆叠的假山已被洪水冲倒,太湖石如棋子般散落院中;宋尚书曾以诗文倾倒海内,学人士

子无不向往,到了后来,世事更迭,令人感到凄怆。从而告诉人们做人应“图其大远者”,

不能只图眼前富贵,应孜孜不倦地为国为民立德立功,人生才会有永恒不朽的意义。文章

景中有情,立意新颖,于游记中领悟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答案:

(1)A

(2)C

(3)甲文的议论层次丰富,委婉曲折,开篇就堂名生发议论,结合苏秦等人的经历,分析

了以富贵归故乡为荣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即世人对穷与达的态度不同.接着笔风一转,

分析韩琦不受此风气影响的原因,一是他未经困厄,不存夸耀富贵以雪耻报恨之心;二是

他的追求是“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借此赞扬韩琦之志表达自己

的人生观。

乙文作为一篇游记,重在写感受而不在写风景,由在赐书堂内外的所见所闻,通过对破败

的外景轮廓勾勒,定下感慨系之的基调,生发了好景不常的感叹,并借此阐发观点:富贵

是无常的,写题咏之类的文辞也无裨益,士人应该“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即在立德、

立功方面做出成就的观点。

参考译文: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①做官做到将相,富贵而回老家,这是大家都认为非常荣耀的事,也是古今都公认的。一

般当读书人穷困时,在乡里过着贫苦日子,平民儿童都可轻视甚至侮辱他。如苏秦不被嫂

子礼待,朱买臣被妻子抛弃。一旦坐着四匹马拉的高大的车子,旗帜在前开道,又有骑兵

卫队拥着,在街边观看的人,挤在一起肩并肩脚挨脚的,一边仰望一边赞叹,而所谓平头

男女,又跑又窜又惊又慌,汗水都出来了,甚至惭愧得低头弯腰,跪在车轮辗起的灰尘和

马蹄子中间,向新贵人悔过请罪。这就是一个普通士子,成功得志时,那意气的旺盛,是

以前人们所比方的穿着锦绣的荣耀事啊!

②惟有大丞相魏国公不是这样。魏国公,相州人。祖辈起代代都有美好的德行,都是有名

的高官。魏国公从年轻时就考取科举高榜,登上显要的位置。海内人士听其传布四方的德

音,仰望其播及的风采,已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有的。

不像那穷困的人,一时侥幸得志,出乎庸男和愚妇的意料而使他们惊异,并向他们夸耀。

既然这样,那么仪仗大旗,不足为魏国公的光荣;桓圭和礼服,不足为魏国公的显贵。只

有恩德遍及百姓,功勋建于国家,事迹刻入钟鼎碑石,传播在声乐和文章里,光耀后世,

永世不朽,才是魏国公的心志。读书人也是在这点上寄望魏国公啊。哪里只是荣耀于一时

一乡呢!

③魏国公在仁宗至和年间,曾以武康节度使身份,管理相州,就在后园建了“昼锦堂”。

我虽无机会登上魏国公的厅堂,却庆幸曾诵读他的诗篇,很高兴他大志有成,并向天下宣

告。于是就写下以上的文字。

游西陂记

(清)管同

①进入西陂之后,就到赐书堂,会见主人。主人拿出王翠石谷所画的《六境图》。转向西

面,有一间小屋,里面供奉着宋尚书的遗像。小屋外有一些巨石散布在地上好像零乱的棋

子一样,主人说:“这是艮岳石,先人用重价买来,让王翠石谷用画上的方法堆砌成假山,

后来被河水冲塌。就成了这样了。"听了他的话,大家慨叹了很久。

②到了傍晚,大家都回来,在陈仲谋家饮酒。陈度光举起酒杯嘱咐我说:“您为什么不写

一篇文章呢?”啊!当宋尚书凭着他的风雅诗文使国内学者倾倒,一时间那些文人像影子

一样跟随着他,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那些贵客和园林的美景,可以说得上是极壮观了!

