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这些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根瘤菌、菟丝子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C.象在热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D.浅海生态系统中,可能由于浮游藻类被大量捕食造成某时刻生物量少于浮游动物参考答案:C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参考答案:C3.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参考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所以D不正确。5.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C.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比0.3g/m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高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参考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细胞在清水中,气孔开放;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详解】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保卫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的外壁伸张拉长,气孔开放,A错误;蔗糖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B错误;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比0.3g/m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低,保卫细胞失水皱缩,其内侧壁拉直,气孔关闭,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结合题图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各个选项。6.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以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参考答案: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B正确;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一般不能形成杂种个体,C错误;试管婴儿的产生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但该技术无法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D正确.【考点定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细胞融合的概念及方法;胚胎移植.【名师点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7.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枝条要求溶液浓度高B.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C.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越小,NaOH扩散的深度越大,说明NaOH进入琼脂块的扩散速率越高参考答案: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枝条要求溶液浓度较低,A错误;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B正确;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而不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说明NaOH进入琼脂块的扩散速率相同,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操作、选用的检测试剂、试剂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生过程中注意积累。8.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利用过氧化氢、鲜猪肝均浆和氧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活性酶的影响参考答案:C【考点】39:酶的特性;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A、碘液可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但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A错误;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氧化铁溶液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较氧化铁溶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更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二氧化锰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D、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的最适pH是2.0左右,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C.9.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参考答案: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但不能代表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结果形成了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殖隔离在是指不能杂交或者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之后的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有效配子,因而两者不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10.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的合成是由甲、乙共同控制的

B.甲、乙中共含有A、G、C、T四种碱基

C.若甲中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若a、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丙中最多有(x+y)/3个肽键参考答案:D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参考答案:D【分析】1、信息传递的特点:往往是双向的。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植物可通过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传递信号,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信息的种类及实例;识记信息传递的特点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2.把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含ADP、磷酸、NADP+等物质的溶液中,用如图所示的条件进行光合作

用,实验后绘成曲线,该曲线表示()A.有机物合成量

B.O2释放量C.ATP、NADPH的数量

D.CO2吸收量参考答案:C13.高压蒸汽湿热灭菌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①加水②排冷气③装置灭菌物品④98kPa下灭菌⑤加盖⑥0kPa下排气,打开灭菌锅.A.①③⑤②④⑥ B.②③⑤①⑥④ C.①②④⑤③⑥ D.②⑤①⑥④③参考答案:A.高压蒸汽锅灭菌的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1、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2、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3、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14.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和诱导基因突变的生理作用分别是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②加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③使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④干扰DNA的正常复制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D15.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参考答案: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为生命活动供能

(3).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4).垂体

(5).暗反应

(6).1、2

(7).含有的蛋白质不同试题分析:(1)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2)3种信号分子中只有一种信号分子能够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说明了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3)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同时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有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5)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6.下列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⑤⑧ D.⑦⑧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在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⑤错误;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来自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汇合,但没有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⑧错误。17.将用3H标记的谷氨酸注入胰腺的腺泡细胞后,合成物质X并分泌到细胞外(如图),其中的①②及物质X分别是(

)

A.内质网、高尔基体、胰岛素

B.内质网、线粒体、胰高血糖素

C.高尔基体、中心体、胰蛋白酶

D.内质网、高尔基体、呼吸酶参考答案:A18.四分体存在于A.初级精(卵)母细胞的各时期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有丝分裂各时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分裂第一次及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参考答案:答案:B19.下列有关细胞核功能的最本质的叙述是A.细胞核是细胞最中心的部分

B.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C.细胞核与生命的连续性有密切关系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参考答案:D20.右图是某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可能反映的是

①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③该生物的基因型:

④该生物的表现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21.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参考答案:A2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参考答案:A23.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4D.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参考答案:D24.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甲和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失活B.乙图中当酶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催化反应速率不再增加C.乙图中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的活性逐渐增加D.将甲的纵坐标改成乙中的催化反应速率,坐标曲线和原曲线不一样参考答案:D25.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参考答案:D【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 【解答】解:A、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A正确; B、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B正确; C、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C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能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26.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A.a是核糖,b则为核甘酸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糖参考答案:C27.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

)①酶②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ATP④DNA分子⑤mRNA⑥tRNA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酸碱度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参考答案:D2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定不需要通过囊泡机制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温度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一定比Fe3+催化效果好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参考答案:B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解答】解:A、消化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囊泡的运输,A错误;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温度是给反应提供能量,B正确;C、过氧化氢酶催化效果不一定比Fe3+催化效果好,因为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C错误;D、酶可以反复利用,并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分解会产生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B.

