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预叙功能_第1页
《红楼梦》中的预叙功能_第2页
《红楼梦》中的预叙功能_第3页
《红楼梦》中的预叙功能_第4页
《红楼梦》中的预叙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中的预叙功能

法国科学家克利斯蒂安麦茨指出,“叙事作品是一个双重时间序列……时间和叙事过程(指的时间和可指的时间)”。这个二元性不仅可以造成时况上的扭曲——这在叙事作品中司空见惯,例如主人公三年的生活用小说中的两句话或者电影中几个‘反复’剪接的镜头来概括——而且,更根本的是,我们由此注意到,叙事作品的功能之一即是把一个时况兑现在另一个时况当中。”1任何小说都必然要涉及上述两种时况,即“故事的时况”与“叙事的时况”。所谓“故事的时况”,即小说所讲述的那个故事的实际时间;所谓“叙事的时况”,是指该故事在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时间状态。故事时况与叙事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果将后来才发生的事件提到前面来讲述,这在叙事学中叫做“预叙”。预叙有明示与暗示之别,明示的预叙清楚地交待出在某一具体时间之后发生的某一件事;暗示的预叙只隐约地预示人物未来的命运和结局。预叙还有内在式和外在式的区别,发生在第一叙事时间以内的为内在式,发生在第一叙事时间以外的为外在式。内在式预叙的最重要的功能是用来填补未来叙事中出现的省略或空白;外在式预叙的主要功能则是交待延伸到第一叙事时间之外的人物或事件的最终结局。在预叙中经常使用的还有所谓的“重复预叙”,即第一次表现某一个即将在以后的时间内反复发生的事件时,便对此后该事件的重复加以预告。法国叙事学家日奈特认为,与插叙和倒叙相比,预叙在西方19世纪小说中“明显地较为罕见”2。但在中国,自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自宋元话本到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预叙的使用都极为普遍。《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以往小说中的预叙方式,使之更加丰富、含蓄并具有了情节化、性格化的特点。一《梅》、《红字》、《个人”——将预应力作为统领全情节的组成部分以偈语、谶言作暗示性的预叙早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出现,如《搜神记·韩凭夫妇》中,韩凭被康王囚禁,其妻何氏“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3这三句韵语暗示着将来的情节,即何氏“心有死志”。唐传奇小说《裴航》中,樊夫人送给裴航一首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4也属于暗示性的预叙。宋元话本小说中暗示性的预叙就更为多见了,但大多是以说书人的口吻径直说出。如《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开头用四句诗暗示道:“天高寂没声,苍苍无处寻。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5暗示主人公的厄运具有无法逃避的必然性。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也常以诗词格言作为预叙的方式,如《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当商人乔俊要娶周巡检的小娘子春香为妾时,叙述者预示道:“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这乔俊娶这个妇人为妾,直使得‘一家人口因他丧,万贯家资指日休。’”6《水浒传》第五回写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长老送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并让他终身受用。这是对后来鲁智深结局的暗示性预叙。果然在第九十九回中,鲁智深听到潮信后,回忆起了师父的偈言,安然坐化圆寂。金圣叹的评点本则将四句偈言改为:“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7这一改动显然是为了情节的前后一致。由此可见预叙在情节关联中的重要作用。《金瓶梅》以相面和占卜作为暗示性预叙的方式,第二十九回“吴神仙冰鉴定终身”、第四十六回“妻妾戏笑卜龟儿”分别让吴神仙和老婆子为西门庆、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孙雪娥、庞春梅等人相面占卜,从而预示了各自的命运结局。张竹坡对此评述道:“此回乃一部大关键也。上文二十八回一一写出来之人,至此回方一一为之遥断结果。盖作者恐后文顺手写去,或致错乱,故一一定其规模,下文皆照此结果此数人也。此数人之结果完,而书亦完矣。直谓此书至此结亦可。”8可见这一预叙的重要。《红楼梦》9汲取了以往小说中暗示性预叙的艺术经验而又有所发展,它不再使用纯粹的偈语、谶言、占卜,而是以判词、曲词、谜语、酒令及诗词的形式来实现预叙的功能,同时使之成为情节的组成部分,并且符合每一人物的个性。这首先集中地表现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这一回通篇运用了暗示性的预叙,以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的判词,听到十二支《红楼梦曲》为线索,将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和贾家的命运及结局作了一次整体性的预叙。