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关注牧民到生活的生活谈新时期蒙古族题材工笔画
(一)多元文化现象的出现,引发文化内涵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花鸟画在艺术风格上逐渐注重个性化,并在创作上遵循了中国画的传统模式。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转变,已经开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内心活动,从而抒发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民族性的蒙古族题材的工笔画作品。例如:周荣生在1989年创作的《兴安乌娜吉》就表现了画家对内蒙古的文化状态、生存意识的思考。他们一方面仔细地吸收和消化外来的西方绘画手法,借此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一方面扎实地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语言,借此深化巩固自己的艺术根基,另一方面,不断地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得以创造出全新的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富有时代特征的绘画语言。我们从中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画家那种生生不息的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海日汗在1989年创作的《敖包相会》,就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抒发着画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认为,这一时期是蒙古族题材的工笔画,在人文精神追求的启蒙阶段,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情,考量着真善美的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画坛在样式多样化的基础上,人们把视角集中到了关注自然、认识生态上。自然环境、生存环境的改变,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根于本土文化的艺术家们,力求挖掘、整理、抢救民族文化艺术,他们以个性化的表现形式、纯熟的绘画技法,对人们的精神领域进行着探知与追寻。例如:海日汗创作的作品《祭敖包》,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画家对祭敖包这一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了非常态的推理与解读,从而体现了画家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周荣生的作品《布里亚特的祝福》、《天地敬》等,体现了画家从关注牧民的日常生活,升华到了探究民族心理的层次。20世纪80年代画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画家并不少,在国内已经有影响力的画家有杨刚、刘大为、张扬、郑霞秋、思沁、胡勃、刘江、萨纳巴特尔、海日汗、周荣生、吴团良、勃儿只斤哈斯朝鲁、孙海晨、若希、包世学等。产生了象《迎亲图》(杨刚)、《蓝色的早晨》(胡勃)、《静影沉碧》(胡勃89年创作)、《漠上》(刘大为88年创作)、《兴安乌娜吉》、《草原之梦》和《日之蚀》(周荣生)、《送牛图》(吴团良84年创作)、《驼峰》(吴团良)、《驯驼图》(勃儿只斤哈斯朝鲁)等有一定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蒙古族题材工笔画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形式及风格内涵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并迎来了多姿多彩的繁荣发展期。其主要代表画家有刘大为、周荣生、吴团良、李爱国、张鸿飞、海日汗、何红霞、勃儿只斤哈斯朝鲁等。这一时期产生了《马背上的民族》(刘大为)、《草原上的歌》(刘大为)、《草原之梦》(周荣生)、《祭敖包》(周荣生)、《暖冬》(吴团良)、《风雪牧马图》(吴团良)《祭敖包》(海日汗)、《黄昏》(海日汗)、《新娘》(勃儿只斤哈斯朝鲁)等获奖或入选全国美术大展的有时代意义的蒙古族题材工笔画作品。老一辈画蒙古族题材工笔画作品,以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和环境为主要表现对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说起草原风情工笔画首先想到锡林郭勒草原的风土人情。然而九十年代周荣生、吴团良出的画集给当时的画坛产生不小的震动。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他们所表现的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比以往的草原题材更独特,打破以往提起草原题材就是锡林郭勒草原的印象。例如:周荣生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祭敖包》,就曾荣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画面中的人物形态、服饰及其环境无不散发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文化特征。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例如:《草原之梦》(周荣生)、《暖冬》(吴团良)《风雪牧马图》(吴团良)等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已经拓宽了以前的审美模式,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甚至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领域的境界,画面营造出一种特有的宗教氛围,呈现出一种精神力量的永恒,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从而把蒙古族的精神境界物化为脱俗的圣洁,反映出蒙古民族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认识与感悟。其次,是表现手法上打破传统的表现技法,刻化形象时线条概括洗练,画面多用白,红,黄,黑,蓝等宗教或蒙古族民族色彩,画面显得格外的对比强烈而肃穆凝重。处理画面时用喷、涂、撒、揉、染等方法制作各种肌理来烘托画面效果营造氛围,并且有很强的现代感,从而拓宽了工笔重彩画的表现语言。20世纪90年代,周荣生已经成为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领军人物了,1997年,他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我国著名美术评论家方舟曾这样评论周荣生及作品:他是一位继承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马背文化精神的当代传人,一位为严酷却又柔情似水的塞外风情作证的诗人。他的精神追求已使工笔画,以前所未有的深沉、凝重、雄浑的面貌展现于当代中国画坛,从另一个方面,为工笔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拓展和推进作用。这一时期吴团良在画蒙古族题材工笔画方面成绩也已经很突出了。例如:1990年他所画的《牧马人》等部分作品参加东京造型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现代巨匠展”;1991年作品《风雪牧马图》参加“中国当代工笔画二届大展”获三等奖,1992年《大漠野炊》在海南国际水墨画大赛获金奖1993年《大漠游牧图》参加首届中国画展;1994年,《塞上牧马图》获加拿大国际现代水墨画大展银奖;作品《大漠晚炊》获黑龙江省第五届文艺创作大奖等。吴团良用现代感很强的绘画语言描绘了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人生活和大漠里的牧人生活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牧人在恶劣环境里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海日汗1991年创作的《祭敖包》、《黄昏》等作品,以色彩为主,颜色鲜艳但很沉着,画得很薄而感觉颇厚。他交替落墨着色,不把墨线单纯的作为轮廓线,色彩不是染上去,而是一笔笔画上去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象征意义。让人欣喜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关注和热爱蒙古族文化的区外的知名工笔画家,例如:李爱国、张鸿飞等。