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绣大道管网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集绣大道管网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集绣大道管网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集绣大道管网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集绣大道管网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涪陵新城区集绣大道道路工程、涪陵新城区集绣大道污水管网工程和涪陵新城区集绣大道综合管廊工程打包项目设计集绣大道道路及管网工程管网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合同;(2)《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3)《涪陵区李渡组团S、T、V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重庆市涪陵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5)《涪陵区新城区集绣大道(K0+000~K3+317.255)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业主提供集绣大道方案设计资料;(7)业主提供片区1:500地形图;(8)周边道路及区域相关设计资料;(9)《重庆市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涪陵新城区集绣大道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的函》;(10)业主提供太乙大道二期排水工程竣工图。1.2主要规范及规程(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年版](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8)《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9)《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10)《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4)《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6)(15)《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6)《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8)《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23:2007)(22)《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2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24)《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2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2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2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工程概况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以东,北纬29°21′~30°01′之间、东经106°56′~107°43′之间。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市、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涪陵区位于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涪陵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正按照国家对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交通运输的要求,朝着建成以公路主干道、长江黄金水道、铁路干线为依托,公路、水运交通、铁路三者结构比例合理、快速便捷、国际国内通达,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功能完善,高效能的综合运输体系而努力。此外,根据涪陵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建成以江南旧城(包括江东)为中心,李渡(包括南岸浦)为副中心的城市城市结构,沿长江水轴形成相对独立的‘一城四片’组团式山地城市”的发展原则,未来的江南、江东、李渡、南岸浦和江北均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各区间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城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集绣大道位于涪陵以李渡片区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区本次设计涪陵新城区集绣大道全长约3.3km,以太乙大道二期为界分为西、东两段,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40m和32m,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沿线重要结构物为下穿景观通廊地下通道一座,长度167米,宽度28m。3、设计范围和内容本次雨水设计为地块范围内涉及道路的雨水管网系统。新建雨水管道用于本工程范围内的路面及周边地块雨水,适当预留支管用于收集周边地块雨水,并排入下游雨水系统。4、流域分析、雨水现状及规划概况(1)雨水现状本次设计为新建道路,项目周边多为未建区域,部分地块为在建。片区范围内仅与设计道路相交的太乙大道(已建)有现状雨水管网,其余部分道路雨水管网正处于设计阶段,目前排水基本都是依自然地形,通过现状冲沟排入涞滩河水系。(2)雨水规划规划区内雨水拟根据地形,结合用地布局,雨水主要结合规划区自然汇水区域及道路坡向和道路骨架网络沿道路敷设雨水主干管道系统,雨水排入下游规划道路,最终进入涞滩河水系。5、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反馈(1)设计依据中补充方案批复文件;回复:已补充相关函件。(2)复核水力计算表。回复:已对水力计算进行复核。(3)加强内涝风险较高点(下穿道出口、太乙大道交叉口)的雨水收集系统,增加非工程措施;回复:已在此两内涝风险点补充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各一套。(4)片区各条道路尽量将管材,管道回填料等统一标准。回复:已将D>800mm的排水管道材质调整为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周边道路设计统一。(5)平纵:上下游接口标注现状管道高程及管径和设计高程;Y-102检查井出口管径为d1600,下游规划接口为D1000的顶管;纵断面上反映与其他管线交叉情况,如污水管;回复:已补充周边道路设计管线高程及管径和设计高程;经核算,Y-102检查井处管径应为d1600,下游顶管管径也相应扩大至d1600,前期已就此与业主进行过沟通,顶管最终接入平绣路雨水管道,已与平绣路设计人员进行过衔接,下游管道过水能力足够;纵断面已补充与其他管线的交叉情况。