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协同创新区-御复路四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里程:K6+745~K8+695.933(一次性勘察)第1册:文字报告、附件/图册(柱状图)共2册协同创新区-御复路四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里程:K6+745~K8+695.933项目编号:验证码:勘察等级:甲级打印手签签署日期职称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内部审查意见工程名称协同创新区-御复路四期证书等级及编号甲级(B150007136)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内部审查意见勘察纲要勘察合同、委托书和初步设计资料基本齐全,已有资料充分利用,现场的地质条件基本明确,勘探点布置、工作量安排合理,勘察手段正确。本次勘察方案符合《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要求和场地实际情况。野外资料野外资料记录清晰、内容基本齐全,编录资料已进行了“三检”,钻孔定位测量、钻探深度、取岩样数量、水位测量、室内测试项目等均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岩样鉴别准确,钻探符合规程要求。成果资料成果报告内容及图、表完备,文字简明扼要、阐述清楚;各种图件内容齐全、完整、数据准确,图面清晰、美观;场地的岩土试验资料符合规范、规程要求,数据可靠;岩土工程参数计算正确,地基承载力值取值合理有据,基础持力及基础型式选择合理,勘察成果结论可信,建议合理。存在问题报告中存在小错漏。审查结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符合相应的规范、规程及技术委托书的要求,达到勘察的目的,同意送审查机构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建设单位使用。修改说明报告中的小错漏已修改。审查人(签名)审查日期2019年11月16日2019年11月16日【协同创新区-御复路四期工程地质勘察(里程:K6+745~K8+695.933)(终定稿)】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目录1、前言 31.1任务由来与工程概况 31.2目的任务 4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51.4勘察等级、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的确定 51.5工作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71.6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81.7勘察工作的质量评述 92、自然地理 102.1交通位置 102.2气象、水文 103、工程地质条件 113.1地形地貌 113.2地质构造 113.3地层岩性 123.4水文地质条件 123.5不良地质现象 134、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34.1室内试验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单元划分原则 134.2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 144.3波速测试 174.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和土石可挖性分类 184.5岩土参数分析及选用 185、勘察区工程地质评价 205.1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205.2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245.3隧道段工程地质评价 335.4拟建挡墙工程地质评价 415.5御复路下穿道(K7+100~K7+620)(Ⅱ、Ⅲ剖面) 425.7成桩条件、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55.8水、土腐蚀性评价 465.9地下水作用评价 465.10特殊性岩土 475.11地震及地震效应评价 475.12岩土地震稳定性 485.13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 486、路基评价 496.1路基均匀性及干湿类型评价 496.2填土的压实方法及压实要求 49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风险分析 498、结论与建议 508.1结论 508.2建议 50附图1、总图例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1000)3、工程地质纵剖面图(比例尺:水平1:1000;垂直1:1000)4、工程地质横剖面图(比例尺:水平1:200;垂直1:200)6、危岩剖面、立面图(比例尺:水平1:50;垂直1:500)7、危岩特征、稳定性评价及建议图8、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200)9、动力触探成果图(比例尺:1:100)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3、岩土工程勘察纲要4、岩、土、水试验检测报告5、测量成果6、波速测试报告7、会议纪要8、勘察单位资质证书PAGE3PAGE31、前言1.1任务由来与工程概况1.1.1任务由来拟建御复路四期场地位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单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单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满足施工图设计,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特委托我院对拟建御复路四期(K6+745~K8+695.933))场地进行一次性勘察工作。为御复路四期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地质依据。根据2019年10月业主提供的设计及地形图等资料,御复路四期(道路起止桩号为K6+745~K8+695.933,道路全长1950.933m)。我院技术人员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布置勘察工作量,御复路四期工程共布置勘探点199个(编号ZK1~ZK199),经设计及业主审核后开始进场施工。2019年10月20日甲方会同设计单位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及1:1000道路设计总平面布置图,道路纵断面图,要求按国家现行有关勘察规范提出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1.1.2工程概况拟建御复路四期道路为城市主干路,路幅宽度37~54米,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50km/h。最大挖方边坡高度为24.5m,最大填方高度为21.3m,边坡的安全等级均为一级。全线设置隧道1座、下穿道2座、1处挡墙、人行过街地通道2座。隧道采用小净距型式短隧道,隧道左、右线桩号均为K8+082~K8+400,长318m,最大埋深约40.0m。其洞身结构按新奥法进行施工,采用复合衬砌,初期支护以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筋网等为主要支护手段;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拟建挡墙位于K7+900~K7+965左侧,长65m,高约5~6m。道路起点接御复路三期,道路终点接六横线。道路工程拟建构筑物见表1-1~4:表-1隧道概况一览表表5-7隧道设置一览表隧道名称隧道起点桩号隧道终点桩号隧道长度(m)最大埋深(m)隧道分类御复路四期隧道左线K8+082K8+394.462312.46252短隧道右线K8+082K8+405.538323.53850表1-2人行过街地通道概况一览表名称里程结构形式备注1#人行通道K6+969.243箱型通道下穿御复路2#人行通道K7+980箱型通道下穿御复路表1-3挡墙概况一览表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m)类型K7+900K7+96565锚杆挡墙表1-4下穿道概况一览表名称里程长度(m)结构形式备注主线下穿道K7+100~K7+620520双跨矩形箱体与御复路重合规划道路下穿道K8+572.24254矩形箱体下穿御复路根据设计平面图及相关设计资料,拟建道路填方路基拟按1:1.5~1:1.75放坡,挖方边坡拟按1:0.75~1:1.50放坡,第一级边坡高度8m、往上每级8m高,设2m宽台阶。挡墙拟采用锚杆挡墙按1:0.3坡率放到顶部。