无论是构思的巧妙,还是体制的宏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成为全书最耐人寻味的章节之一。从表层来看,这些判词巧妙地运用了题画诗的写法,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或显或隐,或深或浅,对人物的命运、性格乃至于局部情节作了高度的概括。显者如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画面上则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就暗示着巧姐最终被刘姥姥救出,过着自食其力的农家生活。更让人感兴趣的当然还是那些深藏不露的判词,许多红学家对其含义作过专门的研究甚至争论。本文无意再对此发表意见,仅就其在预叙方面的不同功能做些比较分析。人物的判词共有十四首,涉及到十五人,其共同点是每首判词的前两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后两句则具有或强或弱的预叙功能。最为含蓄的当属黛玉、宝钗的判词,她们两人地位最重要,却共用了一首判词,而且与其他人的判词相比,预叙的功能也最为淡薄。“可叹停机德”,叹宝钗之德;“堪怜咏絮才”,怜黛玉之才,如果说这两句是对两人性格的一种描述,那么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从字面上看,只是以双关的修辞手法隐指两人的姓名而已。甲戌本脂批也发现了这一判词的难以索解,所以认为后两句“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但是“生非其地”又是指什么呢?有人解释说玉带本为腰带,金簪本为首饰,现在却分别挂在了林中、埋在了冰雪之下,因而暗示着两人的悲剧命运。这种解释虽然可通,但毕竟太绕弯子了。可见作者有意使其预叙功能尽量深藏不露。史湘云判词的后两句也比较含蓄,“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一般都认为是用娥皇、女英哭舜和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典故,暗示着史湘云婚姻的不幸。但从字面上看,则预示着湘云寿命不永。王熙凤判词的后两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暗示了其悲剧结局,这一点已毫无疑问。但由于作者运用了拆字法,遂使“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出现了三十余种解释。其他如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妙玉、李纨等人判词的预叙功能则相对要明确一些。如元春四句判词的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含义,尽管红学家有多种解释,但从预叙的角度来看,“虎兔相逢”,或按照己卯本作“虎兕相逢”,都明显地预示着元春终难逃脱毁灭的命运。但与以往小说中出现的预叙相比,毕竟还是要含蓄得多。似露非露,半吞半吐,既增强了悬念感,又增强了命运不可捉摸的梦幻感。这正是《红楼梦》以判词作为预叙方式的特点之一。判词之外,又有十二支《红楼梦曲》,其内容与判词基本一致而又更为具体,因此成为探求人物结局与有关情节的重要依据。从《终身误》一曲可知,宝玉与宝钗完婚后仍不忘“木石前盟”;《枉凝眉》曲则预示着黛玉为爱情的破灭而夭亡。这与两人的判词相比,显然更加具体和详尽了。再一个显著特点是,《红楼梦曲》在预叙功能中又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哀伤之情感人肺腑。如《恨无常》曲在预叙元春暴死悲剧的同时,又哀告父母:“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就使预叙笼罩在一种悲戚的情绪之中。第三个特点,《红楼梦曲》在预叙中由个别推广到一般,因而具有了人生的哲理性。如《分骨肉》曲中的“自古穷通皆有定”、《乐中悲》曲中的“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世难容》曲中的“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以及《聪明累》中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等等。这些特点都是以往小说中的预叙所没有的。从预叙的时间跨度来看,上述预叙大部分贯穿于小说的始终,结局都在第一故事时间之内完成。只有元春的预叙结局出现得稍早一些,因为她的结局关系到整个贾家的结局。相比之下,探春的预叙结局则要晚一些,甚至延伸到了故事之外,因而属于外在式的预叙。二设置预叙功能的必要性《红楼梦》暗示性的预叙还集中表现在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和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如此大量制作灯谜,这在《红楼梦》之前的小说中还从来没有过。这些灯谜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具有预叙功能,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及其结局。