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溶液,溶液变黄,说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性: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通常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直至呈红褐色,停止加热D.在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变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阴离子 B.核外有3个电子层C.核外电子数为18 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的CH4质量为16g/mol B.3.01×1023个CO2分子的质量约为22gC.H2O的摩尔质量为18g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4、实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为了生成的产物不容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FeCl2和烧碱溶液所用的蒸馏水通常要煮沸B.可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苯,以隔绝空气C.向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胶头滴管尖嘴不能伸入到试管内D.产生Fe(OH)2沉淀后,不能震荡试管5、世界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应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片⑦银色漆颜料⑧易拉罐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 B.①②⑥⑧⑨ C.③⑤⑨ D.③④⑤⑥⑧⑨6、用洁净的铂丝蘸取下列物质灼烧,能观察到火焰颜色为黄色的是()A. B. C. D.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8、只用一种试剂,将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分开,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9、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C.等质量的两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体积:NaHCO3<Na2CO3D.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NaHCO310、向和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液,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D.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1、将1.5g两种金属混合物的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则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Ag和Cu B.Al和Fe C.Mg和Al D.Zn和Cu12、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转移溶液13、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C.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D.简单离子半径:M->Q+>R2+14、现有下列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②所含微粒数、③微粒本身大小、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体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16、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A.H2SO4→SO2 B.H2S→SO2 C.S→SO2 D.SO2→SO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橄榄石(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的组成和性质。(1)橄榄石的组成元素是O和____、____(填元素符号),化学式为__________。(2)写出白色粉末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色粉末A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A是用途最广的金属,B、C是两种常见气体单质,E溶液为常见强酸,D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F的化学名称:_______。(2)写出第②步C在B中燃烧的反应现象:_______。(3)写出第④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4)F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19、把18.0mol·L-1的浓硫酸稀释成1.80mol·L-1的稀硫酸100mL,实验操作如下:(1)请在下列操作步骤中填写有关的空格:①用量筒量取________mL的18.0mol·L-1的浓硫酸;②将__________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__________的烧杯中;③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_______mL的容量瓶中;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⑤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__处;⑥改用__________逐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⑦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⑧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2)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实验误差。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写)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②摇匀后,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20、粗盐中含有Ca2+、Mg2+及SO42-,除去杂质离子所加入的试剂及顺序可以是:试剂①NaOH、试剂②________、试剂③________、试剂④________,在加试剂③后,应先进行一个实验操作________之后再加入试剂④。21、氨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标准状况下,将500L氨气溶于水形成1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工业上常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合成硝酸的主要途径。合成的第一步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下列反应中的氨与氨氧化法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____。A.2Na+2NH3=2NaNH2+H2↑B.2NH3+3CuO=3Cu+N2+3H2OC.4NH3+6NO=5N2+6H2OD.HNO3+NH3=NH4NO3工业中的尾气(假设只有NO和NO2)用烧碱进行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和NO+NO2+2OH-=____+H2O(配平该方程式)。(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HNO3500mL,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NO。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所得溶液(金属阳离子只有Cu2+)中加入1L1mol·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质量为39.2g。①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②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③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4)有H2SO4和HNO3的混合溶液20mL,加入0.25mol•L-1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w(g)和Ba(OH)2溶液的体积V(mL)的关系如图所示(C点混合液呈中性)。则原混合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向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溶液,溶液变黄,说明有Fe3+生成,说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故A正确;B.瓷坩埚会与熔融氢氧化钠反应,熔化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采用瓷坩埚,应该采用铁坩埚,故B错误;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通常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故C错误;D.与溶液中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溶液的质量减小,故D错误;故选A。2、D【解析】

A.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说明得到了电子,属于阴离子,故A正确;B.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得到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正确;C.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计算出核外电子数为18,故C正确;D.17号元素为Cl元素,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为氯离子,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3、B【解析】

A.1mol的CH4质量为16g,故A错误;B.3.01×1023个CO2分子的质量约为×44g/mol=22g,故B正确;C.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故D错误;故答案选B。4、C【解析】

