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学习目标]1.知道区域的整体性,结合“稻田养鱼”的案例,能够分析区域内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2.知道区域的差异性和关联性,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知道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结合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对比,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一、区域整体性|教材初探|1.区域的要素。(1)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

、水文、

、土壤等。(3)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

等。(4)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气候生物经济2.区域内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①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

,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②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

,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物质和能量自然界整体性|迁移应用|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1)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答案: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2)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答案: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稻鱼共生系统成为青田县的“名片”,青田县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县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过程评价|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特产中宁枸杞俗称“红宝”,具有粒大、肉厚、籽少的特点,已被引种到十几个省级行政区。但中宁枸杞无论被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答案:D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2.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3.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3题,四个地区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答案:2.C3.A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下图,完成4~5题。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增强地面辐射解析: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表明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水域面积广阔,用地比较紧张。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位于半干旱、干旱区,水域面积小,且荒地多,无需利用水域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黄土高原地势较高、起伏较大,地表径流量不大,水域面积较小。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湖泊、水塘等水域面积大,且经济密度较大,工农业用地比较紧张,在四地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第5题,图中显示,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答案:4.D5.B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春秋时期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据此完成6~7题。6.某一地区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出区域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动态性7.由夏商时期到春秋时期以后,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气候由比较湿润变得干燥B.植被景观由森林变成草原C.多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恶化D.海平面明显比现在低解析:第6题,动物、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和气候因素联系密切,区域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变化,这体现出区域的整体性。故选A项。第7题,夏商时期,华北地区有野象生存,而大象的生活习性表明其生存环境应具备热带或亚热带的一些地理特征,因而可以推断当时华北地区气候比较暖湿,而春秋时期以后大象生存地域南移,说明气候变得干燥。故选A项。答案:6.A7.A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教材初探|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答案:不同的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区域差异的原因。(2)区域关联性。①区域

是区域关联的基础。②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③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

要素和

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

。差异自然人文发展方向|迁移应用|过去,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房屋建筑特点差别较大。北方房屋墙体厚,窗户开在南墙,大而明亮,房顶坡度平缓或是平顶,冬季取暖多为火炕。南方房屋墙体薄,南北墙均有窗户,房顶坡度大,廊檐较宽,床多为木床或竹床。如今,现代城市高楼林立,已经没有了过去南北方建筑的显著差异,单纯从建筑外观不容易区别南方和北方了。(1)以南方和北方的传统民居建筑差异为例,说明南方与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答案: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其房屋建筑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特点。(2)现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答案:现在南北方建筑差异已不明显。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要素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降低。|过程评价|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图,完成1~3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无霜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土壤是水稻土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路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解析:第1题,甲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相对较少。第2题,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以水田为主且分布较为分散。第3题,丁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答案:1.B2.A3.D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完成4~5题。地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甲乙海拔4.表中甲、乙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5.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形成了从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变化,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随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差异造成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形成了从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特征,是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水分差异造成的。所以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故选B项。第5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农业生产的优势是光照充足,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质,①正确。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纬度较高,热量与东部季风区相比没有明显优势,②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③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积累更多的有机质,④正确。故选D项。答案:4.B5.D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教材初探|1.认识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的关系。(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

。(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

。因地制宜关联性2.认识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差异性与关联性。(1)自然环境的差异。项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①位于北纬30°—33°附近②地处我国

的中部,长江入海口①大致位于北纬44°—48°②地处我国

的中部气候条件①

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①

气候②雨热同期,但

稍强耕地条件①以

为主②耕地多为

,较为分散③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①

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

,集中连片③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大陆性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面积黑土旱地石油(2)生产活动的差异。项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及产业

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主要种植

,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3)区域要素的变化与区域发展。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

、社会以及

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水田畜牧业水稻春小麦经济自然|迁移应用|阅读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图(图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图(图乙),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乙甲(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有何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的年平均气温比松嫩平原高。主要是受纬度高低和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的影响。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较低。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较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对其种植业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导致了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作物熟制等的不同。(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呈现出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答案: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同时稠密的水网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小,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对机械化作业十分有利,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5)从耕地条件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哪一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为什么?答案:松嫩平原的耕地条件比长江三角洲优越。原因是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力较黑土低,且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集中连片,且人均耕地面积较多。(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发展工业各自所利用的优势条件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但其海陆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则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过程评价|

