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第2页共11页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 第二卷第三册启动区片区3号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1.2设计规范、标准1.2.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1.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2.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1.2.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2.1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2.1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2.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2.15《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1.2.16《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2013)1.2.17《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GB/T36122-2018)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设计合同;1.3.2《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院2019.07)1.3.4《3号路道路工程排水方案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08)1.3.5片区1:500道路实测地形图1.3.6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情况及设计范围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片区内六条次干路组成了本片区“三纵三横”的骨架路网,“三纵三横”分别是站北路、站南路、五横线、西湖路、人高路、东湖路。本次设计启动区片区3号路为启动区内一条竖向支路,道路南起与寨子路交叉口南侧,由南向北依次下穿寨子路、经过启动区片区2号路、1号路,在K1+398.338位置止于与五横线交叉口。本次设计范围:K0+400~K1+398.338,道路全长约998.338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30km/h。已完成初步设计。与3号路相交的2号路、横五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2号路和本设计同步进行。2.2设计范围本次排水设计范围为3号路(桩号K0+400~K1+398.338)道路范围内雨、污水管网设计,含临时排水管设计。本次施工图设计共分七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电力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专篇》,第六册《照明工程》,第七册《结构》,本册为第三册《排水工程》。本次道路设计共分两期实施,一期实施范围K0+882.352~K1+371.800,二期实施范围K0+400~K0+851.435。2.3片区排水现状及规划2.3.1片区雨水现状及规划(1)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东部,长江以北。片区内有御临河、朝阳溪两条呈南北走向的长江一级支流,两个主要大流域中又分为35个小流域,小流域的面积从200公顷至3600公顷不等。其中,御临河流域占25个,流域面积197.77km2,朝阳溪流域占10个,流域面积554.25km2。现状水系统较发达,排水条件较好。(2)协同创新区属于御临河流域及其支流(高洞河)流域,御临河流域及高洞河流域均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其中御临河流域面积约为197.8km2,高洞河流域面积约为16.3km2。(3)本次设计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御临镇所在地,路网范围内有零星建成的村落,其雨水散排到御临河及其支流(高洞河)。(4)片区内朝阳溪、御临河及御临河以东御临河支流(高洞河)规划均按现状保留考虑。2.3.2片区污水现状及规划(1)本次设计协同创新区所在龙盛片区暂无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片区建有少量合流制排水管道,其生活污水除城镇建成区有部分通过化粪池简易处理后排放外,其余污水均采用就近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2)片区现状地下管网资料目前正在收集中,具体现状情况暂不详细。(3)根据《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排水专项规划》(2011年8月中间资料)和《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划范围为新开发区域,区内基本未进行污水工程建设,仅在御复路、明月大道部分路段建设有d400的污水管。规划区内无污水厂,片区内污水最终去向为位于鱼复园区的复盛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万立方米/天。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放。规划区污水通过高洞河截污干管及御临河截污干管收集后,统一送入复盛污水处理厂处理。高洞河截污干管及御临河东截污干管目前正在建设中。(4)本次设计路网范围内污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布置,终点接入沿御临河及其支流(高洞河)布置的污水干管,最终接入规划污水处理厂。2.4地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本次设计排水管道均采用柔性接口,排水系统采用分区布局,就近设置分散出口。本次设计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管,均设置混凝土管基,并应沿管线设置变形缝,缝内填柔性材料。2.5设计概要本次设计3#路(桩号K0+400~K1+398.338)雨污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单侧布置,分段接入与本设计道路相接的2#路排水系统及下游规划道路雨水系统。雨水管道:3号路雨水系统主要负责收集道路两侧地块、路面雨水并转输部分1号路雨水,雨水管径dn400~dn1200。雨水最终汇入嘉陵江。污水管道:3号路污水系统主要负责收集道路两侧地块及转输部分1号路污水,污水管径dn400。污水最终进入规划污水处理厂。3设计原则3.1城市排水管道方案设计应以规划为依据。3.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3.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3.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3.5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3.6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4排水工程4.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4.1.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4.1.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4.1.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4.1.4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雨水Vmax=8m/s,污水Vmax=6m/s;·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Vmin=0.6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n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4.2雨水系统4.2.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暴雨强度(q)采用(渝建[2013]625号)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L/s·ha)·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地通道P=3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0,临时排水管涵ψ=0.40。