(6)补充市政消防栓及配套管网设计;回复:市政消火栓设计详见综合管廊部分,消火栓平面位置位于管廊正上方,与设计排水管道无平面交叉。(7)补充排水系统及分区图,反映保留水体及主要排水通道:回复:已在汇水面积图中补充现状水体及主要排水通道,并删除了非永久水体。(8)横断面图:补充高填方段、高挖方段横断面,反映道路两侧的边坡:下穿道横断面布置。回复:已补充高填方段、高挖方段以及下穿道标准横断面图。(9)海绵城市:①水力计算有误;②补充收水豁口及预处理设施设计;回复:①已复核并调整各类下垫面面积及雨量径流系数,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染物去除率;片区总径流控制率和污染去除率目标详见说明文本“6.1.1控制目标”章节,该目标值出自《重庆市涪陵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年)。②已补充收水豁口及预处理设施设计,详见说明文本“5.2.3雨水豁口设计”章节。6、雨水设计6.1设计标准及参数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系统设计参数:Qs=qψF式中,Qs雨水设计流量(L/s);ψ绿地林地ψ=0.5,道路部分ψ=0.9,综合径流系数ψ=0.7;F汇水面积(hm2);q暴雨强度(L/s·hm²)。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涪陵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L/s·hm²)式中,P暴雨重现期:道路及周边地块P=5年,临时管涵P=2年,下穿道P=50年;t降雨历时:t=t1+t2;t1地面集水时间:道路部分地面t1=5分钟,地通道t1=3分钟;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6.2管道系统设计6.2.1雨水管道(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沿集绣大道两侧布置雨水管道,以太乙大道二期为界分为西、东两段,西段道路红线宽度为40m,北侧雨水管道位于距离路缘石1.25米的生物滞留带下,南侧雨水管道根据具体情况位于生物滞留带、人行道或车行道下;东段道路红线宽度为32m,两侧雨水管道均位于距离路缘石2米的车行道下。K0+000设计起点至K1+120段,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双侧布置,主要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管径d400~d2600,由东向西在K0+000处排入下游规划雨水管道。K1+120~K1+660段: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双侧布置,主要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管径d400~d1600,在K1+310附近排入下游规划雨水管道;K1+660~K1+900段: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双侧布置,主要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管径d400~d1000,由东向西在K1+670处排入纵二路设计雨水管道;K1+900~K3+317.255设计终点段: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双侧布置,主要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管径d400~d2200,在K2+187处排入纵一路设计雨水管道。(2)预留接口根据片区规划道路坡向,在相应的交叉路口预留雨水管道,以便上游规划道路雨水系统接入。同时,沿道路每隔150~200米左右设置雨水支管以便周围地块雨水的接入。(3)临时排水道路周边外侧地块在挖、填方地段可结合地块开发情况设置临时排水边沟及雨水沉砂井。本次设计在K0+225处设置1#临时排水管涵,管径d2400;K0+616处设置2#临时排水管涵,管径d800;K2+229处设置3#临时排水管涵,管径d1200。临时排水管涵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布置详见雨水平面图。临时排水管涵主要处理用于地块开发与道路施工工期延后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临时排水管涵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进行增设或取消。(4)下穿道排水集绣大道车行下穿道内道路纵坡坡向一致,道路设计标高自西向东逐渐上升,局部低点位于下穿道西侧进出口以外,下穿道内雨水考虑重力流排放。沿地通道两侧布置0.5mx0.4m的排水沟,每间隔10m设置双篦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在下穿道西侧进出口处接入集绣大道雨水管网。(5)下穿道消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绣大道车行下穿道长度小于500m,属于禁止通过危险化学品的四类隧道、中危险级,本次设计考虑在下穿道内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具体布置方式为:每隔24米放置4具灭火器,灭火器型号为MF/ABC4。每组灭火器应设置在专门的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6.3纵断面设计本工程雨水管道基本沿道路坡向敷设,坡度同道路坡度。雨水管最小坡度不小于0.005,最小流速不小于0.75m/s,按满流计算。塑料管最大流速不大于7.5m/s,金属管道流速不大于10m/s。在满足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的同时,合理确定管道覆土厚度,雨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1.8m,局部区域因实际条件限制,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覆土。6.4水力计算本工程汇水面积及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设计管径(mm)设计坡度设计流量(L/s)流速(m/s)服务面积(hm2)过流能力L/sY-49~Y-50d26000.007279816.28135.2733332Y-101~Y-102d16000.00770844.5428.069132Y-136~Y-137d10000.01210504.354.163414Y-165~Y-166d22000.01203056.7198.1625517临时排水管涵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设计管径(mm)设计坡度管长(m)设计流量(L/s)服务面积(hm2)过流能力(L/s)1#临时排水管涵GH-1~GH-2d24000.01871481298.22229872#临时排水管涵GH-3~GH-4d8000.0611206423.0830323#临时排水管涵GH-5~GH-6d12000.1289511735.63129526.5内涝复核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室外排水规范(2016版)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按表3.2.4B的规定取值,根据规范分类,重庆属于特大城市,本次设计内涝重现期取50年。使用推理公式法进行内涝重现期复核:=1\*GB3①雨水管渠按压力流计算其临界设计流量,即雨水管渠处于超载状态,其水力坡度如上图。