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汇文中学高三地理二轮测试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阜阳市汇文中学高三地理二轮测试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阜阳市汇文中学高三地理二轮测试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阜阳市汇文中学高三地理二轮测试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阜阳市汇文中学高三地理二轮测试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得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2012·杭州二模)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变暖,中国主要农业区趋向于干旱。保证农业用水成了农业稳产的重要任务,农业用水与气候因素、农业发展关系密切。下图表示某一时期中国干旱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干旱指数是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完成1-2题。1.对图中曲线判断正确的是()A.①有效灌溉面积②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③农田灌溉用水量B.①农田灌溉用水量②有效灌溉面积③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C.①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②农田灌溉用水量③有效灌溉面积D.①有效灌溉面积②农田灌溉用水量③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解析:中国主要农业区趋向于干旱,则有效灌溉面积应该逐渐增加,即图中②表示有效灌溉面积;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应该出现较明显的下降,故③表示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①自然表示农田灌溉用水量.答案:B2.对图中曲线解读正确的是()A.农田灌溉用水量的变化和气候变化基本一致B.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灌溉技术的进步促使有效灌溉面积增大C.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的变化是影响单位灌溉用水量的重要因素D.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效益解析:图中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有很明显的下降,说明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农田灌溉用水量与有效灌溉面积同步增加,说明此时的有效灌溉面积增加是由于灌溉用水量增加带来的,而不是源于灌溉技术的进步。答案:D(2012·四川宜宾三模)读“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某类损失金额分布图”,回答3—4题。3.该类损失有可能是()A.资源损耗损失B.酸雨污染损失C.泥石流损失D.荒漠化损失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损失最大的地区都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故可能是资源损耗损失;另外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酸雨较严重;内蒙古泥石流不严重;山东、河南等地荒漠化不严重,据此也可排除B、C、D选项.答案:A4.减少该种损失的措施,正确的是()A.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B.综合治理环境污染C.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灾情监测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依据上题分析,针对资源损耗,应该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减少资源损耗。答案:A(2012·浙江绍兴二模)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5—6题。5.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D.冬季光照时间短解析:甲图中“横木地基”,说明该地不可能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因为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木地基易腐烂;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答案:C6.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光照C.地形D.台风解析: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结合选项分析,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答案:D(2012·江南十校)风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可以用风能密度来表示,下图是我国陆上风能密度分布图,据此回答7—8题。7.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盆地多于平原B.高原多于山地C.东北多于西南D.南方多于北方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答案:C8.图中甲地风能密度大于乙地,其原因是()A.甲地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B.甲地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C.乙地面对的海峡开阔风力强大D.乙地受山地阻挡作用风力较小解析:太阳辐射与风能多少关系不大;甲地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风力强劲,风能密度大。答案:B(2012·江西九校)下图为台风由台湾东部往西偏北方向移动的示意图.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回答9—10题.9.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何处最容易发生海水倒灌的天然灾害()A.甲B.乙C.丙D.丁解析:当台风中心位于乙处时,丙地盛行西南风,正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容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答案:C10.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何处最容易发生焚风()A.甲B.乙C.丙D.丁解析:此时丁处吹西南风,而该地位于台湾山脉的东侧,处于山地的背风坡而气流下沉、增温减湿,出现高温干燥的气流,所以丁地容易出现焚风现象。答案:D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下图为“2002—2007年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单位:109m311.虚拟水资源流动量最多的地区是()A.AB.BC.CD.D12.图中信息表明()A.D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干旱缺水B.C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农产品总产量少C.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D.虚拟水资源都是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出口到生产效率低的国家解析:直接获取图中数据信息即可判断D地区虚拟水资源流动量最多。某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说明该地进口的农产品多,干旱地区较湿润地区发展农业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所以通过国际间的农产品交易,可以使干旱地区减少水资源的自然消耗,达到节省水资源的效果.答案:11。D12。C二、综合题(共26分)1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渠南部即可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可灌田4万余顷。(1)图中为郑国渠位置示意图,读图分析郑国渠选线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2)分析郑国渠的修建在关中地区产生的效益.解析:(1)引水线路的选择主要考虑地势高低、工程量大小和建成后的灌溉效率等因素。(2)水渠的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分析。答案:(1)选择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渭河以北地势北高南低),可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2)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调节了气候,改善了生态环境;补充了地下水,改善了水质;减轻了下游及平原地区的洪涝威胁;提高了土壤肥力。(任答三点即可)14.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和绘制了一些地理资料,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修筑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90年代)。地形类型土石方(104m3)桥梁(延长米)隧道(延长米)造价(万元)A3—524无1200—1400B11-12451063400-4000材料二:下图为西藏地区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中,________为平原,________为山地。________(填字母)地形区修路的技术要求高。________(填字母)地形区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2)试述交通线路在A、B地区形态的差异。(3)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解析:本题借助不同地区修筑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借助西藏地区主要城镇的分布考查地形对城镇分布的影响.第(1)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为平原,B为山地,B地形区对修路的技术要求高,且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第(2)问,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多,交通线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沿线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尽量利用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