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以C村为例_第1页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以C村为例_第2页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以C村为例_第3页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以C村为例_第4页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以C村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以C村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变,我国无论是社会转型速度还是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都在快速前进,家庭规模也在不断缩减,大多数的子女进城务工或出国定居,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独居、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长久以往,在心理、身体等方面的问题就会越发严重。本文通过对C村的独居老人开展研究。在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前提下,以“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结合当下大环境与案主的实际需求,采用个案工作来介入到案主的困境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从案主自身、案主女儿、案主邻居、村委工作这几个方面来改善案主的心理、生活问题。最后也是呼吁全社会要重点关注农村独居老人,重视独居老人的生活、情感需求。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独居老人精神健康心理慰藉目录一、绪论························4(一)研究背景·····················4(二)研究意义·····················41、理论意义·····················42、实践意义·····················4(三)理论基础·····················41、社会支持理论···················42、马斯洛需求理论··················4(四)研究方法·····················51、文献研究法····················52、无结构访谈法···················53、观察法······················54、个案研究法····················5二、农村独居老人精神需求现状与分析···········6(一)情感需求·····················6(二)社交需求·····················6(三)尊重需求·····················6(四)自我实现需求···················7三、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个案工作介入·········7(一)案例分析·····················7(二)介入·······················71、可行性分析····················72、第一次介入····················93、第二次介入····················94、第三次介入····················95、第四次介入····················10(三)评估·······················10(四)结案·······················10(五)结论与思考····················11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反思及对策····11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反思······111、充分做好与案主及其家属的沟通···········11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自身心理建设··········113、根据案主实际情况,“因材施教”··········11(二)社会工作视角下满足农村独居老人精神需求的对策···12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自第五次人口普查至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从10.2%g涨至13.26%,上升了3.06%个百分点,而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我国已然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时期。相关机构预测,在未来20年里,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比例将会比现今增加一倍之多。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许多农村青壮年都纷纷选择进城寻找工作及爱情,导致农村的家庭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孤寡老人,其中也不乏许多失独、是能老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转好,在满足日常基础生活的同时,对情感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长期以来独自居住的老人,日积月累孤寂的心绪难以排解,从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此现象我们应着重关注。综上所述,本文对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与情感保障为出发点,借助专业社会工作知识的力量,运用个案方法,来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决。(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发现和研究农村独居老人的情感现状和情感需求,通过个案工作来探寻经验和找出不足,将专业方法和技巧融入进农村独居老人的情感需求的时间中,拓展关于独居农村老人情感方面研究的新方法、新途径,并深化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经验。2、实践意义根据国家关爱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大环境下,开展关于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的研究与实践,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同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协调各类资源,注重发挥与发展其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与信心,助其走出阴霾,重新融入邻里与社会。并且工作者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从其中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在将来更好的开展社会工作。