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闭卷考试,请独立答题,禁止查阅资料。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A.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与现代人差别较大,仍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A项正确;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并非磨制石器,排除B项;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但不具备现代人的特征,排除C项;北京人靠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并未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2.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分析可知,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贾湖居民已经学会水稻种植和畜养,他们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已经学会保存火种,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A项;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B项;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是关于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相关信息。从三个遗址的共同点中,可以推断出当时的中国()遗址信息半坡遗址遗址里有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还有彩陶良渚遗址遗址里权贵墓地发现大量精美玉器,其他墓地很少陶寺遗址遗址里有石制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大量陶器A.原始手工业得到发展 B.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C.已经进入到青铜时代 D.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表“生产工具、彩陶、玉器、陶器”等信息,可以看出原始手工业已经得到发展,所以才能制造出以上器物,A项正确;图表未显示部落联盟时期的信息,排除B项;图表未显示出土青铜相关器物,无法得出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排除C项;图表无法反映贫富差距大,排除D项。故选A项。4.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C项正确;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不是因为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排除A项;“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与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无关,排除B项;“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5.“禅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即帝王把帝位让给他人。通过这种办法推选出的部族联盟首领依次是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相传尧年老时让位给舜,舜年老时让位给禹。所以通过禅让推选出的部族联盟首领依次是尧、舜、禹,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顺序错误,故选D。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早期人类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的汇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属于远古居民;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属于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远古传说,题干材料都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时代,排除B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时代,排除C项;题干表述的时期还没有出现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7.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当时的晋国主要统治今山西地区,齐国主要统治者今天的山东省地区。因此山西省简称为晋,山东省简称鲁,B项正确;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排除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君主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确立于夏朝,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确立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B项。8.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买”“贯”“宝”中都含有“贝”字,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A项正确;商朝礼器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排除B项;“贝”不适合用来作食器,排除C项;“贝”不是酒具,排除D项。故选A项。9.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答案】B【解析】【详解】从“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包含有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B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并未对其数量进行说明,无法得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的结论,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工艺高超,但在本题中,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进行叙述,无法直接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工艺高超,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未对商周青铜器的分布地区进行说明,无法表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分布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10.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可知,考古发掘与古书记载相互印证,A项正确;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11.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鲁国国君心中,齐、晋、楚三国地位高于周王室,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齐、楚、晋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分封制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约束,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体现了周王室地位衰落,A项正确;“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不是朝觐周王减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投靠诸侯大国,可见齐国、晋国和楚国实力上升,但是无法判断鲁国成为春秋时期霸主,排除C项;周王是天下共主,朝觐周王与是不是宗亲无关,依据分封制,鲁王每年都要朝觐周王,排除D项。故选A项。1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爵位,提高了秦国将士的军队战斗力,B项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鼓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3.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李冰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灵渠修建于秦朝时期,位于今天的广西境内,排除A项;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南北沟通,排除B项;三峡大坝是现代的综合性水利枢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且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A项正确;《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排除B项;《孟子》《韩非子》分别反映了孟子、韩非子的思想,排除CD项。故选A项。15.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和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C项正确;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B项;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指的是秦朝建立后,皇帝称自己所用的印章为玺,只有皇帝能使用玉为材质的印章,称为玉玺,群臣不敢使用玉作为印章,这体现了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项正确;人们以金玉为印是在秦以前,排除A项;“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说明秦朝时无人敢用玉作为印章,不能说明“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排除C项;玉玺为皇帝独有是在秦朝建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因此选项中的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A项是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不属于圆形方孔钱,排除A项;B项货币是战国时期的刀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是春秋时期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十分贫困,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是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有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提倡节俭,废除一些严刑峻法等,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文景之治”局面,B项正确;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9.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C项正确;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排除A项;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排除B项;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我国北部边防,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巴郡办有郡学,有的县有县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不仅改变了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而且为地方政权的建设输送了一批人才,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儒学人才培养,推行蜀郡文翁的办学经验,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排除A项;推广办学经验与禁锢人们思想言行无关,排除B项;利用考试选拔官员开始于隋朝,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小题,30分)2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对研究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答案】(1)半坡居民;彩陶制作水平较高;能用原始符号表达;具有一定的原始审美观。(2)甲骨文;商朝。(3)司母戊鼎;说明商朝国力的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的精湛。(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解析】【详解】(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是半坡居民制作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属于有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彩陶制作水平较高,能用原始符号表达,具有一定的原始审美观等。(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司母戊鼎图。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根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告诉我们,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等。2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生产力发展】材料一(下图)(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诸侯纷争】材料二从春秋到战国政治版图(从左到右)的变动(下图)(2)材料二所示政治版图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变革】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上》(3)据材料三归纳“商君”变法的措施。各国变法后,我国进入哪种社会形态?【思想解放】材料四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造就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铁农具的使用;(2)诸侯纷争:出现统一趋势等;(3)废井田(或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封建社会;(4)动荡与巨变或社会大变革或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的图片可知,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铁农具的使用。【小问2详解】社会现实:根据材料二“从春秋到战国”政治版图变动,我们可以看到诸侯国在变少,领土面积扩大,由此可以得出此时诸侯纷争,出现统一趋势。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君”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社会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变法后,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小问4详解】阶段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或社会转型时期)。23.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我校七年级学生“走进百家争鸣”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鸣”之原】材料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1)根据材料一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任务二一“鸣”之物】材料二: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③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⑤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⑥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2)材料二是同学们整理的百家之言,其中属于儒家和法家的名言分辨有哪些(填序号)?【任务三—“鸣”之功】材料三: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则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时期。(3)依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我国的影响。【任务四—“鸣”之续】(4)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个学派的治国之策来治理国家?请选择学派并说明理由。【答案】(1)政治上:社会动荡,诸侯林立,相对自由;经济: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科技的进步;文化:私学兴起。(2)儒家:①④;法家:③⑥(3)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动摇周天子的地位,促进了各诸侯国的改革;促进了私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4)法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可归纳出政治上:社会动荡,诸侯林立,相对自由;根据“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可归纳出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根据“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可归纳出科技:科技的进步;根据“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可归纳出文化:私学兴起。【小问2详解】根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的“德、礼”等内容可知,①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主张;根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以德治国,④是儒家学派的主张。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实行严刑酷法,③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⑥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是法家学派的主张。【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可归纳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则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可归纳出动摇周天子的地位,促进了各诸侯国的改革;根据“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时期。”可归纳出促进了私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小问4详解】开放题,任选一个学派的治国之策,说明理由即可,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故选择法家的观点。【点睛】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下图)材料三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