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美国留学时开始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较差的杨振宁并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反而被同学取笑“有爆炸声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后来杨振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曾因冬季凝冻而闻名的贵州六盘水市梅花山,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机遇,建成雪道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的滑雪场,成为南方滑雪“网红打卡地”。面对“天无三日晴”的气候劣势,贵州利用其夏季凉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等特点,着力打造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以“避暑游”为代表的旅游业,成效显著。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需面对看清、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的问题。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最近,“小镇做题家”再度成为网络热词。“小镇做题家”是指因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所以只能不断地学习、刷题、考试,通过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以此实现某种程度上的“鲤鱼跃龙门”,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青年学子,而小镇也成为普通家庭或寒门的代名词。“小镇做题家”本是年轻人的自我调侃:出身小镇,做题改命,却成为一些人嘲讽与挖苦的新名头,被异化成“没有能力,空会做题,书呆子式,低情商的,疯狂加班导致内卷的,无法适应社会”的年轻人,从而引发了大众网友的愤怒与批判。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引发了大众的质疑,那么你对于“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有着怎样的解读?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对社会、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有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综合近期国内外智库对未来科技趋势的研判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5G、合成生物学、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群落成为从国家到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维度和全球视野,更进一步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并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当前,人工智能正通过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渗透,撬动着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加快释放。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交互赋能,形成了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进一步延展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可触边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使得数据、算力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正在推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全流程的系统性重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从相关的学术文献产出和专利布局来看,人工智能整体软硬件环境已基本成熟,关键支撑技术进入成果密集收获期,一批“卡脖子”技术有望快速突破;从相关行业发展规模和全球投资趋势来看,上中下游产业链初具雏形,嵌入“智能”概念的应用领域持续成为商业投资热点,人工智能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期孕育阶段,预期市场规模已经显现。“人工智能”的兴起有利有弊,你怎么看?请你以“我看人工智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例文:扬长避短,转劣为优动手能力差的杨振宁转攻理论物理,成就颇丰,诺贝尔奖收入囊中;冬季以凝冻闻名的贵州梅花山,发展冰雪运动,成为“网红打卡地”。无论个人还是地区,乃至于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真正智慧的人当扬长避短,转劣为优,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识己之优劣,辨己之长短。先贤老子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正确而全面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成事的前提,一个连自己的优缺点都不清楚的人,如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既能知人,又能自知,刘邦成为一代帝王并非偶然。钱锺书学贯中西,才华横溢,但却拙于应对生活,因此他潜心研究学问,而让夫人杨绛打理生活;周深的优势在于嗓音偏女性,他选择以女声演唱,深受好评。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唯有看清自己,识己之优劣,辨己之长短,才能够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勇往直前。发挥优势,助己腾飞。调查显示,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才彻底掌握了命运的钥匙,打开事业上升的通道,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进入到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其天赋往往被埋没,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蹉跎时光,耗尽心血而无所得。金庸先生创办《明报》,尽管呕心沥血,却连年亏损;而他的武侠小说却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QQ、微博等早已深入人心之时,微信横空出世,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支付等优势很快超越前者,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助手。歌德曾经这么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当这些天分得到充分发挥时,自然能够为他带来极致的快乐。”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找到优势,发挥优势,得到的是成倍的惊喜。扬长避短,转劣为优。有些人自认为家财万贯或天资聪颖,忽略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最后坐吃山空,江郎才尽,这完全是被先天的优势所害。但也有人变不利为有利,因为身体有缺陷,所以就升华灵魂;因为条件不好,所以就努力拼搏,最终成为成功者。中国航天人在某些国家的技术封锁下自力更生,探索自己的航天之路,变劣势为优势,成功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华为为了突破美国的芯片制约,招募人才,努力研发,如今的5G一路领先;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落后的背景下,比亚迪敢于挑战,研发新能源汽车,获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至高荣誉。强大与弱小、优势与劣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有利条件。面对自身劣势,避开是智慧,避无可避时,要牢记劣势是可以转化成优势的,努力寻找突破口,就一定能扬长避短,转劣为优。