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表4-1道路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P=5,ψ=0.70)(dn表示公称外径,d表示公称内径,水力计算均以管道公称内径计算)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流速(ha)(m3/s)(m3/s)(mm)(‰)(m/s)Y1~Y54.821.282.41dn1000134.10Y5~Y113.81.011.41dn800163.88Y11~Y132.80.801.40dn630546.12Y18~Y219.932.565.43dn1200256.43Y21~Y306.951.791.88dn120032.23Y31~Y333.20.911.69dn630797.44.2.2雨水管道设计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布置:3号路二期道路标准路幅宽16m,单侧人行道宽4.25m,雨水管线布置于道路右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0m,详见《3号路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管径为dn500~dn1200。道路雨水管线排出口主要有2个:表4-2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排出口排出桩号排出管径1K0+882.352~K1+371.8002号路已设计雨水系统K0+882.352dn12002K0+400~K0+851.4353号路下游规划雨水系统K0+400dn1000雨水管道纵向布置:道路雨水管道纵向按道路坡向敷设,埋设覆土按2.0m控制。管道坡度按道路坡度设置,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采取跌水消能措施。4.2.3临时排水管现场根据地形可在道路填方地段设置临时排水管,以解决道路积水问题。考虑淤泥堵塞及管理清通问题,管径最小按照d630控制。本设计设置4处临时排水管,临时排水管水力计算见表4-3。表4-4临时排水管水力计算表(P=1,ψ=0.40,)(dn表示公称外径,d表示公称内径,水力计算均以管道公称内径计算)序号管线编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流速(hm2)(L/s)(m3/s)(mm)(‰)(m/s)11#9.52.713.3d1000224.2022#8.52.433.11dn800646.1833#5.11.461.65dn800183.2844#5.81.661.80dn800996.34临时排水管dn630~dn1000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大于等于d1000采用国标Ⅲ级钢筋砼管,具体参数详见管材一览表和工程量表。临时排水管主要处理用于地块开发与道路施工工期延后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临时排水管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进行增设或取消。4.3污水系统4.4.1污水量计算根据《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区域内污水量预测采用人均综合污水量指标法和地均指标法2种方式预测。人均综合污水量指标法依据规划人口和综合污水量指标预测研究范围内的污水量;地均指标法根据各类用地污水量指标和用地面积进行预测。(1)人均综合指标法根据供水规划的用水指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300升/人·日),按照污水相关参数的选择,对研究范围内单位污水量指标进行折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污水量=单位人口综合污水量×人口单位人口综合污水量=(单位人口综合生活用水量/供水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1+地下水渗入量]×污水集中处理率计算得到综合污水量指标:250升/人·日。根据城市单位人口综合污水指标,本规划区所确定的人口规模为5万人,按照人均综合污水量指标法测算污水量1.25万立方米/日。(2)、地均指标法①.地均用水量指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60立方米/公顷·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80立方米/公顷·日;混合用地:80立方米/公顷·日;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0立方米/公顷·日;绿地与广场用地:20立方米/公顷·日。②地均污水量指标按照相关参数的选择,折算得到地均污水量指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4立方米/公顷·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72立方米/公顷·日;混合用地:72立方米/公顷·日;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8立方米/公顷·日;绿地与广场用地:18立方米/公顷·日。(3)污水量预测根据城市地均污水指标和上位规划中所确定的用地规模,按照地均污水指标法测算污水量1.72万立方米/日。综合上述两种预测方法,规划区污水产生量为1.49万立方米/日。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Kz×Qave(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90%(L/Cap.d)Ks:雨水或地下水渗入量系数,本次设计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表4-4污水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m/s)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径:(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数,PVC-U管道取0.01,钢筋混凝土管取0.014。表4-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dn表示公称外径,d表示公称内径,水力计算均以管道公称内径计算)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ha)(L/s)(mm)(‰)(m/s)(h/D)1W1~W94.8212.6dn400131.230.172W11~W308.7323.3dn400231.800.203W31~W323.28.0dn400751.990.094.4污水管道布置功能:道路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相邻地块及部分1号路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定线原则:污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布置,主要负责收集道路两侧地块污水以及转输上游污水。3号路道路标准路幅宽16m,单侧人行道宽4.25m,污水管线单侧布置于道路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0m,详见《3号路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管径为dn400。设计范围内污水主要有2个排出口:表4-5污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排出口排出桩号排出管径1K0+882.352~K1+371.8002号路已设计雨水系统K0+882.352dn4002K0+400~K0+851.4353号路下游规划雨水系统K0+400dn400污水管道纵向布置:道路污水管道纵向按道路坡向敷设,埋设深度按管顶敷土2.0~2.5m控制。管道坡度原则上按道路坡度设置,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采取跌水消能措施。4.5地通道排水及消防1)地通道排水系统设计本次设计道路在桩号K0+500~K0+580段为新建车行地通道,排水采用重力排出,地通道纵向为单坡,地通道内排水沟双侧布置。地通道排水沟布置及做法详见地通道相关图纸,沟顶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雨水盖箅,使用成品,做法参06MS201-8/53。