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题型_第1页
文化经典题型_第2页
文化经典题型_第3页
文化经典题型_第4页
文化经典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鉴赏评价D

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对文本某些特色作深入思考,形成看法并作出判断

2.表达应用E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感情

3.探究F

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社会价值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考纲解读1.材料呈现上,或节选经典原文,要求概括并评述观点;或概述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要求探究经典中的社会现实意义。2.题目设置上,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可能是着重于经典中的主要观点的提炼;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设题方式1.(2009·福建)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真题体验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1、读文——内引外联,把握内涵2、审题——明晰题旨,凸显关键3、表述——条理清楚,表述规范内引即不离文句,不离文段,不离题干;外联即调动与经典相关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迁移,以把握文本内涵。方法归纳1、观点鲜明、准确、有个性2、事例概括简要3、分析说理全面、精当特别提醒得分关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9分)

世人皆言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儒家的孔、孟和道家的老、庄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两种心态,只不过孔、孟更为用世些,而老、庄更为超然些罢了。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实际上,老子和孔子一样怀有治国安邦的抱负,因而《老子》书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老子的“无为”并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手段而已。“无为”的实质,是提倡顺应自然的行为,反对妄为,不勉强从事,排除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行为。1、老子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其实也是“儒道互补”的体现。结合上面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第三次市联考试题)问题探究1、老子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其实也是“儒道互补”的体现。结合上面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学生一:儒家讲求有为,道家讲究无为,为与不为之间,才能互相克制,保证不过度,即“为而有度”,唯有这样的互补,才是正确的发展思想。学生二:老子主张自己制造的东西却不独享,自己有功绩不要自恃有功,办成事情不要居功自傲。这体现了道家超然出世的情怀和通达宽大的气概,既与儒家有一定的吻合,又补充了入世之道。参考示例:老子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里的“生”“为”“功成”显然都是一种儒家积极用世态度。(2分)‖“不有”“不恃”“弗居”,也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要顺应自然,不勉强从事,这是道家超然通达的心态。‖由此可见,这两句话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没有明确题旨条理不清晰2、“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请就“无为而治”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加以探究。(5分)学生三:我认为家庭教育理念应该依孩子个人的本性爱好而来,顺应他的自然天性,不强加意志于他,用自己的目标为他上锁,但同时又要反对溺爱孩子,让他肆意妄为,应有家庭独有的理念引导孩子,避免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同时及时纠正孩子的不适当举措,以免酿成整个家庭的悲剧。参考示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关注太多,限制太多,其实,家长应该放放手,做到“无为而治”。‖这里“无为”不是不为,并非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在家庭教育上不作为,而应该要按规律办事,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因势利导。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应做好榜样,起好表率,成为他们的领航人,让孩子们在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栋梁之才。‖总之,在家庭教育中,“无为而治”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没有凸显关键

实际上,老子和孔子一样怀有治国安邦的抱负,因而《老子》书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老子的“无为”并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手段而已。“无为”的实质,是提倡顺应自然的行为,反对妄为,不勉强从事,排除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行为。明示观点——阐述理由——回应观点1、读文——内引外联,把握内涵2、审题——明晰题旨,凸显关键3、表述——条理清楚,表述规范特别提醒前提关键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9分)“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的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功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里,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练习巩固《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的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功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根据第二段文字,对“慎独”这种修养作出解释。(3分)【参考示例】“慎独”是一种内外俱善的道德修养,既强调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也注重外在表现行为上的谨慎小心。“慎独”也可以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符合道德的规范。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参考示例】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慎独”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青少年可塑性较强,尤其应该从小培养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这不仅有助于心理健康,也有助于确立现代生活理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慎独”,严于自律,不仅有利于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更有益于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里,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真题体验2011答题方向答案要点提示:①两段文字都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