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四篇 10-13章 相对M 机器课件_第1页
第九讲 四篇 10-13章 相对M 机器课件_第2页
第九讲 四篇 10-13章 相对M 机器课件_第3页
第九讲 四篇 10-13章 相对M 机器课件_第4页
第九讲 四篇 10-13章 相对M 机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1/20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著》选读

Email:2023/11/201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第9讲第四篇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三讲机器和大工业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一概述上一篇揭示建立在延长工作日长度基础上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本篇研究另一种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假定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揭示资本家怎样对工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剩余价值。围绕工作日长度展开激烈的阶级斗争,使资本家阶级通过革新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组织的途径,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2023/11/204

第三篇和第四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发展关系。从理论发展逻辑进程看,第四篇是在第三篇对有关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基本问题作了清楚说明的基础上,运用前述各种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在方法上,本篇与第三篇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关系,是把技术进步问题加进来,阐明更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活动。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概述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本篇中心是分析工作日不变前提下,资本家怎样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主要有两个,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

所以本篇主要研究资本家怎样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第四篇结构体系本篇共四章第一章说明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是全篇的理论基础;后三章则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章是全篇的理论部分,从原理上说明技术进步对剩余价值率提高的作用,以及实现机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本质。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7第四篇结构体系第十一章协作,说明社会化生产的一般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社会化生产中管理的二重性质;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说明分工如何为巩固资本的统治提供条件,以及分工如何为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说明机器和大工业的建立如何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了资本在全社会的统治地位。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82023/11/20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讨论内容一

注释讲解二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9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主要内容:说明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以及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和手段。包括14段,主要说明四个问题:(一)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第1-5段);(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第6段);(三)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与超额剩余价值(第7-10段);(四)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第11-14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0二、主要内容(一)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第1-5段

1.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第1-2段

“尽管工作日的界限ac已定,看来bc仍然可以延长,不过不是…而是由它的起点b以相反的方向向a端推移而延长。”

(2-363)

“这里,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而是工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2-364)剩余劳动时间延长的约束条件(364-365)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必须以缩短工人为自己的劳动时间为前提。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1(一)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第1-5段

2.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第3段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如何缩短工人为自己的劳动时间?

当然,资本家可以通过压低工人工资来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2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但马克思把这种情况排除掉

“既然作了这样的假定,那么劳动力的生产或劳动力价值的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就不能因为工人的工资低于他的劳动力的价值而减少,而只有当这个价值本身降低时才减少。”(3-365)在这样的假定下,说明在劳动力价值得到正常支付的情况下,剩余劳动如何延长。

“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的延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不是相反,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由于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

(3-365)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3(一)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第1-5段3.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第4段与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部门(第二部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劳动力价值。

“对于必要劳动转化为剩余劳动而生产剩余价值来说,资本占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或者说现存的劳动过程,并且只延长它的持续时间,就绝对不够了。它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4-366)“生产方式”是指生产的技术条件和劳动的组织方式。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44.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5段

“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

(5-366)

在工作日不变,不把工资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但劳动力价值本身降低(生产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前提下,改变工作日两个构成部分比例来生产的剩余价值。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5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6段1.直接生产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部门;(第二类部门)2.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一类部门)第一、二类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产生剩余价值。3.不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影响劳动力价值。

“那些既不提供必要生产资料、也不为制造必要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中,生产力的提高,不会影响劳动力的价值。”(6-367)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6(三)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与超额剩余价值第7-10段相对剩余价值在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1.资本的必然趋势与趋势的表现形式区别。第7段

资本的一般必然趋势——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价值的降低。

“必要生活资料的总和是由各种商品、各个特殊产业部门的产品构成的,每一种这样的商品的价值总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相应部分。劳动力价值随着它的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缩短而降低,这种必要劳动时间的全部缩短等于所有这些特殊生产部门中这种劳动时间缩短的总和。”

(7-367)趋势的表现形式是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他的商品变得便宜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目的——获取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7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当一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例如衬衫便宜的时候,他决不是必然抱有相应地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减少必要劳动时间的目的;但是,只要它最终促成这个结果,他也就促成一般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7-367)

“然而有一点一开始就很清楚: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科学的分析,正像只有认识了天体的实际的、但又直接感觉不到的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天体表面上的运动一样。”(8-368)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8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与超额剩余价值2.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