1.2目的任务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在充分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明拟建路段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确定御复路四期的岩土工程资料,对沿线各地段隧道、挡墙、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为隧道围岩分级,隧道围岩支护设计、路基设计、确定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适宜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设计以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是: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质的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对地层产状、结构面产状进行统计记录,并对岩样的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实验值进行分区统计。2、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基本允许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提供各类支护结构计算所需的参数。对土层厚度较大部位作动力触探实验及土层剪切波测试。3、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4、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以及桩长桩径方案提出建议;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评价桩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5、判断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预测可能破坏模式;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提供各侧边地质模型的建议。6、查明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场地内边坡的类型、成因、稳定情况、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预估进行工程活动的后果,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7、查明埋藏的河道、暗沟/渠、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8、对原始地应力进行测试,评价其对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9、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0、进行综合地质勘察,详细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型、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和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11、查明沿线挡墙及挖方边坡的地层结构特征,各岩土层的性质和空间分布规划,岩土的力学性能参数,并对地基和岸坡稳定性能及地基承载力进一步进行计算与评价。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12、对挡墙地基基础设计,挖方边坡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建议。13、确定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评价场地地震效应。14、实测沿线地下水位,调查了解冻前地下水位,并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15、依据隧道所在地区,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动峰值加速度。16、查明隧道范围内的构筑物、建筑物的基础布置、基础深度等相关情况,并对其的相互影响作出评价。17、根据地质测绘、勘察、试验资料,对隧道围岩作出质量评价,划分围岩级别。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根据设计及建设单位提出的勘察任务委托书的要求,本次勘察主要根据现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及其它相关规范进行勘察。在勘察及报告编写中,主要执行了以下技术标准及文件: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为:(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参考规范);(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参考规范);(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14)(参考规范);(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7年版);(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5)《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主要的文件:(1)业主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1:1000线路平面布置图(光盘);(3)我院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经现场踏勘后我院编制的《协同创新区-御复路四期工程地质勘察纲要》等。1.4勘察等级、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的确定接受委托任务后,我院随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等相关规定编制工程地质勘察纲要。1、勘察等级的确定据委托书要求,本工程道路为城市主干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拟建隧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现在挖方边坡最大高度24.3m(38剖面),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21.5m(56剖面),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见表1-1);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2.2判定,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1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特征场地类别1地形、地貌地形坡度一般6°~28°中等复杂2岩层倾角(°)12~18°中等复杂3岩土特征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有特殊性岩土(素填土)复杂4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简单5土层厚度(m)7.6中等复杂6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中等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中等发育中等复杂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简单综合判定场区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2、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的确定按渝建发[2013]345号文的规定,该工程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如下表:表1-2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安全等级为一级不需进行初勘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面积小于30%不需进行初勘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的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影响面积小于50%不需进行初勘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m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在100m范围内不需进行初勘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硐室,且采空区或地下硐室顶距离拟建工程最低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采空区或地下硐室不需进行初勘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区。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m的隧道。