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八篇)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一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可以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3)可以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识别速度与速率。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展交流。(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才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可以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展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承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承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根底,但这个根底里大局部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承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到达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根底.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展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老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展有效区分.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测验3道题,情境引入,激发学消费生冲突。(一)速度“速度”的引入:运动会上,要比拟哪位运发动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一样的位移比拟时间的长短。假设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位移的大小来比拟。假如运动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拟呢?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1.定义:位移δx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描绘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国际单位:m/s或m·s-1,其他单位:km/h等3.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一样。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假如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改变,根据求得的那么表示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⑴公式:⑵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并不一样,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⑶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过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准确地描绘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时间δt获得非常小,接近于零,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应该是物体在这一瞬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⑴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的速度。⑵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速度”这一概念并不一定明确指出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我们应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例:课本p16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汽车的瞬时速率。(三)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例1:以下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⑴假设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⑵假设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总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严格按照定义来计算。例3:人乘自动扶梯上楼,假如人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将人送上楼去需用30s。假设扶梯不动,某人沿扶梯走到楼上需20s。试计算这个人在扶梯开动的情况下仍以原来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12s)必做:p18—1、2、3、4选做:新新学案第一章第三节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二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1课时教学步骤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历,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xx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且再看实验:把刚刚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学生:几乎同时落地。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老师:假如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学生:同时落下。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现象:同时落地。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学生答复: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1、自由落体运动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三(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可以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p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观察、实验才能;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才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3、开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别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为什么要施行力的分解?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施行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测――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测――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实验】“四两拨千斤”(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子中间只用小手一拉就把两位男生拉动了)【演示实验】在墙上固定一个松紧绳(带有两个细绳套),老师用一个力把它拉到一个确定点,然后请两个学生合作把它拉到确定点。得出“力的分解”的定义结合伽利略探究的思路:问题-猜测-逻辑(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请学生猜测请学生逻辑推理: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所以它们遵从同样的规律请学生实验验证(考虑:如何验证?)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的器材,请一位同学用一个绳套把结点拉到一定点o,记下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另一位同学用两个力把结点也拉到o,记下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得出结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请学生考虑: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怎样的两个力?分解的结果是否唯一?有多少种可能性?(根据一条对角线可以做无数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有无数解)请学生考虑: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终究要怎样分解呢?通过课堂一开场的实验启发学生: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拉动两个人,她的一个力从效果上来说可以分解成两个沿着绳子的拉力从而把两个人拉动。因此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力。实例1、在斜面上的物块所受的重力的分解学生猜测:斜面上物体的重力会有哪些效果?实验验证:用海绵铺在斜面上和挡板侧面,把比拟重的物块压在上面可以明显看到海绵发生的形变,这就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根据实验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就可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通过计算可以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1、分析^p力的作用效果;2、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向)3、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定分力的大小;(把力f作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得分力)拓展引申:为什么高大的桥要建造引桥,为什么公园的溜溜板要倾角很大?实例2、三角支架上的力的分解学生猜测:物体对绳的拉力会有什么效果?实验一:用橡皮筋、铅笔、绳套、钩码为器材做学生实验自己体会(学生每人一套器材,人人动手实验)实验二:两名同学互相合作,一人一手叉腰,另一同学在肘部用力下拉去体会力的效果,然后两人互换实验三:观看视频(在支架与竖直墙相连处用橡皮膜展示力的效果)拓展引申:假如上方细绳与程度杆的夹角变小,两个分力大小如何变?实验验证:(自制教具:用一个拐杖,没有拐的一端系上很宽的橡皮筋,同时那一端掉着一个3千克的铅球,有拐的一端让学生顶在腰间,渐渐减小橡皮筋与拐杖之间的夹角,会发现学生手臂上越来越吃力,同时腰间感觉越来越难受,)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去体会。学生猜测:实验验证:用一根绳中间吊一铅球,然后把两个绳的端点间隔逐渐拉大,最后会发现绳子拉断,说明分力是逐渐变大的。请学生上讲台亲自理论,其他同学观察分析^p。请同学解释一开场的实验,为什么“四两可以拨千斤”?拓展引申:请同学们考虑,我们自己可不可以自制一个专门用来测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一个仪器呢?应该如何制造?课后探究: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结果有多少种?执教完该课节后感到最大的成功就是如何围绕体验性探究实验做好了精心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习任务的推进,更主要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化起到了有效的化解。这就让学生明白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要自己创造条件去探究物理世界中很多未知的奇妙的东西。真正明白了物理就在生活中,这对学生的终身开展是非常有益的。觉得缺乏之处在于由于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些实验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假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设计,亲历那设计的过程,这样就更加有意义,对学生的终身开展更加有益。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四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实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3、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p,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络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p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络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按力的作用效果进展力的分解。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p。