实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由于Fe(OH)2有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故在制取的过程中的关键是要防氧化,据此分析。【详解】A.FeCl2和烧碱溶液要现用现配,且配制溶液的蒸馏水要煮沸以除去氧气,确保Fe(OH)2的生成在无氧的环境里,故A正确;B.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苯或一层油,以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溶入,故B正确;C.向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要将胶头滴管的尖嘴伸入到FeCl2溶液中,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入时接触空气溶有氧气,故C错误;D.产生Fe(OH)2沉淀后,若震荡试管,会增大沉淀与空气的接触的机会,使沉淀更易被氧化,故D正确。【点睛】Fe(OH)2固体、FeCl2溶液和Fe(OH)2胶体制备均需要保持无氧的环境,所用到的试剂需要现配现用,在制备过程中常加入隔氧剂(苯、汽油、植物油等比水轻的有机溶剂)隔绝氧气。5、D【解析】

根据人体摄入铝的途径判断,人体摄入铝元素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完成的,凡是使用铝制炊具、餐具、食品包装,或吃含有铝的药物、食品都会摄入过多的铝,即凡与人的食用物品及口腔接触的物品都必须控制铝的使用,都需要加以控制。【详解】①制铝合金用于制炊具外的材料,不必严加控制,这些材料不会直接接触消化系统,难以被吸收,故①不必控制;②制电线后,电线不会直接接触消化系统,难以被吸收,故②不必控制;③用铝制炊具,势必有部分铝元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这种做法必须控制,故③需控制;④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其中含有铝,在净化水的过程中铝可能随水进入人体,故④需控制;⑤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其中含有铝,用明矾及小苏打做食物膨化剂也可能进入人体,故⑤需控制;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人在服药时铝元素也会进入人体,这种做法必须控制,故⑥需控制;⑦银色油漆不会直接接触消化系统,难以被吸收,故⑦不必控制;⑧用铝易拉罐,饮料中就会含有铝元素,其中的铝元素会随饮料喝进人体内,故⑧需控制;⑨用铝包装糖果和小食品,铝会污染糖果和小食品,食品中的铝元素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故⑨需控制;结合以上分析可知,③④⑤⑥⑧⑨需控制;故选:D。6、D【解析】

A.含有Cu元素,焰色反应的焰色为绿色,A错误;B.含有Ca元素,焰色反应的焰色为砖红色,B错误;C.含有Ba元素,焰色反应的焰色为黄绿色,C错误;D.含有Na元素,焰色反应的焰色为黄色,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7、A【解析】

A.8gO2为0.25mol,所以含有0.5mol的O原子,一个氧原子有8个电子,所以共含有4mol的电子,故A正确;B.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故B错误;C.标况下盐酸是液态,故C错误;D.1mol钠完全反应失去1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A。8、D【解析】

A.NaOH能与(NH4)2SO4、NH4Cl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B.AgNO3能与四种物质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C.BaCl2能与Na2SO4、(NH4)2SO4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D.分别出现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D。【点睛】一般SO42-常用Ba2+检验,Cl-常用Ag+检验,NH4+常用OH-检验,综合起来用Ba(OH)2检验这四种物质。9、D【解析】

A.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则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错误;B.常温时水溶解性:Na2CO3>NaHCO3,B错误;C.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106)大于碳酸氢钠(84),质量相等时,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更大,故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Na2CO3<NaHCO3,C错误;D.根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NaHCO3,D正确。答案选D。10、C【解析】

向和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液,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段表示沉淀的质量减小,为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b点之后沉淀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沉淀的量为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根据分析回答;【详解】从图像可以看出,ab段表示氢氧化铝的溶解,溶解的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离子反应,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oa段表示沉淀达到最大量,A.从a到b,消耗了0.1mol氢氧化铝,,根据B中分析可知c(NaOH)=,则V(NaOH)===0.05L=50mL,V=350+50=400mL,故A正确;B.由图像可知,Mg(OH)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和MgCl2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4mol,Al(OH)3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AlCl3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3mol,共消耗氢氧化钠0.7mol,用去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为0.35L,c(NaOH)===2mol/L,故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沉淀最大量时的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和0.1mol,则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mol=2:1,由于与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浓度之比为2:1,故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沉淀达到最大量后,溶解的是氢氧化铝,故离子反应为,故D正确;答案选C。11、B【解析】