第9段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之差。资本家提高生产力的直接动力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最终促成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成为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标。生产条件劳动时间(小时)产量(件)产品价值(便士)单位产品价值(便士)转移c新创造v+m合计cv+m合计社会平均条件121272721446612劳动生产率提高122414472216639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193.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第10段(1)产生:靠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及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获取。必要劳动所占比例下降(10—7.5;5:1—5:3)剩余劳动时间增加(2-2.5)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0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2)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联系: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驱,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别:

第四,前者是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目的,是自觉进行的,后者是结果,是自发形成的。第三,前者是暂时的,后者是一种普遍的方法;第一,前者是产生于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差额,后者产生于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降低;第二,前者只有个别资本家获得,后者所有资本家;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1(3)超额剩余价值向相对剩余价值转化

第10段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但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当新的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因而比较便宜地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和它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的时候,这个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

(10-370)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2

(四)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

第11-14段

1.提高劳动生产力,生产更多剩余价值,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趋势。第11段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既使商品便宜,又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提高。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11-371)2.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和增加商品中包含的相对剩余价值是一致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正比,而商品价值的降低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因为同一过程使商品便宜,并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提高,所以这就解开了一个迷:为什么只是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12-372)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33.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14段劳动力的价值提高劳动生产力相对剩余价值反比正比结果上对立目的上对立不是为了降低商品的价值,而是为了增加剩余价值量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而是为了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力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够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14-373)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42023/11/20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讨论内容一

注释讲解二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5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主要内容: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机器大工业形式上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彻底揭示出来,从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第十三章包括十节,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4节,机器生产力及其资本主义应用。分别从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以及工厂制度等角度,说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6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二部分包括5-7节,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工人的影响。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各种表现。考察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给无产阶级带来的新苦难,指出无产阶级的敌人不是机器,而是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

第三部分包括8-10节,机器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变革。说明整个经济领域的全面资本主义化,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扩展。指出随着机器大工业的普及,资本主义矛盾逐步激化,揭示机器大工业为新社会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革命力量,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7第一节

机器的发展

主要内容:着重从劳动过程分析作为产业革命开端的机器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包括22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资本使用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第1-3段);(二)机器的产生和发展(第4-21段);(三)机器的应用使劳动过程发生了变化(第22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8(一)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第1-3段)

本节着重分析劳动资料——机器的发展过程。

为什么要研究机器?大工业中生产方式变革从机器(劳动资料)应用开始。因此,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要从机器这种生产力的性质入手。

“像其他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法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花费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长他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427-3)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29(二)机器的产生与发展(第4-21)机器的构成与机器的产生(4-11)

“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因此,首先应该研究劳动资料如何从工具转化为机器,或者说机器和手工业工具有什么区别。”

(427-4)机器的结构:“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429-6)

其中,前两部分产生动力并把它传动到工具机上,“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使用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429-6)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0

“作为单纯动力的人和作为真正操作的工人的人之间的区别,在许多手工业工具上表现得格外明显。例如,在纺车上,脚只起动力的作用,而在纱锭上工作即引纱和捻纱的手,则从事真正的纺纱操作。正是手工工具的这后一部分,首先受到了工业革命的侵袭。”(431-8)

工业革命使这部分操作转到了机器上,使用机器生产的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就降低了。工具机代替人的操作技能是工业革命中起点。“作为工业革命起点的机器,是用这样一个机构代替只使用一个工具的工人”。(432-9)

工具机的革命进而引起动力机的革命,引发了整个工业革命。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12.机器体系——工场手工业分工转变为机器的分工(12-17)

“只有在劳动对象顺次通过一系列互相连结的不同阶段的过程,而这些过程是由一系列各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工具机来完成的地方,真正的机器体系才代替了各个独立的机器。”(436-14)

“在这里,工场手工业所特有的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又出现了,但这种协作现在表现为各个局部工作机的结合。各种局部工人的专门工具,……现在转化为各种专门化的工作机的工具,而每台工作机又在结合的工具机构的体系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器官,执行一种特殊的职能。”(436-14)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2

