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A.加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原溶液中一定有CO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淀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有SOC.某溶液为蓝色,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u2+D.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2、下列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钠和氟B.镁和溴C.钙和氧D.氯和氧3、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是()A.50mol B.0.05mol C.150mol D.0.15mol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会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定容后,轻轻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5、已知碳元素有12C、14C两种核素,氧元素有16O、18O两种核素,则它们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共有A.2种B.4种C.6种D.12种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I2+2KCl=2KI+Cl2 B.Br2+KI=KBr+I2C.Cl2+2NaBr=2NaCl+Br2 D.Cl2+2NaI=2NaCl+I27、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钻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氢氧化钠②NH3·H2O

③铝④蔗糖⑤二氧化碳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①⑤9、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10、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NaHCO3 B.HNO3 C.HBr D.NH311、1mol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A.16 B.17.8 C.18.4 D.35.612、24mL浓度为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元素Cr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则Na2SO3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A.+2B.0C.+4D.+613、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加入盐酸后有气体放出的是A.Na+、Cu2+、Cl-、CO32-B.Fe3+、K+、SO42-、NO3–C.Na+、Ba2+、Cl-、HCO3–D.Na+、SiO32-、OH-、NO3–1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2∶3 C.3∶2∶1 D.3∶4∶315、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①加水溶解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Na2CO3⑥过滤A.①⑤②⑥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②④⑥⑤③ D.①②⑤⑥④③16、已知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②Se+2H2SO4(浓)=2SO2↑+SeO2+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B.反应②中浓H2SO4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产物C.反应①中每有1.0mol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4NAD.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17、在透明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有气体生成的是A.Na+、K+、NH4+、Cl-B.K+、Cu2+、SO42-、Cl-C.Na+、Ag+、CO32-、Cl-D.Na+、K+、Cl-、HCO3-18、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图: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B.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C.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D.Ⅳ图:有色布条均褪色19、下列实验现象与括号指明的新制氯水中的相关成分没有关系的是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H+、HClO)B.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C.镁粉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H+)D.将有色布条放入新制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Cl2)2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H2CO3+Ca2+C.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BaSO4↓D.氧化铜与硫酸混合:Cu2++SO42-===CuSO421、下列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氧化剂的是A.FeS→H2S B.KClO3→O2C.I—→I2 D.Fe3+→Fe2+22、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碳酸氢钠B.碱式碳酸铜C.氯化钠D.碳酸钠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A、B、C、三种元素,已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回答:(1)画出A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2)A、B、C三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现有稀硫酸、纯碱、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铁片和木炭粉8种物质。(1)在这8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用相应的化学式表示,下同)。(2)这8种物质中的某5种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①~⑤,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①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②如果连线对应的反应分别用A、B、C、D、E表示。五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个;反应A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现有一不纯的小苏打样品(含杂质NaCl、Na2CO3·10H2O),为测定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和U形管D的质量。[资料]i.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ii.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iii.Na2CO3·10H2ONa2CO3+10H2O↑。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若无该装置,则会导致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3)装置B中除反应Na2CO3·10H2ONa2CO3+10H2O↑外,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若实验中称取样品的质量为50.0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12.6g、8.8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若将等质量的该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可得C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计算结果精确到0.01)。26、(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1)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NH4)2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5)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带正电荷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透过滤纸(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7)向Fe(OH)3胶体中插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_______极,说明该胶体粒子带_____电;提纯Fe(OH)3胶体中混有的少量离子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27、(12分)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C的名称___。(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①NaCl固体和泥沙:___;②花生油和水:___。(3)若向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现象是:C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液体___色,下层液体___色。(4)溴单质和碘单质有相类似的性质,若利用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下列有机溶剂中不能选用的是:___。A.汽油B.CCl4C.酒精D.醋酸28、(14分)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亚硝酸盐被还原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加入AgNO3,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I2遇淀粉呈蓝色)(3)某同学把氯气通入到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4)若FeSO4和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______FeSO4+______K2O2—______K2FeO4+______K2O+______K2SO4+______O2↑(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它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的两点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将含有的SO2和NOx的烟气通入盛有NaClO2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其它离子忽略不计):离子Na+SO42−NO3−OH−Cl−c/(mol·L−1)5.5×10−38.5×10−4y2.0×10−43.4×10−3(1)NaClO2属于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NaClO2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2)SO2和NOx经NaClO2溶液吸收后转化为___________。此吸收过程中NaClO2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3)表中y=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题分析】

