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一)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对土地的经营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已成为一种低收入产业。同时由于农村中
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经济联系和感情日益淡漠,对土地的投资减少,粗放经营乃至弃耕撂荒等现象在所难免。其最主要的表现和造成的后果有以下几方面:
1、对土地长期投资得不够,导致土地生产条件恶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由于农业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因而缺乏对土地长期投入的动力和信心,即使有一定投入,也只是从关心近期经济效益出发,而不注重长期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械化水平下降;二是土地基础设施老化,目前全国8万多座水库中1/5是危险库,240万眼机井中大半已到更新年限,全国每年净减少灌溉面积300万亩左右;三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全国水、旱、虫灾等受灾面积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对土地的活劳动投入减少,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对土地活劳动投入减少最直接的表现是化肥投入量增加而有机肥使用量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1.5%,东北地区近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由5~8%下降到1~2%左右,对土地的活劳动投入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大批年轻的和素质相对较高的农业劳动力纷纷转向农外就业,导致从业劳动者素质降低,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3、粗放经营和浪费耕地的现象严重,导致耕地利用效率偏低农村改革之后,我国耕地主要实行的是按人均包的方式,一部分劳弱户经营不了或经营不好耕地,就只好走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劳强户在种地之余涉足他业谋取收入,成为兼业型农户,而当兼业经营发展到工商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时,农户逐渐消弱了对土地的投工投资,导致部分地方土地产出出现下降趋势。
(二)土地经营的分散化。实行承包制初期,我国耕地一般采取按人均包、按劳均包、按人劳比例均包三种方式。当时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励劳动者的热情,但平均承包造成了土地高度分散,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这种超小型平均化经营成为农业降低成本,吸收资金、技术和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主要障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造成耕作不便,一是许多农户共同使用同一水利设施,因较难管理造成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低;二是地块多,田埂道路占地多,给耕作、灌溉、植保带来诸多障碍;三是地块零散,不利于大型机械化的使用;四是地块分散,各家各户地界相连,农民争界争水纠纷不断。最后,妨碍了农业科学技术及时大面积的推广及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
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
截至目前,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包。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2.转让。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3.互换。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4.人股。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5.出租。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二、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序进行,处于探索阶段,但各种形式的流转已产生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行土地转包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面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承包了别人土地的务农人员收入也有所增加,活跃了农村经济。
2.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使土地荒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实行土地有偿转包.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滩能够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土地逐步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种植大户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三、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流转形式是在摸索中产生的,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没有通过发包方同意,没有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2.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流转。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造成土地难以流转。
3.流转涉及的农户多、规模小。流转给小户的面积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期短的多。流转期长的少,易造成短期效益行为,不利于对土地的投入和保护。
4.乡村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倡土地流转的宣传多、要求多,真正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少,农村没有足够的可供转移的土地。有些干部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户,流转不流转与干部没关系;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农民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用管等等,缺乏引导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存在土地强制流转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且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坏农民利益的问题。
6.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知不清或漠视,造成对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坏,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7.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
8.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土地流动渠道不畅,范围窄。
四、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经济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让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这一主要资本用活用好,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确实势在必行。从目前农村各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需求看,要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从政策上鼓励,从管理上规范。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允许承包者采取拍卖、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二是要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对承包他人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的种植能手,要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土地流转的程序、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登记、认可,并在此基础上与农业支持保护优惠政策挂勾,让土地流转合法、规范。四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鼓励部分农民大胆放弃土地,让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自然流转。
2.从舆论上引导,从机制上完善。在舆论引导上,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也是政府支持鼓励的,是与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并不矛盾的。同时要培育一批转包经营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和前景。在流转机制上,要把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主要资本,作为农村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建立有政策支持、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管理、农民自愿转受的土地流转机制。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有土地转让,即可通过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申报,再通过合理手续向受让方转包,或是通过村委会发包,让土地使用权在农村要素市场中活跃起来。
