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眉.....页脚1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派别:儒、道、法、墨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儒家孔子①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③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复温习、当仁不让于师、坚持正确意见。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孟子①发展仁,提出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实行仁政来扩充和回复善性荀子①仁政,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力量③性恶论,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子①集权观: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变革观: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③法制观:以法为本,严刑酷法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了手工业者的利益)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中国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就能成为圣贤。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背景: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八股取士禁锢人思想2、“异端”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万物皆生于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思想主张: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3、影响:这些就是中国早期的民主思想,早期的民主思想的出现本身就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封建制度以强有力的冲击。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生积极作用。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鸦片战争后各阶层的反应:b.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地主):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c.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实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评价:大体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技术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环境。2、维新思想:a.背景:19C90S,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西学知识增长。c.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结合,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思想界产生“大飓风”巨大影响。梁启超: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主张“变法之本,在渔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严复:编译《天演论》,严厉批判君权论,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他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要求在中国变法维新,才能由弱变强,否则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d.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e.意义: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阵地:《新青年》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思想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觉醒,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三)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a.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b.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c.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主义队伍: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1、三民主义(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提出)1)内容:a.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b.民权:“恢复中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c.民生:“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2)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1)内容:a.民族: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平等。b.民权: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c.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2)评价: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其核心,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但它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三)总体评价:三民主义是其资产积极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有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二)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形成过程:a.发端:国民革命运动中(1924-1927)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思考。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的重要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b.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标志。他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战时期(1936-1945)。成熟的标志是1940、1《新民主主义论》:它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建国后(1949后)的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提出主要矛盾、主要任务。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特点: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髓是实事求是3、影响:a.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共的指导思想c.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指导作用。(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形成与发展: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①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①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国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④“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3)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历史意义a.性质: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b.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作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觉醒(一)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古希腊城邦工商业的发展②政治因素: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人的因素:古希腊城邦平民地位的提高智者涵义:古希腊城邦中以传授雄辩术和修辞学(城邦公民政治技能)为生的教师代表人物:普罗塔(泰)戈拉(约公元前481-前411)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即把个人而不是把神当作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个人的感觉而否定神的意志,进而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历史影响:这是人类个人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二)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年)历史背景:①古希腊雅典城邦制度由鼎盛逐渐走向衰落②智者学派重视个人作用,但忽视社会道德哲学地位:开创哲学研究新方向→由研究自然到研究人本身(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思想主张: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一说“知识即美德”),即反省自己的生活、完善自己的灵魂,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历史影响:第一次在哲学上关注人本身,其崇尚理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深远影响(三)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之异同相同之处:都关注人、强调人的价值;都否认绝对权威不同之处:智者学派注重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注重追求真理,重视完善灵魂◎第二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一)文艺复兴(公元14世纪-17世纪)历史背景:①物质前提: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力量壮大③文化基础:古典文化的传承和世俗文化的发展④批判对象:罗马天主教会统治束缚了社会发展基本涵义:公元14到17世纪源于意大利进而扩展到欧洲的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的、反罗马天主教神权统治、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提倡世俗追求和现世幸福,反对来世主义;提倡理性,追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主义代表人物:①但丁的《神曲》揭露了教皇统治的罪恶②彼特拉克的《歌集》首倡人文主义新思想③薄伽丘的《十日谈》讴歌人性、反封建思想④达·芬奇、拉斐尔等通过绘画展现人性的美⑤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历史影响: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倡导“人性”解放,冲击了罗马天主教神学和封建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宗教改革运动也起了推动作用(二)宗教改革(公元16世纪·1517年)历史背景:①德国分裂割据,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控制剥削严重②罗马教皇在德国大卖赎罪券激化与德国各阶层的矛盾③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在德国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代表人物:德国的马丁·路德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思想主张: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人只有靠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即所谓的“唯信称义”(信仰得救);人人有权直接、自由地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自主地与上帝交往,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以建立廉俭教会;否认教会高于国家,认为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等等历史影响: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反罗马天主教廷统治的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西欧国家新教组织的建立,促进了欧洲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异同相同之处:都处于西欧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发展的时代;都批判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震撼了罗马天主教会和欧洲封建制度;都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为欧洲走向近代奠定了基础;不同之处:前者侧重于世俗文化、崇尚理性与科学的结合,后者侧重于宗教新义;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领域,后者则表现为有政治色彩的宗教改革运动;前者社会层面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后者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前者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后者以新教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第三课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一)欧洲启蒙运动(公元17世纪-18世纪)历史背景:①经济: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加快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和壮大③文化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人的理性觉醒④政治: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束缚社会发展⑤内在需求: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需要理论指导⑥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推动基本涵义:公元17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封建君主专制反天主教会压迫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即主张用人的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迷信与愚昧;提倡民主自由和人权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与神权特权;提倡主权在民和实行法治,反对封建王权与专制暴政发展进程:17世纪在英国兴起(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早),18世纪在法国形成高峰并逐步扩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德国、美国、亚洲的日本和中国等)代表人物:①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自然权利)和自由平等;倡导君主立宪(开明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神权②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以保障人民主权),倡导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反对君主专制③卢梭:主张“人生而自由”,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反对封建王权,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④康德:崇尚理性和自由平等,国家应该尊重公民的权利(判断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公民也需要自律(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历史影响: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异同类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同之处(相对而言)时间14-17世纪16世纪17-18世纪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罗马天主教会统治束缚人性德国分裂,罗马天主教对其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