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4主跨跨径大于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级3层以上(不急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表1-3拟建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倍边坡高度。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土质边坡影响范围1.5倍范围均在本次勘察范围内。满足勘察范围4对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边。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边。无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边。无满足勘察范围注:1、勘察单位应按照本表逐条进行判定,并将勘察范围线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标明。2、判定结果栏填“满足勘察范围”或“不满足勘察范围”。1.5工作方法及工作量布置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按甲级勘察在一次性勘察阶段的要求,确定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地面地质调查、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沿拟建道路中线及两侧布置勘探点,一般路基段间距30~40m左右设置勘探线一条,钻孔控制深度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5~8m;深挖方段间距30m左右布置勘探线一条,钻孔控制深度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5m,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m;高填方路段间距40m左右设置勘探线一条,钻孔控制深度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m;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m;支挡工程间距30m左右设置勘探线一条,钻孔控制深度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5m;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10m;隧道工程间距40~50m左右设置勘探线一条,并在隧道洞口及设计纵剖面地形最低处布置钻孔,钻孔控制深度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m;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10m。本次共计布设钻孔199个。根据规范要求,本次为一次性勘察,孔深控制并结合初步勘察及详细勘察综合控制。在挖方地段(边坡孔)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或最下一层替在滑面以下2~5m;当线路通过含有有机质的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土层(饱和砂土、粉土层)的地段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或钻穿土层。2、勘察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1:500):以穿越法、追索法结合实测地质点圈定不同地层界线,着重测定岩层产状及节理裂隙等;查清各地质构造形迹;调查不良地质现象及范围、特征等,测绘面积约0.6km2。(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以甲方提供的场地平面图及测量成果作为工作底图及起始依据,坐标为重庆市地方独立坐标系,高程系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作业前对场区的2个图根控制点K1、K2进行实地检核。为满足勘察钻孔放样的要求,采用了全站仪(南方NTS—312R、精度指标: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极坐标支站法引测了其他图根控制点及放孔(见表1-4)。表1-4控制点成果表点名纵坐标X(m)横坐标Y(m)高程H(m)点名A187043.61089074.049245.113A1A288545.09090075.975220.931A2(3)钻探本次钻探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和规范执行,共进场XY-150型钻机12台。钻孔孔径开孔不小于Φ110mm,终孔不小于Φ91mm。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工程技术人员跟班进行编录,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验收钻探成果,及时采取岩样。(4)取样试验=1\*GB3①原状土样:一般在粉质粘土厚度在3.0m以上的钻孔中(主要在填方路段),采集土样进行土工常规试验。=2\*GB3②岩样:技术性钻孔均作为岩样孔,采集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取样深度为进入路面以下中等风化岩层1~3m,高边坡技术性钻孔的一半作为取样孔,在坡顶下1/3坡高处取岩样进行三轴剪切和物理性质试验;对于隧道在洞身及其洞顶以上1~2倍洞跨高度范围内采取岩样。在预计采样位置若遇岩性变化分层,则每层均应取样。③水样:在抽水试验钻孔中取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若钻孔中无地下水,则在邻近池塘、稻田中采取。(5)原位测试:=1\*GB3①声波测试:在隧道洞口、洞身、出口段、下穿道钻孔中共选取5个钻孔作物探声波波速测试,并对岩芯进行波速测试(利用岩芯试件),判断强、中、微风化界线,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了解岩体完整性。=2\*GB3②抽水试验:对地势低洼的冲沟,选取有代表性的钻孔作抽水试验,了解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并取水样作水质分析。=3\*GB3③剪切波测试:分区段选取5个覆盖层厚度较大的钻孔作剪切波测试,以评价场地地震效应。④在粉质粘土厚度较大的钻孔中,选择6个钻孔做标准贯入测试,以评价场地粉质粘土的密实度及均匀性。⑤在人工填土较大的钻孔中,选择2~3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测试时,采用自动落锤装置,触探杆长2m。测试过程中,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超过2%,保证锤击贯入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为15~30击;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转动探杆一次。1.6勘察工作完成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我院共布置钻孔199个,自2019年10月31日钻机进场至2019年11月11日共完成钻孔187个,其中ZK46~48、51、52、54~57、59~61共12孔位于K7+260~K7+400段鱼塘内,无法协调,因此未进行钻探。完成实物工程量见表1-5。表1-5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6中等复杂场地,带状工程地质测绘,与地质测绘同时进行。钻探孔数个187线路上作业钻孔进尺m3978.90取样及试验岩样组56土样件12水样件2抽水试验台班/孔6/2水位观测个187标准贯入次/孔6/6动力触探m/孔2.3/1物探测试波速测试m/孔153.30/5工程测量勘探点及地质点测量组日5中等复杂场地地质断面测量(1:500)Km/条3.78/5地质断面测量(1:200)Km/条7.49/591.7勘察工作的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物探、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手段,其方法、手段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达到了勘察目的,可为作为设计方进行设计的地质依据。1、工程测量工作内容为钻孔定位及实测工程地质断面。本次测量采用重庆市地方独立坐标系,高程系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仪器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定位,对图根控制点检核,平面位置较差0.008m,垂直较差0.02m。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要求,可提供下一步测量作业,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2、工程地质测绘本次测绘的主要内容为1:200~1:500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采用穿梭法和追踪法进行场地的面状控制和重点地段地质现象的追踪,以控制和查明勘察控制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点定位采用经纬仪或地质罗盘进行定位,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规定。