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时间:2013年12月5日第十五周星期三课型:鉴赏课题: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一节关于美术鉴赏的美术课。教学重点是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是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本课是有关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的一课,在知识与技能这个方面要让学生了解: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3、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体验、评价。过程与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有机地给合起来,侧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有形象的依据。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给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给合。整体遵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准确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判断。2、通过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作品的审美鉴赏,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本课的难点是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除上述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异同、关系及其流动与变异也是本课的难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模式:1.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ppt课件2.图片引入→发现探讨→深入分析→实践提高→课后拓展3.分组合作学习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看画册或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时,面对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①究竟哪些是好的作品?哪些是一般的作品?②画的一点也不好看,为什么会这么“有名”?③呀!这幅画得漂亮,太像了!而又为什么没获奖呢?④我啥也看不懂,这是艺术吗?诸如这样的疑问往往会困惑着我们。那么我们究竟怎样鉴赏美术作品,能不能以“漂亮”、“好看”来做为美术鉴赏的标准呢?这就是我们大家今天要学习讨论的问题。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大屏幕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一)、艺术美及其表现形式(板书)【比较欣赏分析判断】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学生判断、回答,教师点评)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岑)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艺术美:(大屏幕出示两幅雕塑作品)(侧重讲解)《欧米艾尔》罗丹(法国)《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希腊)问题1:以《欧米艾尔》为例,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是“美”是“丑”?(学生结合自然美、社会美,思考、讨论、交流。)社会的角度——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自然的角度——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艺术的角度——《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问题2: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诱导:美术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审美活动,首先要用眼睛看,同时动脑思考,然后用口表述评价,最后获得心理上的审美享受。面对这两件雕塑作品,请同学们结合看到的想到的把你的审美体验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同去分享审美的愉悦。讲述:《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而是一个年老色衰的老妓女的形象,当人们面对这个在风月场上浮沉几十年的牺牲品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她昔日的貌美动人、体态优美。在这里我们不仅为艺术家再现丑的技巧所陶醉,而且能从丑的事物身上获得美感。(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的震撼,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残缺美”。)《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她出土时就没有双臂,断臂不但没有影响她的美,反而给我们以遐想的空间。维纳斯的断臂,激发起多少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的美好想象!在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双臂。断臂仿佛成为神奇的艺术符码,随千万观众的解读而时时翻新。此美既形式又内容,既精神又物质,她的美统一于灵魂与人体的统一和谐之中,传递给我们是一种崇高而圣洁的美,即优美。(“残缺美”和“优美”同属艺术美。)结论: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能以“漂亮”或“好看”作为标准,因为艺术形象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艺术形象源于现实形象,又高于现实形象。而艺术美正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我们通常将艺术美称为“第二自然”。(漂亮、好看不是美术鉴赏的标准)过渡:艺术作品中,丑的形象众多。如《济公传》中的济公,鲁迅笔下的阿Q,戏曲舞台上的曹操,以及人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中的日本侵略者,皆以其独特的丑传闻于世,而它们所展示给我们的形式却是美的。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新内容——形式美(板书)。(二)、形式美及其构成要素【基础知识】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29--30两段内容并提出思考的问题——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由哪些因素构成?(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归纳、板书。)归纳:(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及其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及其构成的审美关系。(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最基本法则,也是其最高法则。)强调:(1)、语言元素必须通过语言手段才能实现其形式美。(2)、美术的语言元素和手段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用才能创造出形式美。(3)、形式美是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体。【作品解读】(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作品为例,组织学生运用形式美的构成要素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1)、《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与摄影比较有哪些不同?(学生思考、回答)摄影作品——分散、零乱、主题不突出油画作品——庄严、宏伟、主题鲜明突出(2)、《雄视》(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竖幅构图,鹰、山石、松针呼应,险峻中求平衡,语言上山石的长线条与鹰的墨块形成对比,其间以点过渡。这一切就构成了画面的韵律、节奏、对比、平衡,即对立与统一的形式变化。但在生活中是很难看到这种情景,这就是形式美。【讨论与交流】问题:以《故宫》和《巴黎圣母院》为例,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大屏幕展示作品)互动实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依据美的形式法则,由几人自由组合,摆出给人以形式美感的造型。(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四、拓展与探究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关系。讲述: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好比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一样。艺术美是形式美的内涵,形式美是艺术美的外观,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这就如同美学家费希纳所说:“姑娘的脸颊上的红色当然是美的,可是她鼻子上的红色究竟是怎样呢?”艺术美和形式美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美虽然带有规律性,但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和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充实、改变。比如在过去白色袍服只能用于丧事中,结婚的喜庆日子,新娘新郎绝不能穿白礼服。而现在他们不但不认为素表示不吉利,而且已接受了白色表示纯洁的审美观。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教学总结(强化课程要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理性概念)帮助和总结以问题补充的形式,对回答不够全面准确的同学,先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而后教师予以总结,以使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结束时提出课后拓展训练要求,以巩固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课外延伸问题: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以《宁夏六盘山高中校园的建筑与景观》为例,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设计理念:本课是美术鉴赏基础理论较强的一课。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也就是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但在很大成度上又纯粹是一个人的感觉问题。故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有机地给合起来,并侧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有形象的依据。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给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给合。整体遵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从具体作品入手,正确的认识区分自然美与艺术美,进而改变一般人以“漂亮”或“好看”作为审美标准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由此自然引出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再由艺术美所赖以表现的外在形式引出形式美,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美的三个主要方面:⑴、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⑵、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⑶、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与此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展示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异同及二者的关系。当学生对上述诸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并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并说说它们符合哪些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睛。重点的掌握与难点的突破:本课的重点在于美术作品所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艺术作品中,丑的形象众多,如《济公传》中的济公、《阿Q正传》中的阿Q、《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戏曲舞台上的曹操以及人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中的日本侵略者,皆以其独特的丑传闻于世。丑的对象艺术化、典型化后就变成的审美的对象,即丑的对象被审美化,或者说其内容和本质是丑的,而形式却是美的。比如济公和卡西莫多,我们只能说他们长的丑,不能说它们本质丑。为说明这一点,就必须将以实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作为重点详细讲解。本课的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感觉问题,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只有借助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方可使学生由直观形象入手,逐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倘若脱离美术作品而单纯讲解概念,抽象的概念一时无法纠缠清楚,会导致事倍而功半。除上述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异同、关系及其流动与变异也是本课的难点。但这一难点不是一两节课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故教师简单说明二者的独立性和与现实的区别即可。或者以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即艺术美和形式美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统一体。艺术美是形式美的内涵,形式美是艺术美赖以表现的外观,之所以要划分是出于理论分析的需要。然而在作品中,正如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由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一样,它们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这正如美学家费希纳曾经说过:“姑娘面颊上的红色当然是美的,可是她鼻子上的红色究竟怎样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