3.以效益为目标,以规模经营和城镇化为动力,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使用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增收的“双增”目标。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企业一基地一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自发地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带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部分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发展
二、三产业,继而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土地流转。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也不可能一致,要在总结目前各地自发产生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转让形式,把土地流转搞活。如对成片的荒滩,可采取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形式,大胆拍卖。对农民已承包的土地转让,可根据农民自愿的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转让。对连片抛荒的土地,可打破区域界限,招标招租。
5.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建设。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二是明确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防农村环境遭受破坏。同时,摸索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6.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群众自愿的原则;再次是依法有序的原则;最后是规范操作的原则。
7.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第一,适当进行宣传引导。第二,努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向。土地流转的方向应尽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第三,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第四,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监督。
8.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议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对土地的用途、项目、面积、价格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加有效、更为合理。
9.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帮助,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
第三篇: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土地要素、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如何在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是需要不断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建立现代农业。带着这些问题,襄州区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辖区土地流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近年来,襄州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据襄州区经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土地流转总量达23.9万亩,流转率达21%。3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1万亩,占全部土地流转面积的50%。但是,农地流转在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土地流转规模小、速度慢,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区30亩以上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10%,100亩以上的较大规模流转比例占5%,500亩以上大规模流转比例占2%,导致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很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流转面积由零散向集中连片转变。以“寄种”方式,将农民的土地连片集中,由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供水、技术和产品收获,农民“零投入、零风险”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并按寄种面积获得地租和寄种工资,同时享受增产分红,走出了“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新路子。据调查:程河镇乔庄村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高价租赁耕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并成立了襄州区程河镇乔庄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山东寿光县引进2000粒五彩椒种子,将蔬菜种植面积由150亩扩大到1000亩。还可解决1000名农民门口就业问题。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了现代农业。
流转方式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目前全区采取转包方式有转让、互换、代耕、将承包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实现了由初期农户之间单一的季节性转包流转向目前的多种流转方式转变,使土地流转关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依法自愿流转的要求。
流转渠道由自发向组织化转变。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惜地情结增强,土地流转逐渐由农户自发流转向有组织地协调推动转变。组织流转一般是由农户委托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或由村民委员会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黄集镇毛岗村连片种植烟叶,农户按交易面积获得土地租金700元/亩。自2009年以来,村委会每年连片面积在1300亩左右,占总面积的30%,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当年可为村民提供打工岗位近200个,增收近50万元,人均1000余元。但组织化流转要有政府引导,规范程度较高,土地大多成片,有一定规模,价格也较统一,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资源开发。
流转主体由个体向多元化转变。过去的土地流转主要是在同村的农户之间进行,经营主体大多是单一的农户。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一些原来的种养大户扩大了经营规模,新的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同时,还产生了一批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中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人员等成了流转土地的受让主体。目前,全区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租赁土地13万亩。通过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方式,开发建设了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标准化养猪、牛、羊、禽等养殖场及农家乐、水泥制品厂等。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流转收益由低收入向高效益转变。土地二轮承包时,农民流转土地是为了规避税费,很多土地撂荒无人耕种。随着农业费税取消,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逐年攀升,流转价格从当初无偿代耕,到目前每亩500-1000元,越是种植条件优越、效益高的地方流转价格越高。从调查的情况看,流转土地,特别是集中连片流转用于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反季节作物、畜禽养殖和旅游观光等高附加值农业的较多,用于粮食种植的较少。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值得关注、必须引起重视、亟待加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当前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行政推动,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必要的中介服务机构,供需双方流转信息很难实现有效对接,“流不出、转不进”依然同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流转监管机构,土地流转管理职责不明、管理缺位。
