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十三 冻土、冻融、冻土地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高考地理十三 冻土、冻融、冻土地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高考地理十三 冻土、冻融、冻土地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高考地理十三 冻土、冻融、冻土地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高考地理十三 冻土、冻融、冻土地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十三冻土、冻融、冻土地貌

【点拨高考】

冻土地貌三高考常考的地貌类型之一,2019年全国3卷考查了冻土对湿地的影响,2015年

全国1卷考查了冻土对青藏铁路建设的影响。冻土地貌类型多样,其考查日益成为高考热

点。

【知识梳理】

一、冻土

凡处于零度及以下温度,并含有冰的各种土(岩),统称为冻土。

1.分类:

冻土按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季节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

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多年,甚至可达数万年的土层。多年冻土在地球上主要分布在俄罗斯

和加拿大。我国多年冻土面积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西北高山及青臧高原地区。

多年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融冬冻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2.特征

冻土层的温度是随着气温而变化的。地温变化的幅度以地表为最大,随着深度加大而减

小,至某一深度,其值等于零。这个深度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

3.分布规律

①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多年冻土区与非多年冻土区之间的界线,在水平方向上称为多年冻土南界(北半球),在垂

直方向上称为多年冻土下界。随着多年冻土动态变化,南界和下界亦不断发生变化,并且

在各种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分界线也往往不是一条直线。

②自极地向低纬度方向,多年冻土分布厚度不断减小。年平均地温相应升高。

③中低纬度高山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主要受海拔高程的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厚

度愈大,地温愈低。

全球冻土分布图:

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在东北北部地区、西北高山区及青藏高原地区。

二、冻土主要影响因素

多年冻土的厚度虽然受纬度和高度的控制,但在同一纬度和同一高度处的冻土厚度还有差

别,这和其他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1、气候的影响

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发育。【在

欧亚大陆内部的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南界(北纬47。)比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北美冻

土南界(北纬52°)要更南一些。另外,在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区的冻土厚度比海洋性气候区的要大。】

2、岩性的影响

砂土导热率较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的形成。黏土导热率较低,不易透水,有利于冻土

的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土的发育。

3、坡向、坡度的影响

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于阴坡,因而在

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冻土的厚度也不同。【根据

观测,昆仑山西大滩不同坡向的山坡,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深度的阴坡地温比阳坡地温要低

2~3℃,阴坡冻土的厚度也要大一些,冻土分布下界高度较阳坡低100m。坡向对冻土发育

的影响还随坡度减小而减弱,如大兴安岭当坡度为20~30。时,南北坡同一高度处的地温

相差2、3℃,随着坡度减小,不同坡向的同一高度地温差减小,冻土厚度的差别也要小一

些】

4、植被、雪盖的影响

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有雪盖

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减小。【例如大兴安岭落叶松、桦树林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

地区,能使地表年温差比附近裸露地面降低4~5℃,永冻层顶面深度变浅,永冻层厚度相

对增大,活动层厚度相对减小】

三、主要冻土地貌:

多年冻土区的地貌形成与冻融作用直接相关.

冻融作用:是指冻土层中的水在气温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影响下,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使

土层反复冻结融化,导致士体或岩体的破坏、扰动和移动的过程。由冻融作用形成的各种

地貌,称冻土地貌。

冻融风化是指土层或岩层裂缝中的水,在冬季或夜晚温度下降发生冻结时把岩石涨裂,并因

冻结膨胀产生压力而把裂缝附近的岩石压碎成块石和更细的物质,它是冻土区一种最普遍的

冻融作用形式。

冻融扰动是指在多年冻土活动层内发生的,因受冻涨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的塑性变形

现象。

冻融泥流是指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达到饱和状态,这种饱含水的土乘

因具有可塑性,在中立作用下发生沿斜坡蠕动的现象。

冻拔现象(可以拔石头、树木、桩基):如冻拔树:在纬度高的寒冷地区,当土壤含水量过

高时,由于土壤结冻膨胀而升起,连带植物抬起。至春季解冻时,土壤下沉而植物留在原

位造成植物根部裸露死亡。

1、石海、石河和石冰川

石海: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寒冻崩解,形成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