(2)地通道消防系统设计本工程车行地通道封闭段长度小于500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本次设计地通道消防系统按四类隧道要求设计,设计在地通道进出口单侧设置ABC类灭火器,设置点桩号粉K0+520、K0+560。单独设置灭火器箱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放置4具灭火器。灭火器箱采用嵌墙型开门式,型号为XMDQS24,侧壁上暗装的灭火器箱尺寸为790x650x200mm,距检修道地面0.8米,预留孔洞尺寸为890x710x250mm,箱内设MF/ABC4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四具。4.6现状管线本次3号路地通道上方寨子路为已实施道路,寨子路道路沿线敷设有雨、污水管线、通信、电力、给水及燃气管线。本次地通道实施采用明开挖,开挖范围线内有雨水管线(d600、d800)、污水管线(d400)、通信(24孔)、电力(24孔)、给水(DN600)及燃气(DN300)管线。在地通道开挖过程中,需将这些现状管线临时改迁至地通道开挖影响范围外,待地通道实施完成回填后再将现状管线原位还建。其中雨污水管线还建之前要做好临时排水措施,避免造成积水。5海绵城市设计内容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宽度较窄,仅4.25m,根据《无专项规划区域海绵城市设计要求(试行)》、《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20161229)》和《关于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相关事项的通知》,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较差,可不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控制。并且本次设计道路纵坡较大(部分路段%7.9),考虑到管网的设置,本条道路上不设置生态滞留沟,海绵城市通过透水铺装等方式实现,具体详见海绵专篇。6管材、基础及接口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以dn表示其公称外径(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d表示其公称内径(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钢筋混凝土管)。管道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本片区参照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印发《关于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工程项目设计的若干标准》的通知选择管材,具体执行标准如下:表6-1管材一览表管径管材选用条件执行规范接口基础dn315~dn1200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SN≥8000N/m2覆土<6m《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3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GB/T18477.3-2009)采用柔性承插密封圈连接瓜米石屑基础SN≥12500N/m26m<覆土≤8mSN≥16000N/m28m<覆土表6-2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尺寸表单位:(mm)公称外径(mm)最小平均内径(mm)400340500432630540800680100086412001037表6-3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尺寸表单位:(mm)公称内径(mm)最小平均内径(mm)120011851400138515001485临时排水管公称直径dn630~dn1000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内径大于等于d1000采用钢筋砼管,详见工程量表。斜管跌落管段选用球墨铸铁管,K9级,T型橡胶圈接口。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7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7.1设计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设防;2)人行荷载:5kPa/m2;3)安全等级:二级;4)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检查井、跌水井、深型井等使用年限50年;5)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一级,γ0=1.1;二级,γ0=1.0。6)荷载分项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采用。7)排水结构基底承载力详相应结构配筋图。7.2检查井根据《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区的指导意见(试行)》,本工程采用整体现浇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埋深<6m、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3)埋深≥6m、管径≥1800、跌水检查井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4)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市政管理局关于统一辖区部分市政设施建设维护标准的通知》,检查井井盖统一采用防盗球墨铸铁井盖,车行道采用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按其承载力,人行道最低选用B125型,车行道及车辆停放场所最低选用D400型。井盖正中采用圆角矩形框,标识“雨”、“污”字样,上方凸显“两江市政”字样,下方圆角矩形框内凸显两江新区“LOGO”图案。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图案应以建设单位最终确定为准。车行道上采用自调式防沉降球墨铸铁防盗井盖及井座,人行道上采用防盗球墨铸铁井盖。井盖采用φ700圆形井盖。按承载力,车行道及车辆停放场所适用D400型重型井盖;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区域适用B125型。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6414-1999)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6414-1999)中CT10的规定。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车行道下检查井需要在井周进行补强处理。检查井盖设置在路面时,井盖应与路面高程齐平,允许偏差为±5mm;设置在绿化带等非通行场地时,井盖与路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20mm。采用销轴连接的检查井盖座,安装时销轴宜与道路侧石垂直,并设置在来车方向。爬梯均采用球墨铸铁成品。(5)为防止井盖损坏或缺失后行人不慎跌入,在井盖下方井口处安装防护网。排水检查井井盖防坠落网由8个规格为M8×55的不锈钢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10~15cm处井筒内壁。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用螺栓固定在井筒壁上。考虑到检查井内潮湿,含有腐蚀性气体,螺栓采用不锈钢材料,提高防护网的安全系数。防护网采用高强度材料,直径6mm,每个正方形网格的边长均为8厘米,承重能力大于等于100kg。防坠落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度工业丝、涤纶丝、维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6)关于检查井通风,本次设计采用使用成品检查井盖上孔眼进行换气通风的做法,开孔不小于2个,孔眼直径不小于30mm,并建成后的使用养护过程中,加强排查,确保孔未被堵塞,通气顺畅。7.3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7.4沉砂井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在上述位置设置沉砂井:①在设计道路的挖方段,为排除截排水沟雨水;②匝道边沟接入雨水管道系统;③在设计道路的小填方段,由于道路设计标高与边坡处自然地面标高差过小,无法设计临时排水管排除雨天积水,需将漫流雨水收集进入道路雨水系统。