(二)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由于流转市场不完善,目前土地流转仍然是以转包和出租为主,相当一部分流转还是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处于自发阶段,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方式通常以“口头协议”私下进行,既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也没有通过合同或者契约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签订了书面协议的,有的是双方自行草拟的,内容极不规范;有的是村委会直接与投资业主签订的,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造成承包关系的混乱,为日后留下了纠纷隐患。
(三)农民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由于土地流转尚属“买方”市场,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业主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准入机制,业主流转土地后,因投资不足或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户土地租金,甚至放弃耕种,风险常常转嫁给农民和政府。特别是业主在租赁土地后一般都要修建一定的基础设施和临时性建筑,并对租赁的土地进行整理,这将打乱原有土地的界线,租赁期满后未能及时复耕,难以恢复原貌。
(四)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目前农村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效益农业,因种粮效益低,一些企业租到土地后基本不种粮,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业附加值,相对于效益较低的粮食种植,发展效益农业更具有诱惑力和竞争力。但保证一定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如果流转土地全部用于非粮食生产,会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五)土地规模流转比较困难。由于农户的承包地块零星分散,要流转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需要与不同的农户进行协商,既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成本,也加大了规模流转的难度。受国家政策补贴方式的限制,不种粮的、甚至撂荒的都可按承包面积获得各种惠农补贴,加大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加之还有部分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存保障,不愿转出。由于农业收入较低,农业开发又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造成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较少。
三、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土地流转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引导,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搞好确权登记,夯实流转基础。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帐“四相符”和“四到户”,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流转打下坚实基础。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流转程序。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土地流转尤其是规模化流转必须签订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否则流转无效。实行流转合同登记、鉴证制度,通过合同登记、鉴证,及时发现和纠正流转双方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对以转包、出租或其他方式流转的,要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要及时办理权证变更手续。
(三)健全管理体系,搞好流转服务。各级政府应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重新审定农村经管系统的工作职能、机构设置和手段保障问题,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落实好编制、人员、经费等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市、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市场机制,促进有序流转。一是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市、区县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通土地流转信息网,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收集、反映农户流转信息。二是建立价格评估指导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估、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格,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正合理。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流转市场的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建立风险保障金,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四是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形式。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并委托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土地股权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的长期有效联结。
(五)建立支持机制,鼓励土地流转。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货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加大对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风险金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财政性投入力度。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连片经营500亩以上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优先扶持,并给予合作社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规模承转耕地100亩以上进行粮食种植的给予财政补贴,这既可以保护粮食种植者的积极性,又能使一批流转土地最终进行粮食生产。鼓励长期外出迁入城镇并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对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并迁入城镇定居的农民,应享受与迁入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建立政策性投资和担保体系,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向现代农业发展集聚,建议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市级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合打捆各类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收益作为注册资本金,主要参与农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相关项目投资;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行为和农村各类权属证明质押融资以及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等。
(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配合,完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区县、乡镇和村一级要加大协调力度,认真协调解决行政区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部门工作责任制,将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逗硬督查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落到实处
第四篇: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张新贺2004073108土地资源管理1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安排它和使用它,使其发挥最佳效益。北京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情况复杂,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北京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一)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
XX省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四周与XX省、XX省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9°38'至40°51',东经115°25'至117°30'。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70公里左右。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西北黄土高原、XX省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北部系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东南部为平原,面积约占1/3。
