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案《祝福》_第1页
高中语文学案《祝福》_第2页
高中语文学案《祝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福》教案一、设计理念小说《祝福》列在《彷徨》集的首篇,可见鲁迅对其的重视程度。分析这篇课文时,大家往往把目光集中在祥林嫂身上,其实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对典型环境——鲁镇以及鲁镇的人们的“看客”心理——描绘得同样非常精彩。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是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对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自然也加深了。二、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2、总结鲁迅小说笔下的看客特征。3、体会鲁迅对国民“看客”的深刻批判,从而深入感受祥林嫂悲剧的必可避免性。4、培养学生关系他人、同情弱者的情怀。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四、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下面先让我们做一个关于话客的填词训练。我们通常把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人成为什么呢?(侠客)游说他人、听从己见的人呢?(说客)入侵他人电脑系统的人呢?(黑客)拍摄数码影像、图像的人呢?(拍客)冷眼旁观他人不幸的人呢?(看客)所以咱们这节课就来研读看客。二、研读课文。1、祥林嫂不幸的一生的简介。有这样一个不幸的女人,她在春天里没了丈夫,迫于无奈淘到鲁镇打工,结果没过多久就被婆婆抓了回去,被逼改嫁。两年后,第二个丈夫又死在了伤寒上,亲爱的儿子阿毛又被残忍的狼吃掉了,再次遭遇不幸的她又重新回到了鲁镇。可是不幸的阴霾始终笼罩在她的天空,最后鲁四老爷一家将她赶出了家门。她沦为了乞丐,在祝福的前期凄然地死去,她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祥林嫂。面对如此不幸的女人我们会不会同情她呢?我们都会同情这样的人,那么鲁镇上的人们又是怎么样对待祥林嫂的呢?2、《祝福》里的看客?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之后,哪些人在冷眼旁观祥林嫂的不幸?(一分钟快速浏览一下)齐读课文“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和大家讲她日夜不忘的故事。”解读文学形象有一把很重要的金钥匙,分析关键词语,请大家从刚才读的这段话里找出,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态度的词语。(“冷冷”、声调鄙夷、对她的称呼不变“还叫她祥林嫂”,不承认她改嫁,所以人们对她的态度冷冷的、很鄙夷。为什么呢?因为祥林嫂失了贞洁,所以受到鄙夷。)可是祥林嫂没有注意到这些,她只是日夜不停地讲述着悲惨的故事,阿毛的故事,阿毛是祥林嫂生命的支柱,可是却被残忍的狼吃掉了。如此不幸的故事,镇上的人们是怎么在听的呢?大家快速浏览一下第七段:(1)鲁镇上的人们:男人听到这个故事生命反应:没趣(通过没趣我们知道这些人听故事只是为了找乐子)女人:“陪出来”、“鄙薄”(鄙视,因为她失了贞洁)。眼泪是流出来的,鲁迅为什么用“陪”呢?(这些人装作被祥林嫂的故事感动,在表演着自己的同情心。)老女人:特意寻来、满足地去了、还纷纷地评论着。(听故事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种典型地猎奇心理。再好听地故事也有听腻地那一刻,听腻了,她们地反应又是怎么样地呢?)最慈悲地老太太:再不见没有了一点泪地痕迹。(连表演地欲望也没有了,作者用了一个词“烦厌”)最慈悲地老太太眼中也厌烦了,这时候阿毛的故事在她们眼中变成了什么呢?(“渣子”,只让人觉得“烦厌”、“唾弃”)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她们认为这个故事没有必要特意去听,(说明她们精神上是“空虚的、无聊的”)她们听完之后又没有真正地同情祥林嫂(又说明她们麻木、冷酷无情)。(2)柳妈:鲁镇上的人们是怎么样谈起祥林嫂“额角上的伤疤”?齐读课文这件事已经不能引起她们地兴趣了,又有一件事引起了她们地兴趣。“额角上的伤疤”“逗”祥林嫂是一个有人格有尊严的成年人,为什么要被人们逗呢?(因为祥林嫂失了贞洁)额角上的伤疤这件事是从柳妈那里传出来的,浏览柳妈和祥林嫂的对话。柳妈提起额角上的伤疤的用意是什么?(祥林嫂再嫁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为什么肯依了贺老六?(打探隐私,说明柳妈也是空虚无聊的人。)这样一个吃斋的善女人,却想让祥林嫂一头撞死。)“捐门槛”能改变被阎罗王劈成两半的命运,说明她们封建、迷信。祥林嫂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的工,捐了门槛,可是四婶的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彻底地葬送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祥林嫂在祝福的前夕凄然地死去了。是通过谁的口我们知道她死掉的呢?(短工)(3)短工: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大家说一说她们对祥林嫂的死关心吗?从哪里看出来?(“淡然”、“仍然没有抬头”、“简洁”、对祥林嫂的死漠不关心。)赏析几个词:“还不是穷死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冷酷、漠不关心,留给祥林嫂的只有死路一条。三、课外延伸。想祥林嫂这样的悲剧人物,在鲁迅的笔下还有许多,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穿着一身破烂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的是谁呢?(孔乙己)孔乙己一个心酸的名字,他的人生就是一出悲剧,而这出悲剧中最悲惨的就是他被打断了腿。二鲁镇酒馆里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齐读选段: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⑺,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当我们知道一个人受伤了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是什么?(伤哪了?伤势严不严重?)选段的人们有没有关心这个呢?他们关心什么呢?他们是把“孔乙己被吊起来打折了腿”当成一出“戏”来看,来调剂自己空虚无聊的生活,孔乙己不幸中的血腥味就在这些看客的冷漠的谈论中消解了。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应,看客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在了当时的社会里。回忆一下鲁迅的生命历程,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弃医从文。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在他的《呐喊》自序里面,清楚地交代了,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就是这样的场景让鲁迅惊醒,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认为看客太多需要拯救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疾病,而是国民的顽疾。这些看客出现在鲁镇上、出现在了酒馆里、出现在了刑场上。那么这些看客有怎么样地特征呢?四、看客的特征。空虚无聊的内心世界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封建道德的价值取向五、是什么让如此多的人变成了看客呢?1、特定的社会背景早就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看客的心理特征是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所导致的。2、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3、看客在鲁迅的笔中占很大的比重,为什么鲁迅要写如此多的看客呢?描写看客的作品有:《药》、《示众》、《肥皂》、《风波》、《明天》、《端午节》、《长明灯》、《啊Q正传》、《狂人日记》。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写出来是为了让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