水力坡度:i=(H1-(h2+管高+1))/L流速:V=(1/n)R2/3i0.5临界流量:Qp=VA=2\*GB3②用内涝重现期计算内涝重现期下的设计流量Q50。=3\*GB3③内涝风险判断临界流量Qp大于内涝重现期设计流量Q50时,满足内涝城镇内涝防治要求,当临界流量Qp小于内涝重现期设计流量Q50时,需进一步复核是否满足地面积水设计标准。本次设计内涝防治要求复核如下:复核段管径Qp(m3/s)Q50(m3/s)溢流量风险划分Y-49~Y-50d260081.4849.13/无风险Y-109~Y-102d160019.8110.19/无风险Y-198~Y-166d220029.1821.73/无风险Y-247~Y-165d180015.3010.46/无风险车行下穿道西侧出入口(K1+294.626)和与太乙大道交叉口(K2+360.728)附近存在道路局部低点,在此两处增设为四篦雨水口,并安装内涝预警监测系统,以有效降低内涝风险;同时为保证排水设施长效稳定安全运行,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排水管道的日常巡查,及时清理雨水篦子及生物滞留带内的堵塞物,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疏浚清淤,并做好管理维护记录。7、LID设计7.1总体控制指标计算7.1.1控制目标根据《重庆市涪陵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年),集绣大道属于李渡组团“李渡管理分区四”,片区总径流控制率(不含调蓄)为72%,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为50.40%。7.1.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采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中的容积法计算集绣大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本次设计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两种LID设施,道路范围内下垫面可划分为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四种类型。1)太乙大道二期以西路段(K0+000~K2+44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由于本段道路范围内,车行道雨水可通过沿线设置的雨水豁口进入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绿化带和透水铺装人行道雨水单独排放,不属于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汇水范围,故绿化带和透水铺装人行道不参与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计算。①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车行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计算公式:(m³)其中Vs——设施有效滞蓄容积(m³);Win——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入渗量(m³);K——土壤或人工介质的饱和渗透系数(m/h),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为0.109m/d~0.426m/d,取0.0111m/h;J——水力坡度,一般取1;A——有效渗透面积(m²);ts——降雨过程中的人渗历时(h),取2h。本工程在太乙大道二期以西路段共设置宽度为2.5m的生物滞留带2433m,考虑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顶部有效蓄水深度为0.15m,则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有效滞蓄容积Vs为912.3m³。有效渗透面积为6082m²,计算得出其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入渗量Win为135m³。两者相加得到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Vin为1047.3m³。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设计调蓄容积计算公式:其中H——设计降雨量,mm;——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64;F——汇水面积,4.5hm²。径流体积控制规模为1047.3m³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6.4mm。根据重庆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涪陵区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下表所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0%55%60%65%70%75%80%85%90%设计降雨量(mm)8.710.11213.916.719.723.628.636.1设计降雨量36.4mm对应的太乙大道二期以西路段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和车行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0%。②绿化带、透水铺装人行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对无设施控制的透水下垫面可按下式估算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其中——雨量径流系数,绿化带取0.2、透水铺装人行道取0.4;则绿化带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0%。2)太乙大道二期以东路段(K2+440~K3+317.25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该路段未设置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属无设施控制的透水下垫面范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根据上式进行计算。雨量径流系数绿化带取0.2、透水铺装人行道取0.4、车行道取0.9,计算得到绿化带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0%,车行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10%。综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如下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太乙大道二期以西路段(K0+000~K2+44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含汇水范围内的车行道、绿化带及透水铺装人行道)449860.9车行道28248.50.1绿化带47820.8透水砖铺装人行道19583.50.6小计976000.6032)太乙大道二期以东路段(K2+440~K3+317.255)绿化带17200.8车行道189200.1透水铺装人行道68800.6小计275200.269合计1251200.53经计算,道路红线范围内能实现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会比《重庆市涪陵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年)中对该片区72%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有所降低,分析原因如下:①由于集绣大道综合管廊大部分沿南侧人行道布置,生物滞留带在交叉口、管廊伸出地面构造处及公交车停泊港相应断开,设置长度减小;②太乙大道二期以东路段道路宽度较之前段变窄,导致该路段未设置生物滞留带及人行道绿化带。