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边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7.5雨水口(1)本工程雨水口井墙为M10水泥砂浆砌C30混凝土砌块,表层采用青条石,具体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1348-2009)的要求。(2)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的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3)双箅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15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4)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2~3cm,当道路纵向坡度大于2.0%时,为保证收水效果,雨水箅与路面的高差为3cm。(5)雨水口连接管沟槽待水稳层铺设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沟槽管道工作宽度0.15m,按1:0.1~0.3进行放坡开挖,用5.5%水泥稳定碎石回填至水稳层顶面标高。7.6进出水口道路雨水管道排出口采用八字出水口或一字出水口,具体形式根据现场地形确定,八字进出水口做法详见国标06MS201-9/5、6,一字出水口做法详见国标06MS201-9/10。雨水管道出口至接入水体间自然地面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铺砌,以防止水流长期冲刷对挡墙基础及现有河岸造成影响,具体铺砌方式及范围应根据地形情况,由参建各方现场确定,其工程量现场按实计量。7.7综合管线过街管按《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规划沿线敷设的管网共有七种,分别是:给水管网(包括消防),电力管网,路灯照明(包括交通监控),通信管网,燃气管网,排水管道(包括雨水和污水)。考虑道路周边地块发展较慢,部分综合管线近期可能不会实施,为防止日后综合管线敷设开挖道路,应业主要求,本次设计在交叉路口处及间隔200m左右预埋三根管道作为远期综合管线过街管,管道采用d1000国标Ⅲ级钢筋砼管,并采用混凝土满包处理,管道按1m覆土考虑,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略微调整,坡度不小于0.003,管道两端口采用24cm砖墙进行临时封堵,在端口上方铺设彩色人行道透水地砖并刻上“过街”字样方便后期产权单位分辨管道具体位置。8排水管线施工8.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涵洞坐标为中心轴线的交汇点。8.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8.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正常地质条件下,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地质条件不允许时,必须采取调整放坡坡率或加支撑等措施。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开挖深度及层间留台宽度参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反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对于高挖方段,人行道上雨污水管线沟槽开挖采用跳槽开挖。8.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8.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8.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随机抽选有代表性的雨水管道的30%管段、高填方区的雨水管道以及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雨、污水闭水试验须通知设计到现场进行见证。8.7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当检查井在车行道下时,应在检查井周围采用5.5%水泥稳定碎石回填补强措施。管内径大于800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应结合管材厂家要求在管内设竖向支撑。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9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10、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提示10.1沟槽开挖支护10.1.1危大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0.1.2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完成相关审查程序后实施。施工单位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支护体系的施工。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采用坑探或触探等各种勘探方法查明基坑内及基坑周边的各类建(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包括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及煤气等管涵的分布和现状,并对现有的各类管涵应进行保护。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施工,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施工确有困难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解决。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不可抗力、地质条件的变异性或者由于施工导致工程出现险情,施工单位应及时抢险,消除险情。在沟槽开挖期间及管道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准备充分的应急措施,备足抢险设备和物资,如钢管、编织袋、反铲等。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仔细阅读并领会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以及设计说明和意图。实施时若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与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有较大差异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甲方协商解决。10.2混凝土模板支撑10.2.1危大工程范围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模板不凹凸、支架不偏移、不扭曲。10.3拆除工程10.3.1危大工程范围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10.3.2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核实现状管线权属单位,协商保护或迁移的具体措施方案及安排;11施工注意事项根据渝建发[2019]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高度重视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11.1排水管网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对城市排水管网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是排水管网工程质量的首要责任人,应当择优选择施工、监理单位,并保证合理工期、合理造价;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11.2排水管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1)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排水管网工程应当依法办理初步设计审批(政府投资类)、施工图审查备案、施工许可(含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跟踪)测量以及档案移交等建设手续。非单独立项建设的排水管网工程,可与主体工程同步办理相关手续。(2)加强排水管材进场检验。