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转劣为优,发挥特长,铸造辉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杨振宁动手能力较差,不仅没有取得成绩,还遭到同学嘲笑;然而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却取得突出成就,获得诺比尔奖。贵州利用气候优势,或者建成滑雪场,成为南方滑雪“网红打卡地”;或者利用大力发展以“避暑游”为代表的旅游业,成效显著。两则材料都表明,个人、集体、国家都要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避开劣势,甚至像贵州那样,变劣势为优势。材料启示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过度依赖优势,反而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努力寻找契机,劣势也可能变为优势,促进我们的发展。作为个人,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更要明白自己的劣势。拥有“优势”时要懂得戒骄戒躁,谨慎前行,处在“劣势”时,要不卑不亢,奋力前行。同样,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要想发展的好,必须注意避开劣势,发挥优势,或者利用劣势转化成优势,这样才会越走越顺利。建议写成层进式结构,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层次清晰论证观点。或者先写认清自身的优点缺点,准确把握人生方向;再写如何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最后写变劣势为优势。立意:1.正确看待自身“优势”与“劣势”。2.要学会将“优势”转化成自身发展的动力。3.不惧“劣势”,学会转“劣”为“优”。2.例文:身在井隅,仍仰望星光“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网络热词,一些人的嘲讽更是引起了民愤。年轻人自我调侃“小镇做题家”体现了对自我处境的清醒认识,并不代表他人可以肆意嘲弄。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是出身普通却有超凡志向的勇于奋斗的年轻人的代名词,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尊重。莫欺少年穷,少年振翅如鲲鹏。眼下缺少广阔视野和社会资源,不代表未来没有发展潜力。对于挖苦寒门学子的行为,我只能说这种嘲讽,不是蠢,就是坏,释放出的信号很危险。出生于“小镇”并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而我同样是一个“小镇青年”;在现有社会体制下,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无可非议,而且“做题”也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真诚无害的努力可以被轻视嘲弄。即使来自“小镇”,通过不断奋斗,逆天改命,人生的舞台依然可以很广阔。所以,从本质上看,“小镇做题家”这五个字其实有污名化之嫌,暴露了一些人的傲慢和偏见。所以,“莫欺少年穷”!请尊重“小镇做题家”,这群不屈的青年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身在井隅,仍然仰望星光,被一些人瞧不起的“小镇做题家”,恰恰是生活的强者。在资源不均衡条件约束下,小镇和乡村青年拼尽全力攀登突围,展现出来的恰恰是“奋斗”二字的精髓。这种不肯向命运屈服、不愿向寒苦低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鼓励吗?真正令人不齿的,反而是那些用一句轻飘飘的“小镇做题家”,就抹杀别人多年的努力,却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贵族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学子要战胜更多的现实困难,这样的成功往往声震人间。陈景润出身贫寒,生活困苦,通过解题与研究登上数学高峰;塞万提斯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海盗绑架,受诬入狱,在混乱不堪的贫民窟里,写出了《堂吉诃德》。“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对强者而言,辛酸与苦难都是成就人生的垫脚石。冷铁卷刀是对战士的考验,出身贫寒是命运的冷酷考验,小镇青年的不屈抗争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更是我的人生方向。“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恢宏的想象、深沉的意志,不追求丹唇、桃面,柔膝,不因为出身而自怨自艾,不被名利场的繁华迷乱双眼。“小镇做题家”不只在做题,他们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奔赴远方。就如我自己,虽然出身小镇,但我并不愿意因此消沉,而是同样拥有一颗追求远方的心,因此我努力学习,锤炼自己的意志。我相信,终有一天,小镇青年也能绽放别样光彩!出身小镇却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奋力拼搏、逆天改命,他们即使身在井隅,却仍仰望星光,“小镇做题家”值得我们致以敬意!【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属于时评类的作文。“小镇做题家”是当下时事热点,考生对它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和公正合理的评价,应当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从材料的导向性和积极立意角度看,不能对“小镇做题家”进行一味地批驳、反对或指责。应在正面态度的基础上,再对“小镇做题家”进行辩证看待,指出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对此进行反驳,比如有同学举黄文秀、黄国平或刘强东的例子反驳交际能力普通、缺乏眼界的说法进一步肯定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的努力)。从而说明,“小镇做题家”的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这是因为,“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努力不该被嘲讽。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与迷茫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法修正)、教育领域改革(“双减”政策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标准化及均等化)、师资力量调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对口交流)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文章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完成,首先肯定“小镇做题家”努力的价值,然后指出异化这一群体的后果,最后为“小镇做题家”正名,说明他们视野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无奈之失,并非与生俱来的烙印,视野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是通过长大后的努力可以弥补的。文章可以列举拿命办学,让山区女孩“逆天改命”的南坪女高“燃灯校长”张桂梅、因《感谢贫穷》走红网络的河北707分女孩王心怡、“考古届团宠”耒阳女孩钟芳蓉等事例来充分论证观点。此外,还可结合自身论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小镇做题家”,或怎样看待身边的“小镇做题家”。立意:1.小镇做题家,最美追梦者。2.“小镇做题”,逆天改命。3.小镇做题家,理应得到尊重。4.十年饮冰,岂笑他人热血。5.身在井隅,仍仰望星光。3.例文: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有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在这里,面包好比物质基础,水仙花好比精神追求。在我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时,应当具有精神追求。故此,我认为,物质实用诚然可贵,但精神追求价值更高。享受物质的实用,追求精神的高度,需要我们不因一叶障目,而不识神秀岱宗;不以一朝风月,而不解万古长空。物质只停留在其表象,而精神则蕴藏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倘若伯牙的琴声中没有高山流水的深远浩瀚,钟子期能听之入迷、如痴如醉吗?