〔一〕引入:1、观察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p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那么?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p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假如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结论]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分析^p]重力的两个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倾斜角有何关系?[结论]通过作图和实验演示可看出倾角越大,下压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问题]游乐场的滑梯为什么倾角很大?山路为什么要修成盘山状?[分析^p]斜面倾角越大,使物体下滑的力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滑,故公园滑梯倾角较大,但山路假设直接从山脚往山顶修,那么倾角太大,车辆上坡困难而下坡又不平安,是不可行的,修成盘山状那么可解决这个问题。二、直角支架所受拉力的分解[实验模拟]同学甲用一手撑腰,同学乙用力向下拉甲同学的肘部,让同学谈体会,即分析^p向下拉肘部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实验演示]在支架上挂一重物,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分析^p重物对支架的拉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分析^p]支架所受拉力一方面挤压程度杆,另一方面拉伸倾斜杆。[分解]按效果分解拉力并作出平行四边形法。三、劈木柴刀背上力的分解[观察图片]为什么一斧头下去,木桩被劈开了?作用在斧头上的力实际产生了什么效果?[小实验]同学甲双手合十,同学乙用一只手试图从甲的两手中间劈下去,体会手上的感觉。[分析^p]乙同学的手向两侧挤压甲同学的两只手,因此刀背上的力的作用效果也是使得刀的两个侧面去挤压木柴。[分解]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刀背上的力,作出平行四边形,并比拟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考虑]由生活经历可知砍柴的刀越锋利越容易把柴劈开,为什么?分析^p分力大小跟分力夹角的关系。[体验]通过小实验体会在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分力大小随其夹角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用一根羊绒线,中间吊一个砝码,观察当抓住线的两手间隔不断增大时线有何变化。○用两个弹簧秤共同拉一个砝码,拉的夹角逐渐增大,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在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对称分布的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应用]○如何把陷进泥潭的汽车拉出来?○如何挪动一只很重的箱子?〔五〕小结:1、知道什么叫力的分解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3、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五1.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分子势能。一、复习提问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二、新课教学1.分子动能。〔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一样。老师分析^p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3〕要学生讨论研究。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p冷、热水的区别。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一样,那么其动能也各不一样,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老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1〕根据复习提问的答复〔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互相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局部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互相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间隔的关系。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斥力,r>r0时,f为引力。老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弹簧形变有伸长或压缩两种情况,因此分子势能与分子间间隔也分两种情况。①当r>r0时,f为引力,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此种情况与弹簧被拉长弹性势能的增加很相似。②当r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六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络.2.理解位移的概念,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1.围绕问题进展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络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对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微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考虑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互相联络的唯物观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络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绘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师:大家想一下,假如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绘物体的运动情况?生:不能.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绘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一局部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答复,一局部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绘?生通过阅读、考虑,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绘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根本概念.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生疏,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1.2时间和位移.[新课教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讨论与交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局部,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师:同时提出问题;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考虑,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生:我们开场上课的“时间”:8:00就是指的时刻;下课的“时间”:8:45也是指的时刻.这样每个活动开场和完毕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生:我们上一堂课需要45分钟,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这些都是指时间间隔,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师: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老师帮助总结并答复学生的提问.师: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p列车运动情况.(展示问题)根据以下“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t15站名t1618:19北京西14:5800:3500:41郑州08:4208:3605:4905:57武昌03:2803:2009:1509:21长沙23:5923:5l16:25广州16:52参考答案:6小时59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老师总结)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老师课件投放教材图1.2-1所显示的`问题,将其做成f1ash动画.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生: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时间: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师:为了用详细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师:以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义.答: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答案:a2.关于时刻和时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min内有60个时刻答案:bc解析:紧扣时间和时刻的定义及位置、位移与时刻、时间的关系,可知b、c正确,a错.一段时间内有无数个时刻,因此d错.以下提供几个课堂讨论与交流的例子,仅供参考.[讨论与交流]:我国在2024年10月成功地进展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结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二、路程和位移(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道路?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绘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考虑: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一样或不同之处?生: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或飞机,还可以中途改变交通工具.选择的道路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重庆.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生: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板)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实例: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位移,从初始位置a向末位置b画有向线段,展示教材图1.2-3.[讨论与交流]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找出里面的哪些语言描绘了位置,哪些语言描绘了位置的变动.哪些是指路程,哪些是指位移.甲:同学,请问红孩去哪里了?乙:他去图书室了,五分钟前还在这儿.甲:图书室在哪儿?乙指着东北的方向说:在那个方位.甲: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走过去,有最近的路可去吗?乙:你可以从这儿向东到孔子像前再往北走,就能看见了.丙参加进来,说道;也可以先向北走,再向东,因为那边有好风景可看.甲:最近要多远?乙:大概要三百米吧.丙开玩笑说;不用,你假如能从索道直线到达也就是一百米.乙:别骗人了,哪有索道啊!丙:我是开玩笑的,那只好辛苦你了,要走曲线.甲:谢谢你们两位,我去找他了.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答复以下问题.生1:乙手指的方向--东北,就是甲在找红孩的过程中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生2:里面的三百米是指路程,一百米的直线间隔是指位移的大小.生3:他们谈话的位置和图书室是两个位置,也就是甲在找红孩过程中的初末位置.请你举出生活中更常见的例子说明路程和位移.(围绕跑道跑一圈的位移和路程)[讨论与考虑]1.(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上海到的铁路.请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估算一下,坐火车从上海到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阅读下面的对话: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甲:谢谢!乙:不用客气.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师:请你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生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生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途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生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老师提出问题师: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学生讨论后答复,并交流自己的看法.