3、钻探对于覆盖层采用小水量全断面取芯钻进,基岩采用φ91钻具回转螺旋钻探,泥浆护壁施工工艺,开孔孔径为110mm,终孔孔径未小于91mm。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填土采取率61~75%,粉质粘土采取率90~93%,强风化基岩采取率65~79%,中风化基岩采取率80~92%,符合规范要求,钻探地质人员跟班记录,钻探各类原始记录齐全。钻孔钻进结束后,采用粘性土或水泥砂浆进行封孔处理。4、地质编录:由两名工程地质技术人员跟班野外作业,认真观察,仔细描述,然后技术负责人及时对原始编录资料进行复核,原始基础资料记录清楚、准确,能正确反映客观地质现象。5、采样及室内试验试样采集均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样品采集数量及试验项目均严格按现行有关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执行,岩样采用回转取芯钻进工艺施工采取中等风化岩样116组,取样位置为边坡上及设计道路高程以下,直径φ91mm,岩样标签及记录应一致注明样品编号、采样钻孔孔号,采样孔段、样品长度、块数,采集样品组内序号(第几块/总块数)采集日期,采样照片,采样人署名。岩样应进行纱布包裹后进行腊封包装。存放应于阴凉处。运输时,要防震。岩样由重庆渝碚实验检测中心采用《岩体工程试验规范》(GB/T50266-99)进行试验。6、水文地质观测及抽水试验钻孔的稳定水位观测是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的钻探循环液24小时后进行水位观测。抽水试验及水样采取:本次勘察选择在ZK68、ZK174钻孔中进行了提筒简易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结束后,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直至完全恢复为止,其水位观测稳定标准为:三次所测水位值相同,或4小时内水位差不超过2cm,即视为稳定水位。在ZK174号勘探钻孔抽水试验即将结束时,采集了一件地下水样(编号为SY2),并在K7+500处鱼塘取地表水一件(编号为SY1)。水样及时进行密封送检,其取样质量及检测项目满足规范要求。其检测分析结果详见附件4。7、动力触探:工程选取1个钻孔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对素填土进行原位测试,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所有操作在地质人员现场指导下,由钻探人员操作完成。所有人员持证上岗,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试验数据真实可信。8、标准贯入:现场选取6个钻孔进行标准贯入测试,测试工作能按规范要求进行,测试层位合理、测试仪器完好、试验方法正确、试验成果可靠,试验成果能反映各层土的工程特性,较好的达到了查明各层土体工程特性的目的。9、波速测试波速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测试法,测试仪器为高分辨地震仪(编号D11412005,型号DZQ24-2A,证书编号2017062702450)及数字声波仪(编号090404,型号WSD-2A,证书编号2017060903490)。测试的方法、过程等均符合《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2015)、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16版>及《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0、见证按照渝建发(2008)209号文件的精神,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见证作业,见证负责人胡广鑫,见证员编号YKJZ-2310134-0041。在外业见证单位的全程监督及见证下,对钻探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的身份和资格进行确认,对勘探点定位、地质点测量、钻探施工、样品采集、原位测试、波速测试等进行现场见证,对钻探原始资料以及地质编录报表等进行检查核实,并形成相关记录。见证过程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的相关规定、要求。11、遗留问题:本次勘察共布设199个机械钻孔,其中ZK46~48、51、52、54~57、59~61共12孔位于K7+260~K7+400段鱼塘内,现该鱼塘未进行征用,经业主多次协调无果,无法施工。我司与业主协商,后期鱼塘征用施工进场后进行施工勘察工作。本项目存在个别钻孔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影响进行了移位,对勘察精度、勘察成果总体质量影响较小,可通过加强后期施工验槽工作予以弥补。综上所述:各项工作均按现行的规程规范执行,各项工作指标均满足有关技术要求,所获各项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可靠,经室内综合研究整理后提交的文件图表等资料,可供设计方及业主使用。2、自然地理2.1交通位置本道路工程行政区划隶属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位于御临河东侧,场地内有多条既有村道,交通方便。2.2气象、水文两江新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1.8℃,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线路所属流域为长江一级支流御临河流域,线路范围内无河流发育,线路距御临河最近距离约300m,勘察期间水位约169m,走访调查,该段御临河最高水位为185m,对拟建场地无影响。勘察区其它主要地表水体为沿线零星分布的现状鱼塘、水田,其中较大水体为K7+260~K7+400段鱼塘,该鱼塘水域面积约9000m2,水深约1.5~2.0m。此外勘察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存在,仅局部地形低洼地带及荒田地内有少量积水,为雨水汇积形成。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线路区地形总体南北向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整体地势呈现中部高,北侧、南侧低的趋势,丘包与沟谷间断相连。现状地形基本为原始地貌,现状地面高程约191.8~272.1m,相对高差约80.3m。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10°~35°,在沟谷处较缓,一般3°~8°。K7+900~K7+965段左侧为一陡崖,陡崖坡向320°,高6m,岩性为砂岩,坡角32°,现状稳定;K8+350~K8+370段为一陡崖,陡崖坡向47°,高27m,岩性为砂岩,坡角56°,现状稳定。3.2地质构造勘察区所在区域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位于大盛场向斜的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K6+475~K8+200段其岩层产状296°∠8°,层面微张,局部充填粘土,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性结构面。据在基岩露头处量测统计,岩体中主要可见2组裂隙:裂隙①产状倾向305°,倾角77°,裂隙面呈锯齿状,宽度1~3mm,间距0.40~2.20m,延伸长2.00~4.50m,属软弱结构面,局部充填泥质或铁质氧化膜,结构面结合很差;裂隙②产状倾向211°,倾角82°,裂面平直,裂隙张开0.5~3mm,间距1.20~1.80m,延伸1.60~4.00m,属K8+200~K8+695.933岩层产状280°∠14°,岩层面少量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据在基岩露头处量测统计,岩体中主要可见2组裂隙:裂隙①产状倾向315º,倾角78º,裂隙面平直,延伸5~8m,延伸2~4m,裂隙宽一般1~3mm,局部有约5mm粘土充填,属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裂隙②产状倾向248º,倾角75º,裂隙面平直,延伸2~4m,裂隙宽一般2~5mm,局部有约30~50mm粘土充填,属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场地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通过前人资料和本次实地踏勘证实,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存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规定,区内抗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抗震分组第一组。