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公共事件后中国民众的继发风险决策课题的绩效评估
为了提高政府公共交通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务院于2006年1月通过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目前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及应激系统上。然而,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在发生当时会对民众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冲击,而且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会持续影响人们后继的风险决策,从而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禽流感后,人们选择是否吃鸡;地震后,人们选择是否住在房屋里。研究表明,在“911”事件后,许多美国人为避免乘飞机遭受袭击的可怕风险而改乘汽车,“911”事件后的意大利全国彩票销售减少了25%,导致了意大利17年来最差的彩票销售业绩。2003年我国SARS蔓延,消费、投资及贸易均受打击,旅游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上述现象反映了突发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变动。由于全球化的进程,突发公共事件的后继影响很有可能扩大到全球范围,而且由于信息传播的问题,其负面影响很可能会被放大。然而,这种后继影响因其发挥作用的速度相对缓慢,使相关的防止、控制、干预措施的实施成为可能。所以,为了控制重大公共事件的后继影响,防止重大事件负面影响的扩大,有必要揭示重大公共事件的后继决策的心理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后中国民众的后继风险决策”研究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简称“管理科学部”)于2007年1月立项,于2009年12月完成,并在2012年“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特优”。该项目研究了民众突发公共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特点、风险决策的基础理论和机制以及风险决策中的个体和文化差异等内容,为国家在地震、甲型H1N1流感和金融危机等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时期进行干预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所得研究结果可以通过科学的舆论引导,帮助民众在复杂情况下,选取正确信息,做出合理、合适的决策,已引发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1这项研究的内容和创新1.1突发公共事件后民众的再风险决策本项目从研究风险决策的基础理论出发,在主流与非主流决策模型中验证并筛选实际指导人们进行风险决策的模型,了解文化因素对概率判断、过分自信和风险偏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事件后民众的后继风险决策。建立危机事件后我国民众风险决策行为的解释和预测模型,为完善国家危机管理和各级应急预案系统的建设提供心理科学依据。1.2项目的内容和组成(1)基于两种决策模型的比较为最终回答“突发公共事件后民众的后继风险决策是如何波动的”这一问题,须首先回答民众如何做单一的风险决策,以此比较后继风险决策朝什么方向变动。为此,在小概率区间,延续主流研究范式,采用偏爱抉择任务以及愿意出价任务等经典的决策任务测量被试的冒险倾向,从中对比2种推导主观概率函数或权重函数的方法(最大化逻辑推导和简洁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借助对理性经济理论和理性风险决策理论中的一些公理(如确定事件原则﹑可互换﹑不变性﹑转移性等)及基本假设的检验,比较并验证期望法则和“齐当别”决策模型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由于这2类决策模型的基本假设不同,在推测、解释风险、不确定决策行为和分析选择与风险、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时,必然会在实践检验中显现出分歧,并导出不同的决策结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积累实验证据,为预测和解释人们在风险状况下的决策倾向提供更科学的模型。(2)过度自信倾向的测量从汉语文字概率特点和过分自信倾向这2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的风险倾向、概率判断和自信程度的特点。其中,汉语文字概率的研究将探讨汉语文字概率的数字转换、语义信息和实效性,进而揭示中国人以文字表征概率进行决策的思维特点。在此基础上,过分自信倾向的研究将结合汉语文字概率研究的结论,通过二择一、信心范围和分类任务等测量手段,探讨如下问题:①中国人非贝叶斯推理特征;②中国人为何在概率判断上更“过分自信”;③中国人为何更追求风险。最后,将探讨并检验“文化因素将影响‘风险偏好’和‘过分自信的概率判断’”这一假设,探讨并分析中国人在后继决策时是否会出现过分自信和过分冒险的现象及其原因。(3)灾难之后社会和文化事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在对指导风险决策的法则和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后,需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是如何影响民众的后继风险决策的。这一研究是本项目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包括中国人在灾难发生之后的风险认知变化特征;启发式决策策略在灾难发生后风险认知的作用;灾难之后社会和文化变化对人们风险决策的影响3个方面研究内容。通过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考察这些重大的社会和文化事件是否改变了人们风险决策倾向。通过3个相互联系的研究,一方面致力于回答决策领域里悬而未解的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充实国家的危机管理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为政府的危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民众心理行为预测指标,为政府各级公共管理部门的危机预测、监控和危机事件中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3灾后民众风险决策经项目组全体成员3年的努力工作,全面完成项目的各个预定研究目标。其中,项目组成员结合已发表在PLoSONE、EvolutionandHumanBehavior等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撰写了《2008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民众心理反应研究报告》、《中科院专家关于汶川地震民众担忧心理分析报告与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借鉴和启示》以及《中科院专家关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心理学建议》3份中国科学院对上专报和1份要情,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参考。项目从执行至今,调研了2008年郴州雪灾、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和汶川地震等灾害事件对民众风险决策的影响,发现了灾后民众对小概率事件的判断、过分自信水平、跨期选择、对安全和健康的担忧、亲社会行为等的一系列变化特征。项目从执行至今发表标注了本项目基金号(70671099)的期刊论文共计40篇,其中SCI/SSCI论文15篇,CSCD/CSSCI论文25篇。1.4对风险决策模型的跨文化适用性的基本项目首先通过实验法、情境模拟、问卷调查等方法检验民众后继风险决策的基础理论,通过比较不同的决策模型来确定适合风险事件后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考察上述风险决策模型的跨文化适用性。通过访谈法、日志法、数据挖掘等从多个角度考察风险事件后的后继风险决策倾向。