与工场手工业不同的是,机器体系构成的分工是按照科学技术客观要求安排,而工场手工业是按照工人技能要求来安排。因此,机器体系的生产更能体现科学技术的要求。“工场手工业生产了机器,而大工业借助于机器,在它首先占领的那些生产领域排除了手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生产。因此,机器生产是在与它不相适应的物质基础上自然兴起的。”(439-17)“机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定推翻这个最初是现成地遇到的、后来又在其旧形式中进一步发展了的基础,建立起与它自身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基础。”(439-17)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33.机器生产使全社会的生产力基础发生变革(18-21)

首先是机器生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机器;进而一个部门采用机器推动其它部门采用机器,从而变革整个社会生产力基础。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440-18)因此,撇开已经完全发生变革的帆船制造业不说,交通运输业是逐渐地靠内河轮船、铁路、远洋轮船和电报的体系而适应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441-18)因此,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起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441-19)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4(三)机器使生产中以科学规律代替人的经验

(第22段)

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纯粹是主观的,是局部工人的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机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443-22)机器生产使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代替了经验技能,使生产成为一种按照客观技术规律运动的过程,工人的主观能力转移到了机器上,因而,产生了生产条件排斥工人的可能性。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5第二节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主要内容:说明机器的使用使单位商品价值下降,并改变其价值构成。通过机器的价值向产品转移的分析,说明机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使用机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节包括12段,主要说明四个问题:

(一)机器是利用自然力的手段(第1段);

(二)机器价值向产品转移的特点(第2-9段);(三)关于机器的生产率(第10-11段);(四)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第12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6(一)机器是利用自然力的手段(第1段)“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产生的自然力,不费资本分文。它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用于生产过程的自然力,如蒸汽、水等等,也不费分文。”(443-1)自然力是不需要补偿的,因而,商品价值中不存在自然力“创造”的价值。但为利用自然力,需要有利用自然力的手段,生产这种手段需要劳动。

“正像人呼吸需要肺一样,人要在生产上消费自然力,就需要一种‘人的手的创造物’。要利用水的动力,就要有水车,要利用蒸汽的压力,就要有蒸汽机。利用自然力是如此,利用科学也是如此。电流作用范围的磁针偏离规律,或电流绕铁通过而使铁磁化的规律一经发现,就不费分文了”。(444-1)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7这段说明自然力与利用自然力手段间、科学和利用科学手段间的关系。使那些把自然力说成是价值源泉的错误观点没有存在的余地,从而破除罩在科学上的拜物教观念。因此,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但是生产力的这种提高并不是靠在另一地方增加劳动消耗换来的,这一点却绝不是同样一目了然的。(444-1段)机器只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手段,因此,机器并不创造价值,只是向产品转移自己价值。机器不是使产品变便宜,而是使产品随着机器的价值相应地变贵。

(444-1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8机器的生产作用范围越是比工具大,它的无偿服务的范围也就越是比工具大。(445-2段)因此,机器的价值和机器定期转给产品的价值部分,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价值形成要素的机器和作为产品形成要素的机器,有很大的差别。

(445-2段)但是,使用和磨损之间的这种差别,在机器上比在工具上大得多。(445-2段)1机器中共同使用的部分较大,所以引起生产中的费用节省;2机器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多,单位产品中分摊的劳动资料价值相对减少;3机器生产速度快,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因而产品中分摊的转移价值也会减少。(二)机器价值向产品转移的特点(第2-9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39如果机器价值和机器转给日产品价值部分之间的差额已定,那末这个价值部分使产品变贵的程度,首先取决于产品的数量,就象是取决于产品的面积。(446-4段)如果工作机的作用范围已定,也就是说,工作机的工具数量已定,或者在涉及到力的时候,工作机工具的规模已定,那末产品的数量就取决于工作机作业的速度,例如取决于纱锭的转速或蒸汽锤每分钟锤击的次数。(447-7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0如果机器转给产品的价值的比率已定,那末这个价值部分的大小就取决于机器本身价值的大小。机器本身包含的劳动越少,它加到产品上的价值也就越小。它转移的价值越小,它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服务就越接近自然力的服务。而用机器生产机器,会使机器的价值同机器的规模和作用相对而言降低下来。