3.3地层岩性通过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1、第四系全新统(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由泥岩、砂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含量约占40~65%,块径一般22~260m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松散~稍密,稍湿。回填时间大于十年,零星分布于居民拆迁区。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最大厚度3.8m(ZK91(2)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褐色,可塑状(局部荒田、鱼塘及低洼积水段呈软塑状,干强度低,韧性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拟建线路两侧均有分布。K8+370~K8+400斜坡处夹少量石块。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7.60m(ZK160)。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场区内基岩为砂岩、泥岩,分布连续稳定。(1)砂岩(J2s-Ms):红褐色、灰白色、浅青灰色为主。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次之,钙、泥质胶结。场地内局部分布。(2)泥岩(J2s-Ss):紫红色、棕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较重。在拟建场地广泛分布。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结合钻取岩芯风化程度,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可划分强、中等风化带:(1)强风化带:岩体结构破坏严重,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强风化揭露厚度0.90m(ZK174)~3.40m(ZK58),风化裂隙发育,胶结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强度极低,岩块手易折断;(2)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致密,岩体较完整,钻取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中等风化岩层层理结构清晰。场地内第四系覆盖层厚0~7.6m,基岩面起伏2~10°,最大26°,基岩面大致呈东高西低形态。3.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中对拟建场地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拟建场地大部分地形为原始地形,据拟建场区分布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不连续分布于场地原始地貌中的沟槽地带,水量及水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显著,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线路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形上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顺丘包流向沟谷汇集后顺坡向地势低洼处排泄。丘包顶部排泄条件较好,沟谷底部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2\*GB3②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稍小,动态不稳定。综合相邻场地勘察成果,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特别是砂岩)裂隙中。由于岩层倾斜,局部砂岩中的裂隙水具承压性。场地分布的粉质粘土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大,其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人工填土零星分布于居民拆迁区,回填时间长,稍密,孔隙度较大,透水性较好,为强透水层。路段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区地形总体总体东高西低的走势,以丘陵斜坡地貌为主,地形上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顺丘包或山脊流向沟谷汇集后顺坡排泄。丘包或山脊顶部排泄条件较好,沟谷底部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勘察期间,对钻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提干钻孔循环水后,在沟谷底部部份钻孔内、隧道出口段顺层面及裂隙面局部段有地下水存在(岩层缓倾,汇水面积较大)。勘察中选择ZK68、ZK174钻孔进行一次降深简易抽水试验,试验成果见抽水试验成果表(表3-1)。估算渗透系数K=0.146~0.198m/d。说明场地在钻探施工深度范围,沟谷底部隧道洞身段及出口段顺层面及裂隙面局部段有地下水存在(岩层缓倾,汇水面积较大),水量受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补给,分布无规律,水量变化大。雨季地下水位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水量会增加。表3-1简易抽水试验成果钻孔编号ZK68ZK174计算公式抽水前静止水位(m)4.903.7抽水段厚度H(m)19.9017.28地层岩性砂岩、泥岩砂岩、泥岩降深S(m)14.208.20流量Q(m3/d)32.607.68恢复水位(m)8.927.06影响半径R(m)56.3019.90抽水稳定延续时间h(h)88恢复水位观测时间(h)1224抽水段钻孔半径r(m)0.0550.055渗透系数K(m/d)0.1980.1463.5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建设场地内未见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地下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拟建隧道出口上方有陡崖带分布,其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呈“长条”展布,分布高程一般245~272m,陡崖高25~27m,该处陡崖基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红、暗红色泥岩。泥岩基座因差异风化而形成凹腔,深0.5~1.5m。在陡崖形成过程中,因应力失放在陡崖边缘形成卸荷带,卸荷带上部分布有两处较大的危岩体,编号W1~W2(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下部斜坡上有零星孤石分布。据当地居民介绍,近几十年并未见有大的崩塌发生,只是零星掉块。经调查,该段拟建道路场地内除危岩、孤石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钻探揭露岩石层位连续稳定,无地下洞穴、破碎带、软弱夹层分布,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在对危岩、孤石进行治理或清除后,适宜拟建工程。4、岩土物理力学特征4.1室内试验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单元划分原则本次勘察对场地内中等风化基岩中采集56组岩样,其中28组泥岩、28组砂岩分别进行物性、天然和饱和抗压试验、抗拉、三轴剪直剪试验。对填土选取1孔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2孔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本次勘察采样分布、取样深度、数量能初步的反映整个场地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特征,样品采取、运输均严格按规程执行,样品由重庆渝碚实验检测中心测试,岩样测试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执行,原位测试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试验方法及操作正确。经认真分析,本次测试成果资料可靠。统计单元划分原则: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层位、岩土参数的差异划分不同的统计单元。4.2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1、土体(1)素填土素填土多分布于拆迁区,回填时间长,揭露厚度最大达3.8m(ZK91)。对素填土采取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结果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范要求,采用实测锤击数进行统计见动力触探试验曲线图(附图6)。统计结果锤击数平均值3.81,变异系数0.409,锤击数变异系数高,均匀性较差。由于场地素填土零星分布,厚薄不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经验和测试结果综合判定:素填土整体属松散状,均匀性差。表4-1素填土重型触探(N63.5)试验击数成果统计汇总表钻孔号厚度(m)单孔锤击数平均值(击)变异系数CvZK912.303.810.312素填土分布范围较广,场地整平后对原有填土扰动大,建议回填后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其物理力学参数。(2)粉质粘土勘察中,在场地高填段内粉质粘土层中采取原状土样12件(试验成果详见附件4),由于用薄壁取土器采用静力连续压入法采取土样,尽量减小了对土样的扰动,所取土样现场均及时密封送检,从而保证了取样质量。根据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资料,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规定进行统计,试验统计结果见表4-3、4-4。表4-3粉质粘土物理性质统计表样品