本项目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有:(1)近危险条件下的心理效应项目组在汶川地震1个月后的调查中发现,随着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程度反而降低,且非灾区居民的担忧程度高于灾区居民。项目组借“台风眼”这一气象名词,形象地将这一研究发现命名为“心理台风眼”效应:即越接近高风险地点,心理越平静。此外,项目组成员还发现了2个“关系”版的“心理台风眼”效应:与财产遭受损失的受灾人亲缘关系越接近,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程度反而越低;与生命健康遭受伤害的受灾人亲缘关系越接近,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程度反而越低。所有这些“心理台风眼”效应均表明,与人们的直觉推断不同,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程度并不随着受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效应的发现为“人们面临不确定时如何应对风险”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观点。汶川地震向世人提出了“人们面临不确定时如何对抗风险”这一问题。令人惊讶的是,本项目的研究表明拥有最强抵抗力的人正是那些居住在重灾区的居民们,或是那些至亲遭受损失的人们。相关研究论文于2010年3月17日发表在PLoSONE。(2)唐山地区居民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总体分布情况项目组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后,个体在弱势情况下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的现象;并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弱势会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假说:在面对自然的威胁时,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弱小且无助的,而个体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则大大增加了个体生存的概率。在汶川地震发生1个月、4个月和11个月后,项目组分3次调查了灾区(四川、甘肃)和非灾区(河北、北京、福建)近8500名居民的亲社会行为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居住地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从非受灾、轻度受灾、中度受灾到重度受灾),居民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也随之增加。将唐山地区居民的数据与其他非灾区居民的数据作对比,进一步发现唐山地区居民比其他非灾区居民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这一发现也与现实生活中的报道相符(据报道,唐山是全中国为汶川地震捐款最多的城市)。这表明,大地震所产生的弱势效应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该研究发现为亲社会行为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现有的研究多针对利他行为的对象特征,如亲人、组织内成员或有可能带来互惠的人等。这虽然重要,但深究亲社会行为的起源,首要问题是决定是否作为,然后才是确定合作的对象。该研究将弱势视为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始因,冀其发现能增进对于亲社会行为起源的理解。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EvolutionandHumanBehavior。(3)灾难事件中更风险的体现通过损失与获得并存的研究范式,项目组修正了前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对人们风险态度影响的错误认识。本项目研究发现在灾难等事件后,人们并非稳定地表现出更加高估小概率的倾向,即人们在面临损失时,的确更加风险规避;但在面临获得时,却更加风险寻求。这为研究“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这一研究结果已发表于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4)学者们为“理性”本质之争提供了新证据本项目研究发现,当发生小概率高风险的事件后,人们的过分自信水平会降低。这为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中“理性”本质之争提供了新证据,表明重大社会事件与自然灾难可能起到纠正“过分自信偏差”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RiskAnalysis。(5)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时间折扣效应行为决策中,人们经常要对发生在未来某一时间的结果作出判断或选择。这种“结果发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选择”被称为跨期选择。项目组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后,人们的时间折扣效应更强,即更倾向于索要“现在的获得”,更倾向于承受“以后的损失”。这为理解人类如何适应性地做出跨期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这一研究已发表于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6)不同发展阶段神经机制的认识通过获益和损失对称设计的实验范式,首次发现外侧额叶和后顶叶区域对折扣未来获益和损失都有激活,但对折扣未来损失时激活更强。该研究成果对认识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BrainResearch。截至2010年已被JournalofNeuroscience、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等期刊引用39次。2关于日本国内地震事件的报道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对民众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人类适应性决策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探索我国民众应对灾难事件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为国家在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和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的干预和决策提供了科学建议。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随即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面对核辐射的潜在威胁,日本国内秩序相对井然,与其隔海相望的中国却出现抢盐风潮,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甚至宣布放弃核能。众多媒体在评论此事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心理台风眼”效应来解释该现象。2008年以来,中国突发了郴州雪灾、阜阳手足口病疫情、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本项目所得研究成果为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灾后管理和干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参考。