(三)理论基础1、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被界定为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从这个观点来看,当个体拥有了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时,它就能更好的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称之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它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稀·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其内容基本是人类是需要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分别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其动机,不同性质的需求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动机,并且人的需求也是有上下层次之分的。(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本文通过互联网数据库与老年社会工作相关资料,对参考文献进行整理,同时根据社会现状,借鉴相关经验。2、无结构访谈法通过灵活、开放、不固定的访谈模式,对服务对象及相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挖掘,再通过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访谈成果。3、观察法本案例中,笔者通过对C村老人进行观察,从他们的情绪状态、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等方面,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同时也对其亲属、邻里进行观察研究,最终得出其精神慰藉的问题与需求。个案研究法本研究针对独居老人进行个案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收集与走访,对个案的介入进行了相关的叙述、研究、分析,尽最大努力展示出其对该工作具有的相关意义与创新观点。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许许多多的问题随之而来。2018年以来,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7.9%,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这部分人口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还需要承担抚养少年儿童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如果单从养老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大约3.6个劳动力,需要赡养1个60岁以上老人,而且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继续增多,养老压力还将继续加大。与此同时,上海已经步入了深度老龄化,C村处于上海市西南角一个较为偏远的地方,占地约7.5平方公里,直至目前为止,整个村就一条公交线路,出行极为不便,全村共有33个生产小组,老年人口大约3000余人,其中约有一半以上还是农保人口,同时村中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不是很完善,娱乐设施及活动较少,导致大多数的老年人的日常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同时加上农村老人古往今来的质朴特性,以及东方人的保守特性,很少会有老人主动组织活动。二、农村独居老人精神需求现状与分析(一)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老年人种种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个人的老年生命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往往老人总把这些情感寄托在家庭成员身上。从《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这篇文章中看到“在影响个人寿命的一切不良因素中,最让人短命的就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笔者经过在C村的走访后发现了一个现象,超过半数的独居老年人都是有需要被他人关心的需求的,这些需要被关心的老年人,生活往往是单调无趣的,他们的现实生活状态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就无非是吃饭、睡觉,最多就看看报纸、电视。他们特容易产生抑郁、不安、焦躁、失落的心理情感问题,唯一的情感慰藉来源往往是同辈亦或是侄辈,有的独居老人子女外出务工,或是进城或出国定居,配偶随迁照顾子女后代或去世。长此以往,得不到家人的照顾与作伴,独自居住难免会倍感孤寂、寂寞空虚。在情感方面有很大的需求,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能一定程度上临时扮演、替代老人家属、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以慰藉他们的情感,满足他们在情感方面的部分需求。(二)社交需求社会交往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社会交往能够能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传达各种信息,而且能通过交谈调节单方或双方的情绪,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健康。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社会交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需求,老年人们可以通过社交联系彼此、认识彼此,通过语言与情感的交流,更好的与他人保持密切感。但是对于独居老人来说,独居生活已经使自己缺少了最直接的交流对象,但是他们的内心往往都是渴望社交的,只是缺少了一个交流的对象;他们的内心也是渴望诉说的,诉说自己的过往、趣事、糗事,但又缺少了一个倾听的对象;他们的内心也是需要被关怀的,特别是当自己身体不适、心理受到挫折,此时,也缺少了一个抚慰对象。当有这么一个或几个“对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情绪上的焦躁、排解生活中的寂寞、获得一束光的力量。不经回首思考,如若自己的亲人、伙伴甚至自己走到了这一步,没什么人说话,就独自走走,独自走向记忆中的深处,不知生命的意义为何物时,这该是多可怕。(三)尊重需求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体验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激情、未来充满信心,同时由于老年群体的身体、年龄等因素,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区别对待,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是希望得到尊重的,不管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他们也是希望得到认可的,而不是被认为老而无用。老年群体总是希望在家庭中得到关注的,得到重视的,他们也需要家庭成员尊重自己的决定与选择,家里人对老人的慰藉与尊重及支持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老人晚年的幸福程度。再一,老年人在社会中得到的尊重与认同也是至关重要的,这能让老年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城市的温度,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归属感,而不是因为自己年老体衰而被社会排挤、歧视。