A.加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原溶液中可能有CO,也可能是或者是,故A错误;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淀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有SO或者是,故B错误;C.Cu2+使溶液为蓝色,故C正确;D.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可能有Cl-或者CO,故D错误;故选:C。2、D【解题分析】分析:两种非金属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据此分析;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可能为金属与非金属,也可能为非金属,如铵盐;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据此解答。详解:A、钠是活泼金属,氟是活泼非金属,钠和氟形成离子键,故A正确;

B、镁是活泼金属,溴是活泼非金属,镁和溴形成离子键,故B正确;

C、钙是活泼金属,氧是活泼非金属,钙和氧形成离子键,故C正确;

D、氯和氧都是非金属元素,两种非金属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不能形成离子键,故D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元素种类与化学键的关系:两种非金属的原子之间一般形成共价键,但多种非金属原子之间则有可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所有的铵盐中都存在离子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离子键,但有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如AlCl3。3、D【解题分析】

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是:1mol•L-1×0.050L×3=0.15mol,答案选D。4、B【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配置溶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实验误差,注意实验前设备有水不影响结果,定容之后不许增加任何操作,读数时俯高仰低。【题目详解】A.定容后,轻轻振荡、摇匀、静置,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能原因是液体挂壁,并不是水少,加水导致溶液浓度降低,A错误;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读数比真实值大,使加水量偏小,溶液浓度偏高,B正确;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即未洗液,则容量瓶中的溶质质量偏低,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后期配制操作,对实验无影响,D错误。答案为B。【题目点拨】误差分析:1)用胶头滴管定容后振荡,液面低于刻度线时再加水,偏小。2)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将超出的部分吸走,偏小。3)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直接加水至刻度线,偏小。4)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偏大。5)溶液转移后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偏小。6)定容时视线未与刻度线保持水平(仰视/俯视),俯高仰低。7)转移液体时有液体溅出,偏小。5、C【解题分析】

CO2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可以是12C16O18O、12C16O16O、12C18O18O、14C16O18O、14C16O16O、14C18O18O,故总6种。故选C。6、A【解题分析】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即氧化性:Cl2>Br2>I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I2的氧化性比Cl2弱,I2不能制取Cl2,A错误,答案选A。7、A【解题分析】

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为浊液,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分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其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钴酞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根据分散系的分类依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该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大,故C错误;D.由A项分析,其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D错误;答案选A。8、A【解题分析】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如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如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题目详解】①氢氧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故①正确;

②NH3·H2O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部分电离,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Cu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蔗糖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有机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④错误;

⑤CO2在水中能够导电,但是导电的离子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电离的,故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⑤错误;答案选A。【题目点拨】正确理解与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池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该物质再判断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此外不能片面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9、C【解题分析】

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性,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题目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A正确;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B正确;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C错误;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D正确;答案选C。10、A【解题分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题目详解】A项、NaHCO3中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项、硝酸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硝酸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项、HBr中氢原子与溴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溴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项、NH3中氢原子与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氨气是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注意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11、B【解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根据m=nM计算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根据差量法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量,进而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根据M=m/n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据此答题。【题目详解】反应前氧气的质量为1mol×32g/mol=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参加反应氧气为1mol×30%=0.3mol3O22O3,物质的量减少3210.3mol0.1mol故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0.1mol=0.9mol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2g/0.9mol=32/0.9g/mol故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为32/0.9g/mol÷2g/mol=17.8,故答案B正确。故选B。12、D【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结合电子得失守恒解答。【题目详解】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说明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设从+4价升高到+n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0.02L×0.02mol/L×2×(6-3)=0.024L×0.05mol/L×(n-4),解得n=6,答案选D。13、C【解题分析】