作者不是生硬地将谜语插入小说之中,而是使制灯谜成为了故事情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前后连接得巧妙而自然。第二十二回中先是元春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大家去猜,然后吩咐每人也做一个送进去。但有趣的是,元春谜语的谜面究竟是什么未写出,显见这只不过是个引子。接着又将贾环的灯谜作一陪衬,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致,才命众姊妹将自己作的灯谜写出来。然后又穿插进贾政问贾兰为何没来,再渲染贾政在场众人都不自在。这才引出了贾母和贾政带有总括性质的两条谜语,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众人的谜语在与每人的身份、性格相一致的前提下具有着暗示的预叙功能。贾母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稍”,脂砚斋早已指出是寓“树倒猢狲散”之意。这不仅与贾母一家之长的身份相吻合,而且由贾母说出,其预叙之意更易引起人们的深思。同样,贾政的谜语从谜面上来看,也符合其身份;更让人深思的是,“有言必应”四字似乎是要印证贾母的预言。如果将两条谜语合起来看,那就预示着“树倒猢狲散”将是贾家必然的结局。如果说以上两条谜语只是谜面具有预叙功能的话,那么下面的几条谜语无论谜面还是谜底,其预叙功能都非常明显。庚辰本仅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四条谜语,接下来的三条谜语甲辰本、戚序本、程高本情况不太一致。但有意思的是,无论何种版本,都是以贾政为视角将这些谜语的谜面和谜底写出。因为谜语本身并不多么深奥,所以贾政不加思索,随口就说出了谜底。人们自然会与前面贾政“有言必应”的谜语相联系,因而其暗示之意就更加突出了。将六条谜语与七人的判词及《红楼梦曲》作一比较,可以发现谜语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预叙完全一致且有所补充。如元春的判词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恨无常》曲为“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而其谜语则为:“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可以看出,判词较为含蓄,《恨无常》曲比较悲险,谜语则更突出了命运的不可捉摸及瞬间的变化。再如黛玉与宝钗同用一条判词,对两人命运结局的预示也非常含蓄,《枉凝眉》曲则只是对宝、黛爱情悲剧作了预示。而那条以七律作成的谜语就不同了,无论理解为宝钗所作,还是理解为黛玉所作,其预叙功能都要明确得多。甲辰本脂批便认为“此黛玉一生愁绪之意”。第五十回中,先以李纨、李纹、李绮的谜语作陪衬,然后引出了湘云的《点绛唇》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谜语说出后,又不急于将谜底写出,而是让众人乱猜一气。最后让宝玉说出谜底是“耍的猴儿”。正是这个极浅近的谜语,却具有着强烈的预叙功能。与前面贾母的谜语联系起来看,仍暗示着贾家“树倒猢狲散”的最终结局。接下来是宝钗、宝玉、黛玉分别作的三个灯谜,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只有谜面没有谜底。从谜面来看,不仅每一谜语的风格都符合各自的个性,而且还具有暗示的预叙功能。宝钗谜语的后两句“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意味深长。虽然经历了半天的风吹雨打,却听不到佛塔铜铃之声。这就是说,那个玲珑剔透的宝塔,不过是一虚假的幻像而已,所谓的“金玉良缘”就是这样一座虚幻的宝塔。宝玉谜语的前两句“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将琅玕比做黛玉,黛玉不幸死去,宝、黛两人只能是“天上人间两渺茫”,稀嘘感叹而已。黛玉谜语的后两句“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暗示黛玉在经历了一场重大变故后,又重新回到了仙界之中。与前面的谜语相比,这几条谜语的预叙功能更为隐蔽含蓄。至于薛宝琴的那十首怀古诗,其中也不乏预叙之意,兹不备述。《红楼梦》还经常以酒令作为预叙方式,这也是以往小说中所少见的。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所设酒席上,蒋玉菡作了一首《女儿悲》的酒令:“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脂砚斋在“灯花并头结双蕊”一句下批道:“佳谶也。”因为灯花是吉兆,“双蕊”又暗含夫妻团圆之意,故这两句预示了蒋玉菡将娶袭人为妻,而且婚后生活和睦美满。第六十二回在宝玉、宝琴的生日宴席上,黛玉、湘云分别作了一个酒令。黛玉令中的“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如此孤凄悲凉,预示了黛玉的不幸结局。湘云令中的“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如此险象丛生,预示了湘云的坎坷一生。宝钗和宝玉“射覆”时分别射了一个“宝”字和“钗”字,宝玉则以“敲断玉钗红烛冷”加以解释,这就预示了两人最终将会分离,宝钗婚后当会独守空闺。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姊妹行花名签酒令,诗句与抽签人的命运结局一一相合,使这些诗句带有了“谶语”的性质,达到了预叙的目的。