上。

形成条件:

①气温经常0C上下波动,日温差较大,并有一定湿度,使岩石沿节理反复寒冻崩解。

②地形较平坦,地面坡度小于10°,可使寒冻崩解的岩块不易顺坡移动而保存在原地。

③坚硬而富有节理的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和石英岩等,在寒冻作用下常崩解成大

块岩块,得以保留在原地。

石海形成后,组成石海的大石块很少移动。同时,石海中又缺少细粒物质而水分较少,冻

融分选难以进行,这样石海能长期保存下来。石海常在同一走向、同一岩性和一定高度的

山坡上部发育,有一条平整的界限,称石海线。【例如昆仑山的石海线是4900m。石海线比

同期雪线高度要低200~300m或40()~500m。石海线可大致确定古雪线的高度,石海线是一

条重要的气候地貌界线】

石河:在山坡上寒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逐渐加大,在冻融和重

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

石河运动是石块沿着湿润的碎屑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这里温度变化

起着重要作用,它会引起碎屑空隙中水分的反复冻结和融解,导致碎屑的膨胀和收缩,促

使石河向下运动。

石河运动速度较低,但中央部分流速比两侧流速要快。湿润气候区的石河流速比干燥气候

区的要快,石河中的岩块经长期运动,可以搬运到山麓停积下来,形成石流扇。

石河停止运动是气候转暖的标志之一。【当石河不再移动时,角砾表面开始生长地衣苔解,

有时在石河上生长树木或堆积新沉积物。这些石河一般多分布在现在多年冻土的南界(北

半球高纬地带)或高山冻土的下界附近】

石冰川:当冰川退缩后,聚集在冰斗和冰川槽谷中的冰破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地下移形

成。

石冰川分布在高山森林线以上,由尖角岩屑组成,平面形状很像冰川舌。石冰川的纵剖面

常呈上凸的弧形,横剖面中部突起。它的长度一般可达300~400m,宽100m左右。【阿拉斯

加最大的石冰川长达3km,末端堤高60m。】

2、多边形构造土

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平坦地面上,由冻融和冻胀作用,地面形成多边形裂隙,构成网

状,称为多边形构造土。从地表平面看,裂隙组成多边形,从剖面上看,裂隙呈楔形。根

据楔子内填充物的不同,又分为冰楔和砂楔。

冰楔: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

充,剖面成为楔状,称为冰楔。

冰楔的形成先是地表形成裂隙,地表水注入再冻结而成脉冰,由于脉冰常深入到永冻层

中,到温暖季节,上部活动层的脉冰融化消失,永冻层中的脉冰则仍然存在。到了寒冷季

节冻土又发生体积不均衡膨胀,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到来年夏季又在裂隙中注入水分,

冬季再冻结胀裂,如此反复作用,就形成冰楔。

冻结(活动层)一►—融化(活动层)

冰楔形成示意图

冰楔形成的条件:

①有深入到永冻层中的裂隙,并为脉冰所填充。

②冰楔的围岩是可塑性的,水在裂隙中才能冻结、膨胀,围岩不断受挤压变形,冰楔不断

展宽。

③需要严寒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一般为-6~-3℃。

砂楔(古冰楔)

砂楔与冰楔形态相似,但裂隙中填充的不是脉冰,而是松散的砂土,叫砂楔。

砂楔可从冰楔演变而来,当冰楔内的脉冰完全融化后,砂土代替冰体填充于楔内,形成砂

楔,所以又把砂楔看成古冰楔。

3、石环、石圈和石带

石环:是由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国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它们在极

地、亚极地以及高山地区常有发育】

石环的直径一般为0.5~2.0m,在极地地区可达十余米。

石环示意图

石环是冻土中颗粒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层,由于饱含水分,经频繁的冻融交替,产生物质

分异形成的。

活动层中的大小混杂的砂砾,冬季,先从地面冻结,砂砾层孔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地面和