编号钻孔编号物理性质天然含水量
(%)天然
密度
(g/cm3)饱和
密度
(g/cm3)土粒
比重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液限
(%)塑限
(%)液性
指数塑性
指数TY2ZK1827.101.942.720.7843.8894.3035.5022.300.3613.20TY4ZK6928.801.942.720.8144.6297.2037.2023.600.3813.60TY5ZK8723.101.972.710.6940.9590.3031.6019.800.2811.80TY6ZK10721.101.982.710.6639.6787.0029.5018.200.2611.30TY7ZK11720.301.992.710.6438.9686.2028.0017.700.2510.30TY11ZK16924.601.932.720.7643.0588.5033.4021.200.2812.20TY1ZK823.501.982.012.710.6940.8492.3031.9019.900.3012.00TY3ZK4424.701.972.002.720.7241.9293.1033.3020.700.3212.60TY8ZK12324.401.961.992.720.7342.0791.4033.0020.700.3012.30TY9ZK13323.702.022.062.700.6539.5297.9031.3020.600.2910.70TY10ZK15730.401.891.912.730.8846.9193.9040.3025.500.3314.80TY12ZK19226.801.961.992.720.7643.1796.0035.2022.300.3512.90样本数n121261212121212121212范围值最小值20.31.891.912.700.63838.96086.2028.017.70.2510.30最大值30.42.022.062.730.88446.91097.9040.325.50.3814.80平均值fm24.881.961.992.720.73142.13092.3433.3521.040.3112.31标准差σf2.960.030.050.010.072.343.823.362.180.041.25变异系数δ0.120.020.020.000.100.060.040.100.100.130.10表4-4粉质粘土力学性质统计表样品
编号岩性抗剪强度(直剪)压缩模量
(MPa)
av0.1-0.2压缩系数
(MPa-1)
av0.1-0.2天然饱和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TY2ZK185.240.34TY4ZK693.910.46TY5ZK876.060.28TY6ZK1075.900.28TY7ZK1175.760.28TY11ZK1695.390.33TY1ZK819.8010.2118.008.24TY3ZK4422.0010.5420.508.32TY8ZK12321.509.7619.408.04TY9ZK13323.0010.9019.908.83TY10ZK15724.209.2222.707.53TY12ZK19223.409.3621.507.78样本数n666666范围值最小值209.218.07.53.910.28最大值2410.922.78.86.060.46平均值fm2210.020.38.15.380.33标准差σf1.570.671.640.450.780.07变异系数δ0.070.070.080.060.150.21统计修正系数ψ0.940.940.930.95标准值fk21.029.4518.987.75勘察中为进一步确定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等性质,于ZK20、ZK90、ZK115、ZK120、ZK160、ZK198等6孔内作标准贯入试验6组,统计于表4-5。其标准击数6.91击。表4-5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标贯深度击数平均值(击)标准差S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γs标准值(击)ZK201.60~1.9077.330.520.070.946.91ZK902.10~2.407ZK1151.90~2.208ZK1203.20~3.508ZK1602.70~3.07ZK1982.30~2.607基岩本次勘察揭露勘察区内的基岩为砂岩、泥岩,对场地内的58组泥岩,58组砂岩进行室内实验。根据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资料,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规定进行统计,由于本工程为道路工程,本次试验统计根据路基(含边坡)及隧道进行了分区域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6~4-11。路基(含边坡)表4-6泥岩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钻孔编号样品编号密度(g/cm3)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天然饱和ZK6YY22.522.539.118.428.815.835.225.37ZK30YY66.114.945.183.672.823.00ZK31YY72.542.559.319.828.435.965.895.23ZK40YY96.985.125.634.262.973.32ZK45YY105.306.284.473.073.772.55ZK53YY112.472.55.943.594.313.502.232.50ZK62YY1313.3011.4014.208.517.079.09ZK76YY1711.6012.3013.807.087.758.83ZK78YY182.572.5811.7013.6010.107.258.706.16ZK80YY1914.4012.4015.709.227.8110.20ZK81YY209.5613.5010.605.748.646.47ZK85YY212.52.525.776.367.113.403.824.41ZK94YY249.068.127.535.805.034.59ZK115YY302.592.610.4015.6011.606.3410.007.19ZK118YY3116.3012.4012.7010.607.698.00ZK126YY3415.2013.3014.709.708.389.40ZK164YY497.806.936.534.844.163.92ZK170YY505.163.944.262.992.402.56ZK173YY519.558.218.676.115.015.46ZK186YY545.554.084.613.272.452.63ZK193YY556.128.367.393.675.274.51统计个数666363平均值2.512.539.045.61标准差3.572.37变异系数0.400.42标准值8.265.10软化系数0.62表4-7泥岩岩样力学性质统计表钻孔编号样品编号抗剪试验变形试验天然抗拉强度(MPa)C(MPa)Φ(°)变形模量E(104MPa)弹性模量E(104MPa)泊松比μZK6YY20.77335.4300.1410.1500.3500.530.450.41ZK45YY100.76535.1900.1520.1630.3500.390.500.48ZK76YY171.80039.6100.3890.4120.3100.770.970.91ZK81YY201.60039.1800.3570.3770.3100.910.690.83ZK94YY241.18037.9100.2420.2620.3300.550.720.60ZK170YY500.63537.8900.1380.1430.3500.280.420.37统计个数6666618平均值1.1337.50.60标准差0.4851.8550.1130.1200.0200.21变异系数0.4310.0490.4780.4760.0590.35标准值0.72536.0030.1430.1520.3170.51表4-8砂岩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钻孔编号样品编号密度(g/cm3)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天然饱和ZK1YY12.532.5450.6047.8042.3043.5040.2035.10ZK10YY331.5043.5036.8025.2037.0029.80ZK14YY444.4030.7032.8037.3024.6026.60ZK23YY52.472.4820.9018.6017.7014.6013.4012.20ZK38YY817.1014.5012.8011.809.868.45ZK58YY122.52.5129.8028.5023.7022.9021.7017.10ZK70YY1432.4