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文字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C.龆龀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D.六宫,本义指古代皇后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A.《物种起源》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一本科学史论著,书中提出的进化论与细胞学说、能量转换守恒定律一起被恩格斯称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B.《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一书结尾的“综述和结论”部分,文中列举了大量事实和论点,有力地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驳斥了特创论。C.《宇宙的边疆》是一篇引导人们认识宇宙以及宇宙和人类关系的科普文章,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宇宙组成的相关知识。D.《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是一篇科学史文章,介绍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浑盖之争”。二、选择类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馆》以老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舞台,通过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一系列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B.《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这些事实和现象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的依据。C.《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充分体现了新月派音乐美、结构美和建筑美的“三美”主张。D.鲍照的《拟行路难》开篇以“泻水”比兴,不同凡响。以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暗示了当时人的境遇取决于门第的社会现实。三、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既然自然选择表达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改良与适应,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②(
)某一地区的物种,(
)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
)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
)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③对此,我们不必惊奇。④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⑤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即使是我们的眼睛也不例外。⑥或许其中的一些构造甚至不合情理,对此你也不必惊奇。⑦为了抵御外敌,蜜蜂舍身刺敌;大量雄蜂的产生,却仅为单纯的交配,交配结束便被它们能育的姊妹们杀死;枞树花粉惊人地浪费;蜂后对于其能育的女儿们存有本能的仇视;姬蜂在毛虫体内求食;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例子:都不足为奇。⑧依照自然选择学说,真正奇怪的倒是没能发现更多完美无缺的例子。(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4.依次填入括号中的关联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尽管
如果
就B.所以
虽然
并且
却C.因为
虽然
如果
却D.所以
尽管
并且
就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压缩本语段,那么⑤句的主要意思应该作为本段的核心被保留。B.⑥句中的“或许”不可以删除,它增强了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C.⑦处作者连续列举五个事例,意在证明自然界的一些构造不合情理。D.⑦句中冒号的用法是错误的,此处应把冒号删除,语意更为连贯。6.按要求回答问题。(1)文中序号为的句子偏离中心,应当删除。(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馈赠了人类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完全不同。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9.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10.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11.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但是假如说每一物种却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许多其他的事实,据我看也可用这一理论予以解释。下述现象似乎十分奇怪: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鹅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根据这种观点,那么上述的那些事实,不仅是不足为怪的,甚至是意料之中的。(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舒德干等译)材料二:以现代的进化思维来看,始祖鸟是一种过渡型动物,其化石是长羽毛的恐龙向鸟类转变的过渡型。但在始祖鸟生活的年代,它并不是什么过渡型或者半成品,它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得很好的生物。对人类设计者来说,相对于我们对鸟类模样的预期,始祖鸟看上去像一种不完善的鸟,因为我们对鸟类的期望是由今天的鸟类决定的。在始祖鸟自己的年代,它是其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完善的竞争者。近年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展现了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的过渡,填补了进化故事中的空白,长着羽毛的恐龙就是这类发现之一。转换的精确瞬间几乎不可能找到,但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更加广泛的中间类型是有可能的——只要坚持不懈,再加一点巧妙策略。很多年里,进化科学家因为找不到鱼和陆生动物(例如蜥蜴、鳄鱼和短吻鳄)之间的过渡型而感到沮丧,一直到他们开始思考:这样一种动物应当住在沼泽或湿地里,并且它应当生活在3.75亿年前。当人们发现了一片化石沼泽时,他们去看了,这片化石沼泽由地质板块运动带到北方,到达如今的加拿大东部。尼尔·苏宾就是这样发现了奇妙的提塔利克鱼的,它有着介于鳍和腿之间的过渡特征。在我们的讨论背景下,可以说提塔利克鱼有着半成品的腿,但从这种生物自身的角度来说,根本没有半成品这回事。它所拥有的是某种能够让它爬上陆地、逃避捕食者,也许还能更好地观察潜在猎物的东西。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科学家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普通人,我们要的是预测,想要建立让我们对未来作出预测的理论,这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祖先中间的那些不操心预测未来的人,毫无疑问很快就在竞争中败给那些能预测季节变化、猎物群迁徙、食用植物生长的人。科学家预测能发现提塔利克鱼这样的动物,然后他们真的发现了。无论是半成品翅膀,还是半成品的足,它们都适应得很好,足以应付其后代在今天飞翔、行走和游泳的需求。每种特征在自己的年代里都必须运作得足够好。它们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足够好。(摘编自比尔·奈尔《无可否认:进化是什么》,王艳红译)1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习性和构造的多样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使物种能够适应多样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满足其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B.随着长期的连续变异,特征差异趋于增大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可能成为不同物种,并形成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C.由于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独特方式,物种所获得的变异均能得到稳定遗传,这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更占优势。D.为了生存,种群需努力适应更多样的空间,然而变异过程却是缓慢的,这合理地解释了高地上的鹅有蹼状脚等现象。