与目标之间的差额部分可通过提高周边居住和绿地公园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来调节,以达到区域总规划目标要求。7.1.3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为70%~95%,本次设计取70%;人行道透水砖铺装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为80%~90%,本次设计取80%。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1)太乙大道二期以西路段(K0+000~K2+44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含汇水范围内的车行道、绿化带及透水铺装人行道)449860.90.7车行道28248.50.1—绿化带47820.8—透水砖铺装人行道19583.50.60.8小计976000.6030.3872)太乙大道二期以东路段(K2+440~K3+317.255)绿化带17200.8—车行道189200.1—透水铺装人行道68800.60.8小计275200.2690.12合计1251200.530.328计算表明,集绣大道道路红线范围内能实现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会比《重庆市涪陵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年)中对该片区50.40%的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目标有所降低,需要通过道路范围外周边居住和绿地公园提高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以满足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要求。7.2生物滞留带7.2.1平面布置沿人行道两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紧靠车行道边线布置,净宽2.5m。生物滞留带在交叉口、管廊伸出地面构造处及公交车停泊港相应断开,其平面布置详见生物滞留带平面图,生物滞留带做法详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7.2.2竖向设计生物滞留带由上至下分别为:持水层、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卵石层,槽底铺设HDPE防渗膜。竖向控制如下:生物滞留带设计水位低于道路边线0.1m。生物滞留带深度H=H1+H2+H3+H4H1持水层,高度0.2m;H2种植土壤层,高度0.5m;土壤渗透系数不小于10-5m/s,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可掺入20%细砂;种植土一般为85%~88%粗砂,8%~12%细砂和15%左右腐殖土,为保证渗透系数要求可调整比例进行改良。H3砂滤层,高度0.1m,采用粗砂,粒径粒径0.5~2.0mm,土壤渗透系数不小于10-5m/s;H4卵石层,高度0.3m,粒径为30~40mm,卵石应洗净且最小粒径不小于穿孔管开孔孔径,土壤渗透系数不小于2×10-5m/s;。卵石层与砂滤层、砂滤层与种植土层之间用土工布分隔,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卵石层底部设DN200穿孔管,用土工布包裹,规格300g/m2。穿孔管开孔率为1%~3%,孔径15mm,环刚度不小于8kN/m2,。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人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布置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0g/m2。7.2.3雨水豁口设计(1)车行道范围内设计峰值流量Qmax=qψF式中:Qmax——雨水峰值流量(L/s);q——采用重庆市涪陵地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²)ψ——径流系数,ψ=0.9;F——汇水面积,即车行道面积(hm2);P——暴雨重现期,P=10年;t——汇流时间,取5min;经计算,集绣大道车行道范围内设计峰值流量为1972.45L/s。(2)雨水豁口间距计算路缘石豁口进水方式与立篦式雨水口类似,可按非淹没流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QUOTEmb2g×H3/2(m³式中,m——流量系数,堰高p=0,m为0.385;b——路缘石豁口宽度(m);H——堰前水头(m),根据雨水篦计算篦前水深取值,H取0.04m;经计算,集绣大道总豁口长度最小为144.6m,单侧豁口最小长度为72.3m。集绣大道设置的生物滞留带的路段总长为2434m,设计单个豁口宽度为0.2m。因此设计雨水豁口最大间距L=6.7m。综合考虑档水堰等设施及景观因素,集绣大道设计路缘石豁口间距为5m。豁口外侧生物滞留带内设置沉砂井,详见大样图。7.2.4溢流口设计雨水检查井布置在生物滞留带中,采用盖篦井盖作为生物滞留带溢流口。生物滞留带下游(最低点)10m内缺少检查井时,在最低处设置溢流井(口)并就近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溢流井(口)泄水能力>25L/s,溢流井(口)内设置具有截污、沉淀作用的截污挂篮,截污挂篮不得影响溢流口泄水能力,并定期清理维护。溢流井(口)井面标高高于生物滞留带种植土层0.20m,并不得高于该处路面设计高程。若无特别注明,溢流井(口)连接管为d400,坡度不小于0.01。7.2.5纵向设计道路纵坡i<2%的路段沿道路坡向每隔10m设置密实种植土(密实种植土高出覆土0.2m),以减缓雨水沿纵坡流速,避免植被流失。道路纵坡2%≤i<6%路段采用阶梯型生物滞留带,不同纵坡路段阶梯单元跌水高度不同,由挡水堰高度控制。挡水堰高出种植土层0.20m。生物滞留沟收集的雨水优先通过下渗进行水质和水量的处理(下渗雨水通过卵石层内的穿孔管收集);超出下渗能力的雨水在持水区持续蓄积,蓄水高度超过碎石阻隔带顶高时,将向下一格持水区溢流;随着蓄水高度进一步增大,超量雨水将通过溢流口直接溢流至雨水检查井。7.2.6管网防水处理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需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漏措施。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7.2.7植物选择本项目生物滞留带内的植物应选自重庆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中“附录C低影响开发相关植物目录”中适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植物种类,并符合如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优先选择多年生植物,节约植物更换成本,维护植物选择的经济型原则。(2)美学原则植物选择与配置时,应遵循景观的美学原则,通过利用植物的形质地、色彩、芳香等个体美和合理配置后产生群体艺术构图美,以及不同季节、场地植物产生的意境美。