在我国随着成本大幅度上涨,以劳动力、土地和外来资本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机器代人”应运而生。读“机器代人”与区域发展关系图,完成1~2题。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①人口②土地③资金④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机器代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淘汰了当地传统产业B.减少了区域人口数量C.压缩了区域发展空间D.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没有资金和技术优势,③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丰富,且土地价格低,因此具有人口和土地优势,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项。第2题,根据材料,“机器代人”会引入技术和带来创新,引起当地传统产业的升级,A项错误;“机器代人”引起产业升级,原产业人口减少,新兴产业人口增多,不一定会减少区域人口数量,B项错误;根据材料,机器代人生产促进空间优化,扩大了区域发展空间,C项错误;根据材料,“机器代人”带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D项正确。答案:1.A2.D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宜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桑基农业”。据此完成3~4题。3.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B.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有肥沃的红壤4.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形成“桑基农业”。第4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速度快,城镇建设大量占用农业用地,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反映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3.A4.D探究点一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例1】读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图中A、B平原的农业发展与C、D平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信息提取推断结论信息1图中A、B平原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信息2图中C、D平原分别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热量不足信息3C、D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解决措施应是依靠技术手段改善热量条件信息4相对C、D平原而言,A、B平原纬度较低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科技水平较高等答案:(1)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耐低温作物的生长。(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用温室、塑料大棚等改善热量条件的措施。(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科技水平较高。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思路(1)比较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比较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3)比较人类活动,包括工农业发展水平、城市、人口、社会发展状况等。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2题。地区甲乙经纬度102°E,25°N113°E,28°N海拔/m1891681月平均气温/℃7.447月平均气温/℃19.832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解析:第1题,结合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判断,甲地不可能在黄土高原或青藏高原上;成都平原位于北纬30°以北,东经110°以西。第2题,由表可知,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近;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甲地距海洋比乙地远,夏季气温应该高于乙地,所以不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甲地海拔高,位于云贵高原,夏季气温较低。所以,主要原因是地形不同。答案:1.D2.A探究点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是全国海洋资源富集区之一,从北向南其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海岸带宽阔平坦,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的大丰区利用潮汐通道(由海伸向陆地或潮滩的潮流通道)建设深水良港。右图为江苏省沿海地区简图。(1)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江苏省盐田区分布在北部沿海的气候原因。(2)据图文材料,简述大丰港建设的区位优势。(3)依据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原则,请你为图中江苏省沿海北、中、南的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信息提取推断结论信息1江苏省盐田区分布在北部沿海的气候原因江苏省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高,更接近北方地区,晴天多,光照较强,雨季较短,多大风天气,海水蒸发较旺盛,有利于晒盐信息2大丰港建设的区位优势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大丰港港阔水深,表现为该港口利用潮汐通道与深海相连,海上交通条件好,建港的水域条件好;陆地滩涂平坦开阔,陆域建港条件优越,这是该港口建设的优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交通、腹地、运输需求及城市依托条件较为优越,表现为该港紧邻公路、铁路等,可以实现陆海联运;大丰港的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运输需求大;由图可知,该港口处于连云港与上海港的中间位置,是该航线的中转站和补给站,位置优越;距离韩国、日本的港口较近,发展国际航运潜力大;该港口以地级市盐城市为依托,城市对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大信息3为图中江苏省沿海北、中、南的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北部盐田集中,应依托海盐资源发展化工工业及海运;中部地区贯通南北,靠近国际市场,位置优越,应利用大丰港的交通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海洋旅游业;南部沿海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渔业资源丰富,而且靠近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依托这些优势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工业或利用区域较为发达的优势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答案:(1)北部沿海地区,多大风天气;与南方比,北部雨季较短或晴天多(或者答旱季长),光照较强,海水蒸发较旺盛,利于晒盐。(2)自然条件:大丰港利用潮汐通道与深海相连,陆地滩涂平坦开阔,港阔水深。社会经济条件:陆地交通便利,可以实现陆海联运;大丰港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地处我国南北航线的中心附近,成为连云港到上海港的中转站和补给站;距离韩国、日本的港口较近,利于发展国际航运;以地级市盐城市为依托。(3)北部沿海以海盐资源发展化工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中部沿海利用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发展国际贸易、海洋旅游业;南部沿海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或利用资金优势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因地制宜谋发展的思路运用本区域的特色充分开发资源的效能发展经济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1)地形陡峭,坡度大,水土容易流失,但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2)降水较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坡度小,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这叫“宜粮则粮”。(4)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和江苏省简图。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重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两省级行政区的自然特征。项目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

。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

。河流河流少,水量小③

矿产资源丰富,以④

为主较少(2)比较两省级行政区三次产业比重的差异。(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