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物种都有过度繁殖的趋向,地球上生存空间有限,这两个因素是自然选择学说得以成立的前提。B.自然选择学说与“自然界中没有飞欧”这一格言相符,而这格言被“新知识”不断证实,可见该学说与当时的科学思潮相合。C.材料二认为始祖鸟是其生态系统中完善的竞争者,否认了“半成品翅膀”的说法,这体现了现代进化思维的科学性。D.提塔利克鱼化石在加拿大东部被发现,既证实了鱼与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型物种确实存在,也说明了预测能力的重要性。1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段的行文思路。15.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为学术论著和科普文章,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材料二: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在根本上被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表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阈,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说”“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16.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17.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D.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18.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支持达尔文渐变论的一项是(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19.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0.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就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人到猿刘建超我刚刚写下“从猿到人”的题目,门便被敲响了。打开门,我吃了一惊,差点将手中的笔扔掉——门口赫然站着我文章中的主人公猿人。我揉揉眼睛,再细看,没错,一个毛茸茸的猿人龇牙咧嘴地站在我对面。我瞠目结舌竟无了知觉。猿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张开的嘴才合拢归位,忙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请坐。”猿人也不客气,一抬腿蹦上椅子。“老祖宗驾到,有失远迎,不知您是为何事而来?”猿人说:“看到你写的从猿到人的文章,觉得你犯了个逻辑性的大错误,特赶来纠正,以免贻害后人。纠正一下,我不是你的老祖宗,恰恰相反,你是我的老祖宗。”我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呢,您生活在50万年以前,我们现代人就是经过这漫长的进化过程而延续下来的。”“此言差矣,我生活在距你们50万年以后,你们经过漫长的进化而使我们延续下来的。”“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人类不断在进步,怎么能倒退呢。”“倒退?怎么能是倒退,恰恰是实实在在根根本本完完全全的进步。”原来是跟我理论来了。我给猿人开了一瓶纯净水,在屋里踱了几步说:“你瞧,我现在直立行走,这就是进化的表现。”“站立行走迟早要被爬行所代替。站立行走改变了人类正常的发育肌理,造成你们现在的人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心脏病、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症状。现在人类已发现每天爬行一段时间有益于健康,人逐渐要进化到爬行的。”猿人说罢还得意地摇了摇尾巴。“您瞧,您长着尾巴,而我没有。人的进化把没用的尾巴蜕化掉了。”“你也长着尾巴呀。”猿人鄙夷地瞟了我一眼。“没有,我是绝没有尾巴的。”我把屁股不礼貌地对着猿人用手使劲拍了拍,“如果我长尾巴,那就是返祖现象,它充分证明我是从您进化而来的。”“你们都有尾巴,只是你们信奉‘夹着尾巴做人’的信条,妨碍了它的生长。尾巴是用来保持平衡的,也是尊严的象征,而你们却把尊严夹起来,做什么事都是瞻前顾后,婆婆妈妈,怕留下话柄,怕被人揪着小尾巴,这极大地影响了你们的发展和进化,要不然,从你进化到我也用不了50万年。现在有的人长尾巴,浑身长毛,这不是返祖,恰恰相反,是人类进化成猿的证明。看我:尾巴想摆就摆,想摇就摇,想伸就伸,不怕天,不惧地,活得多自在!哈哈……”我急忙转移话题:“人类的进步朝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怎么能越来越向你们低级动物发展呢,现在的人研制出了电脑、核能、卫星、洲际导弹、登上了月球……”猿人摆着那双毛茸茸的大手:“高科技不正在把人推向危险的绝地吗?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核武器不是越来越使发明者感到畏惧吗?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限制它的发展甚至取消它?过多发射卫星已形成了太空垃圾,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空间。”猿人说着有些激动,抓起桌上的饮料呷了一口,立刻便“呸呸”地吐了起来:“这是什么玩意儿,这怎么能喝?”我笑了:“这是纯净水,也是利用高科技制造出来的。”“笑话,纯净水会制造出来?制造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说它纯和净呢,50万年以后,我们猿人洗澡刷牙的水都比这纯净几百倍。”“污染当然是有的,但人类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可能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斟酌了词句。“错,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致命的破坏。森林滥砍乱伐,无序开采污染江河,水土流失。可笑的是人类现在却开始呼吁绿色食品了,偌大的地球竟找不到一块纯净之地了。”“人类已注意到自己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已经在着手治理保护自己的家园。”“怎么治理了——不是吆喝声音大,实际动作小吗?”我没话。猿人推开双手:“能给我描绘一下你想象中美好家园吗?”“青山绿水、碧空蓝天、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空气清爽澄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贪婪、凶残、狡诈、冷酷、掠夺、战争。全球同此凉热……”猿人叫道:“对喽,这正是进化到猿人时代的情景。”猿人蹿到我的书桌前,用手指蘸着墨水在我的稿纸上写了四个大字:从人到猿。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有删改)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和猿人的对话为主要形式,通过猿人与“我”的辩驳,使小说叙事场景更加集中,叙述节奏紧凑明快,极为巧妙地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B.小说注意细节的精心设置与安排,前文写“我”请猿人喝纯净水,看似不经意的闲笔,实则是为下文猿人批判纯净水埋下伏笔,前后照应,颇具匠心。C.小说多处运用反讽手法,如“你是我的老祖宗”“人类不断在进步,怎么能倒退呢”“站立行走迟早要被爬行所代替”等,趣味横生,寓意深刻,富有个性。D.小说末尾通过“我”描述想象中的理想家园和美好愿景,既有对诗意的自然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性的深刻反省,寓意着对美好家园和健康人性的呼唤。22.小说以“从人到猿”为标题,有何妙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23.小说看似荒诞,却蕴含真实,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板块1 题型突破1 题型突破特训1
- 产科提高医院产妇顺产心理干预成功率PDCA成果汇报书
-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
- 骨学各论课件
- 第四讲 猪呼吸道重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余课件
-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试题文)试卷
- 2025年元旦宣传介绍模板
- 初级《质量专业相关知识》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税务师《税法2》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3Dsmax参考论文
- MPU9250配置例程
- 中介人合作协议(模版)
- 优质课一等奖《村居》教学设计
- 木业公司防疫与质量管理制度
- 充电站监理规划
- 山西省省直机关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方案 - Shanxi University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 四新技术应用情况总结
- 离心引风机叶轮的磨损分析及措施处理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户外游戏的实践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