XX省行政辖18个区县,XX县区有东城、西城、宣武、崇文4个区;近郊有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远郊有门头沟、房山、大兴、通州、顺义、昌平、平谷、怀柔8个区以及延庆、密云2个县。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XX省土地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1078平方公里,占67.5%;建设用地3197平方公里,占19.5%;未利用地2135平方公里,占13%。农用地中,耕地2364.4平方公里,占21.3%;园地1239.4平方公里,占11.2%;林地6903.5平方公里,占62.3%;牧草地20.4平方公里,占0.2%;其他农用地551.1平方公里,占5.0%。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2666.9平方公里,占83.4%;交通运输用地268.1平方公里,占8.4%;水利设施用地262.3平方公里,占8.2%。居民点工矿用地中,城市用地297.1平方公里,占11.1%;建制镇194.7平方公里,占7.3%;农村居民点885.5平方公里,占33.2%;独立工矿1008.3平方公里,占37.8%;特殊用地281.2平方公里,占10.5%。另外,XX省还有未利用地2134.9平方公里,其中未利用土地1800.7平方公里,占84.3%;其他土地334.1平方公里,占15.7%。未利用土地中,荒草地1419.5平方公里,占78.8%;盐碱地2.9平方公里,占0.2%;沼泽地0.5平方公里,占0.03%;沙地11.1平方公里,占0.6%;裸土地8.6平方公里,占0.5%;裸岩石砾地338.6平方公里,占18.8%;其他未利用地19.6平方公里,占1.1%。其他土地中,河流水面195.9平方公里,占58.6%;湖泊水面0.6平方公里,占0.2%;苇地4.5平方公里,占1.3%;滩涂133.2平方公里,占39.9%。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特点
总结一下,北京的土地资源在其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过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其独有的土地利用特征:
1.城市用地是核心,XX县区用地服务于城市。虽然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XX省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复杂多样,其中农用地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近70%,农用地中耕地和林地又占85%,但同其他地区相比,非农业建设用地比重较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两项占土地总面积的15.5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全市的人口和产业主要集中于城市用地,形成了以城市用地为核心、XX县区用纳服务于城市的特点。
2.土地利用的程度高,速度快。全市大多数土地已利用,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81%,其中近XX县区和平原区土地利用率达95%以上;1996至2001年间,全市耕地共减少78.47万亩,减幅为15.21%。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土地利用的程度比较高,速度比较快。
3.从地域上看,由北京XX县区向近XX县区、远XX县区呈现这样一种环形结构利用特征:XX县区城市建设用地—近XX县区城乡混合用地—远郊平原区商品粮、副食品生产基地(城郊农业用地)—远郊半山区、山区林果生产基地(城郊生态农业用地)。这种环形结构主要是由城市的辐射作用造成的,这种作用具有距离衰减的特征。
二、北京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北京土地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XX省土地利用存在无序建设的问题。有关人士介绍说,上轮XX省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结果显示,北京的组团式发展规划基本上不够成功,从“卫片”上看,北京的城市发展状态与期望有很大差距,从国土资源部地籍司遥感监测结果上看,70%至80%的建设是在控制区范围以外的,绿化带中真正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多,无序建设的情况很严重,特别是XX县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更乱,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2.此外,XX省土地利用效率低,存在一定程度粗放利用的现象。虽然XX省的土地利用正逐步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从许多方面看,仍较为粗放。首先是多年来建设用地以外延扩展为主,占用了大量土地,而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大量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甚至造成闲置和浪费;农村居民点中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人均用地达237平方米,超出国家标准高限87平方米;城镇存量土地也还有相当潜力。其次农用地的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偏低,耕地的有效利用面积和单产水平都不高,果园单产及林地的单位生产量等都低于先进水平。如XX县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效率低,土地的生态状况在下降,掠夺式利用土地情况严重,从土地生产力上看是在降低土地生产力。这是一个比较尖锐的矛盾。
3.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按全市常住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土地面积仅0.152公顷(2.28亩),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5,人均耕地0.032公顷(0.48亩)、人均林地0.058公顷(0.87亩),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30%和31%。根据市房屋土地局及有关专家所做的土地资源质量评价,全市土地资源中好的和比较好的
一、
二、三等地仅占35.3%;耕地总量中,中低产田占44.3%;林地总量中,有林地面积只占38.5%。而且,XX省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4.耕地面积减少过多过快。据统计,1949-1995年全市耕地净减少131627公顷(197.44万亩),年平均减少3760公顷(5.64万亩),其中1993-1995年三年共减少耕地58860公顷(88.29万亩),年均19620公顷(29.43万亩),耕地减少主要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占53.85%)和各项建设占用(占36.99%)。
5.土地资源不足。目前,全市未利用地中宜农地仅15600公顷(23.4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山前洪积扇、浅山缓坡及永定河沿岸,宜林、宜牧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开发利用有一定难度。
6.近年来,XX省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加重,以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化肥、农药、地膜等的过度使用,再加上水土流失和风沙化,使得土地出现退化趋势,土地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XX省受污染的耕地达84000多公顷,50%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土流失面积达304000公顷,风沙化土地达88700公顷,尚有260000公顷荒山荒地需要绿化。土地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土地利用的规划审查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力度,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严格监督,严格控制土地利用的无序扩张。XX省相关部门要对城市各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并严格按规划执行土地利用的建设。另外政府可以进行土地利用方向上的引导和调控,整治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建立规划公告制度,各区、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并广泛宣传,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同时,各级政府要将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严格执行。要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规划实施的监测水平。
(二)加快土地粗放式利用向集约型利用转变的步伐,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挖潜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地土地开发要有计划的进行,要集中开发,在达到一定土地利用率之后再装移重点开发其他区域。
(三)进行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前提,因地制宜,适度开发。耕地的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条件较好、投资效益较高的地区,并
与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同步进行。开发荒地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搞好规划设计,保护生态平衡。鼓励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地区与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开发荒地和其他农用地。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四)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位置。耕地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耕地的前提,必须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切实保护农用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由用地单位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按市有关规定足额交纳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开垦新耕地。
