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2_第1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2_第2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318.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陈东平)一、教学目标1.理清说明顺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难点)2.体会准确、简洁的语言特色。(重点)二、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请谈谈对课文题目《恐龙无处不在》的理解?预设:生:是说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师:南极也有?生: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追问1: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生1: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生2:大陆发生了灾难。恐龙迁移而去。比如火山。追问2:为何每块大陆都有恐龙?结合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谈谈自己的想法。生:是大陆在漂移。把恐龙带走的。过渡:刚才同学们针对“恐龙无处不在”的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同学们真厉害!那么,作者阿西莫夫作为美国著名科普和科幻作家,他又是怎样思考这种现象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浓缩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圈点勾画出文中你认为的关键句,然后把你找出来的句子加以组合,浓缩成一篇短文。口头提醒:(文章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段落的中心句往往出现在开头或结尾。)2.生展示,师点评3.师屏示预设好的浓缩版课文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在詹姆斯罗斯岛(南极)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4.请一生读,其余思考:你觉得本文只是写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吗?还写了什么内容?他是怎样一步步的推断出这个结论的?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作者是依据“科学发现——产生疑问——追溯原因——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说明事理的,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由恐龙化石分布世界各地的现象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的本质,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一种。(板书:板块理论的正确)5.调换顺序,明确逻辑顺序的好处课文是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来证明板块构造运动的正确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的,那作者是否也可以这样安排顺序:先写板块构造理论,然后再具体介绍南极大陆为什么出现恐龙化石,最后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顺序和课文的说明顺序比较,哪一种安排更合理?生:思考,发表见解(2位)明确:课文是根据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内容的,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课文安排更合理。6.过渡:恐龙无处不在是生物领域的发现,板块构造理论是地质学研究的领域,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作者却能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从中让我们明白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屏显)的道理。(带领学生齐读第一段)这是全文行文的逻辑基础,,这种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思维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7.拓展我们也试着用联系的思维方法,举一两个你知道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看法。预设:生1:伦琴发现X射线,对医学很大的影响,还可做探测机器,测出土层厚度,钢板厚度,做夜视仪。瞄准器。居里夫人的发现镭、钋,核电站,军事上的用途。生2:有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两个苹果”理论。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的那一个,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那一个,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生3: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雷达、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等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海豚的构造发明了声纳。……师肯定学生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从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你们的学会了用联系的方法想问题,这是很好的习惯,希望以后你们继续用联系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研读课文推敲语言(周密准确简明)1.过渡:多角度思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探究问题、用联系的观点想问题,这些都是作者极为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是再好的思维方法的呈现也还需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表述。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作者运用的语言是否和他的思维方法一样科学严谨。2.请1-2位学生自由阐发观点,结合语句。3.伺机抛出疑惑,深入解读语言特点:1)可老师读这篇文章,发现这位著名的科幻作家一点都不自信,一点也不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信你看:屏示句子进行比较:(删除法)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生齐读两句质疑:删去“也许”不是更自信、更好吗?生回答。点拨:“也许”是表示推测,表明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只是板块运动的一种可能,删去它,就变得十分肯定,这样就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要只认为精确的语言或数据才是准确的,应该认识到有时模糊的语言和数据会显得更客观,更有分寸感,更符合实际情况。追问:课文中还有没有运用这样模糊的语言来准确说明的句子吗?预设:*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总结:“也许、似乎、可能”这些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但不会给人不自信之感,反而把事情说明得更准确。2)读着读着,老师发现作者又有点咬文嚼字了,你看:(调换法)屏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可否换成“是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漂移。”明确: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无生命的东西借助外力移动,“迁移”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目的的朝某一个地方去,换了以后就不准确了。3)老师还发现阿西莫夫写文章又太模糊了,比如:屏示:(增添法)第12段的“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换成“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这样写不是解释得更清楚吗?讨论,明确说明语言的简洁。(因为恐龙灭绝的原因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再加上本文不是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不必要列举具体原因。)*备用4.除了这些句子,你还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简洁的例子吗?总结:我们通过删除、调换等方法,明白了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洁、不乏生动的特点。作者就是用这样简洁准确的语言呈现他那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四)归纳总结: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板块构造理论又有什么关系呢,一般读者很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句子的理解,而更要学习作者善于联系、多角度思考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是研究发现的必要前提,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拥有这些思维方法,我们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发现。(五)布置作业:收集资料,请用《我所知道的恐龙》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给大家。(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