根据离子之间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不能共存,并结合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和加入盐酸生成气体来解答。【题目详解】A项、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B项、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加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C项、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NaOH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加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D项、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NaOH溶液不反应,加盐酸生成硅酸沉淀,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信息的综合应用来解答。14、D【解题分析】

设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amol/L,三种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bL、2bL、bL,则n(NaCl)=3abmo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3abmol;n(MgCl2)=2abmol,MgCl2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4abmol;n(AlCl3)=abmo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3abmol,故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ab:4ab:3ab=3:4:3,D符合题意;答案选D。15、D【解题分析】

粗盐中除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是过量的,过量的除杂试剂也属于杂质,需除去。BaCl2过量时,需用Na2CO3除去,Na2CO3过量时,需用盐酸除去,因此,三者的加入顺序为:先加BaCl2(②),再加Na2CO3(⑤),最后加盐酸(④)。另外,起初需将粗盐溶解,即①应是第一步操作,在加盐酸前,需过滤(⑥),以防盐酸将CaCO3、BaCO3溶解;最后一步操作是“加热蒸发得到晶体”。从而得出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故选D。16、D【解题分析】

A、反应①中S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eO2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所以Se是还原产物,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2是氧化产物,A错误;B、反应②中浓H2SO4是氧化剂,Se是还原剂被氧化,则SeO2是氧化产物,B错误;C、反应①中每有1.0molI2生成,则转移电子数目为1mol×2×NA=2NA,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D正确,答案选D。17、D【解题分析】

离子之间不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不发生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为正确选项,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项,Na+、K+、NH4+、Cl-能大量共存,但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无气体生成,故不选A项;B项,K+、Cu2+、SO42-、Cl-能大量共存,但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无气体生成,故不选B项;C项,Ag+和CO32-、Cl-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项;D项,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H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D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明确离子性质及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题中关键词“能共存且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18、B【解题分析】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A错误;B.图Ⅱ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还可以证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B正确;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不是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C错误;D.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图Ⅳ中氯气遇到湿润有色布条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有色布条褪色,D错误;答案选B。19、D【解题分析】

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说明含有H+,溶液褪色说明含有HClO,故不选A;B.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与Cl-有关,故不选B;C.镁粉加入新制氯水中放出生成氢气,与H+有关,故不选C;D.将有色布条放入新制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与HClO有关,与Cl2无关,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氯水的成分及氯气的化学性质、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明确新制氯水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氯水中各微粒的性质来解答即可,注意氯气没有漂白性。20、C【解题分析】

A.稀H2SO4和Cu不反应,故A错误;B.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H2O+Ca2++CO2↑,故B错误;C.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BaSO4↓,符合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各项要求,故C正确;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H2O,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C。21、C【解题分析】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一定作为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故选D。22、D【解题分析】

碳酸氢钠属于碳酸的酸式盐和钠盐;碱式碳酸铜属于碳酸的碱式盐和铜盐;氯化钠属于盐酸的正盐和钠盐;碳酸钠属于碳酸的正盐和钠盐。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MgCO【解题分析】