29.右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参考答案:D30.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控制耳垂的基因用A、a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B.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D.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

参考答案:答案:D31.下列有关DNA片断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碱基被相邻的两个核糖连在一起

B.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五碳糖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参考答案:C32.下列条件下,改变哪一项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关系不大?()A.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B.提高温度C.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 D.增加光照强度参考答案:A【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解答】解:A、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关系不大,A正确;B、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强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错误;C、适当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光合作用强度会随之增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会随之增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错误.故选:A.33.下列三条曲线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在如图甲、乙、丙中的①②③④中均涉及染色体数目减半,其中“减半”的原因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解:①下降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分裂;②下降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分裂;③下降是由于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分裂;④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分裂.因此,①?④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完全相同的是①和②,③和④.故选:A.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34.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问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A.12544

B.11036

C.10816

D.12800参考答案:B35.一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是()A.显性纯合子 B.隐性纯合子 C.杂合子 D.不能判断参考答案:D.A、如果是AABB,则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可以是显性纯合子,A可能;B、由于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只能产生ab的配子,B不可能;C、由于AaBB、AABb、AaBb等都是杂合子,都可以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配子,C可能;D、由于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正确.36.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C、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参考答案:A37.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浸染其他生物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参考答案:C38.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的全部蛇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块腐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落叶松参考答案:D39.下表为病毒、细胞及其他结构的大小,据表中数据,分析原核细胞直径的大小范围是

A.0.02-0.2微米

B.0.1-2微米

C.1-2微米

D.0.1-数千微米参考答案:B40.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一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02NS

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于二者的R基不同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20分)下面是某长翅红限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由Ⅱ到Ⅲ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圈Ⅳ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细胞核中DNA含量为图Ⅱ时期的_______________。此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还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3)图V细胞仅表示出该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其表示的时期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___方框的位置(填①或②),该时期整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___________,染色单体数__________,染色体组数_____________。(4)果蝇的红眼(E)对自眼(e)为显性,请在图I中的适当位置标出该果蝇决定眼色的基因。(5)已知果蝇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细胞c所形成的精子与一只残翅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腿结合,发育为一只残翅白眼果蝇,请在下面方榧中画出a的染色体组成情况。若a所形成的精子与上述雌性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所发育成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6)假定该果蝇的三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这个精原细胞可产生________种精子。(7)由I到Ⅱ的过程中,细胞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如左下图所示,少量的信使RNA分子就可以指导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精细胞

1,4

变形(3)①

4

16

2(4)见图一(5)见图二

长翅红眼雌果蝇(6)两(7)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42.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1)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探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表所示:组别酶的种类酶的浓度(%)原生质体产量(×106个/g)镜检结果1纤维素酶1.00.4未解离的细胞团多果胶酶0.52纤维素酶1.00.08有许多碎片果胶酶1.03纤维素酶0.51.5未完全解离果胶酶0.54纤维素酶0.53.4解离较好,细胞破碎严重果胶酶1.05纤维素酶0.418.8解离充分,碎片少果胶酶0.7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__________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的浓度。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__________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浓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的__________(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__________的溶液中促融。(3)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__________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4)为达到育种目标,还需要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抗性检测以筛选得到抗性马铃薯新种。参考答案:

(1).5

(2).果胶酶

(3).略高于

(4).幼根

(5).PEG(或“聚乙二醇”)

(6).解离、漂洗

(7).有丝分裂中

(8).青枯病试题分析:分析图表,第1组和第2组、第3组和第4组的纤维素酶浓度相同,果胶酶浓度不同,实验结果原生质的产量不同,故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果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