假设金属都为+2价,根据计算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平均值法判断。【详解】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05mol,假设金属都为+2价,则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M=m÷n=1.5÷0.05=30,则A、Ag和Cu均与盐酸不反应,A不符合;B、当Al的化合价为+2价时,可看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27=18,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平均值可以达到30,故B符合;C、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当Al的化合价为+2价时,可看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27=18,二者都小于30,平均值不可能为30,故C不符合;D、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Cu与盐酸不反应,当Zn为3.25g时,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质量大于1.5g,故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本题利用平均值法解答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答题效率,注意化合价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转化关系。12、D【解析】

A.称量时左物右码,操作正确,选项A正确;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选项B正确;C.过滤时,遵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正确,选项C正确;D.转移溶液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选项D不规范;答案选D。13、D【解析】

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Y的化合价只有-2价,则Y为O元素;X的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小且只有+1价,则X为H元素;M的最高正价为+7价,最低负价为-1价,因为F没有正价,所以M为C1元素;Z元素最低负价为-3价,最高价为+5价,且Z的原子半径小于M的原子半径,则Z为N元素;Q只有+1价,R只有+2价,Q、R的原子半径均大于M的原子半径,且R的原子半径大于Q的原子半径,故Q为Na元素,R为Ca元素,综上,X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N元素,M为C1元素,Q为Na.元素,R为Ca元素。【详解】A.由分析可知,Q为Na元素,位于第三周期IA族,A正确;B.由分析可知,X、Y、Z分别为H、O、N,可以形成HNO3、NH4NO3、NH3∙H2O,HNO3属于酸、NH4NO3属于盐、NH3∙H2O属于碱,B正确;C.由分析可知,Z、M分别为N、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NO3和HClO4,都是强酸,C正确;D.由分析可知,M、Q、R分别为:Cl、Na、Ca,简单离子分别为Cl-、Na+、Ca2+,根据“层多径大、序大径小”,离子半径:M->R2+>Q+,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选B,H、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很容易能想到HNO3、NH4NO3,但是本选项考查的是碱,只能是NH3∙H2O。14、B【解析】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微粒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而气体微粒间的距离远大于气体微粒的大小,则体积取决于微粒之间的距离。【详解】①温度和压强对微粒间的距离影响较大,①正确②所含微粒数越多,体积越大,②正确;③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气体间的距离,微粒本身大小对体积几乎无影响,③错误;④微粒间的距离越远,体积越大,④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15、D【解析】

A.两者均为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均为电中性,故A不选;B.溶液中溶质微粒也可以带电,例如NaCl溶液中可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大分子胶体中的胶粒也可以不带电,故B不选;C.两者的微粒均可透过滤纸,故C不选;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会出现明亮的光带,即丁达尔效应,两者可用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分,故D选。故答案为D。16、A【解析】

A.H2SO4→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正确;B.H2S→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C.S→SO2的转化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被氧化,故C错误;D.SO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MgSi2MgO·SiO2光导纤维等合理即可SiO2+2OH-=SiO32-+H2O【解析】

橄榄石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白色胶状沉淀,推知该胶状沉淀为硅酸,灼烧后生成二氧化硅,质量为1.8g,则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硅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Na2SiO3,橄榄石与过量盐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应是Mg(OH)2,质量为3.48g,则物质的量为,因此该化合物中,硅元素与镁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因此橄榄石的化学式为:2MgO·SiO2;(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橄榄石的组成元素是O和Mg、Si,化学式为2MgO·SiO2,本题答案为:Mg;Si;2MgO·SiO2;(2)白色粉末为二氧化硅,用途有:制造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光导纤维、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耐火材料的原料,本题答案为:光导纤维等;(3)白色粉未为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本题答案为:SiO2+2OH-=SiO32-+H2O。18、Cl2氯化亚铁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Fe+2FeCl3=3FeCl2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2H2O+O2=4Fe(OH)3【解析】