A、B、C三种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上最多有8个电子,所以次外层应该是第一电子层,则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所以C是O元素;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B核外电子排布为2、4,所以B是C元素;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因此A是Mg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镁元素,B是碳元素,C是氧元素。(1)A是镁元素,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排布为2、8,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质子数是12,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通过以上分析知,A、B、C分别是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分别是Mg,C,O。【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推断,明确原子结构及原子构成的各种微粒关系是解本题关键。24、(1)Na2CO3、NaCl、CaO;(2)①Fe②H2SO4③CO2④CaO⑤Na2CO3②1Fe+2H+===Fe2++H2↑不属于H2SO4+Na2CO3===Na2SO4+H2O+CO2↑【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有Na2CO3、NaCl、CaO;(2)单质①能够和酸②,则单质①为Fe,酸②为H2SO4;盐⑤能够和H2SO4反应,因此盐⑤为Na2CO3;氧化物④能够和H2SO4反应,因此氧化物④为碱性氧化物CaO;氧化物③能够和CaO反应,则氧化物③为CO2;故答案:①Fe②H2SO4③CO2④CaO⑤Na2CO3;②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在五个反应中,只有反应A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A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反应B为CO2和CaO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反应D是Na2CO3和H2SO4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与性质。25、球形干燥管碱石灰偏大除去装置A、B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NaHCO3Na2CO3+H2O↑+CO2↑67.210.08【解题分析】

将混合物加热会产生H2O(g)、CO2等气体,应在C、D中分别吸收。由干燥剂的性质知应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即C中的干燥剂吸水后不能吸收CO2;由D的增重(NaHCO3分解产生的CO2的质量)可求出NaHCO3质量。由C的增重(Na2CO3•10H2O分解产生的H2O及已知的NaHCO3分解产生的H2O的质量)可求出Na2CO3•10H2O的质量;故应在实验前赶尽装置中的空气,关键操作应是赶尽B中的空气,所以打开活塞K1、K2,关闭K3就成为操作的关键,缓缓通入则是为了赶出效果更好;实验结束打开K1,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驱赶到D和C中以便充分吸收;E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2O(g)、CO2进入装置D影响实验效果。【题目详解】(1)由题知仪器E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干燥管中盛放的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若撤去E装置,则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碱石灰;偏大;(2)由于装置A、B内的空气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影响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因此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实验前要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A、B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除去装置A、B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3)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时,除碳酸钠晶体失去结晶水生成碳酸钠外,碳酸氢钠也会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4)装置D中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可得:x=33.6g;m(H2O)=3.6g所以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装置C吸收的是水蒸气,包括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和十水碳酸钠分解生成的,十水碳酸钠分解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12.6g-3.6g=9.0g;设十水碳酸钠的质量为y,则:可得:y=14.3g;若将等质量的该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由碳元素守恒可得:,所以C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故答案为:67.2;10.08。【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以钠的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原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6、B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产生红褐色沉淀聚沉BA阴极正渗析【解题分析】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2)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4)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使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5)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粒子而聚沉;(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7)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题目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选B;(2)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条光亮的光路,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当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4)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使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5)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微粒而聚沉,故选B;(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选A。(7)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向Fe(OH)3胶体中插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阴极,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提纯Fe(OH)3胶体中混有的少量离子可以用的方法是渗析。【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易错点为胶体的制备,本题重点把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27、分液漏斗BDC无紫CD【解题分析】

(1)由图可知,C为分液漏斗;(2)①泥沙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溶于水过滤、蒸发可分离,选择BD仪器;②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出现分层,利用分液法分离,选C仪器;(3)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出碘,则上层(水层)为无色,下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色;(4)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选择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而C、D中的酒精、醋酸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答案选CD。28、DBNO2-+Cl2+H2O==NO3-+2H++2Cl-262221强氧化性,杀菌消毒;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杂质【解题分析】⑴.根据题意可知,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Fe2+作还原剂,则亚硝酸盐作氧化剂,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亚硝酸盐作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B正确;C.维生素C因具有还原性,可以将Fe3+还原为Fe2+,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亚硝酸盐是氧化剂,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D;⑵.A.因HNO2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则NaNO2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NO2,分解得到NO和NO2,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而NaCl与稀盐酸不反应,因此A正确;B.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