(447-8段)“比较分析一下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商品价格和机器生产的同种商品价格,一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机器产品中,由劳动资料转来的价值组成部分相对地说是增大了,但绝对地说是减少了。这就是说,它的绝对量是减少了,但它同产品(一磅棉纱)的总价值相比较的量增大了。”(448-9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1(三)机器的生产率由它代替人类劳动力的程度来衡量(第10-11段)很明显,如果生产一台机器所费的劳动,与使用该机器所节省的劳动相等,那末这只不过是劳动的变换,就是说,生产一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总量没有减少,或者说,劳动生产力没有提高。(448-10)机器能够节省产品生产中耗费活劳动,因而,机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的生产率由生产机器所费的劳动与它所节省的劳动间的差额来表示,反映了使用机器的节省程度。因此,机器的生产率是由它代替人类劳动力的程度来衡量的。(448-10)可见,即使机器的所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所值相等,物化在机器本身中的劳动,总是比它所代替的活劳动少得多。(451-11)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2

(四)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第12段)1.使用机器的一般界限如果只把机器看作使产品便宜的手段,那末使用机器的界限就在于:生产机器所费的劳动要少于使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451-12)机器作为使产品便宜的手段,它所费的劳动必须少于它所代替的劳动。

2.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可是对资本说来,这个界限表现得更为狭窄。由于资本支付的不是所使用的劳动,而是所使用的劳动力的价值,因此,对资本说来,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机器。(451-12)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33.工资的变动还会由机器使用引起

“机器本身在某产业部门的使用,会造成其它部门的劳动过剩,以致其他部门的工资降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从而阻碍机器的应用,并且使机器的应用在资本看来是多余的,甚至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的利润本来不是靠减少所使用的劳动得来的,而是靠减少有酬劳动得来的。”

(452-12)正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中造成的劳动力贬值,使“英国这个机器国家,比任何地方都更无耻地为了卑鄙的目的而浪费人力。”(453-12)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4第三节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主要内容:

说明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加强对工人剥削。

第三节由一个简短的前言和三小节组成。(一)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27段)(二)工作日的延长(14段)(三)劳动的强化(31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5

(一)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27段)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资本大量雇佣妇女和儿童劳动,从而使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1.扩大剥削领域(第1段)机器工业可以使用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使工人的家庭成员都置于资本的统治之下;

2.提高剥削程度(第2段)妇女、儿童劳动力的使用使男劳动力贬值;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6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3.使工人和资本间的契约发生革命(第3-5段)

机器从根本上使工人和资本家间的契约发生了革命。使出卖儿童劳动力实际上成为契约的内容。4.使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摧残(第6-26段)

把未成年人变成单纯制造剩余价值的机器,就人为地造成了智力的荒废。15-4605.资本的统治得以强化(第27段)

妇女、儿童劳动力的使用打破了男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仍在进行的对资本专制的反抗。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7

(二)工作日的延长(14段)1.机器的使用,一方面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条件,另一方面,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动机。(第1段)

“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那么,它....成为把工业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方面,它创造了新条件,使资本能够任意发展自己这种一贯的倾向,另一方面,他创造了新动机,使资本增强了对他人劳动的贪欲。”(463-1)2.机器的使用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条件。(第2段)

生产的自主性从工人转到了机器,机器的不停运转,要求它的“助手”——工人最大限度地劳动。同时,妇女、儿童劳动力的使用削弱了对延长工作日的抵抗。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83.机器的使用,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动机(3-14)1)延长工作日,使机器加到单个商品的价值部分就越小(第3段)延长劳动时间可以使机器在一天中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降低单位产品中分摊的机器转移价值,从而降低单位商品价值。2)为减少损耗,尽力延长工作日(第4-6段)延长工作日可加速机器价值的转移,从而加速机器更新,还可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

3)为节约不变资本,尽力延长工作日(第7、8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494)为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尽力延长工作日(第10段)当个别资本首先采用先进机器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率,为了抓紧在新机器尚未普及阶段赚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也会延长工作日。5)机器的使用减少了工人人数,为弥补这个损失要尽力延长工作日。

(第11、12段)结论:“即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由此产生了一种经济上的反常现象,即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手段,竟变为把工人及其家属的全部生活转化为受资本支配的增殖资本价值的最可靠的手段。”(469-12)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0

(三)劳动的强化(31段)