到现在才上百年的时间,就让来游玩的人们只能在荒无人烟蔓草丛生的地方感慨了,原来

富贵确实是不会长久的了;然而宋尚书的文章又对西陂有什么好处呢?那些士人也舍弃西

陂而追求大而远的前程,大概是可以的啊。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虚词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了解各个选项虚词的用法,结

合语境进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个文本,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阐释观点的方式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篇文本,根

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

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息斋◎记

(宋)胡宏

①绍兴二十有九年春,友生毛子请曰:“以谟斋房,衡麓先生名曰’不息悖义之奥,

至今十年,若存若亡,请先生辞项达之。/比盘盂几杖之铭戒,度j可以朝夕从事。”

②予闻其言,喟然叹曰:先兄既为子名,我其可不敷畅厥义,以励子志?然难言也。

子试察夫天地之间,有一物息者乎?仰观于天,日月星辰不息于行也;俯察于地,鸟兽草

木不息于生也:进而观之朝廷之上,卿士大夫不息于爵位也;退而观乎市井之间,农工商

贾不息于财货也。滔滔天下,若动若植,是曾无一物息者矣。今予兄以不息教子,无乃使

子泯泯然与万物同波,沦胥以亡乎?将何以收子之放志,表万物而正之邪?惟子知其有道

也。

③子其审听吾之言乎?夫日月星辰,虽不息于行,而息于象;鸟兽草木,虽不息于生,

而息于形;卿士大夫之不息于爵位也,而固息于名;农、工、商、贾之不息于财货也,而

固息于利。夫有所息,则滞于物;滞于物者,不全于天;不全于天者,虽日月星辰不能以

自化,而况于六尺之躯乎?

④噫!六尺之躯有神妙,而人不自知也。圣人启之曰:“人者,天地之心也”。此心宰

制万物,象不能滞,形不能婴,名不能荣辱,利不能穷通;幽赞于鬼神,明行乎礼乐,经

纶天下,充周遍满,日新无息;虽先圣作乎无始,而后圣作乎无穷;本无二性,又岂有阴

阳寒暑之累、死生古今之间哉!是故学为圣人者,必务识心之体焉。识其体矣,不息所以

为人也。此圣人与天地为一之道。

⑤大哉言乎!舜禹知之乎!吾徒其可以日月至焉而已②乎?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此不息

之端也。言有尽旨无穷,有志于道者可忽诸?

【注】①不息斋:胡宏朋友毛以谟的斋房名,斋名为衡麓先生(胡寅,胡宏兄)所提。

②日月至焉而已:意指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或做到。

20.对第一段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馋义之奥”:“惟”表示唯一,确定此斋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深奥意义。

B.“请先生辞加达之“:“而”意为“并且”,是希望胡宏能用文辞表达清楚宅名的奥义。

C.“以比盘盂几杖之铭戒”:“以"表示欲把“不息之义”比作刻在盘盂儿杖的铭戒。

D.“度人可以朝夕从事”:“庶几”有希望的语气,表明毛以谟践行斋名奥义的决心。

21.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22.以下例子不能体现第④段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中流露出欧阳修对名利的释怀,他寄意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

B.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抒怀,感悟到物与我皆无尽,当随遇而安乐享风月。

C.《祝福》中鲁迅无情地揭露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表现了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

D.《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终于参透生命是以不息的欲望将一场生死炼成了永恒。

23.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20.A21.运用整句,从天、地、进、退,全方位写出自然界与社会上各种不息的表现;

连用四个“不息于”,强化语意,语气强烈;每句以“也”字结束,肯定语气,表示世间充

满着这样的“不息”现状。22.C23.本文是作者受朋友毛子所托为不息斋释名来

作为铭戒;用对于兄长提名的阐释,来激励毛以谟的志向;否定•般社会上不息于名利,

滞于物的现象;指出真正的不息应该是不受外物所滞;强调坚定的内心才能接近圣人和天

地之道;勉励友人有志于此道,就要有长期学习的准备。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A.“‘惟’表示唯一"理解不当。结合“至今十年,若存若亡,请先生辞而达之”来看,是