尤其是探春的“日边红杏倚云栽”,预示了探春日后所得“贵婿”出自帝王之家,或远嫁海外,做海外的王妃。李纨的“竹篱茅舍自甘心”,预示了李纨最终并未逃脱厄运,只能“枉与他人作笑谈”。湘云的“只恐夜深花睡去”,预示了湘云婚后美满生活的短暂。香菱的“连理枝头花正开”,预示了香菱将要受到夏金桂的摧残,结局只能是“莲枯藕败”。黛玉的“莫怨东风当自嗟”,以王昭君的悲剧命运预示了黛玉的不幸。袭人的“桃红又是一年春”预示了袭人离开贾府后,又嫁给了蒋玉菡的结局。除了以谜语、酒令作为“谶语”实现预叙功能外,许多诗词也具有预叙的功能。如第二十五回癞头和尚抚摸玉石时吟的那首诗:“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预示了宝玉在偿清风月情债之后终会回到青埂峰下。再如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以秋花、秋草、秋夜、秋窗、秋梦、秋风、秋雨、秋院等一系列凄凉惨淡的景物,烘托了内心的孤独寂寞哀怨惆怅,预示着其不幸的命运遭际。最有意思的是第七十回众人以柳絮填词,这是大观园诗社最后一次的作品,其中不少诗词预示了各自的命运结局。如探春的《南柯子》上阕:“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预示了探春的结局将像柳絮一样,听任东西南北分离的苦痛。宝玉接下去作的下阕:“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年再见,隔年期!”预示了宝玉与黛玉的生死别离。黛玉的《唐多令》和宝钗的《临江仙》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黛玉缠绵悲戚、沉痛凄凉,预示了其理想的最终破灭。宝钗踌躇满志、情绪高扬,预示了其虽独守空闺却不动于心的最后结局。上述预叙都极为含蓄隐蔽,因而都属于暗示性的预叙。由于这些预叙的结局大部分都发生在80回之后,这就为探求小说80回之后的情节提供了线索。个别的预叙讲述了第一故事之外的情节,遂使小说的内容更为丰富。整体上来看,这些预叙所交待的结局都带有悲剧性质,因而也就使全书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气氛。三《换取》的预叙在《红楼梦》之前,明示性的预叙经常让叙述者直接说出或者借人物之口说出。如《金瓶梅》第三十一回西门庆慷慨地借给吴典恩一百两银子,这时叙述者说道:“看官听说:后来西门庆死了,家中时败势衰,吴月娘守寡,被平安儿偷盗出解当库头面,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吴驿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与玳安有奸,要罗置月娘出官,恩将仇报。此系后事,表过不提。”叙述者以说书人的口吻将60余回之后的事直接预叙了出来。再如第三十五回西门庆对白赉光说道:“明日管皇庄薛公公家请吃酒,路远去不成。后日又要打听接新巡按。又是东京太师老爷四公子又选了驸马……这连日通辛苦的了不得。”通过人物之口预叙了西门庆近几日的活动安排。《红楼梦》的叙述者有时虽也像以往的小说那样,直接作出明示性的预叙,但说书人的语气已经大大减弱了。如第四回贾雨村胡乱判了薛蟠致死人命案后,叙述者说道:“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诚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发配了他才罢。”巧妙地以贾雨村的内心活动作出了预叙。甲戌本脂砚斋批道:“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所谓“伏下千里伏线”,即预叙之意。有时《红楼梦》也通过人物之口来作明示性的预叙,如第一回僧道二人对顽石说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段话是对全书结局的预叙,故甲辰本脂砚斋评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还有甄士隐梦中听到的僧道俩人所述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还泪之事,实际上也是明示性的预叙。但通过僧道之口说出,就带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第十三回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凤姐,是一段比较特殊的预叙。她明确告诉凤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预示贾家有朝一日会“乐极悲生”、“否极泰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性的预叙。另一方面她又向凤姐提出了两条建议,但这些建议是否被采纳,则不得而知,因而可视为是故事外的预叙。接着,她又向凤姐透露了近期将要降临的一件非常喜事,只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但究竟是何喜事,又没有明确说出。最后,她赠给凤姐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又是对全书结局的暗示性预叙。从时间距离来看,这段预叙有近有远;从事件性质来看,有明有暗;从空间跨度来看,有内有外。这是《红楼梦》在预叙方面的一个独创。相比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