(四)自我实现需求在通过相关单位、资料、与C村调查对象的交谈中,了解到了因为身处农村,往往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一事无成,没有为家庭、为社会作出什么大的贡献,而现今年老多病,不中用了,农活也干不动了。作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多开展一些适合当地老年人的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激发老年群体的自我优势,让他们尽可能的抹平自己的遗憾,完成自己的夙愿,实现在晚年的生命价值。三、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个案工作介入(一)案例分析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许许多多的老人群体的问题不断涌现。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应当就是老人群体的养老压力不断在增加,方式也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养老问题无非就经济供给与精神供给,我国的物质水平逐日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物质也相应地得到了保障,再也不会发生从前自然灾害时的现象了,但在物质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供给显得越来越缺乏,许许多多的老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或疾病,这是目前政府及社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再者,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相较于城市还是比较落后的,大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同时大多是农保的老人,基本上都只是拿着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还是需要子女的供给的,又由于子女大多在城市工作及定居,即使能给到深处农村的老人经济供给,但也很难给予老人时时刻刻的精神慰藉。然而,精神慰藉又恰恰是老年群体最需要的部分,人一旦步入老年,身体功能的退化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老年人的身心受到来自各界的压力,随之产生着不同的变化。本次调查研究了位于上海远郊的C村,在接受调查的76名独居老人中,有男性36人,女性4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70周岁以上的,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大多停留在小学阶段,读过初中的有20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少之又少。在调查中得出,独居老人对家庭成员有特殊的依赖,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老人自从老伴去世后,独自一人居住在农村,基本上所有的子女进城的进城,出国的出国,虽然经济方面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长久以来生活自理状况比较差,心中孤独的情绪也油然而生,焦躁、不安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出现。也有的老人无配偶、无子女,亦或是失独家庭,这些老人在生活中也是极度的孤独。(二)介入1、可行性分析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其运用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承认原则、理解关怀原则、非评判原则、案主参与及自决原则与保密原则,这是一个相当有连续性的工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过程须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案主增强自身能力,提升与社会的适应水平,恢复其社会功能,自我解决问题。(1)背景资料杨奶奶今年79周岁,自从前年老伴去世后就一人独居在家,3年来郁郁寡欢,与他人交谈甚少,整日心神不宁,偶有小脾气,同时了解到还有2个女儿,但并不在身边,一个进程务工后结婚生子,一个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很少回国。不过由于两个女儿经济能力尚可,所以案主的经济问题并不严重,不过由于案主出生在农村,长久以来积劳成疾,腿脚不太利索,需要有人帮助照顾其起居。(2)建立专业关系第一次同案主接触时,笔者在通过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上门探望案主。案主对我们的到来开始是表示感激与兴奋,后来得知是为了帮她走出阴霾后,案主又陷入了沉思,后来笔者诚恳地向案主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了解案主的大致情况,想通过对案主的服务,让案主在心理上摆脱阴霾,走出低落,并且经过村委工作人员在一旁劝说、解释后,案主逐渐敞开了心扉,表示愿意接受服务,并主动与笔者交谈了起来,同时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3)问题预估通过与杨奶奶的交谈后发现,杨奶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一、情感上较为空虚,自从老伴去世后就很少再与人交谈,也难与人交谈;二、亲子之间关系疏远,由于两位女儿均不在身边,又很少回家,导致交流过少;三、较少出门,朋友较少,邻里关系一般,也不愿参加一些村委组织的活动;四、腿脚不利索,生活起居不便。(4)目标与方案通过目标的制定,明确案主与社会工作者所要努力的方向,同样的,这也是要在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范围之内的。在过程中,如果有分歧,那也是要在符合双方的意愿下修改的,并不能完全按照一方的意愿修改。一、精神慰藉。与案主进行交谈,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尽力帮助案主从失去爱人的阴霾中走出来,针对案主的不良心理因素,帮助案主要客观面对生活、激发案主的自我能力,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信心,让案主首先在精神方面自我强大,从而能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二、亲情联系。及时与案主的两个女儿取得联系,向他们告知案主的现状,加强其亲情纽带,希望她们能抽空回到母亲的身边看望母亲,如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其多用视频、电话与案主取得交流,让案主时刻感觉到亲情就在身边,同时联系近亲,在自身状况尚可的情况下,可多与案主多走动,多联系。三、平台搭建。建议村委多组织独居老人的活动,让他们更加关注农村独居老人的情感需求及心理慰藉,可邀请专家为这些老人举办讲座,让独居老人们能更加客观地面对最后的人生;同时,走访案主的亲朋及近邻,让他们在闲暇时刻,也要多多关心案主,给予案主更多的邻里之爱。四、建议村委强化对其的居家养老服务,每日安排人员对老人的生活起居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包括居家洗衣、爱心送餐等等,最大限度的帮助案主更好的生活。2、第一次介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与案主进一步拉近距离,与其共同完成工作目标,挖掘案主潜能,助其解决问题。