毛以谟不太理解“不息”的深奥含义。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惟”是“只是”的意思。

故选Ao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从句式上来看,“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进而观之朝廷之上……退而观乎市井之

间……”运用整句,句式整齐,从天、地、进、退四个方面,全方位写出了自然界与社会

上各种不息的表现。

从修辞的角度,“日月星辰不息于行也”“鸟兽草木不息于生也”“卿士大夫不息于爵位也”

“农工商贾不息于财货也”,连用四个“不息于”,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语意,语气强烈。

从用词来看,每句最后一字均为“也”,起强调肯定的作用,表示世间充满着这样的“不息”

现状。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第④段画线句观点是学习圣人,做到认识心的本性,懂得“与天地为一之道”。

ABD三项均是表现寄情山水,天人合一。C与此观点无关。

故选Co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结合“友生毛子请曰:'以谟斋房,衡麓先生名曰‘不息'。惟义之奥,至今十年,若存若

亡,请先生辞而达之。以比盘盂几杖之铭戒,庶几可以朝夕从事。'”可知,本文是作者受

朋友毛子所托为不息斋释名来作为铭戒。

结合“先兄既为子名,我其可不敷畅厥义,以励子志”可知,该文是用对于兄长提名的阐

释,来激励毛以谟的志向。

结合“夫日月星辰,虽不息于行,而息于象;鸟兽草木,虽不息于生,而息于形;卿士大

夫之不息于爵位也,而固息于名;农、工、商、贾之不息于财货也,而固息于利。夫有所

息,则滞于物;滞于物者,不全于天;不全于天者,虽日月星辰不能以自化,而况于六尺

之躯乎”“此心宰制万物,象不能滞,形不能婴,名不能荣辱,利不能穷通;幽赞于鬼神,

明行乎礼乐,经纶天下,充周遍满,日新无息;虽先圣作乎无始,而后圣作乎无穷;本无

二性,又岂有阴阳寒暑之累、死生古今之间哉”可知,作者否定一般社会上不息于名利,

滞于物的现象;指出真正的不息应该是不受外物所滞。

结合“有志于道者可忽诸”可知,作者以此文来勉励友人有志于此道,就要有长期学习的

准备.

参考译文:

绍兴二十有九年春,朋友毛以谟请求我说:“我的斋房,衡麓先生把它命名为‘不

息只是这意义太深奥,至今十年,若隐若现,请先生说一说让我明白。我想把‘不息之

义’比作刻在盘盂几杖的铭戒,希望可以早晚照它做事。”

我听了他的话,感叹地说:我的兄长为你命名,我难道不能全面陈述阐发他的意

义,来激励你的志向?然而太难说明白了。你试着观察天地之间,有一种事物是停息的吗?

仰观天空,日月星辰不停地运行;俯察大地,鸟兽草木不停地生长;进而观察朝堂之上,

卿士大夫不停地追逐爵位;退而观察市井中,农工商贾不停息地追求财货。广大天下,不

论动物还是植物,竟没有一种事物是停息的。现在我的兄长用不息教导你,恐怕是让你和

万物一样起伏不定,相率沉没吧?用什么来收敛你放纵的志向,以万物为表率来纠正你呢?

希望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你要认真地听明白我的话吗?日月星辰虽然不停息地运行,但是它们停止于外

象;鸟兽草木,虽然不停息地生长,但是它们停息于形状;卿士大夫不停息地追逐爵位,

但是他们在名声的追求上是停息的;农、工、商、贾不停息地追求财货,但是他们在追求

利益上是停息的。有所停息,那么是被外物凝滞;凝滞于外物,就不符合天性;不符合天

性,即使是日月星辰不能改变自己,何况是拥有六尺之躯的人呢?

