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单元论坛设计思路,评价及课后反思_第1页
《溶液》单元论坛设计思路,评价及课后反思_第2页
《溶液》单元论坛设计思路,评价及课后反思_第3页
《溶液》单元论坛设计思路,评价及课后反思_第4页
《溶液》单元论坛设计思路,评价及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关于《溶液》单元论坛的设计思路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丛耀东课改课型,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的弊端是,学习易浮浅,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知识的夯实,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单元论坛”的设置,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以夯实知识为第一要义。每单元授课完毕后,要举行“单元论坛课”,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树、知识网、学生整理笔记,写出本单元学习心得,本单元学习结束。在完成一个单元教学后,要认真细致地搞好单元论坛,确实能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细致有效地总结。每个单元论坛根据重难点和在初中化学中所占的位置,以及中考分值,一般用一到二课时,稍微简单一点的一个课时,难度较大的或重点或难点用二或三个课时。关于溶液的单元论坛主要设计为5个部分1、学习目标2、环节预设3、基础知识、4、本单元知识网络或知识树的构建、5、课堂检测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总体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由于是单元论坛课,内容较多,为了把握基础知识,节约导学案的篇幅,在导学案开始设置总体目标,使学生们在总结归纳本单元知识之前,知道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高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但是总体目标概括性较强,学生只有整体感知的作用,为了便于课堂操作,便于学习,在基础知识部分里按照本单元知识的先后顺序,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更加细化的12个学习目标,也就是中考的重要考点。第二部分:环节预设根据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所占的位置,以及平时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上可能出现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设置本课所用的课时和环节,并且体现在导学案上,同学们看到导学案后就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并且知道怎么学习,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本单元论坛用2个课时。第一课时环节:明确目标(1分钟)独学(20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分组展示(10分钟)穿插巩固(9分钟),第一课时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和知识网络的形成第二课时环节:明确目标(1分钟)当堂检测(20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分组展示(15分钟)穿插巩固(4分钟)第二课时体现对溶液基础知识的运用。第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也是本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学法指导,学生们就能把已经记住的知识默写在导学案上,回忆知识,如果第一遍不能填写的,再查阅教材或辅导资料用红色笔填写,这样整体感知导学案红色标记的地方,也就是自己对知识把握不好的地方,保存好导学案,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时重点复习有红色标记的知识,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四部分知识网络或知识树的构建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只是学到了一些零散、琐碎的知识,所以在单元论坛课中,将知识系统化,在脑海里形成网络非常必要。化学教学在强调知识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将本单元中一些分散的“点”连成“线”对溶液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这对于解决有关溶液的问题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具体做法,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前几个单元,同学们在填写完基础知识并熟悉后,感知老师给出的知识网或知识树,在把握一定的方法后,在以后的各单元学习中可以自己总结,每位同学可以总结的各不相同,符合自己的记忆特点即可,时间和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展示,溶液这一单元采用的是感知老师总结的知识网络。第五部分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手段,课堂检测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它可以检查教师教的情况。当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及时的检测。课堂检测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法宝,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第二课时的课堂检测不同于单元测试,课堂检测主要体现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记忆和简单运用,简单的说就是记住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而单元检测比课堂检测更要有一定的深度,即体现对基础知识的检查,又体现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要体现能力的考察。单元论坛的课堂检测选题一般都是当年和本单元有关的各省市中考题,便于把握中考知识点和中考方向,根据知识的难易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二个或三个层次,即A层、B层或C层,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的感觉,让绝大部分都能满载而归。《溶液》单元论坛的导学案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丛耀东化学导学案备课人:丛耀东备课时间2010-12-1上课课题第九单元溶液课型单元论坛学习目标记住溶液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环节预设明确目标()独学()小组交流()分组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检测()知识知识导学学法指导知识点1基础知(重点)一、记住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及分类1、溶液组成溶液特征分类2、知道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溶解过程包括过程和过程,过程要吸收热量,过程要放出热量。有些物质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如;有些物质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如;有些物质溶于水要吸收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温度不变,如。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水的沸点,凝固点,所以盐水比纯水(填“易”或“不易”)结冰。二、记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知道二者的相互转化关系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的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饱和→不饱和:(2)不饱和→饱和:A、加A、加B、改变B、减(蒸发)C、气体溶质可以改变C、改变D、气体溶质可以改变三.知道浓溶液和稀溶液习惯上将溶质含量较的溶液叫浓溶液,溶质含量较的溶液叫稀溶液。浓溶液是饱和溶液;稀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四、理解物质的溶解性: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_______和_______的性质有关。还与()等有关。五、记住溶解度的定义并理解其四层含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为“S”)注意:必须______________,必须都是在__________里,必须要达到___________,溶解度才具有意义!六、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联系在室温(20℃)下:溶解度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七、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1、、的本身性质(内因)2、(外因)不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1、溶质、溶剂的质量;2、搅拌、振荡等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如;而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如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例如氢氧化钙。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⑴法;⑵法八、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2、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九、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并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1、概念: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稀释问题:稀释前后质量不变m浓×C浓%=m稀×C稀%(m水=m稀-m浓)4、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①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②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③单位要统一。十、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步骤:1、2、3、2、实验仪器:(砝码)、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十一、知道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方法一般有、,其中结晶又包括、,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法,如;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法,如。十二、知道乳化原理: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把此液体中加入肥皂、洗衣粉或洗洁精等物质后,大液滴被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而均匀地分散到液体里,这种混合物较稳定,这个过程被称为,洗衣粉等物质所起的作用被称为作用,,叫溶液知识网络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溶质+溶剂溶液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过程放热现象吸热现象A组检测题1、(10河北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生成气体质量氧气质量二氧化碳质量溶质质生成气体质量氧气质量二氧化碳质量溶质质量分数H22H22gO21gO21ggt时间/s0时间/s0时间/s00KNO3的质量/gggt时间/s0时间/s0时间/s00KNO3的质量/g①③②④①③②④A.①水的电解B.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③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④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2、(10河北30).小明要用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图12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NaOHNaOH④③②①④③②①⑤(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选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⑤(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3.(10咸宁34).(5分)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组检测题1、(10武汉27).(3分)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温度/℃04080溶解度/gCa(OH)20.1870.1410.094Ba(OH)21.678.22101.4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1题图2题图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举一种)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2、(2010·辽宁鞍山,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是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10桂林28.】(5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2)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第一遍默填,不会的第二遍用红笔查找后再填,不会的多记两遍。刘占全老师关于《溶液》单元论坛的评价优点:1、导学案设计合理,由易到难,先基础知识,再知识网络归纳,最后对本单元知识运用检测,体现学生认知规律。即体现了重视基础,有体现了能力的培养。2、课时安排和环节设置合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3、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知道,不但“授之于鱼”,而且“授之以渔”4、检测选题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又能很好把握中考动向。建议:1、方法指导再细化具体,导学案中体现的稍有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