(3)功能性原则根据其雨水滞留和雨水净化的功能选择耐污染、抗性强,净化能力强,周期性耐涝、耐旱的植物品种。7.2.8后期运行管护要求为保证生物滞留带良好运行,需进行建植后养护和日常维护。建植后的养护措施:(1)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如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2)雨水较大,流速较快,容易侵蚀生态沟床底,将少许石块或砖头放入沟内路缘石进水豁口处,能有效降低径流系数,防止生态沟床底的侵蚀。(3)最初几周每隔1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日常维护措施:(1)在几次降雨或一次强降雨后需生态沟的覆盖层及植被的受损情况,如若受损则应及时更换。(2)沉淀物会在表面积累,阻止雨水下渗,因此要定期清理(建议每周一次)雨水花园表面的沉积物。(3)检查植被生长状况,防止过度繁殖,定期修剪生长过快的植物,去除影响景观效果的杂草。(4)检查植物以预防病虫害。如果植物有病虫害迹象,应及时将其移除,以防止感染其他物种。(5)根据植物需水状况,适当对植物进行灌溉。(6)每年春天剪掉枯死的植物枝叶。7.2.9监测设计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是“海绵城市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雨水调蓄重要节点、建设项目排出口、河流断面等重要位置进行监测,用实际监测数据来反应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为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评定提供数据支撑。本项目在道路积水高风险区域(车行下穿道西侧出入口(K1+294.626)和与太乙大道交叉口(K2+360.728)附近)布设内涝预警监测系统,监测积水情况及其应对城市内涝。此外,业主可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后期在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统一增设液位、流量监测,作为过程监测数据,为运行评估及风险预警提供依据。监测的设置情况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本项目参考周边已建与在建项目实际案例,暂不考虑设计此类监测设施。8管材、基础和接口8.1管道断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均以d表示其公称内径。8.2管材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一号~第七号)》的规定,本次设计中采用新型塑料管材。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小于等于d800的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大于d800的排水管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HDPE双壁波纹管和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不宜小于8kN/m²。管顶覆土深度大于3.5m时塑料管道环刚度应不小于10kN/m²。管顶覆土深度大于6m时塑料管道环刚度应不小于12.5kN/m²。管顶覆土深度大于8m时,塑料管道环刚度应不小于16kN/m²。双壁波纹管的质量应符合《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的相关规定;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的质量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23:2007)的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管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关规定8.3管道基础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17;覆土深度在3.5~6.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19;覆土深度大于6.0m或小于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做法详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管基混凝土标号为C15。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加固。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双壁波纹管及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覆土在3.5~6.0m的双壁波纹管及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上述规程;覆土深度大于6.0m双壁波纹管及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仍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但管顶以上2m内回填材料需采用同路基水稳层,做法详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管道埋深1.1-8.0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管道埋深8.0-10.0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50kPa。以上承载力标准,要求管顶覆土均不小于0.7m,且最小设计管径按d400考虑。雨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高度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0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必须严格采用满足“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要求的材料进行回填,且达到密实度要求。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8.4管道接口1)混凝土基础的排水管道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做法详06MS201/1-28、29。2)管道上覆土高度突变对管道上作用的荷载变化较大的部位;地基土质变化,地基支承强度改变较大的部位以及管道与管道交叉处的钢筋混凝土管均采用柔性接口。3)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采用承插式连接、粘接、熔接或机械式连接;埋地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详见06MS201/2-59、60。9、排水管道质量管理要求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本项目提出以下要求:(1)加强排水管材进场检验。