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课件_第1页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课件_第2页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课件_第3页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课件_第4页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xx月xx日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课件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古诗原文及注释诗文赏析古诗的特色及亮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古诗的传承与应用contents目录01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的诗歌具有雄浑豪放、清新明快、意境深远的特点,其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人简介惠崇是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水乡泽国,尤其擅长表现野鸭、天鹅等水鸟。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描写了初春时节的江南景象。创作背景1作品影响23这首诗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和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描绘了江南初春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对后人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2古诗原文及注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原文注释此诗是苏轼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注释及译文韵脚诗中每句的韵脚依次为“支”、“知”、“时”,押“i”韵。对仗诗中每句的对仗情况为“竹外”对“蒌蒿满地”,“桃花”对“芦芽”,“三两枝”对“短”,“春江水暖”对“河豚欲上”。古诗韵脚及对仗03诗文赏析竹林、桃花、江水。诗人运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描写,构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竹林青翠,桃花烂漫,江水清澈,鸭子戏水,生机勃勃。画面1蒌蒿、芦芽、河豚。诗人通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描绘,将视线引向了大自然中的野菜和河豚。描绘了春天里野菜茁壮生长,河豚逆流而上的情景。画面2画面描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生命的热情。通过观察和感受春天的气息,诗人抒发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意境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感受,传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思想感情04古诗的特色及亮点精美的画面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晚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画面感,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和生机。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如“正是河豚欲上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味河豚的向往。特色生动的描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如“桃花”、“江水”、“鸭”、“河豚”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中。深刻的哲理这首诗除了表面的描写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读者在欣赏美妙诗句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亮点与其他描写春天的诗人相比,苏轼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更加注重细节和形象的描写,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虽然也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加注重的是对整个春天气氛的把握,没有苏轼那么注重细节和形象的描写。与其他诗人的对比05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03运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策略01依据学情,做好学段和学情的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0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和自主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情境导入法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06古诗的传承与应用文字传承通过文字记录和出版,将古诗流传至今,保留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口耳相传通过民间朗诵和演唱,将古诗传承下去,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教育应用古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文化活动古诗在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如文艺演出、朗诵比赛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应用古诗作为文学的精髓,对现代教育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