034.2030.1025.9028.0023.80ZK71YY1550.0050.5043.8042.5043.9036.40ZK74YY162.522.5350.9041.6044.8043.8034.1037.20ZK87YY2214.7015.3013.909.2610.108.62ZK89YY2348.7042.5036.3041.4035.3029.00ZK96YY2518.4019.7016.9012.5014.2011.30ZK102YY262.382.436.9056.3043.6030.6047.9036.60ZK103YY2736.2035.0040.8029.7028.4034.30ZK106YY282.512.5238.1031.7032.8032.0025.4026.60ZK111YY2931.0028.4024.7025.1022.2018.50ZK119YY3233.7026.0027.9027.6019.8021.80ZK124YY3325.8027.2031.3019.6020.9025.00ZK177YY5244.0039.2050.1037.4032.1043.10ZK182YY5360.4055.4048.5052.5047.1040.70ZK198YY5627.1033.6028.2020.9027.6021.40统计个数666363平均值2.502.5133.0027.51标准差11.9311.22变异系数0.360.41标准值30.4325.09软化系数0.83表4-9砂岩岩样力学性质统计表钻孔编号样品编号抗剪试验变形试验天然抗拉强度(MPa)C(MPa)Φ(°)变形模量E(104MPa)弹性模量E(104MPa)泊松比μZK10YY35.33041.7300.7750.8210.2202.133.182.89ZK38YY82.11038.8000.2190.2360.2801.121.191.56ZK70YY144.60041.2400.7190.7580.2402.962.332.03ZK89YY236.07042.1400.8670.9190.2002.473.313.25ZK102YY266.51042.3900.9030.9570.1903.713.082.83ZK182YY537.83043.0600.9811.0400.1803.184.183.79统计个数6666618平均值5.4141.562.73标准差1.9521.4850.2730.2880.0370.87变异系数0.3610.0360.3670.3660.1700.32标准值3.79740.3340.5180.5500.1882.37隧道表4-10泥岩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钻孔编号样品
编号天然密度(g/cm3)天然抗拉强度(MPa)单轴抗压强度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变形试验天然值(MPa)饱和值(MPa)图解法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μφ(°)C(Mpa)E(104MPa)E(104MPa)ZK139YY382.562.5712.67.9441.78.720.3630.3810.3110.36.2812.27.69ZK141YY392.62.616.573.9436.11.510.4010.465.533.26ZK147YY422.462.485.483.1835.01.310.1610.170.346.553.935.183ZK152YY442.492.5116.210.439.42.650.1540.1670.3413.68.4312.17.26ZK153YY452.572.583.021.9642.30.700.3710.3890.313.712.34.072.44ZK155YY462.512.5312.78.2640.14.970.1630.1740.3312.37.7510.56.62ZK160YY482.452.486.113.6740.43.390.1160.1240.353.972.425.393.07样本数n7.00721.0021.0077777范围值最小值2.450.333.021.9635.010.700.120.120.30最大值2.600.9716.2010.4042.268.720.400.430.35平均值φm2.520.648.355.1639.273.320.2470.2610.33标准差σf0.060.243.962.572.732.780.120.130.02变异系数δ0.020.380.470.500.070.840.500.500.06统计修正系数0.720.820.810.950.380.630.631.04标准值φk0.466.834.1737.261.260.160.170.34表4-11砂岩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钻孔编号样品
编号天然密度(g/cm3)天然抗拉强度(MPa)单轴抗压强度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变形试验天然值(MPa)饱和值(MPa)图解法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μφ(°)C(Mpa)E(104MPa)E(104MPa)ZK128YY352.52.5124.818.440.45.880.3710.4060.262619.823.617.2ZK133YY362.522.5347.640.543.613.500.8060.850.255.948.144.637.5ZK137YY372.512.5242.635.839.42.850.7280.7680.2457.750.246.538.6ZK143YY402.542.5539.83342.610.400.9511.010.1942.435.636.329.4ZK145YY412.582.5918.412.736.51.6722.1ZK151YY432.552.567060.942.910.900.9350.9910.1953.345.358.549.7ZK158YY472.482.537.730.941.07.150.3210.3430.2731.9样本数n7.00721.0021.0077777范围值最小值2.482.5018.4012.7036.521.680.320.340.17最大值2.582.5970.0060.9043.5513.507平均值φm2.532.5439.7832.7340.927.480.7470.7950.22标准差σf0.030.0314.1313.332.454.360.300.320.04变异系数δ0.010.010.360.410.060.580.400.400.18统计修正系数0.990.860.840.960.570.700.701.13标准值φk2.5134.3727.6330.560.254.3波速测试剪切波速度测试用作评价场地土类别,为地震效应评价、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声波测井用以划分地层岩性、裂隙、破碎带及风化带,通过波速计算岩体工程力学参数,为综合评价地层岩性提供物探依据。本次勘察,于路基段选取ZK45、隧道段选取ZK128(进洞口)、ZK143(洞身)、ZK147(洞身)、ZK162(出洞口)个钻孔内作波速测井试验。测出的声波曲线与钻孔岩性分层基本一致。波速测试主要是依据岩体纵波速度Vp和岩体完整系数Kv评价岩体的质量。岩体完整性分级判定标准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6-1执行。试验报告见附件7,成果汇总见表2.8-1及表2.8-2。(1)、由剪切波测试结果表可知:ZK45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可知,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64m/s,属中软土。ZK128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可知,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59m/s,属中软土。ZK143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可知,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66m/s,属中软土。ZK147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可知,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61m/s,属中软土。ZK162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可知,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62m/s,属中软土。(2)、由声波测井结果表可知:强风化泥岩的纵波速度平均值为1.566km/s,表明强风化泥岩岩体破碎。中风化泥岩的纵波速度平均值为2.41~2.50km/s,完整性系数为0.61~0.65,表明中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强风化砂岩的纵波速度平均值为1.656~1.757km/s,表明强风化砂岩岩体破碎。中风化砂岩的纵波速度平均值为2.515~2.709km/s,完整性系数为0.66~0.73,表明中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4.