哎!人有神机妙算,但是人们自己不知道。圣人启发我们说“人是天地的心。”

这个心统治万物,外象不能拘束他,形状不能缠绕他,利益不能使他感到荣辱,利益不能

让他觉得穷通;暗处受鬼神的辅助,明确地实行礼乐,管理天下,这个心充满周遭,每天

都更新不停息:虽然先圣在没有起始时已经推行,后圣把它推行到无穷;本来就没有别的

想法,又怎么会因阴阳寒暑、死生古今而受到影响!因此学习称为圣人,一定要认识心的

本性。认识了它的本性,就知道不息是用来称为人的根本。这是圣人和天地融为一•体的道

理。

言论是很深奥的!舜禹知道吗?我们这些人难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或做到吗?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这是不息的开始。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志于道者可以

忽视这个道理吗?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尹公亭记

曾巩

①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己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

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

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

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②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

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

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

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

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芨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

废坏,辄理之,因名之闩“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

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康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

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

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③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

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口!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

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

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己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芨(ba):草根,此指在草间住宿。

21.下列对第①段分析4州的一项是()。

A.介绍了尹公之亭的建亭缘由。

B.阐述了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

C.批判了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

D.以议发端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22.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3.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

A.乎B.耶C.哉I).焉

24.评析本文写作的针对性。

21.D22.画线句用四字短语叙述了尹公选址造亭的位置及所处环境之美、逗留之乐,

又以长句叙述尹公亭命名的由来,句式长短参差,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23.C24.本

篇记叙了随州人扩建尹洙旧亭一事,既赞颂了深得官民爱戴的尹公不惊宠辱、正己济世之

德,又赞颂了随州官民向善敬贤之美,暗含开篇所议,即君子不刻意追求声名、地位,但

其行具君子之道自然会被后人敬慕。启示我们应当效仿君子自得于己而非有待于外,自身

品行修养提高之后自然会外有所好。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介绍了尹公之亭的建亭缘由"错误,建亭原因在第二段“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

结茅为亭,以芨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

“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癖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

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

获游观之美”。

B.“述了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错误,写这篇记的原因在第三段“故予为之书”。

C.“批判了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错去,结合“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

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仍有人在旌表君子的住处,用君子的名字作乡

的名字,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视听面前,永无止境,这是因

为想让世人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可知没有批判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

D.“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确有心得就行

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求。开篇议论,提出观点。选项正确。

故选Do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语言特点的能力。

“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芨而嬉,岁余乃去”,画线句用四字短语叙述了尹公选址造亭的

位置及所处环境之美、逗留之乐;

“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又以长句叙述尹公亭命名的由来,句

式长短参差,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此处和“岂”搭配,加上后面的感叹号,表强烈的反问语气。“焉”在句末不表疑问;“乎”

一般为纯疑问;“哉”和“耶”中,“哉”的语气更强一些,故此处宜选用“哉工

故选Co

24.本题考查学生评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

己确有心得就行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求。后又说“有表其闾,名其

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即君子不刻意追求声名、

地位,但其行具君子之道自然会被后人敬慕。

第二段“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

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

以芨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尹公不惊

宠辱、正己济世,深得官民爱戴;离开后随州人扩建尹洙旧亭,表明随州官民向善敬贤之

美德。

第三段,“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想尹

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己乎”,

尹公的品行在事业上显现出来,言论在著述中表现出来,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

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想想尹公的风声气烈,越是久远就越感清新,这是他人

同其所好的原因,然而李公得以被世人知晓,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么。这些内容启示我

们应当效仿君子自得于己而非有待于外,自身品行修养提高之后自然会外有所好。

参考译文:

尹公亭记

曾巩

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确有心得就行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

求。然而孔子说君子痛恨到死时却名声还不显扬,是因为要让世人同自己的行为一个样。

人们对于君子,只需要内心敬服就行了,并不是对在社会上怎样再去推崇他还有所打算,

然而仍有人在旌表君子的住处,用君子的名字作乡的名字,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

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视听面前,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想让世人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在本人

能有办法使自己确有心得,在社会能有办法让世人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这正是用来构成

古代圣明帝王的行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距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

舍人兼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为受到掌权的小人的排挤,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住在