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进场排水管材进行验收,重点查验质量证明文件、颜色、外观、尺寸规格等是否满足合同约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政府投资类的排水管网工程应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带增强波纹管等高环刚度管材,并逐步淘汰落后技术管材。(2)加强排水管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排水管网工程的地基处理、管道安装、沟槽回填等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监理单位应当加强排水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理,重点把控进场材料质量检验、排水检查井坐标、管道高程、附属构筑物及接口质量、基础及回填质量、雨污水混接错接情况等。(3)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4)开展覆土前抽检。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机构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装后、覆土前,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覆土前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少于两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当工程只有一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时,可按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应当书面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汇总并报送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覆土前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责令施工单位停止使用并拆除已安装排水管材;同时,将该批次排水管材全部退场,并做好退场记录。(5)开展内窥检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内窥检测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鉴于排水管网沉降、塌陷、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隐蔽期较长,建设单位可以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在排水管网保修期结束以前进行二次内窥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支付相应的质量保证金。10、附属构筑物10.1检查井井深小于5.1m时采用普通检查井,材质为C30砼现浇,流槽采用C25混凝土现浇。井深大于5.1m的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根据重庆市相关部门的统一要求,检查井采用球墨铸铁防盗检查井井盖,其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根据承载力的要求,车行道下的井盖选用不应低于第五组(E600),非车行道下的井盖选用不应低于第三组(C250),井盖承载能力应符合《检查井盖》标准的规定。所有检查井顶部均设置预制钢筋砼盖板(具体详见大样),盖板预留有井座孔洞,实际实施时,预留井座的孔洞尺寸需要根据订货井座的尺寸,进行调整。井盖的安装放置应做到井盖上文字与路沿石平行或垂直,不得随意斜向安装放置;矩形井框的设置应与路沿石平行或垂直;除特殊要求外,井盖颜色一律应与车行道或人行道相协调或一致;车行道检查井井盖顶面与井框周边路面高差控制在±5mm以内。爬梯采用球墨铸铁爬梯,做法详06MS201-6\14、17。检查井应按排水规范4.4.7A要求安装高强度防腐聚乙烯防坠落网装置,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10.2雨水口采用浆砌条石(或混凝土砌块)双篦雨水口和四篦雨水口。采用质量合格的铸铁材质雨水篦,单篦泄水量不应小于15L/s。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雨水口做法详本工程大样图。10.3跌水井排水管跌水高度大于1.0m时采用跌水井。根据不同跌水高度采用不同形式的跌水井。10.4沉泥井在排水管网坡度平缓段、明沟接暗管处、间隔200米左右以及排出口处设置沉泥井,沉泥槽深度按0.4m控制。其余做法及要求同普通检查井。10.5八字型进出水口本工程雨水进出水口采用八字式管道进出水口(浆砌块石),下游护砌采用II型,安装详见06MS201/9-5、6、20。10.6明沟接暗管检查井在排水边沟与雨水检查井相接前设置明沟接暗管检查井,井内设置格栅,避免泥砂进入道路雨水系统。11、危大工程重点部分及环节1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表井编号位置长度(m)危险源Y-51~Y-49集绣大道K0+020~K1+109段道路左侧1104.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38mY-14~Y-22集绣大道K0+660~K0+808段道路右侧150.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52mY-28~Y-35集绣大道K0+373~K0+538段道路右侧165.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99mY-35~Y-38集绣大道K0+296~K0+373段道路右侧78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5.35mY-38~Y-50集绣大道K0+000~K0+296段道路右侧295.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71mY-135~Y-137集绣大道K1+674处45.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5mY-139~Y-141集绣大道K1+807~K1+836段道路右侧3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mY-125~Y-126集绣大道K1+660处48.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36mY-148~Y-150集绣大道K1+883处47.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31mY-151~Y-153集绣大道K1+917处4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32mY-109-1~Y-101集绣大道K1+313处4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89mY-101~Y-102集绣大道K1+313~K1+350段道路右侧37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12.16mY-107~Y-109集绣大道K1+265~K1+313段道路左侧48.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3mY-96~Y-100集绣大道K1+217~K1+313段道路右侧95.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98mY-176-~Y-198集绣大道K2+374~K3+019段道路左侧645.