1.在正常工作日的基础上,资本通过发展机器体系,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第1-2段)

“资本手中的机器所造成的工作日的无限度的延长,使社会的生命根源受到威胁,结果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引起了社会的反应,从而产生了受法律限制的正常工作日。在正常工作日的基础上,我们前面已经看到劳动强化现象,就获得了决定性的重要意义。”(471-1)

“在分析绝对剩余价值时,首先涉及的是劳动的外延量,而劳动的强度则是假定不变的。现在我们要考察外延量怎样转化为内含量或强度。”

(471-1)

“一般地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工人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东西。”

(471-2)

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12.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第3-28段)1)从主观条件劳动力而言,用计件工资,改进劳动组织等方法。(第4-10段)

“工作日缩短的第一个结果,是基于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即劳动力的活动能力同它的活动时间成反比。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力的作的持续时间上的损失,可由力的作用程度来弥补。资本也会通过付酬的办法,设法使工人在实际上付出更多的劳动力。”

(472-4)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22)从客观条件劳动资料讲,利用机器。(第11-28段)

资本手中的机器就成为一种客观的和系统地利用的手段,用来在同一时间内榨取更多的劳动。这是通过两种方法达到的:一种是提高机器的速度,另一种是扩大同一个工人看管的机器数量,即扩大工人的劳动范围。(474-11)第一、提高机器的运转速度;第二、提高工人看管机器的数量。这些又可以通过改进机器的结构来实现。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3劳动的强化3.劳动强度后果---提高使工人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受到严重损害。(第29-31段)

劳动强度提高与工作日变动的趋势:

“当法律使资本永远不能延长工作日时,资本就力图不断提高劳动强度不定期补偿,并且把机器的每一改进变成一种加紧吮吸劳动力的手段,资本的这种趋势很快又必定达到一个转折点,使劳动时间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缩短。”

(480-31)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4

第四节

工厂

主要内容:考察工厂的整体,揭示工人在资本主义工厂中的地位和命运。

第四节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特征(第1-7段);(二)资本主义工厂使工人完全附属于机器(第8-15段);(三)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本质(第16-19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5(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特征(第1-7段)本节分析工厂出现后,工人在工厂中所处地位及其命运。(第1段)

1.在工厂里,机器成为主体,而工人成为客体;(第6段)

2.劳动的平等化或平均化趋势;(第8段)

3.消灭了工厂手工业的旧式分工,建立了适合资本需要的新分工;(第9段)

4.经常不断地更换工人;(第10段)

(二)资本主义工厂使工人完全附属于机器(第8-15段);

1.工厂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第11-12段)

2.工厂损害工人的身心健康;(第14段)(三)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本质(第16-19段)

1.兵营式的纪律;(第16-18段)

2.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恶化。(第19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6第五节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主要内容:阐述工人破坏机器的斗争表现和原因。这一斗争表明,当时工人还没有把机器本身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区别开来。第五节包括42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工人破坏机器的斗争(第1-3段);(二)工人破坏机器的原因(第4-25段);(三)批判为资本使用机器作辩护的谬论(第26-42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7第六节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主要内容:通过严密分析,批判所谓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第六节包括18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批判所谓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第1-10段);(二)某些部门采用机器,会引起另一些部门增加劳动的需要量,但这同“补偿论”毫无共同之处(第11-18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8一、批驳所谓的“补偿论”(1-10)原料价值:镑机器价值:镑工资价值:镑雇用工人数排挤工人数游离资本额手工生产300003000100机器生产300015001500505001.机器游离出工人,但不游离出雇用原有数量工人的资本(1-3)

当时庸俗经济学家宣扬一种“理论”断言:所有排挤工人的机器,总是同时地而且必然地游离出相应资本,去如数雇用这些被排挤的工人。

(1)如果机器价值等于所代替的工人的工资总额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59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在第二种情况下,游离出的500镑资本只能雇用16人,而不是50人。如果500镑要转化为资本,其中必须要有一部分用于购买不变资本。这就说明“补偿论”是错误的。原料价值机器价值工资价值雇用工人数排挤工人数游离资本手工300003000100机器3000100015005050500