生: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老师适时点拨,画一往复直线运动给学生讨论.生: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老师总结师: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况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课堂训练]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描绘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绘途径的长短d位移描绘直线运动,路程描绘曲线运动答案:c解析:a选项表述的因果关系没有意义,故a错.位移的方向可以用从初位置指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但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往往是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应选项b错.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描绘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描绘物体运动途径的长短,所以选项c正确.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无论是位移还是路程都既可以描绘直线运动,也可以描绘曲线运动,应选项d也是错误的.三、矢量和标量师: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并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讨论后答复生: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对于讨论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像电流、压强这两个学生学过的物理量,它们是有方向的,但它们仍然是标量.这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进一步加深对矢量和标量的认识.学生阅读课文后,说说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生: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那么.[讨论与考虑]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用有向线段说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那么吗?解析:画图如图1-2-4所示.矢量相加的法那么是平行四边形法那么.[讨论与考虑]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高后才开场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向.(1)物体从分开气球开场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2)表示物体的位移有几种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这样表示?注意体会“+”“-”号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解析:(1)一80m,方向竖直向下;(2)到如今有三种:语言表述法,如“位移的大小为80m,方向竖直向下”;矢量图法;“+”“一”号法,如“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那么物体的位移为一80m”.[课堂训练](播放1500m比赛的录像片断)在标准的运动场上将要进展1500米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发动从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讨论以下问题,并注意题中有关时间、时刻、路程、位置变化的准确含义.(1)该运发动从起跑点到达终点所花的时间是多少?(4分38秒)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别是多少?(上午9时20分50秒、上午9时25分28秒)(2)该运发动跑过的路程是多少?(1500米)他的位置变化如何?(起跑点到终点的连线)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描绘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假如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假如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x2-x1可见,要描绘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如图1-2-7所示汽车a的位移为负值,b的位移那么为正值.说明汽车b的位移方向为x轴正向,汽车a的位移方向为x轴负向.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间隔,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途径的长度,是标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方法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画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在位置坐标轴上,用点来表示位置,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分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分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一样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那么,矢量遵从三角形定那么(或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知道).教材第16页问题与练习。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七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绘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根底。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根底。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绘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互相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展讨论分析^p,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擅长与人交流。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绘圆周运动的快慢。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局部内容。本设计的根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根底,通过分析^p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比照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绘,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稳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比照,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绘;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展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本设计要打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表达“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络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完本钱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情境ii观察、比照,设问2观察、比照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情境iii演示,动画情景:月、地快慢之争。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拟得出线速度表表达式。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程度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拟得出角速度表达式。活动讨论、实验、交流、小结。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才能。观察分析^p: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敏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适宜,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释疑: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小结:幻灯片小结。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第二环节,通过观察比照,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绘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一环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创设情景]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演示]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程度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结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引言]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场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展研究。第二环节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观察讨论]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提出问题]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结论]质点在任何一样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引言]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展研究呢?第三环节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创设情景]地、月快慢之争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绘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结论]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单位:m/s(米/秒)[问题]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演示]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4 澳大利亚(同步练习)(解析版)
- 个人对个人2024年度借款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蜘蛛人高空作业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3篇
- 个人提供摄影服务2024年度合同2篇
- 质量标准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
- 一次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度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政府与企业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许经营合同业务许可
- 专用电线电缆采购销售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软件购买合同:企业级客户购买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2篇
- 继电保护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水下抛石基床振动夯实及整平施工规程》
- 2025年云南大理州工业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31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现代学徒制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师徒关系构建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风电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 9.2溶解度(第2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酒店一线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