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比较_第1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比较_第2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比较_第3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比较

19世纪,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障碍。19世纪清末的中国清朝1898年改革法的失败,使中国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美学成为泡沫。日本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一成一败,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两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一从“倒幕运动”到封建权力的转变首先,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过程来看,两者的途径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明治维新是在用暴力扫荡封建势力的障碍后,才得以走向资本主义的;而戊戌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情况下,和平地进行的不切实际的改革。纵观近代史,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引起的战争动乱交织在一起进行的,而且往往要经历比较长时期的冲突过程。例如,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与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交织在一起的。自1566年尼德兰发生反对天主教会和西班牙统治的人民运动,至1581年荷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正式建立,历经十多年。再如,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经历了两次激烈的国内战争。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则是世界历史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间巴黎人民三次起义,震撼欧洲。欧洲1848年革命和19世纪50、60年代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更是波澜壮阔。而1904年的日俄战争,又激发了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1907年)。总之,封建制度不会自动地、温顺地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革命就意味着暴力和流血。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不例外。作为明治维新序曲的“倒幕运动”,是在日本出现了严重的封建制度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情况下爆发的。当时,武士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封建、反列强的时代要求。明治维新虽然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但就其“倒幕运动”的内战规模和激烈程度而言,比起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不逊色。其间伏见、鸟羽之战,史称“戊辰战争”,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国内战争。明治维新通过摧毁德川幕府的国内战争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使地主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起因于一部分知识分子期盼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改革的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历经外侮,维新思想开始酝酿产生。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有识之士忧国忧民,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亦纷纷涌现。继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公车上书”后,改良主义思想逐渐变成变法维新的社会改革政治运动。然而,这个运动虽然有理论有纲领,虽然希图通过“兴实业”、“开议院”、“君主共和”等途径达到自强的目的,但在行动上,它仅仅停留于组织学会(包括维新运动中心)、出版报刊、开设学堂的层面,远未上升到推翻封建统治的高度。戊戌变法开始后,维新派还以为只要通过光绪皇帝把改革命令一道道往下发,变法就能成功,却完全没有想到这种和平的维新运动一提出,立即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农民在倒幕内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除直接参加倒幕军队外,还在各地起义,响应反幕军队。在越后地区,六万农民军包围了德川军,并迫使他们投降。德川领地隐岐岛的人民举行起义,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府,使将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鸟羽、伏见战役中,农民积极支持反幕军队,拿出食物和酒来慰劳他们。正是在人民的支援下,政府军才打败了三倍于自己的幕府军。与日本的情况相对照,鸦片战争至戊戌变法之际,中国也曾出现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农民斗争,如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但是,这些农民斗争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缺乏资产阶级性质的领导力量,因而未能超越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也跳脱不出旧式农民起义屡屡失败的怪圈。而戊戌维新运动又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几乎是“孤掌难鸣”。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维新派争取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当时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手里,慈禧发动政变,宣布变法命令一律作废。于是,维新派和光绪帝都成了这次变法的牺牲品。历史证明,“倒幕运动”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满清戊戌变法的失败,也反证了其后发生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二改革幕藩体制从历史背景来看,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前夕,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由于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幕府体制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基础受到破坏,因而日本的封建制度出现了内部分化的裂痕。当时,由手工工场主、商人、高利贷者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他们是豪富巨商,大名乃至将军往往向他们借贷,出现了“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惧惊”的局面。资产阶级势力还逐渐深入农村,兼并土地,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同时,幕府、大名开始变穷了,无力供养大批武士。武上们陷入窘境,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有的甚至被迫卖掉武士身份和继承权。一部分武士和资产阶级拉上了关系,如做豪富的养子,也有许多武士经营起工商业,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如果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意味着日本出现了社会变革的希望,那么,武士的分化更为这种社会变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将军、大名、家臣、家来组成的武士,作为日本幕府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主体),连同其家属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大批下级武士的资产阶级化,不仅意味着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出现了分化,而且强化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力量。资产阶级的兴起必然跟封建制度形成矛盾。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虽然豪富巨商可以在经济上制约幕藩领主,但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因而对幕府体制统治十分不满。同时,农民、平民不断起义,仅1860~1867年日本就发生86次起义,给幕府统治以沉重打击。正值日本封建制度危机之时,西方列强又用武力敲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强迫它签订许多不平等的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幕府的反动统治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下级武士认识到,必须借助天皇的权力,改革幕藩体制及其弊政。于是,他们推动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尊王攘夷”运动。由于幕府顽固不化,“尊王攘夷”派开始转变为倒幕派,认定只有以军事力量才能推翻幕府,并形成了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是以下级武士为领导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运动。而且倒幕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因而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倒幕派便与资产阶级结成了反幕联盟。下级武士的资产阶级化及其转变为倒幕派,意味着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正因为幕府统治早已摇摇欲坠,才有倒幕运动的势如破竹。虽然倒幕运动是以农民为主力,但如果没有从封建制度中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武士结成的联盟,那么这次资产阶级性质的历史变革便无从谈起。与日本的情况相对照,戊戌变法前夕的满清统治阶级没有出现内部的分崩离析。《中国:历史与国情》一书有这样的论述:明清两朝正是中国专制主义发展的最高峰。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虽然对满清王朝的国家主权进行了打击与削弱,但并不是对传统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冲击与破坏。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在资产阶级变革之前,并没有因列强侵略而削弱。自鸦片战争至清末,在国家衰败、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满清的封建顽固派仍然夜郎自大、盲目排外,死抱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对西方的东西一律排斥、拒绝。当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也曾出现林则徐、魏源这样的开明之士,他们主张发展军事工业和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长技以强国御侮。随后的洋务派、改良派,均深受林则徐和魏源思想的启迪。但是,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虽然与封建顽固派反对任何变法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并无原则上的对立。他们都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都无意乃至坚决反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学说和哲学。戊戌变法时期,洋务派、顽固派捐弃以前的分歧,归于一流,共同反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和宣传西学。至于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维新派,虽然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定立宪,开国会”,对封建制度进行改革;虽然他们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哲学;但是,他们在实践上远没有走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在革命与保守、民主主义与封建主义的问题上,维新派是与封建主义相妥协的。戊戌变法的维新措施大大落后于维新派的理论宣传,新政的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到“定立宪,开国会”等实质性的政权变动。作为改良中心的政治变革只是局限于广开言路,准许大小臣民上书言事,给出版和言论以一定自由,精减政府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等,总之,是对原有的旧制度作一些修补。维新派的妥协和软弱,从根本上说,不仅是由于封建势力过于顽固,也是基于当时中国资产阶级还处于十分幼稚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前的二十多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生时期。在此期间所创办的工矿企业共有一百多家,资本总额为二千多万元。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微弱的。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封建形态的自然经济基础。而且与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相比较,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大国,自然经济基础更加根深蒂固。戊戌变法之际,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远不足以动摇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幼稚的民族资产阶级新兴力量,也远不足以与强大的满清封建统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