时间:2019年6月3日上午9:00~10:00地点:案主家中目的:通过对案主的怀旧,明白案主的内心世界案主一直无法承受失去爱人带来的痛苦与打击,在精神上长期以来都是出于悲痛之中,难以自拔,故而不断封闭自己,同时一直无法得到关心与爱护,社工想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与案主拉近距离,并且想从案主讲述从前的故事中了解另案主印象深刻的事情,使案主能从回忆中得到些许快乐与安慰。在此过程中,社工运用关注及专注的表情回应着案主的故事,以表达对案主的同情及理解,并从案主的语言、情绪、面部表情中,了解了案主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及重视程度。社工从交谈中感受到了当案主失去爱人时给她带来的巨大影响,因为两个女儿都已离家并成家,一路走来都是与爱人相互扶持,爱人的突然去世,难免会对案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两个女儿又都不在身边,使得案主越发地压抑与不安。作为倾听者,同时运用同理的工作技巧,与案主了聊了许多社工本人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案主原先的不良情绪也获得了些许的缓解,赞同了社工的思想,并表示想要有所改变,社工也是通过语言的肯定与眼神的交流,对案主表示尊重,非常愿意与她共同改变目前案主的处境,让案主多多回忆几件令自己感动的、自豪的往事,下次接着聊。3、第二次介入时间:2019年6月10日上午8:30-9:30地点:案主家中目的:疏导老人的不良情绪案主在社工一进门就开始与社工聊令他难忘感动的往事,社工对案主对自身作出的改变表示肯定,社工再次运用了同理心技巧,作出对案主的回应,并对鼓励案主从失去爱人的悲痛中走出来,让案主明白这是自然规律,一个普通人无法逆天而行,要做的是活好当下每一天,为了更好的明天。相对于第一次的介入,本次介入时,案主的情绪开始有了改变,变得主动了起来,通过人生回顾法,案主的不良情绪逐渐得到了排解,但是许久不见的女儿,仍是案主心中的一根弦。4、第三次介入时间:2019年6月18日上午8:50-10:30地点:案主家中目的:加强案主与女儿之间的沟通,让女儿在平时多关注案主,并给予案主更多的关怀与慰藉。在此之前,社工通过案主取得两位女儿的联系方式,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社工发现,女儿对案主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在情感方面也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同时也表示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很难抽身回村里看望独居的年迈母亲,社工也在此建议女儿能多与案主通话,以排解案主孤独的情绪。此次前来,案主的情绪又有了进一步的好转,社工对此表示十分欣慰与肯定,并继续鼓励案主,同时向案主讲述了女儿对未能及时回村表示十分的愧疚与不安,解释了相关的具体情况。通过社工的情况说明,老人的脸上逐渐展开了笑容,与此同时,小女儿的电话也打了过来,向案主询问了当前的情况,并表示自己将尽快带着孙辈回村探望。社工也表示下次来时,将邀请村委领导及邻里。5、第四次介入时间:2019年6月25日上午9:00-11:00地点:案主家中目的:强化邻里关系,融入社区生活,改善生活质量因为长久以来腿脚不便,就没有过多的出门走动,这次看到那么多邻里及村委领导的前来,案主显得格外激动,并想着要主动招待他们。案主在此最为主动,滔滔不绝地讲述她近年来的心路历程,讲述她不走动邻里的原因。在场也有几位老人帮着案主回忆从前往事,交流心得分享生活体会,案主也表示自己的心情相较于之前有了质的提升,在此社工也是建议在平日里大家互相走动、串串门,邻居们也纷纷表示会经常来找案主唠嗑、聊天,带着案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村委领导也表示,将爱心送餐服务、居家洗衣服务免费向案主提供,解决案主生活的后顾之忧,并会在逢年过节对案主进行慰问、“送温暖”,组织一些有何案主相同处境的老人开展一系列活动,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走出阴霾。通过邻里系统的重建、村委工作的深入开展,既帮助了案主在情感方面得到了慰藉,也在生活方面得到了便捷,同时丰富了老年生活,让案主能力得到提升,在最大程度上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慢慢融入集体活动,与众多老年人一同安享晚年。(三)评估在整个过程中,社工将服务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帮助案主了解自身,解决问题,案主也由原先的封闭、低落到后来的敞开心扉。但在最初的过程中,有些许的不通畅,这也是由于对案主相关资料了解的不够全面所导致的,也是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社工也是通过运用专业的技巧和真心,从最初的建立关系,在每次交谈中逐步拉近与案主的距离,获得案主的信任,帮助案主疏导不良情绪,同时社工也对案主做出的改变表示欣慰,后来帮助案主与女儿之间搭建桥梁、与邻里、村委之间加强沟通及联系,鼓励案主多多接纳,恢复案主的社会活动,助其进一步改善情绪,改变对以往的看法,获得新的力量。(四)结案在整个过程中,案主的实际情况有了良好的转变,当初制定的目标也基本完成。社工通过回忆为主线,各社会人物为支线介入了案主的整个过程,使案主有了正向的改变,并不断在此过程中鼓励和支持案主,实现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通过最后的与案主的交谈,案主与之间截然不同的心境令社工欣喜不已,同时与案主回忆了整个过程,案主也发现了自己的前后转变,并且这是积极的、正向的。社工也是鼓励案主继续努力,继续坚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为了更好的明天。社工在最后也表示将与案主定时取得联系、交流,在情感上继续对案主进行关怀与照顾,维持与加强现有的成果,并告知案主,如有需要或疑惑可继续向社工求助,社工也会运用专业知识向案主提供服务。(五)结论与思考本次的服务的案主是通过日常生活、工作走访中发现的,就目前为止,我国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并且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或是生活问题。具体问题经过具体分析,结合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对案主进行了介入服务。在此过程中发现,长时间的独居生活会对老人产生孤独、自闭、无法与社会衔接等问题,但同时,老人们也是非常希望与社会沟通的,希望有人来陪伴,哪怕是说说话也好,在此也需要工作者帮助老人回忆他所认为难忘感动的人和事,挖掘案主潜在的能力与兴趣,对接社会组织一些事宜这部分老人的活动,让独居老人有意识、有能力去参加这些活动,安享晚年。四、个案工作介入独居老人的反思及对策(一)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反思根据此次过程的特性,笔者进行了反思:开展一个合格、合理的个案工作,这必要建立在有现实需求及经过调研的基础上的,一定要尊重案主的自决权,与案主共同进行制定目标。通过一系列的交流、谈心,让案主原本存在的情感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1、充分做好与案主及其家属的沟通在介入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并没有单独与家属、子女有过多的沟通与解释,导致他们有一定程度的不满,同时也影响的工作开展的进程,同时可能由于社工的个人原因,有些时候并没有及时地回应案主及其家属的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情绪。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自身心理建设社工在整个案件中,也没有很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并由于刚接触该项工作不久,没有很好的社会资源及链接资源的能力,从而降低了服务的专业性与效率,这是社工亟需在日后加强的。社工在信息整合方面也有所欠缺,没有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