B、C是气体单质,B、C反应生成E,E溶液为常见强酸,所以E溶液是盐酸;A是用途最广的金属,D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A是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C是氢气、B是氯气,D是氯化铁,F是氯化亚铁。【详解】根据以上分析,(1)B是氯气,化学式是Cl2;F是氯化亚铁。(2)C是氢气、B是氯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是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3)第④步反应是氯化铁和铁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Fe+2FeCl3=3FeCl2。(4)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主要涉及铁的转化,利用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图来推断物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A、D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19、10.0浓硫酸蒸馏水1001~2cm胶头滴管无影响偏小【解析】

(1)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配制1.80mol/L

的稀硫酸100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根据计算结果选择量筒规格;根据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法解答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正确方法完成各小题;(2)根据实验操作对c=的影响分析配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详解】(1)①配制1.80mol/L

的稀硫酸100mL,需要18.0mol/L

的浓硫酸的体积为=0.01L=10mL,故答案为:10.0;②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蒸馏水中,顺序不能颠倒,故答案为:浓硫酸;蒸馏水;③配制100mL溶液需要选用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⑤⑥定容时先直接加入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故答案为:1-2cm;胶头滴管;(2)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对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产生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答案为:无影响;②摇匀后,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20、BaCl2Na2CO3HCl过滤【解析】

粗盐中含有Ca2+、Mg2+及SO42-,Mg2+用氢氧根离子沉淀,SO42-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Ca2+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转化为沉淀,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以此来解答。【详解】先除Mg2+,还是先除SO42-都可以,Ca2+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就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然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试剂①为NaOH,②为BaCl2,③为Na2CO3,④为HCl,加试剂③后,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则应先进行一个实验操作为过滤,最后加入HCl,除去溶液中的OH-、CO32-,再加热除去过量的HCl,就得到NaCl溶液,故试剂②是BaCl2;试剂③是Na2CO3;试剂④是HCl;进行的操作是过滤。【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实验设计,把握分离发生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碳酸钠溶液一定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就可以同时除去原溶液中的Ca2+和加入的过量的Ba2+,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实验能力。21、22.3SO2+2NH3•H2O=(NH4)2SO3+H2O[或SO2+2NH3+H2O=(NH4)2SO3]4NH3+5O24NO+6H2OBC2NO2-3Cu+8H++2NO3-=3Cu2++2NO↑+4H2O2:12.40.251【解析】

(1)根据c=计算氨水的浓度;(2)根据已知信息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应方程式,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NH3为还原剂,进行分析其他几反应中氨气的作用;(3)根据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规律进行解答;(4)根据n(H+)=n(OH-

)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标准状况下,将500L氨气溶于水形成1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22.3mol·L-1。工业上常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氨气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H3•H2O=(NH4)2SO3+H2O[或SO2+2NH3+H2O=(NH4)2SO3],所以答案为:22.3;SO2+2NH3•H2O=(NH4)2SO3+H2O[或SO2+2NH3+H2O=(NH4)2SO3];(2)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所以答案:4NH3+5O24NO+6H2O;A.在4NH3+5O24NO+6H2O反应中,氨气做还原剂,2Na+2NH3=2NaNH2+H2↑反应中,氨气做氧化剂,所以与氨氧化法中的氨作用不相同,故A错误;B.在2NH3+3CuO=3Cu+N2+3H2O反应中,氨气做还原剂,所以与氨氧化法中的氨作用相同,故B正确;C.在4NH3+6NO=5N2+6H2O反应中,氨气做还原剂,所以与氨氧化法中的氨作用相同,故C正确;D.HNO3+NH3=NH4NO3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所以答案:BC。由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配平,NO中N为+2价,NO2中N为+4,显然是个归中反应,生成化合物中N为+3价,再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O+NO2+2OH-=2NO2-+H2O,故答案为NO2-;本题答案为:4NH3+5O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