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92mY-198~Y-166集绣大道K2+190~K2+374段道路左侧217.9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10.57mY-196-1~Y-196集绣大道K2+424处36.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mY-227~Y-240集绣大道K2+590~K2+980段道路右侧39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99mY-246-4~Y-165集绣大道K2+190~K2+423段道路右侧233.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8.85mY-246-3~Y-246-4集绣大道K2+424处道路右侧46.1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5.91mY-246-2~Y-246-1集绣大道K2+424处道路右侧1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98mY-155~Y-164集绣大道K1+960~K2+190段道路左侧228.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3.87mY-206~Y-166集绣大道K1+960~K2+190段道路右侧228.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最大深度4.04mGH-1~GH-2集绣大道K0+225处87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14.89mGH-3~GH-4集绣大道K0+616处120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18.78mGH-5~GH-6集绣大道K2+229处95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最大深度17.13mY-216~Y-219集绣大道K3+225~K3+317.255段道路右侧86管道位于较深挖方边坡道路下以上危大工程清单未包含“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及“脚手架工程”等项目,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补充完善。此外,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全线进行排查,补充完善遗漏的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11.2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针对11.1中所述危大工程部位,提出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相关意见及建议:(1)边坡开挖,应跳槽开挖。(2)本次施工图设计综合管线部分仅包含给水、排水管线,其余各管线由管线单位另行委托进行专项设计。(3)本次排水施工图设计是在勘察单位提供的管线勘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业主在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前需对现状各种架空及埋地管线的平面位置、断面大小及高程进行复测,核查是否有漏测或新建管线,如与测量资料不符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解决。(4)未尽事宜详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12、施工注意事项12.1雨水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以实测为准。12.2沟槽边坡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应增加支撑措施,边坡坡度及支撑方式应符合上述GB50268-2008规范的规定。当土方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原状土层用人工清槽,且不得超挖,如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应按照设计要求用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将超挖部分回填密实。12.3管道应敷设在承载能力达到管道基础支承强度要求的原状地基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上。若无特别注明,管道基础承载力应不小于200kN/m2,道路填方段管道密实度应大于90%。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应联系设计人员现场研究解决。12.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保证表面平整、光滑,不得出现蜂窝、麻面。12.5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施工中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12.6排水管道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井井面标高可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12.7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支路接入,管材及基础接口形式与相应干线相同。施工过程中需与综合管线密切配合,确保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12.8沟槽回填应在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并要求同时进行;从管底基础至管顶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管道两侧高差不得大于0.3m,其密实度与路基要求一致。回填方式应符合上述GB50268-2008规范和CECS129:2001规程的要求。12.9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应根据GB50268-2008规范按无压管道进行闭水试验,塑料管应根据规程CECS164:2004和GB50268-2008按无压管道进行闭水试验。12.10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的企业污废水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B类标准。12.11本工程施工应严格遵循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办理。12.12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或施工单位应组织一次图纸技术交底。希望施工单位全面系统地熟悉图纸,如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包括各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缺),请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