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雁门太守行》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诗词五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品格与志趣,《诗词五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古体诗,李贺借写边塞战争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气势恢宏,语言精练,给人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写战争的名篇佳作。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诗歌赏析能力,能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内容,基本理解诗歌情感。但炼字品情,运用合理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加之,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李贺的诗歌,对李贺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所以学生对本诗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2.尝试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3.学习诗人的英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难点:尝试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教法:范读法、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朗读法、品析法、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教学准备:纸质教案、教学PPT、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话说盛夏的一日午后,韩愈正解衣欲睡,有家仆呈上诗卷称有人前来拜谒。韩愈想推辞不见,可打开诗卷一看,前两句诗就令他拍案叫绝,遂整衣冠迎客。你们知道谁的诗歌有如此之魅力吗?他就是被称为诗鬼的李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雁门太守行》。(板书课题)二、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三、读出诗韵1.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可以赋予诗歌以新的生命。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并在书上标出断句。2.请一位同学范读,其他学生从字音、节奏、情感等角度点评,教师再适时点拨。明确节奏划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明确语气与情感:一、二句要读出紧张、壮烈之感,三、四、五、六句读出悲壮、凝重之感,七、八句读出坚定、豪迈之情。3.教师范读诗歌。4.学生齐读诗歌。5.请一名学生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加以点拨。(设计意图:朗读,是我们走进诗歌的第一步。通过自读、展读、范读、齐读四个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进而读出感情,这是品析诗歌的前提与基础。)四、读懂诗意(一)赏斑斓之色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请同学们勾画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我从(某字)读出了。”的句式分享你的阅读体会。预设:我从“黑”字,读出了大敌兵临城下,紧张压抑的气氛。我从“金”字,读出了士兵迎敌作战时的昂扬士气。我从“紫”字,读出了战场上浸满了将士们的鲜血,读出了战争的惨烈。我从“红”字,读出了将士们昂扬的斗志。(二)听雄壮之音战场上五彩斑斓的色彩给了我们视觉上的震撼,让我们再去战场上听听别样的声音。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声音的诗句,进行赏析。预设:我从“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读出了战场上号角哀鸣,军情紧急之感。我从“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读出了鼓声低沉,战事紧急,充满悲壮之感。明确:角声、鼓声,典型的战场雄壮之音,可以给将士们以振奋之感。(三)临苦寒之境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战场上环境,揣摩将士们的心理。预设:战场上的情景:黑云滚滚,敌军压境而来,仿佛气势就要将城池摧毁。我军将士身穿铠甲,手拿盾牌,丝毫没有畏惧,严阵以待,一场大战一触即发。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铠甲上,犹如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军中的号角回荡在秋日肃杀的战场,激战过后,战场上浸满了将士们的鲜血。夜里,寒霜凝结,鼓声低沉,让人倍感凄寒。将士们的心理:战争如此惨烈,战友们牺牲如此惨重,我们一定要浴血奋战,夺取最后的胜利。2.你从哪个动词读出了敌军的气势?预设:我从“压”字,读出了敌军人数众多,实力强大之感。感觉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将会有一场恶战发生。3.你从那个动词读出了我军将士昂扬的士气?预设:我从“开”字,读出了我军将士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井然有序、沉着应战的英雄气魄。4.你是如何理解“半卷红旗临易水”一句中“卷”字的?预设:“卷”字写出了我军将士夜里偷袭敌人时谨慎、急速的行军状态,也突显了我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果敢。(四)解奋进之典你能找出诗中的两个典故并为同学们讲解一下吗?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目的?明确:典故一:荆轲刺秦,燕太子姬丹在易水边送行,诗人借此典故不但点出了作战地点,也表达自己的尽忠报国之志。典故二: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诗人借此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主赏识之愿。两个典故都有催人奋进,激励人心的作用,正能量满满。(设计意图:在读懂诗意部分,老师主要为学生赏析诗歌指明了方向,让学生有的放矢,找准诗歌赏析的点,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解读赏析诗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五、读出诗情1.合作探究:诗人写作此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请学生先自己谈,教师再出示写作背景。)预设:我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报君”“为君死”两词,读出了诗人报效君王之意,这一句是本诗的主旨句。教师出示相关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唐宗室远亲,他出生时家势已衰微。李贺自幼体弱多病,但聪颖过人,7岁即能作诗。写作本诗时诗人17岁,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期待,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他曾写了《南园》《马诗》等名篇,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出示《南园》《马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贺想要从戎建功的人生理想。)但他实际上并未真正参加过战争,本诗用奇绝的想象力描绘战争风云,不是为了记事,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明确:《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渴望从戎建功、尽忠报国的决心。2.再次齐读诗歌,感受战争的悲壮和诗人的豪情。(设计意图:在探究诗歌情感环节,先让学生从诗中找出主旨句、关键词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再出示李贺的生平和相关诗作背景,让学生对李贺其人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人写作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上有梯度,在教师的帮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