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度(上)六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于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本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遍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的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武微,缘于精致的利已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理想的人格范式。B.经孔子的改造后,“君子”的内涵不断丰富,即使与孔子主张不同的其他学派,也大多对此十分认同。C.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的含义由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道德修养的践行者。D.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君子文化,既要看到君子文化积极的一面,也要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但不能将其等同于腐儒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但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当作自己做人行事的人生信条。B.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C.君子人格从上至下受到广泛认同和追从,甚至成为济世高标,这完全得益于文学家们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D.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末有的提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风范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A.修已以安百姓。B.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C.博闻强识而让,教善行而不怠。D.藏器于身,待时而动。4、材料一主体部分是如何论证君子人格“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请从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等方面简要分析。(4分)5、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我们当代青年对“君子文化”的追求亦“不可以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君子文化“不可以已”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二(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雨中的猫①(美)海明威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别淋湿了。”他说。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下雨了。”妻子说。“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您丢东西了吗,太太?”“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有只猫?”“对,一只猫。”“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跑了。”“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乔治没有说话,目光又挪到了书上。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亲爱的,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有删改)【注释】①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外是陌生的环境,绵绵的细雨,冷冷的纪念碑,空旷的广场,寂寞孤寂的氛围,沉闷乏味。这些意象叠加起来,从不同角度体现女主人公的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为下文凭窗眺望和雨中寻猫设置了心理背景。B.文中多次提及“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看他的书”“看自己的书”,从侧面烘托了妻子不被理解的寂寞孤独。C.小说中的“美国太太”不顾下雨、拒绝丈夫帮助而执意要去抱回雨中的猫;女侍者在“美国太太”寻猫时担心她被雨淋湿而为她撑伞,说明两人都是典型的新女性的代表。D.海明威称女主人公为“美国太太”,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位“妻子”代表美国女性,她的命运也就具有了普遍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在一家旅馆里发生的平常故事。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客观而真实。B.女主人公在寻猫不得回到旅店之后,作者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地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她对那只没有找到的猫有多么担心。C.小说中有多处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和风格。D.小说结尾写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后,只说了一句话,故事就结束了,对之后的事,作者什么也没说,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显。8、小说以“雨中的猫”为题,有怎样的用意?(4分)9、在刚刚学习的《老人与海》中我们了解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要像冰山一样只将它的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七由读者深入挖掘。请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冰川理论”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文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故南面临A官B贵C而不骄D富E而能F供G有本H而能I图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民者必明此之要”中的“长”的意思与《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意思相同。B.“莫善乎先虚其内”中“乎”的意思与《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中的“乎”的意思不同。C.“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中“百姓”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中“百姓”意思相同。D.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要本着赏识的原则,多发现百姓的优点,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C.君子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治理他们;还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忠诚而有信义,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4、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北风①陈与义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梅花欲动天作难,莲飞上天得盘桓。十年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于政和八年冬所作。时王黼当政,网罗党羽,士大夫无行义者争趋附之,或立政通显。诗人仕途块河,借诗歌阐发哲思体悟。②不受寒:诗人不甘与无行义之士大夫同流合污,自幸“枯木无枝”,当“不受寒”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了时令,掠野的北风营造了凄寒的氛围,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B.涨街的黄尘、饥寒的孤鸿、待开的梅花、飘荡的蓬草,既是眼前实景,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C.本诗的前六句通过对黄尘、行人、鸿雁、梅花、蓬草等的描写,使北风的肃杀之气得到了层层渲染。D.长路羁旅、饥肠辘辘的孤鸿与遭受寒风侵袭而待开的梅花,寄寓了诗人久蓄于心的身世遭际之悲。16、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主张“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中的“卧木”这一意象包含的“有我之境”。(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论语》中曾子也有 ”的表述。(2)《燕歌行并序》中通过对思妇和征夫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展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的句子是“ (3)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疗愈心情。因而,以乐器入诗来表情达意成为古代诗歌常见的现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立在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叶丛中,一根又一根满身带刺的荷梗昂首挺立,支撑着大小不一的荷叶与荷花。荷花仪态万方,有的①_;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亭亭少女,含笑而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畔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②。