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和土石可挖性分类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物探测井成果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判定:(1)基岩强风化据钻探结果,强风化岩体破碎,岩质极软,风化裂隙发育;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条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2)基岩中风化根据试验结果可知:1、中风化泥岩的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路基段为5.10MPa,属软岩,隧道段为4.17MPa,属极软岩。2、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09(路基段)~27.63MPa(隧道段),属较软岩。根据钻探揭露和声波测井实验,场地泥岩、砂岩岩体均为较完整岩体。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条确定,泥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路基段为为Ⅳ类,隧道段为为Ⅴ类,砂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2、土石可挖性分类道路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进行土、石可挖性分类:1.全线的素填土:稍湿、松散-稍密,土质较不均匀,部分用镐刨松,再用锹挖,以脚蹬锹需连磴数次才能挖动,为Ⅱ级普通土。2.全线的粉质粘土:软塑-可塑状,土质均匀,用铁锹挖,脚蹬一下到底的松散土层,为Ⅰ级松土。3.全线的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必须用镐整个刨过才能用锹挖,为Ⅲ级硬土。4.中风化泥岩:裂隙较发育,岩石单轴极限天然抗压强度为3.95~9.93MPa,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用爆破开挖,为Ⅳ级软石。5.中风化的砂岩:裂隙较发育,岩石单轴极限天然抗压强度为14.20~32.0MPa,用爆破法开挖,为Ⅴ级次坚石。4.5岩土参数分析及选用①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根据室内岩块单轴抗压强度统计概率值结合《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定综合取值。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值:粘聚力c取岩块值的0.3倍,内摩擦角取岩块值的0.9倍;岩体抗拉强度取岩块值的0.4倍。岩体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取岩石的0.7倍。岩石的泊松比可似为岩体的泊松比。粘性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0]根据地区经验确定。压实填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k]按地区经验确定。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特征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20。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岩质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对土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50的系数确定。②路段区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按如下表4-12~4-14采用。表4-12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天然抗剪强度指标饱和抗剪强度指标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s1-2(MPa)基底摩擦系数C(Kpa)Φ(°)C(Kpa)Φ(°)素填土19.8*20.5*150(压实)*5*28*3*25*0.30*粉质粘土19.619.9160*219.4518.897.750.335.380.25*备注1、带“*”号的数值为经验值。2、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可塑状粉质粘土14MN/m4,人工素填土8MN/m4。3、压实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暂取150kPa,且压实系数达到0.94以上,建议施工时实测压实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表中素填土基底摩擦系数为压实填土取值。表4-13路基(含边坡)岩体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抗拉强度(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抗剪强度指标基底摩擦系数变形模量(KPa)弹性模量(KPa)泊松比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天然饱和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强风化泥岩24.0*300*0.30*20*强风化砂岩24.0*350*0.35*25*中风化泥岩25.18.265.102002010210310.45*98011440.3160中风化砂岩25.030.4325.0994099351130360.50*357038500.18420备注*为经验值。表4-14隧道岩体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抗拉强度(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抗剪强度指标基底摩擦系数变形模量(KPa)弹性模量(KPa)泊松比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天然饱和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强风泥岩24.0*300*0.30*20*强风化砂岩24.0*350*0.35*25*中风泥岩25.26.834.171801651378330.45*112011900.3460中风化砂岩25.034.3727.631000109411275350.50*371039200.25420备注*为经验值。说明:1、*为经验值,其余根据岩土试验统计结果和有关规范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得来;2、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可塑状粉质粘土取40kPa,泥岩取360kPa;砂岩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建议取800kPa;3、岩体中裂隙结构面属软弱结构面,其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内摩擦角φ取15°,粘聚力c取40kPa;层面为软弱结构面,其结合程度很差:内摩擦角φ取12°,粘聚力c取20kPa;4、填土与基岩接触面取经验值:天然C取5kPa,φ取18°;饱和C取3kPa,φ取16。(填料砂岩、泥岩块碎石夹可塑状以上粉质粘土,且岩土界面要求回填选择级配良好的砂泥岩块碎石等粗粒土作填料,压实度不小于0.94。分层压实时最大粒径:上路床及下路床100mm、上路堤及下路堤不大于150mm,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压实度不小于0.95、根据规范及地区经验,围岩级别Ⅳ类:弹性抗力系数k(MPa/m)建议取250,计算内摩擦角取50°;围岩级别Ⅴ类:弹性抗力系数k(MPa/m)建议取150,计算内摩擦角取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框架结构设计流程
- 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艺术
- 小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紫色小清新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 埃及线上汉语课堂管理研究
- 工程备件管理
- 美术新闻采访教程课件
- 小学美术立体绘本制作教学课件
- 回收废电器通货合同协议
- led电子屏合同协议
- 2025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 《服务营销双主动》课件
-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备考资料2025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分 包 工 程 量 确 认 单
- 产后抑郁的护理共45张课件
- T∕CSRME 016-2021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技术规范
- 员工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要点清单
- 山东省危废处理名录
- 班组安全安全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