3与澳大利亚resofterizaras大学的合作本项目研究过程中,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NewSouthWales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所得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作报告10余次,形成了以李纾为核心,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项目执行期间,共培养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4完成研究的主要成就4.1中国哲学相关研究文献项目研究中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成果被《北京科技报》评为2010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关于“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0年4月5日Nature高级主编对“心理台风眼”进行评价:/profiles/blogs/senior-editor-of-nature-on;并被Lancet、PsychologicalScienceinthePublicInterest、ThePsychologist等多家杂志报道或评述,认为该研究对于政策制定者在决定如何更好地对抗公共健康风险时很重要,甚至可以协助人们预测事件发生不久后关键时期内公众的反应。BIOONNEWS将其评点为“年度国内生命科学领域高水平文章荟萃”。到目前为止,在Google中搜索中文关键词“心理台风眼”能找到约1500000条结果;搜索英文关键词“psychologicaltyphooneye”能找到约3650000条结果。4.2“双带头人”sracketerizactspityengecohn三维建模LIJZ,LIS,LIUH.HowHastheWenchuanEarthquakeInfluencedPeople’sIntertemporalChoices?[J].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2011,41(11):2739~2752(CA;2010Ranking:49/58inPsychology,Social;2010ImpactFactor:0.721;5-yearImpactFactor:1.21)SUNY,LIS.TestingtheEffectofRiskonIntertemporalChoiceintheChineseCulturalContext[J].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2011,151(4):517~522(CA;2010Ranking:50/58inPsychology,Social;2010ImpactFactor:0.691;5-yearImpactFactor:1.1)RAOLL,HANR,RENXP,etal.DisadvantageandProsocialBehavior:TheEffectsoftheWenchuanEarthquake[J].EvolutionandHumanBehavior,2011,32(1):63~69(CA;2010Ranking:2/14inPsychology,Biological,2/34inSocialSciences,Biomedical;2010ImpactFactor:3.646;5-yearImpactFactor:4.251)LIS,RAOLL,BAIXW,etal.Progressionofthe“PsychologicalTyphoonEye”andVariationsSincetheWenchuanEarthquake[J].PLoSONE,2010,5(3):e9727(CA;2010Ranking:12/86inBiology;2010ImpactFactor:4.411;5-yearImpactFactor:4.610)SUNY,LIS.TheEffectofRiskonIntertemporalChoice[J].JournalofRiskResearch,2010,13(6):805~820(CA;2010Ranking:26/84inSocialSciences,Interdisciplinary;2010ImpactFactor:0.946)LIJZ,LIS,WANGWZ,etal.ArePeopleAlwaysMoreRiskAverseafterDisasters?SurveysafteraHeavySnow-HitandaMajorEarthquakeinChinain2008[J].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2011,25(1):104~111(CA;2010Ranking:48/81inPsychology,Experimental;2010ImpactFactor:1.626;5-yearImpactFactor:2.072)LIS,LIJZ,CHENYW,etal.CanOverconfidencebeDebiasedbyLow-Probability/High-ConsequenceEvent?[J].RiskAnalysis,2010,30(4):699~707(CA;2010Ranking:9/93inMathematics,InterdisciplinaryApplications;2010ImpactFactor:2.096;5-yearImpactFactor:2.344)LIS,BIYL,ZHANGY.AsianRisk-SeekingandOverconfidence[J].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2009,39(11):2706~2736(CA;2010Ranking:49/58inPsychology,Social;2010ImpactFactor:0.721;5-yearImpactFactor:1.21)HANR,LIS,SHIJN.TheTerritorialPriorResidenceEffectandChildren’sBehaviorinSocialDilemmas[J].EnvironmentandBehavior,2009,41(5):644~657(CA;2010Ranking:18/78inEnvironmentalStudies,25/120,Psychology,Multidisciplinary;2010ImpactFactor:1.921;5-yearImpactFactor:2.297)LIS,LIUCJ.IndividualDifferencesinaSwitchfromRisk-AversePreferencesforGainstoRisk-SeekingPreferencesforLosses:CanPersonalityVariablesPredicttheRiskPreferences?[J].JournalofRiskResearch,2008,11(5):673~686(CA;2010Ranking:26/84inSocialSciences,Interdisciplinary;2010ImpactFactor:0.946)SUNY,LIS,LIYM.ReexaminetheRoleoftheDescriptionofProblemTextsintheDisjunctionEffect[J].JournalofPsychology,2008,142(3):261~265(CA;2010Ranking:73/120inPsychology,Multidisciplinary;2010ImpactFactor:0.899;5-yearImpactFactor:1.159)苏寅,毕研玲,李纾,等.“避害”还是“趋害”?[J].心理科学,2010,33(2),506~508徐丽娟,梁竹苑,王坤,等.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从折扣未来获益到折扣未来损失[J].中国基础科学,2009(6):25~27李跃然,李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许经营合同的终止协议
- 矿山提前关闭协议书范本
- 环卫法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美术机构签约协议书模板
- 油茶果收购合同协议模板
- 球队安全合同协议书范本
- 签订合同之后的补充协议
- 物流网点转让合同协议书
- 终止销售承包合同协议书
- 销售方怎样拟定合同协议
- 2024年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日历表全年(打印版)完整清新每月一张
- 高校毕业证编号编制规则
- 《动物生理学 -本科》课件动物生理学授课教案
- 工段、班组BPD培训指导通用PPT课件
-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6篇.docx
- 国外教材精选 课后习题答案量子力学概论 格里菲斯 习题解
- 起重作业培训指挥手势图解ppt课件
- (完整)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
- 最新iso3000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