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酸浆的药用价值研究_第1页
茄科酸浆的药用价值研究_第2页
茄科酸浆的药用价值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茄科酸浆的药用价值研究

酸浆是指含有大量草本植物(p.alkati)的酸浆属(p.alkati)。酸浆花萼宽大、宿存、连生呈阔钟形囊状,浆果藏于其中,呈球状,为橙红色,种子小,呈扁肾形。酸浆原产于中国,南北方均有野生品种。酸浆的根及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咽、化痰、利尿等功能。宿存的花萼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功能。酸浆的浆果青色时即可食用,味微苦,红果亦可生食、糖制、醋渍或制果浆。全草亦可供观赏。酸浆的果实和宿萼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已有的证据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防治疾病的功能,例如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防治肿瘤等。因此,评估我国的酸浆资源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组成,探讨其作为天然类胡萝卜素资源的可能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1材料和方法1.1ransetiii试验酸浆果实购于北京昌平区市场,由我国东北佳木斯地区引种(PhysalisalkekengiL.var.franchetii)栽培而得,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惠伯棣教授鉴定。正己烷、丙酮、KOH和乙醚等试剂均为分析纯。乙酸乙酯(色谱纯)。做为参比样品使用的玉米黄素[20%,DSM(China)Limited]、叶黄素(70%,Sigma-Aldrich)和β-隐黄质(97%,Hoffmann-laRoche)。1.2溶剂输送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ultispec-1501,ShimadzuCOPORATION),HPLC(Waters600E溶剂输送系统,PDA-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WatersCo.)。1.3方法1.3.1萃取称重6取带宿萼的酸浆洗净,将宿萼与浆果分离。将宿萼延长轴均分为二,一份称重后置于表面皿中放入烘箱(60℃)中烘干至恒重;另一份称重后用于萃取。将浆果延纵轴纵切为二,一份用于含水量测定(条件同前),另一份用于萃取。1.3.2酸浆制备样品称重后的宿萼及浆果分别置于研钵内,加入少量石英砂及4倍(V/W样品重)丙酮研磨后静置,用滴管小心移出上清液,重复2~3次后,再用等量正己烷多次研磨萃取,至上清液和残渣均为无色,分别收集上清液。合并、收集浆果萃取液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分层后收集上相,用正己烷定容至40mL,其中20mL放入4℃冰箱中,作为酸浆浆果萃取液皂化前样品;其余20mL加等量10%(W/V)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后封口避光搅拌过夜。将皂化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和水进行萃取,收集上相,并用水洗至中性,用正己烷定容至80mL,作为酸浆浆果萃取液皂化后样品。宿萼萃取液的皂化同上。1.3.3类化合物含量的计算以正己烷为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收集350~550nm内浆果和宿萼萃取液皂化前、后样品的电子吸收光谱。根据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按朗伯-比尔定律,按下列公式计算其总类胡萝卜素含量。x=(A×y)/(E1%1cm1cm1%×100)其中:x=样品中所含的叶黄素类化合物数量(g);y=样品溶液的体积(mL);A=样品的吸光度值。E1%1cm1cm1%=吸光系数,在此采用值为E=2500。1.3.4u3000letm使用HPLC对浆果和宿萼萃取液皂化前、后样品进行类胡萝卜素组成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TM(4.6mm×25cm,5μm);流动相A:乙腈-水(9∶1);流动相B:乙酸乙酯;线性梯度洗脱:B在25min内由0%增加至10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50nm;波长范围250~550nm;进样量:25μL。根据各组分的色谱行为和光谱特征对其进行鉴定。2结果2.1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浆果及宿萼含水量分析见表1。应用比色法测定浆果及宿萼萃取液在450nm处的吸光值计算二者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为浆果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1937mg·g-1干重;宿萼中的含量为8.1869mg·g-1干重。由此可见,宿萼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接近1%。2.2废水的类胡萝卜素单体组分浆果及宿萼萃取液皂化前、后的HPLC色谱图见图1及2。皂化前样品主要组分出峰时间在15min后,主要是类胡萝卜素酯。皂化后样品3个主要组分出峰时间均在15min前,而在酯的保留时间上已无组分洗出,说明酯的水解皂化完全。通过图1及2的比较可以看出,浆果及宿萼萃取液中的类胡萝卜素单体组成相似,化合物种类一致,比例不同。浆果及宿萼萃取液中3个类胡萝卜素单体组分的电子吸收光谱,见图3,4。根据3个组分的色谱行为和光谱特征,组分Ⅰ,Ⅱ及Ⅲ分别定性为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隐黄质。三者峰面积为:浆果4.71%,72.52%和22.77%;宿萼:8.80%,74.61%和16.60%。3酸浆与玉米黄质的联合应用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化学过程(即异戊二烯代谢途经)已经被许多实验所证明。本项研究中所鉴定的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中,叶黄素(lutein)与玉米黄质(zeaxanthin)均为双羟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β-隐黄质(β-cryptoxanthin),比玉米黄质少一个羟基,为玉米黄质的合成前体。近年来叶黄素和玉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