(2)如果机器价值少于所代替的工人的工资总额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0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3)假定制造机器的部门会增雇工人如果机器的价值为1500镑,那么作为机器制造部门的产品价值1500镑中包含有: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部分,因而也不可能全部用来雇用工人。(505-3)进一步说,机器使用年限较长,使用机器的部门不会每年购买机器;所以,机器部门用于雇用工人的可变资本也不可能通过机器的需求每年得到支付。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12.“补偿论”的真正含义及其谬误(4-6)

庸俗经济学所谓游离出资本,是指机器排挤工人后切断了工人与生活资料的联系。他们认为这些生活资料就是可以雇用工人的资本。

“金额1500镑的生活资料,从来没有作为资本同被解雇的工人对立过。作为资本同他们对立的,是现在转化为机器的1500镑。”(506-6)

因此,机器的作用在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的购买者,变成了非买者。这不但不是游离资本,反而减少对生活资料的需求,进而影响生活资料部门的就业。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23.被机器排挤的工人的命运(7)

被机器排挤的工人需要有新资本的进入才能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这些因为分工而变得畸形的可怜的人,离开他们原来的劳动范围就不值钱了,只能在少数低级的因而始终是人员充斥和工资微薄的劳动部门去找出路。”(507-7)另外新增劳动力更难以就业。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34.机器游离工人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的(8-10)“在应用机器以后,社会拥有的可供被解雇工人用的生活资料同以前一样多,或者更多。”(508-8)

根据这段话的思想,那种认为失业是由于人太多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是社会主义,机器的使用减少了人员,但并未减少社会产品,社会可以用这些产品养活从使用机器部门离开的人员,让他们从事新的生产活动。指出了机器一般应用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不同后果

“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不可分离的矛盾和对抗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

(508-8)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4机器游离工人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

机器一般应用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不同后果

“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如此等等。”(508-8)对于庸俗经济学来说“机器除了资本主义利用以外不可能有别的利用。”(508-9)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5二、机器大工业中各种造成就业增加的情况(11-19)1.机器的效率使对生产资料需求提高,引起这些部门生产扩大(12);2.机器产品价格低廉,会使以机器产品为原料的部门扩大生产(13);3.对机器生产出的原料进一步加工,促进了分工进一步发展(14);4.剩余价值的增多使消费方式增多,从而增加了为消费剩余产品而提供的劳动(15);5.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数量的增多,可以使长期见效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扩大(16);6.生产部门中剩余劳动增多,使非生产性劳动人员增加(资本主义腐朽的表现)(17)。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6第七节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主要内容:批判所谓在机器大工业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之后,就业的工人最终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的谬论,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给工人带来的苦难。第七节包括23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工人就业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不仅相对减少,还可能绝对减少(第1-6段);(二)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工人就业的不稳定状态(第7-23段)。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7

(一)工人就业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不仅相对减少,还可能绝对减少(第1-6段)诚然,有些例子(例如英国精梳毛纺织厂和丝纺织厂)已经表明,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上,在工厂部门极度扩展的同时,所使用的工人人数不仅可能相对地减少,而且可能绝对地减少。(515-2)尽管机器生产实际地排挤和潜在地代替了大量工人,但随着机器生产本身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同种工厂数目的增多或现有工厂规模的扩大),工厂工人的人数最终可以比被他们排挤的工场手工业工人或手工业工人的人数多。(517-5)可见,就业工人人数的相对减少和绝对增加是并行不悖的。(517-5)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8(二)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工人就业的不稳定状态(第7-23段)“总之,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地跳跃式地扩展的能力,只有原料和销售市场才是它的限制。一方面,机器直接引起原料的增加,例如轧棉机使棉花生产增加。另一方面,机器产品的便宜和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是夺取国外市场的武器。(519-7)由于工业循环的这种周期变换,机器生产使工人在就业上并从而在生活上遭遇的无保障和不稳定状态,已成为正常的现象。除了由此造成的资本家竞相采用代替劳动力的改良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以外,每次都出现这样的时刻:为了追求商品便宜,强制地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522-9)2023/11/20第九讲四篇10-13章相对M机器69造成工人就业的不稳定状态可见,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以投入工厂的总资本在比例上更迅速得多的增加为条件。但是,这个过程只是在工业循环的涨潮退潮中间实现。而且它还经常被技术进步所打断,这种进步有时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