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与主角的观后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3/2D/wKhkGWVuoYuAUZW0AAJULYb8M64638.jpg)
![改变与主角的观后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3/2D/wKhkGWVuoYuAUZW0AAJULYb8M646382.jpg)
![改变与主角的观后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3/2D/wKhkGWVuoYuAUZW0AAJULYb8M646383.jpg)
![改变与主角的观后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3/2D/wKhkGWVuoYuAUZW0AAJULYb8M646384.jpg)
![改变与主角的观后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3/2D/wKhkGWVuoYuAUZW0AAJULYb8M64638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改变与主角的观后感
一个热爱艺术的优秀学生,遭受打压被迫自杀;
一位充满创造力鼓励个性的老师,为人替罪被逼开除;
一群怀揣梦想、激情洋溢的学生,无奈看着师友离去……
《死亡诗社》一影中,前半部分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喜剧,后半部分却是以浓浓的杯具来激发深沉的思考,主角的戏剧冲突被完美地展现。《死亡诗社》中,最大的冲突者来自尼尔和他的父亲。一个代表着传统教育观,寄托梦想于后代并竭力为之规划未来;一个代表新时代少年,思想发散、敢于追求个性又容易受他人影响。在一位老师的引导下,他开始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却惨遭打压,不得已而最终选取了自杀。但是,正如结尾大部分同学站到了桌上一样,期望与自由会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看完电影,我开始好奇:影片中谁是主角?谁是命运的缔造者?谁是电影中核心的精神体现?
以另外两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三傻大闹宝莱坞》来作比较。前者以杰出的音乐老师马修为主角,他带领一群受到体制打压歧视的孩子们,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从受体罚到一齐合唱,体验生活,最终改变了命运,是一部将超多篇幅刻画在改变者身上、而以被改变者为辅的主次明确清晰的电影;后者则以三位优秀青年为主,讲述自己凭借其创新潜力与冒险精神不被学校古板迂腐规则所限制,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勇于提出个人想法,并帮忙校长完成了一次艰难的任务,其超多刻画的主演——也就是改变者,透过一举一动的小细节影响剧中人物,影响观众。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都以改变者为主、被改变者为辅,透过超多刻画一方来突出对另一方带来的影响,从而体现电影的核心主旨。
但是,在《死亡诗社》中,这一点并没有突出的体现。作为改变者的Keeting老师,描述的笔墨并不浓厚,甚至是突出了两位被改变者Neil和Anderson,超多描述两位的经历、思想、过程的改变,最后走向不同的结局。一位学生的死亡,更是将全剧推向了高潮,但正是这样一个高潮,再次模糊了影片的主角。不仅仅keeting老师出现的篇幅少,在两位被改变者之间仍然有着重要的交集,两位被改变者之间也在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某种程度上也能够称之为“改变者”。不仅仅keeting老师作为改变者带来的中心主旨引人深思,两位学生之间的交际与两种性格同社会碰撞带来的不同后果也令人感慨不已,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似乎也有相似之处:以一位真正充满创造力的学生为主,另外两位为辅,改变者也改变了两位朋友,似乎也是三人主导,改变者和被改变者主导。但不同的是,《三傻》的篇幅安排十分合理,主次明确,有清晰的导向,一眼能够看出男一男二;《死亡诗社》中却是导向不明,不能随意妄自评判主演与精神寄托所在。所以,在我看来,《死亡诗社》中,是三位主演一齐构成了一个多元的主演群体,以此来反映电影以“拯救或改变”为主题的精神内涵。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容忽视的是导演本身的喜好或想法。本片导演彼得威尔(PeterWeir),是澳大利亚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1971年,他执导的个人首部电影就名叫《三人行》。在长期的导演生涯中,他始终注视着处于社会动荡与变化中的人群,正是那些令人震撼、感动的奋斗和挣扎,构成了他在电影这一领域里的独特创作风格,为自己赢得了“深层刻划人类内心活动”的美赞。
当然,我们还就应关注到一些除导演之外的文化传统等客观原因。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宗教理念。“三位一体”名字起源于基督教。《圣经》里虽然没有“三位一体”这个字眼,但有很多实质资料,清晰可见。基督教信仰上帝是独一的神,只有一位,圣父、圣子、圣灵三者都是神,却是一个神。基督徒称为“三一神”或说“三位一体的上帝”,理解为三合一。但是圣父、圣子、圣灵不可分割,是同一个神的实体的三个位格,——圣父预备救恩,圣子完成救恩,圣灵实行救恩,相互配合。自从“三位一体”的神的真理被启示出来直到如今,都被正统教会、各纯正信仰的教派理解,作为基督教根基信仰。
结合《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我觉得,对于三者个体人格的描述,事实上反映了电影想要讲述的不同的精神内涵。以Neil为主,作为预备救恩(其特殊在于是自我拯救)的形象,反映的是在受到各方压力的时候,为了自己所追随的道路而不惜牺牲一切,即使有些偏激。他本能够成为实行救恩之人,但梦想使他放弃了一切,最终自杀,成为一场杯具。而以Anderson为主,作为成全救恩的形象,他从盲目听从、拘束胆怯,经过老师一步步引导、朋友一次次相处,渐渐成为了一名敢于坚持,对抗传统的一名优秀的学生;以Keeting老师为主,则作为实行救恩的形象,更能反映的是在约束与守旧的环境中,勇敢地坚持个人的教育理念——或是价值观人生观取向——并感染身边之人,共同追随自由的曙光。
其次,联系《死亡诗社》拍摄时的背景分析。那时正是20世纪末期,基督教对于美国国人的影响到达了顶峰。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大熔炉”之中,基督教文化占据主流地位,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多数美国人不论人种、地区、阶级如何,均受这一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的开始,美国的主流文化发生一些变化,构成了所谓的PCJ文化,即“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位一体”的文化。使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选取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的文化传统逐渐和原本占主体的基督教新教文化传统融合,到20世纪90年代,逐渐构成了这种“三位一体”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城市、乡村、工作、百姓生活中,绝不例外。这种三位一体的观念渗透入电影则自然成为了《死亡诗社》中三名主角设置的由来。
但是,由于美国的历史原因,阶级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话题并加以不断谈论,所以在20世纪末的电影中,反映阶级问题的电影中“三位一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拆除工程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 2025年度新能源项目场站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电池储能系统设计与集成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商业秘密保护保密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
- 2025年度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租赁及交通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彩钢板隔墙快速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体育赛事赞助商提成协议
- 2025年冷墩钢合作协议书
- 如何选择理财顾问计划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计划
- 垃圾清运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子备课教案(一二年级体育)
- 化学品安全员劳动合同
- 民政局版离婚协议书模板
- 肾病科血栓性微血管病诊疗规范2023版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六年级英语完形填空60篇含答案及讲解
- 银行零星装饰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锁骨骨折个案护理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表(三张报表)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