州城东面五里处的开佛寺中的金灯院。尹公具有品行道义和文学修养,在辨析论争方面很

擅长,一时间与尹公交友的人,都是世上的名流。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尹公。在

这段时间,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

信念,所以他在随州居住,每天把考论图书、通晓古今作为唯一要做的事情,而根本觉不

出自己的官职已被贬黜了。他曾经在住处北面的小山丘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

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过了一年多才离开。他离开之后,人们不忍心废弃毁坏

(亭子),就经常修缮它,于是取名叫做“尹公亭”。随州从事谢景平镌刻石碑记述这件事。

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开始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

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

爽,环绕着随州的大小山峰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又把旧亭撑立在北面,在这

里随州人都能够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

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大致来说,尹公的品行在事业上显现出来,言论在著述中表现出来,本来已经显赫动

人L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岂是为了安慰随人的心而与他一起欢乐

呢!而且还将这些荒遐僻绝之境让那些看不到它的人欣赏到它。传其名、浏览其迹的人,

没有不低回俯仰观望的。想想尹公的风声气烈,越是久远就越感清新,这是他人同其所好

的原因,然而李公得以被世人知晓,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么。所以我替他写了这篇文章,

此时为熙宁元年正月日。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测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

①《新唐书•严武传》云:''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新唐书•杜甫传》云:“武

以世旧待甫,甫见之,或时不巾。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衔之,一

日欲杀甫,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旧唐书》但云:“甫性褊躁,尝凭醉登

武床,斥其父名,武不以为忤。”初无所谓欲杀之说,盖唐小说所载,而《新唐书》以为然。

②予按甫集中诗,凡为武作者几三十篇。送其还朝者,曰:,一喜其再

镇蜀,曰:,此犹是武在时语。至《哭其归榇》及《八哀诗》,,—

盖以自况;,又以自伤。若果有欲杀之怨,必不应眷眷如此。好事者但以武

诗有“莫倚善题《鹦鹉赋》”之句,故用证前说,引黄祖杀称衡为喻,殆是痴人面前不得说

梦也,武肯以黄祖自比乎!

(节选自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六)

武年二十三,为给事黄门侍郎。明年拥旄西蜀,累于饮筵对客骋其笔札。杜甫拾遗乘

醉而言日:“不谓严挺之有此儿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合座皆笑

以弥缝之。武曰:“与公等饮馔谋欢,何至于祖考耶?”武母恐害贤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峡。

母则可谓贤口,然甫几不免于虎口口。李翰林作《蜀道难》,朝右闻之,疑严武有刘焉©之

志。

【注】①刘焉,东汉宗室,刘璋之父。汉末割据蜀地。

(节选自唐•范掳《云溪友议》卷上)

20.在乙文方框处分别填上合适词语的一项是()。(2分)

A.也也B.也矣C.乎矣D.乎也

21.甲文中有四处诗句缺失,从《杜工部集》中找出四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②“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③“空余老宾客,身上傀簪缨”④“记室得何逊,韬铃延子荆”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甲文原题《严武不杀杜甫》,其观点来自对文献的解读。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

格。(4分)

来源证据推断

《杜工部集》①②

③严武野心不小,不会像黄祖

《云溪友议》

④一样杀文人。

23.洪迈认为,《新唐书》写杜甫采用小说家言,多不可靠。比较《旧唐书•严武传》第③

段和《云溪友议》刻画严武形象的方法,就如何辨别史传人物的真实形象写一段札记。

(5分)

20.(2分)B

(母则可谓贤口,然甫几不免于虎口口。一一这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不宜用“乎”,故排

除CD。“也”字一般表判断或陈述客观事实,语气不强烈;“矣”字一般陈述事物的状态,

含有说话人较为明显的情绪与态度。所以AB之间选B。《项脊轩志》中有“庭有枇杷树,吾

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可供参考。)