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用地管理,防止耕地毁坏,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的力度,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适当增加牧草地面积。
(五)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各项建设应当尽量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已利用土地的潜力;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农业发展也要充分利用现有农用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集中连片治理,力争平原地区大部分耕地实现高产稳产,丘陵山区达到每人半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
(六)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同时,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做到地尽其用。
(七)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加快山区生态系统建设。加强治理环境污染,限制污染型工业场所建设,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大力提倡环保型农业,宣传化肥、农药、地膜等对土地的破坏作用,鼓励农民使用天然肥料开展农业;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以水源保护林和水土保持和森林建设为核心,开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营造、中幼龄林抚育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山洪泥石流防治、节水灌溉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积极发展林果业,全面控制水土流失,禁止开垦坡耕地,对已有的坡耕地要根据条件和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
以上是我针对北京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所题的建议,重点还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土地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坚持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相结合,防止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利用,加强土地退化的防治,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XX县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XX县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
XX县区受地貌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同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土地干旱和经营粗放等问题。针对此现状和问题,XX县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
XX县区土地利用现状对策探讨
1.研究地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XX县区位于XX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太岳山之北,太行山,吕梁山两襟中央,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112°31′,北纬37°12′~37°21′之间。全县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耕地96万亩亩。县境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为广袤的平川。最高点孟山,海拔1962米;最低处境内汾河下游两岸,海拔735米。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惠济河、柳根河、瀴涧河、昌源河、官沟河和过境河流汾河,为黄河水系。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1℃、无霜期158天、降水量439毫米。
1.2社会经济条件
XX县区辖5镇9乡,总人口约49.7653万,其中农业人口42.26万。总面积12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97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295亩。XX县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旅游大县、文化大县。
2、XX县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土地资源利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
XX县区地形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南部土石山区,中部及东北部黄土丘陵区和西北XX县区(XX县区地貌类型分布见表一)。XX县区地貌空间分异十分显著,景观格局与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和明显的差异性。在这样明显的地貌地域分异基础上,XX县区土地利用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XX县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见图一)。南部土石山区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以孟山乡为例,面积233.7平方公里,耕地10752亩,国有和村有林地21万亩,退耕还林地4808亩,林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1.3%。西北XX县区主要以耕地为主,以宁固镇为例,土地面积9.9万亩,耕地6.9万亩,耕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9.7%。
图1XX县区景观类型分布图
二、XX县区行政区划图
(备注;原千庄乡并入现在东泉镇、普洞乡并入现在段村镇,果子沟乡并入现在卜宜乡)
表1XX县区各地貌类型的分布统计表
地貌类型
占总面积比例
海拔
主要分布行政单元
东南部土石山区中部黄土丘陵区西北XX县区
45.6﹪15.80%38.60%
1000米以上孟山乡、千庄乡、果子沟乡、普洞乡
850-1000米东泉、卜宜、朱坑、襄垣、岳壁、洪善、中都等乡736-800米
古陶、宁固、香乐、杜家庄、南政等乡镇以及洪善、中都、襄垣、岳壁等乡镇的部分村庄
备注:
为统计方便,统计采用原合并乡镇之前的行政单位名称
2.2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XX县区是一个人口大县,同时也是一个耕地资源贫乏县(XX县区土地利用类型见表二),尤其是适合开发的耕地面积更有限。通过表一与表二的对比不难发现,XX县区耕地面积明显超出其合理范围。适合做耕地的西北XX县区仅占全县面积的38.6%,而XX县区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70.2%。
用地类型
面积(万亩)96.9763185.4820638.33670.5853811.8056712.989990.812730.5178939.392722.47391209.373368
占总面积比例%
46.3172.61818.3100.2805.6396.2040.3880.24718.8151.182100.000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未利用地其他用地总计
表2XX县区土地利用类型表
2.3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XX县区黄土丘陵面积占全县面积的占全县面积的15.8%。,集中分布在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地貌地表形态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尤其以东泉镇(不包括原千庄乡部分)朱坑乡,岳壁乡尤为严重。据统计,XX县区唯一的中型水库(正好位于黄土丘陵区)总库容为尹回水库,库容总面积为26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蝴蝶泉导游词
- DB12T 481-2013 洗染业皮具护理服务规范
- 七夕节促销活动策划
- 高等数学教程 上册 第4版 测试题及答案 高数2-测试一 - 答案
-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胶管采购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务谈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盱眙经济开发区圣山路及新海大道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历史期中复习课件七年级上册复习课件(部编版2024)
- 7.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 同步练习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2光的反射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现代管理原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电子元器件有效贮存期、超期复验及装机前的筛选要求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怀感恩与爱同行 主题班会课件
- 停车收费系统购买合同范本
- 初中美术板报设计1ppt课件
- 浅谈智能化工程总包管理及智能化工程深化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