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进场排水管材进行验收,重点查验质量证明文件、颜色、外观、尺寸规格等是否满足合同约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3)加强排水管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排水管网工程的地基处理、管道安装、沟槽回填等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4)监理单位应当加强排水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理,重点把控进场材料质量检验、排水检查井坐标、管道高程、附属构筑物及接口质量、基础及回填质量、雨污水混接错接情况等。(5)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6)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11.3排水管材质量抽检制度(1)覆土前抽检。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机构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装后、覆土前,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覆土前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少于两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当工程只有一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时,可按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应当书面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汇总并报送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覆土前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责令施工单位停止使用并拆除已安装排水管材;同时,将该批次排水管材全部退场,并做好退场记录。(2)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性抽检和专项检查。11.4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内窥检测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鉴于排水管网沉降、塌陷、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隐蔽期较长,建设单位可以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在排水管网保修期结束以前进行二次内窥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支付相应的质量保证金。其他未作说明处详见渝建发[2019]10号文。此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本说明及设计图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2)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3)雨水管道施工顺序应为由管道下游至上游敷设。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4)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及其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本工程中排水管道、检查井井盖、盖座及雨水箅在施工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材料,但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并经设计单位认可。(5)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渝建〔2019〕198号第5.4条道路排水管道破损堵塞:雨水口需要设置沉塘(约低于路面1~3mm),收水口及支管排水流畅,防止出现阻水现象;塑料排水管道进场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见证取样抽检,检测参数包括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度、冲击强度等项目;闭水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进行污水管道的回填。(6)管网维护参考CJJ6-2009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207-2013《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及GB/T36122-2018《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执行。(7)与本次设计道路相交的1号路、2号路与本次设计道路同步设计,本次设计道路3号路以南的下游目前仍为规划。建议1号路、2号路及3号路下游路段雨污水管道与本次道路同步实施,以保证雨污水顺畅排出,若本次设计道路先行实施,需采用开挖明沟等措施将雨水引走,避免积水。(8)本册施工图由于地勘资料不完善,为非正式版,仅用于招标,不得指导施工。12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主要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具体详细设计由业主另行委托,详见相关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室外消火栓设计仅作为消防报建使用。(1)本次设计智汇二路标准路幅宽16m,单侧人行道宽4.25m,给水管线单侧布置于道路右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2.5m,具体布置详见图纸《智汇二路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给水主线规模为DN200。给水管道每隔一定距离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过街管,给水管线过街管径为DN200。设计管顶覆土厚度宜为1.0m。(2)人行道下给水管道均采用球墨铸铁管,过街管道或车行道下一律采用焊接钢管。(3)消防用水主要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加压。设计路幅大于16米的城市道路上的给水管道最小管径按不小于DN200敷设。室外消火栓沿通车道路在不小于DN100的给水管道上设置,所有道路上必须严格按不大于120米间距布置地下式市政消火栓。市政消火栓距路缘石不宜小于0.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癌合并结核护理查房
-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1课时 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儿童猩红热的护理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1电压教学设计
- 幼儿园教师培训简报
- 育儿嫂培训课程
-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SSS)(提高)巩固练习
- 湖北商贸学院《抽样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灵丘县山西省刁泉银铜矿业有限公司银、铜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件
-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英语(含答案解析)
- 物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个关键节点清单
- 公司装修许可证
- CQI-12涂装系统评审
- 信用管理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300题)
- 弯沉值计算表格-你懂得
- 2023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英文)-国际能源署
- 吸收光谱法的浅析
- 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
- 2021-卒中后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管理专家指导意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