21.(2分)A

(本题只需要在①②和③④句内部排序即可。“归茅屋”“赴成都”当指严武“再镇蜀”,而

不是指其“还朝”。而“江村独处”“寂寞残生”之语可以形容严武还朝后杜甫的处境。故

前两个选项的顺序是②-①。后两个排序,先“自况”,后“自伤”,则先④后③,亦比较明

确。)

22.(4分)答案示例:①杜甫为严武写的诗歌数量不少,感情真挚。②杜甫对严武感情深,

证明严武不会有杀他的想法。③严武对杜甫只是表达不满,并没有后续动作。④李白的《蜀

道难》暗示严武野心不小,引起朝野担忧。

23.(5分)答案示例:①《旧唐书》多用事件刻画严武,较为客观,②《云溪友议》刻画

严武多用语言及细节,但相关内容并未在《旧唐书》中得到印证,有主观之嫌,③所以洪

迈认为小说家的看法不可靠,并批评《新唐书》的引用;④但这个观点过于绝对,⑤比如

《新唐书•杜甫传》刻画杜甫时也多用语言、细节,并在旧唐书中得到印证,⑥因而把握

史传中人物的真实形象时,对其语言、细节的描写应博览群书并加以辨别。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筠隐记®

【明】唐寅

①筠之为物也,其圆应规,其直应矩,虚中足以容,贞外足以守,故称为材。舍筠而

他求,取以为材者,则未能备众异之若是也。岂惟筠哉?夫人亦然。

②故君子之以材称者亦备口。一规一矩,悉应法度,由中达外,无不当理,是特筠之性特

异于人耶?盖天之生材,不备众美则不能为世用,则必异之厚之,出于等伦咒故筠之生,

森然而直其外,盖自规也,毅然而圆其中,盖自虚也。

③为君子者,取法乎此,则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律己以贞,应物⑥以虚,无所施而不

可矣。秦君仁之,有材之君子也,和以处众,敬以方外④,言貌动止,一由规矩。所居之斋,

植筠为睥久朝退晏清,必与相对,故以筠隐为称,俾余记之。

④窃谓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道义相同,契好自合,法其美以为己之美,远取诸物

而近取诸身。故秦君事今睿主,靖恭乃职,晨夕不怠,沾沾休光®,隆重深益,是盖得筠之

为助不少,抑亦秦君之善于取法也。故为记之。

注:①筠:竹子。②等伦:同辈,同类。③应物:谓待人接物。④方外:谓为使身外

事物合乎规范。⑤睥(pl):城上矮墙。⑥休光:喻美德或勋业。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B.乎C.哉D.焉

22.对第②③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备于众美的特性是为了超然于众人之上,为世所用。

B.君子要取法于竹,学习它的正直、坚毅,毫不圆滑世故。

C.秦仁之就是一位有材君子,待人接物,举动皆符合规矩.

D.秦仁之以“筠隐斋”名其室,遂请唐伯虎写了这篇文章。

23.第④段说“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请从全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完成下表。

筠秦仁之

①和以处众

②敬以方外

一规一矩,悉应法度③

24.第③段说君子取法竹之优点是“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这种借物寄意写法的关键

是寻找“物象”与“意旨”之间的联系。本文“象”“意”的联系是否紧密,请评析。

21.D22.B23.①虚中足以容/毅然而圆其中

②贞外足以守/森然而直其外

③言貌动止,一由规矩24.紧密。

①竹子作为物象,有其本身的自然特点,如中空、挺直等;

②作者要表现的是君子“事君事亲”的特质,于是在竹子的“中空”中发现了“容众”,在

“森然而直”中发现了“规范自己行为”,在“法度”中找到了“规矩”,将竹子的自然形

态与君子的人格追求联系起来,令人信服。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故君子之以材称者亦备口”意思是:所以说君子也具备因为才能被称赞的条件啊。

选项中,只有“焉”用在句末,表肯定的语气,相当于“了”“啊”。

故选Do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毫不圆滑世故”错误。“毅然而圆其中”的意思是既坚毅而又内在圆滑。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虚中足以容”“盖自规也,毅然而圆其中”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