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阶·系统通识阅读课七阶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考点一:实词常见文言文实词考查点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注意理解时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易错点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例如:止有剩骨(“止”通“只”)《狼》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论语》十二章3.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陈太丘与友期行》【易错点2】古今异义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例如: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咏雪》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陈太丘与友期行》学而时习之(古义:复习;今义:学习)《论语》十二章【易错点3】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来确定。例如:1.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2.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3.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企图)【易错点4】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4大类。例如: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3.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以明志深明大义正大光明B.无以致远言行一致兴致盎然C.与人期行遥遥无期不期而遇D.太丘舍去舍己为人穷追不舍考点二:翻译【易错点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易错点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易错点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同【题目1】文言文)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理解: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孩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友人很惭愧,下车引导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理解:友人自感言行不妥,也认为元方夸大其词,就下车与他理论。元方对此很是不满。考点三:虚词常见虚词考点一般有“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用法灵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平时要注意归类整理。【题目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有犬为人所弃,惶惶①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②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③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张元传》,有改动)【注释】①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②毋:不要。③亟:急。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惶惶于阡陌间/于我如浮云 B.即收而养之/有闻而传之者C.叔父感其言/其一犬坐于前 D.速延医治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考点四:划分朗读节奏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答题技巧】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题目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文言文同【题目3】)有犬为人所弃,惶惶①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②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B.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C.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D.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注意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题目5】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和()这两方面进行“家教”的?考点六: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主要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题目6】从《<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答案及解析【题目1】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明:明确/清楚,明白/公开;B.致:达到/一样/情趣;C.期:约定/规定的时间/约定;D.舍:都意为“舍弃”;故选D。【题目2】答案:甲【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乙: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理解:陈太丘的友人下车去拉元方的手,这个动作说明他心中为自己的行为真心感到惭愧;故选甲。【题目3】答案B解析: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于:介词,在/介词,对于;B.而:都是连词,表顺承;C.其:代词,代指张元/指示代词,其中;D.之:代词,代指张元的叔父/结构助词,的;故选B。【题目4】答案D【解析】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可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生老病死的规律,这是自然的道理。正确划分为: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有生之物”是句子的主语,因此第一处在“物”后断开;“莫不重其性命”通过双重否定句表明对“生命”的重视,因此第二处在“命”后断开;“若天生天杀”通过假设的条件来表述对“生老病死的规律”的认可,所以第三处在“杀”后断开。因此正确划分为: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故选D【题目5】答案:做人、学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由“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语句可知,作者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且要树立明确志向,强调如何做人;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作者劝勉儿子要潜心学习,勤学励志,强调如何学习;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