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探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大,①_____________,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协商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所谓“碳达峰”目标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②_______,之后就逐步降低;所谓“碳中和”目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水解一部分碳排放,在2060年前实现消解与排放持平,即“净零碳排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③______,才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被他们接受。于是,各级政府都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他们才会真正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同时,老师还要与学生互动式开展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去。20、下列句子中的“会”和文中“他们才会真正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中的“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种题是我们经常练习的,是他会做的。B.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C.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D.好的办法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21、请在文中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减少增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创始人荀慧生曾说:“熟戏要当生戏演。”这句话揭示了表演艺术中熟与生的辩证关系,饱含老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智慧。其实,表演艺术如此,学习、生活等也是如此。以上这段话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宇。2023-2024学年度(上)六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语文试题1、C【解析】“由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道德修养的践行者”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可知,春秋时期的君子仍然可指政治上的统治者,只不过“不再纯粹”,道德修养的践行者也可被称作君子。2、D【解析】A项,“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当作自己做人行事的人生信条”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五段中的“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力做人的圭臬”“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可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视君子人格为人生信条。B项,“且明显优于前者”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提到中华文化人格与西方文化人格的不同,并没有就二者的优劣进行比较。C项,“这完全得益于文学家们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说法绝对,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可知,“文学家们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对君子成为济世高标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完全得益于此。故选D。3、B【解析】B项的意思是“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而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可知,君子言谈举止是就外在而言的,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4、①以论证角度来看,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历史及不同时期大家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论证;②从论证方法来看,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5、①从君子文化的历史意义来看:君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申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君子文化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所以当代青年应努力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②从当代青年自身来看: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应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从君子文化的现实意义来看:当下君子文化式微,需要当代青年努力推行君子文化,去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每点2分)6、C【解析】C项旅店侍女应该是传统女性的代表。7、B【解析】B项细腻地表现了她找不到猫而产生的烦闷情绪。8、①小说以“猫”为线索展开情节:寻猫、失猫、送猫。②“雨”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推动着情节的发展。③“猫”和“雨”都有象征意义:猫的柔顺弱小的形象,在凄风苦雨中孤寂无援的处境,形象地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人想救雨中的猫,隐喻在男性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拯救自己。(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9、①小说的情节简单明了:美国太太寻猫、寻猫不得、店主送猫,这是小说“露出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故事情节,可以推测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在写妻子要去“逮那只猫咪”时,只在上文写了一句“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就把妻子逮猫的原因和她此时的心情含蓄表达出来。(再如对妻子坐在梳妆台前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对话虽然十分简单,却把一个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服从于男性然而却又极其矛盾地希望回归传统女性角色的当时美国新女性写得活灵活现。)③这种情节安排,既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又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计分。)10、BDG(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11、A【解析】A长:动词,治理/形容词,长久。意义用法不同。12、B【解析】B项“要本着赏识的原则,多发现百姓的优点”错误。“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13、(1)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莅”,统治、管理、治理;“责”,要求;“为”,做。)(2)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苟”,如果,假如;“充”,扩充;“事”,侍奉。)14、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②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这与文本二所说的“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参考译文】: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谨慎身边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因为做好了自己。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可能命令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们。所以如果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文本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借款合同民间借贷
- 有关房屋出售委托合同年
- 湖北房屋租赁合同
- 租赁房屋合同协议书
- 消防工程专业分包工程合同
- 建筑施工发包合同
- 电器售后服务合同书
-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文本
- 产品购销合同的细节条款修订书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版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表(完整版)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4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
- 电气化基本知识-岗培教材编写86课件讲解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二手人防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人工智能需求文档6篇
- 物流运筹学课程标准
- 沥青配合比全套试验自动计算程序
- 物业集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整版)
- 半导体真空精密部件清洗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