《白毛风》(李爱国)、《云飘塞北》(张鸿飞)等作品,就是以冷眼旁观客观世界的心态,关注着草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变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热爱蒙古族文化的年轻画家的不懈努力,这一时期的蒙古族题材工笔画才得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以后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蒙古题材绘画所体现的民族特征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所以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艺术风格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在阶级社会里,还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新时期,在画家们的不断努力下,蒙古族题材工笔画在发展当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体现在它们共有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征上。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魂系草原》(周荣生)、《草原之梦》(周荣生)、《静影沉碧》(胡勃)、《漠上》(刘大为)、《驼峰》(吴团良)等作品及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马背上的民族》(刘大为)、《草原上的歌》(刘大为)、《草原之梦》(周荣生)、《祭敖包》(周荣生)、《暖冬》(吴团良)《风雪牧马图》(吴团良)《祭敖包》(海日汗)、《黄昏》(海日汗)、《新娘》(勃儿只斤哈斯朝鲁)等作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相对统一,并且以娴熟的技法表现草原上的风土人情,反映着蒙古族特色的草原文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然而这些画家们个人的人生观、生活阅历、性格气质、文化修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又无不体现着画家们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例如:周荣生的作品《祭敖包》和海日汗的作品《祭敖包》,同样是《祭敖包》,但画面传递的信息却截然不同。周荣生的作品《祭敖包》,呈现出朝着敖包奔去的,骑马的人群,场面宏大,气氛热闹,象过节的样子,但又不失其庄重感和神秘气氛,表现了蒙古人对长生天的敬畏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海日汗的作品《祭敖包》,呈现出三个蒙古族妇女光着脚或献着哈达,或双手合十虔诚仰望或闭目许愿,有一种祭拜佛的感觉。似乎在传递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人类自身的反省。“改革”使从事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创作者们有了创新求变的意识,“开放”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想境界。从而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变革与创新,来不断的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并在不断的完善着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艺术风格特征。民族特点是由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具体内容组成的。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民族发展的历史等,都是形成民族特点的主要原因。例如中国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草原牧区的民族有喜欢骑马、住毡房、喝奶茶或酥油茶等特点,是由于这些牧区气候寒冷、牧民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决定的。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牧民们也逐步定居了下来,传统的民族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地适应着新的生活。对于内蒙古草原来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一美丽景象已然为父辈们儿时的记忆了,我们只能从妥木斯等一代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的部分作品中,来体会那一“天上草原”般的意境。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草原上的人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变革中的欣喜与阵痛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我们可以发现那本属于人们的善良是如何在都市的樊笼里渐行蜕变。这也就为新时期的艺术创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看待新时期的民族现状。然而,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是基于继承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的。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固有思维,仍然影响着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蒙古族原有的生活习俗,蒙古包,勒勒车,散落在草原上的牛、羊,沙漠中的驼队等,依然还是这一时期画家们所表现的主要对象。例如:周荣生的代表作《草原之梦》,《祭敖包》、《布里亚特》、《金色圣山》、《北国红豆》、《大野冬牧》;刘大为的《马背上的民族》等这些优秀作品,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逝去的文化现象,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最高致敬。蒙古族题材工笔画透过风情的表象挖掘民族文化更深层的精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一些画家已经不满足于表现身着蒙古袍的牧人,狗,勒勒车,蒙古马,蒙古包等风土人情的表象上。而更关注于牧人们的纯朴善良的性格,顽强、勇敢、坚毅的奋斗精神,以及对长生天的敬仰,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大自然的亲和力。他们在探索中寻找着解读心灵的钥匙。在这一时期,许多画家开始研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海日汗创作的《喇嘛》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内蒙古大草原位于北方蒙古高原,蒙古人的祖先曾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方式造就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文化类型和民间习俗等,同时也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绘画审美风格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蒙古草原的自然地理风貌非常独特,沙漠丘陵连绵不断,草覆盖着一望无际的荒原,而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的森林,西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的苍茫戈壁,锡林郭勒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无穷魅力。再加上少数民族留下的生活痕迹,都给这片草原平添了无尽的苍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宫停车管理办法
- 2024年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慰问抚恤管理办法
- 村民安居管理办法
- 房租减免管理办法
- 战略激励管理办法
- 投资融资管理办法
- 惠民项目管理办法
- 恒辉奖惩管理办法
- 抽检监督管理办法
- 艾欧史密斯热水器CEWH-50P5说明书
- 洗涤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模板)undefinedundefined
- 2025年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商户银行联谊活动方案
- 矿山工程师培训课件
- 工业用地拆迁安置及补偿协议范本
- JG 3046-1998冷轧扭钢筋
- 院外急救紧急分娩处理指南
-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
-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代解读与意义
- TCESA1281-2023TCCSA458-2023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