倘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一片桃林美景,世人能历经千辛万苦、探之访之吗?倘若没有王阳明格竹几载,追求道义和真理的精神,他能成为青史上的名人吗?不要被物质的表象迷惑,而忘记追求那深邃的精神。享受物质的可贵,追求精神的高度,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笃行不怠地涵养高雅的精神。只要我们有心,有善于发现的慧眼,有追求精神的动力,我们也可以像川端康成一样,在凌晨四点半醒来,看未眠的海棠花,参透生命的真谛;或像周国平先生一样,感悟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念一清澈的澄明与圣洁。浙江大学的一位老师曾对他的学生说:“我会给你们两次“翘课”的机会,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世间万物都有其形而下的物质一面与深层的精神一面,我们应该洗净双眼,以澄明之心,窥其深层之精神,看守心中的月亮。享受物质的可贵,追求精神的高度,更需要我们收起“躺平”“摆烂”之心,不再“佛系”或者“丧”,精神饱满投入到这大千世界中去。周国平先生曾说:“这世间的物质太丰富了,致使许多人享受满足,但最终是不快乐的。”作为新时代有为青年,我们岂能满足于物质享受,丧失了精神追求?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去学习周恩来先生那般“险夷不变应尝胆,勇担重任敢息肩”的奉献精神吧,或是辛弃疾那般“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情壮志,或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青春的内心应该闪烁思想的火花,激荡精神的波涛。物质就好比水上的一层油,看上去光滑细腻,但只要微风一吹,泛起涟漪,便露出内在的虚无,而精神就好比那下面的水,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只要阳光照射,便尽现五彩斑斓的内在。无用之用,亦有大用,只有将物质实用与精神审美统一起来,方能远赴这世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一幅名画,一支名曲”“一朵水仙花”等不能理解太实,如果仅从艺术美的角度去谈“生活离不开艺术”显然太窄,应赋予象征意义,因为从材料来看,这几样东西关乎“心灵”“精神”,是比“面包”“谋生”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追求。可以看出本材料是讲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由此考生可以联想,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鸟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是可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拯救世界。”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需要注意的是若考生从人生境界、人的五个层次基本需求等角度展开论证,突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应视为切题,并在“深刻”上予以肯定。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精神的皈依。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千万不要忘了心灵深处那株水仙,唯有精神的皈依,才能让那抹绿色永驻心头;紧接着列举古人说的话,“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分析论证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列举葛朗台、陶渊明的例子论证精神生活的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尽显人生真谛;最后结合现实,列举人们大多整天奔走钻营,忙得昏天黑地,以追求极其奢侈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在身心俱惫的忙碌中遗失了心灵深处的那株水仙的例子论证我们不妨携一枝水仙,品一杯香茗,皭然不滓于尘世之外,让心灵皈依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进而升华主题。立意:1.人不能仅为物质享受而活着。2.追求更高境界的美好生活。3.物质是基础,精神才决定生命的高度。4.物质的追求应有限度,精神追求永无止境等。4.例文:我看人工智能21世纪的今天被信息与数据包围着,自信息化时代到来,人们开始运用科技改善生活。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应运而生。从完成简单指令的机器人到能够基本自主推演运算的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其带给我们的便利不计其数。在我看来,人们研发人工智能的初衷是减少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又能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如腾讯推出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十多分钟变成完成上千字文章的撰写和编辑。这样一来,极大地缩减了新闻人的工作时间,同时又能够完成写作任务;此外,在大型工厂中,一只只机械手臂在不知疲倦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节省了数以百计的人员消耗,其成品质量在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上只增不减;更有Uber推出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携您轻松上路、多动能智能机器人“小胖”陪伴您度过家庭幸福时光……诚然,人工智能的运用在一步步改善这个世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但我想说:改善不意味着改变,人的温度不可替代。首先,我们不得不明确,机器人终归只是机器,它们不是人,在它们既定的系统中不存在人性中的温度和思考。当它们在短短十多分钟内完成新闻撰写,是否有人考虑过其内容的温度所在。人看新闻,不只希望看到冷冰冰的文字。我们更希望看到文字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情,看到国家或个人完成一大创举后的骄傲与自豪,看到人们在无情灾难前发出的呼吁和救援中的感动。情感是任何冰冷的机器都不具有的,它们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语法、内容的准确和全文的可读性罢了。其次,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值得多方考虑。近年来机器人意外伤人事件层出不穷,轻则伤及无辜,重则致人死亡。美国小说家阿西莫夫曾提出机器人学三定律,其中第一条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可见“安全”一词必须放在人工智能研发理念中的首位。不可置否,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并有人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当危险真正靠近人们,我们仍要义无反顾地完全信任并依赖、使用他们吗?同时,各研发者也务必承担好社会责任,保障人们的安全。最重要的一点,人们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生活是否被人工智能过度改变了?”当我们依赖“百度看病,微信养生”,出行全仰仗高德地图,吃饭只靠美团外卖,我们是否该思考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失去了什么。我们失去了探索未知的渴望、对万事的质疑精神,我们失去了同家人朋友共处、共度晚餐的快乐与温馨,我们也失去了和陌生人打交道、和社会现实搭建关联的机会。人们在一昧追求高效率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对情感联结的认可。这不是改善,这是对人们生活从本质上的改变,是侵蚀!我们悉知,科学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必然,但我们也必须时刻敲响警钟,不要忘记人的温度,警惕那些以改善之名带来的本质改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关于“人工智能”的命题作文题。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热的话题。一方面,包括霍金和马斯克都提出对于人工智能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