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著名校长书目》看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向_第1页
从《中国著名校长书目》看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向_第2页
从《中国著名校长书目》看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国著名校长书目》看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向

张开元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师和大学。他主持的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以及多次组织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海内外高等教育学界和历史学界所瞩目。最近,他与著名教育史学者余子侠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以大学校长的丰富经历和亲身体悟,以历史学家冷峻而犀利的眼光,对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这一风云变幻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以及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大学和大学校长进行了一番审视。《书系》全景式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群体,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大学那一段厚重而激越的历史。一中国高等教育的遗产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新式大学的开端,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时期。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大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科举废,学校兴”,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由此开始了艰难的“现代转向”。转型期和奠基期所形成的大学“文化基因”,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发育与成长。要认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历史,必须追溯到这一源头;要展望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的未来,也必须站在这一历史起点上。章先生在《书系》序言中写道:“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的著名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著名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教育思想的丰富精粹,办学理念的卓越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与尊重。”中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现代转向,是与这期间的著名大学校长,以及凝聚他们心血、记录他们历史的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梅贻琦与清华大学、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唐文治与南洋大学、郭秉文与东南大学、张伯苓与南开大学、马相伯与复旦公学、陈垣与辅仁大学、陈裕光与金陵大学、吴贻芳与金陵女子大学……今天,这些校长的名字以及他们所经营的大学,仍然会让我们肃然起敬。虽然他们所经营的大学今天或存或失,但他们所铸就的大学思想与大学理念的丰碑,所抱定和践履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所体现的教育家的精神和思想家的睿智,却跨越历史的时空延续到现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优秀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和他们所经营的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遗产,我们需要发掘这些遗产,总结这些遗产。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大学校长撰有关于高等教育或大学的著作,如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著有《学习型社会》、哈佛大学校长博克著有《美国的高等教育》,等等。他们亲撰的著作,大都直接展示了他们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使后来者能更为直接地了解他们较为系统的办学思想和心路历程。然而,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亲自著有系统的有关高等教育或大学的论著者并不多见。他们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大学理念,多散见于他们的演讲、报告、谈话、书信以及拟就的学校章程和条例中,体现在他们具体的办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考辨、研究和系统化,并以历史的眼光去评判。《书系》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无论是对逝去的先贤,还是对当今的后辈;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对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盛举。《书系》展示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思想家群体。全书选取了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10位著名大学校长,分别从生平业绩、治校方略、办学理念、人格魅力等方面,全景式地展现了他们沐风栉雨,殚精竭虑,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奠基的瑰丽事业。他们之中,有科举士子,有“海归派”,有国学家,有巾帼楷模,也有“出入于圣俗二界,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罕世奇才……他们不少人有着留学或游历欧美的经历,有的还信奉基督教。不论他们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个性如何,也无论他们是执掌国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是教会大学,在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身处西方各种学说、主义风云激荡的时期,他们无不以致力于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上下求索的精神,践行着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抱定的教育救国、人才强国的理想和信念,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情挚感,勇敢地担负起了振兴民族精神、光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从《书系》中可以看到,他们有的在耄耋之年仍慷慨激昂,发表抗战宣言,重申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有的将个人情感寄托与办学理念区分开来,在教会大学里培养爱国者;有的以高昂的民族气节与傲骨,在日伪占领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术抗争;有的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带领师生西迁办学,保留了生生不息的学术薪火;有的亲自规定国文为文理学生之必修课,亲自选编教学内容和教材,亲自承担国文课教学任务……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光大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以会通中西,允公日新的精神,探索独特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大学精神的历史丰碑,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时代。在西方大学史上,大学曾是一个国际性的“知识体”,具有鲜明的“世界精神”和“知性取向”。中国传统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有“人道精神”和“德性取向”,中西大学理念与精神具有鲜明的分野。《书系》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新式大学的开拓者通过中西会通和对传统大学精神的创造性转换,铸就中国大学的时代精神和先进办学理念的历程。无论他们是思想家型、管理者型还是学者型的大学校长,他们一方面借鉴西方大学的先进理念,一方面尊重中国优秀历史传统,兼及大学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知性取向”和“德性取向”;他们所求所办的是“新式大学”,但却是“中国的大学”,而不是“在中国的大学”。即便执掌教会大学,他们也能紧密结合中国人民的需要,为中国的民生服务。中国近现代大学所面临的“古今”和“中外”问题,在他们那里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决。可以说,他们是中西先进大学精神与文化的会通者,是中国新式大学的精神缔造者。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一个需要思想巨人和教育家的时势造就了璀璨的大学校长和教育家群体,也正是这些时代巨人和教育家群体造就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大势,开始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灿烂华章。二《承担是大学创造一个创造性的作为历史并非单纯诱使人们沉溺于怀旧之情怀,历史同样呼唤人们面向未来,为现实提供借鉴与智慧(见《书系》总序)。《书系》的编撰和出版,正是为了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既为继承遗产,纪念逝者,又为今日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提供参考。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不断向大学提出了新问题、新难题,需要大学作出审慎的解答。今天之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正经历着又一次重大转型,大学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大学发展面临着众多困惑;传统的大学理念正经受考验,新的理念尚处于艰难探索之中,追寻大学的理念与精神成为头等大事。阿什比曾说,任何时期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大学既要因势而变,又要有所执守。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审慎的抉择,迫切需要思想家型大学校长群体的崛起,需要这个群体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符合时代特点的大学教育思想。《书系》的出版,为大学理念变革与创新,为新一代思想家型、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崛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将高等教育大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解决大学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就需要我们借鉴先贤的经验和智慧,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出创造性的办学理念与措施。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借鉴西方大学的经验,学习西方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大学史和新式大学奠基期崛起的著名大学校长群体予以更多的尊重,不能妄自菲薄,惟西方大学和大学校长马首是瞻。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才能面向我们的未来。我们不应忘记,在中国大学史上也有过堪与西方著名大学校长相媲美的大学校长。他们在国运不济、局势动荡的年代,在难于选择又必须做出选择的年代所创造的业绩,较之于他们的西方同辈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他们借鉴了西方大学的思想与理念,但将这种思想和理念在当时的中国实现创造性的转换,其求索过程和业绩的取得更为艰难。他们是真正的思想巨人,是真正的一代天骄。杜威在评价蔡元培先生时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