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六盘水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_第1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六盘水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_第2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六盘水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_第3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六盘水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_第4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六盘水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农业特色经济是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农业特色经济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也有将农业特色经济和特色农业两者等同,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同。国内有学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城乡差距依旧明显,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农村大力发展特色化农业经济[1]。但因为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小、散、弱等情况,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2]。也有学者认为,农业特色经济是以一定地域内物质资源禀赋和技术、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将区域内农业资源商品化、品牌化而形成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农业特色经济可以是以特色农业生态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形成的特色品牌和特色产业为依托所形成的区域经济综合体[3]。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六盘水市的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国贵州六盘水市的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存在缺乏特色的农业产品、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等问题,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方面,这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农业特色经济非常重要。2六盘水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六盘水市农业发展较快,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明显增长。2008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2.61万hm2,其中,玉米种植6.3万hm2、薯类种植3.8万hm2、小麦种植3.1万hm2、豆类种植1.8万hm2、稻谷种植1.7万hm2;蔬菜、瓜类等种植1.62万hm2;烟叶种植0.68万hm2;油料种植0.54万hm2。2008年,粮食产量为84.16万t,其中,玉米有48.18万t、稻谷有13.53万t、薯类有12.49万t、小麦有6.08万t;蔬菜、瓜类等46.04万t;烤烟1.18万t;油料0.78万t[4]。虽然六盘水市的农业发展迅速,但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由于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欠缺,影响了六盘水市的农业经济发展。3六盘水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随着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要大力开发农业特色经济模式。六盘水市农业经济发展缺乏创新,六盘水市的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完善,不仅阻碍六盘水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还影响经济收入水平,因此,六盘水市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创新模式很有必要。3.1六盘水市“互联网+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是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领域,使农业发展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得以实现,并与农产品的销售、运输、加工等环节相结合。六盘水市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特色经济模式,可调整六盘水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六盘水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六盘水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3.1.1电商农业模式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逐步升高,农村网络零售额也得以相应提高。发展电商农业,既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六盘水市利用电商农业不仅将当地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还可以通过网络采购农业物资。六盘水市的电商农业促进了农业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拓宽了六盘水市农业经济发展渠道,加快了六盘水市农村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动了六盘水乡村经济的发展。如六盘水市利用“电商+农业”或者“电商+直播+农业”把盘县核桃、盘县火腿、盘县刺梨果脯、水城猕猴桃等农产品销售各地,这种方式缓解了六盘水市农产品卖不出、卖不远等问题。通过对平台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消费者需求来安排种植品种和面积,实现供需对接。降低六盘水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改变传统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六盘水市农业经济发展。3.1.2智慧农业模式智慧农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它是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改造传统农业,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并能实现个性化服务、精准投入、智能控制等功能。六盘水市可利用智慧农业模式发展农业,在农业种植、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等过程中结合大数据来完成,从而实现无人化、智能化,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2六盘水市农业“循环经济”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可以理解为在农业经济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在农业经济活动中注重强调低耗、低投入,尽量依靠利用自然物质循环维持地力,充分利用绿色农业技术,注重维持和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持续性,形成科学的生态农业经济社会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5]。六盘水市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将建设盘县刺梨园区、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六枝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盘县娘娘山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农业产业园。大力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农业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全混饲料——生态化规模养殖——规模化沼气——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3.3六盘水市“旅游+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旅游+农业”模式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一种新形式的经营模式,将农、牧、林等丰富的农业资源作为基础来开发旅游产品,同时为旅游者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六盘水市可利用“旅游+农业”模式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打造田园农业旅游产品,将六盘水市当地的大田作为农业重点,开展农业生产、学习农业技术、品尝农业特产、观光田园风景等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与众不同的农业活动。六盘水市也可打造农业科技旅游产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开展智能化农业种植、温室大棚内农业种植、高新农业种植等活动,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六盘水市还可以打造务农体验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活动,游客可以和六盘水市当地农民一起种植农作物,等到收获的季节游客可以采收农作物带回家食用,让他们真正接触农业生产活动,同时给游客留下一段与众不同的旅游印象。此外,也适合学校开展农业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农业种植,学习农业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六盘水市开展这些农业旅游活动既可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可推动当地农业特色经济发展。4六盘水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六盘水市需加快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还应结合六盘水市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六盘水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措施,有效促进六盘水市当地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六盘水市农业经济发展。4.1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进入农村已是普遍现象,但六盘水市发展较滞后,农村互联网覆盖面积不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业互联网数据的利用率偏低。因此,六盘水市应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六盘水市相关政府部门要合理规划、组织建设互联网设施,加强六盘水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互联网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把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农村互联网全覆盖,进而推进六盘水市农村物流发展,这也是六盘水市“互联网+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得以实现的基础。4.2重视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新兴技术的使用要依靠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六盘水市相关政府部门不仅要培育农业技术专业的人才,也要重视人才引进。农业部门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为农业工作者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等,为从业人员提供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技术人员。六盘水市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专业人才的保障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工作并能留住人才,六盘水市政府要出台相关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基层,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3加强经济主体的带动作用经济主体的带动作用对六盘水市的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六盘水市要借助龙头企业的力量带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优化六盘水市农业生产结构,加强产业关联度,并实现六盘水市农业一体化经营发展的目标。如六盘水可依附龙头企业的知名度销售农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形象,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六盘水市还可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等更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为六盘水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六盘水市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5结语综上所述,为加快六盘水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六盘水市应尽快探索出适应当地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以便指导六盘水市各个地区开展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为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六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