砂砾层中的砾石一起被抬高,砾石的下部尚未冻结而出现空隙,砂土填入或水渗入形成冰

透镜体。夏季,活动层上部解冻,由于砾石和砂土的导热率不同,砂土中的冰先融化,地

面逐渐回降到原来位置,但砾石下部仍为冻结状态,这时一些大颗粒碎石或砾石却比周围

含水砂土位置相对升高。等砾石下部冰开始融化时,砾石周围的砂土向砾石下部移动,填

垫在砾石下部,当活动层全部融化后,砾石却相对抬升了一段距离,在这种冻融过程反复

作用下,大的石块或砾石就逐渐被顶托到地面。

石圈:斜坡上发育的石环,在重力作用下常成椭圆形,它的前端由大石块构成石堤,这种

石环又叫石圈。

石带:在较陡的山坡上,石圈前端常分开,经冻融分选的最大岩块,集中在纵长延伸的裂

隙中,形成石带。

4、冰核丘

冻土层中常夹有未冻结层,未冻结层中的水分在地下慢慢凝结成冰体,使地面膨胀隆起,

形成冰核丘。

冰核丘的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顶部扁平,周边较陡,可达40~50。。冰核丘的顶部表面

因地表隆起变形,产生许多方向不一的张裂隙而下陷。

冰核丘规模大小不等。一年生的冰核丘的规模较小,高只有数十厘米至数米;多年生的

冰核丘规模较大,高可达十余米至数十米,直径从30m到70nl不等。

冰核丘有时能产生爆炸。在夏季气温上升很快,上部冻结层迅速融化,冻结土层急剧变

薄,这时如冰核丘内含有气体,承压力很高的地下水就可能发生喷水爆炸。

5、士溜阶坎

土溜阶坎:是多年冻土区坡地上的一种地貌现象。当融冰时地表过湿的松散沉积物沿坡向

下流动,前端常成一陡坎,叫土溜阶坎。

土溜阶坎高约1m左右,宽4、5m,有的规模还要大一些。成因是多年冻土上部的活动层周

期性融化,融化的水受下部永冻层的阻挡不能下渗,结果活动层的松散物质被水浸润,内

摩擦减小,在重力作用下就缓缓沿坡向下滑动,如遇阻或坡度变缓,流动的速度减慢,前

端就壅塞成一个坡坎。

6、热融塌陷洼地

热融塌陷洼地:是因温度升高,地下冰融化引起地面塌陷所形成的各种洼地。

这种塌陷过程类似喀斯特塌陷过程,而塌陷原因和温度有关,故又称热力喀斯特。

多年冻土上部的温度升高可能是气候周期性的转暖形成的,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

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和人工截流蓄水等都可以使地面温度增高】

热融塌陷洼地发育在斜坡上形成各种滑塌洼地,在平坦地面上形成漏斗状沉陷洼地,洼地

内常积水成湖,称热融塌陷湖。

多年冻土发育的高原或平原地区,大大小小的热融塌陷湖星罗棋布。热融塌陷湖形成以

后,湖水对湖底土层的传热作用,使底部土层增温,活动层的深度加大,地下冰融化速度

加快,湖泊进一步沉陷,直到湖底地下冰全部融化后,湖泊才停止下沉和扩大。

【经典高考试题】

【例1】【2019年全国3卷】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

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

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

C.草地D.寒漠

【答案】l.A2.D3.C

【解析】

【分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

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1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

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

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

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

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

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

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

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

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

[例2](2015年全国1卷)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

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

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7°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

温约为-3.5°~2°Co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

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

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

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

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

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热棒

b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

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

于一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一

〜:TC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C,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

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

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

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

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

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

【详解】(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

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

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年

平均气温低于可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

同为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观察图中甲地与五道梁地区的温度和纬度差异。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

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

平均气温更接近0口,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容易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

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

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中期稳定性。

(3)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

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

季气温低于低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

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倾斜设

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

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素养提升】

一、单选题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

图.据此完成问题。

5.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冻融作用B.流水搬运C.冰川沉积D.风力沉积

6.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冬f春B.春f夏C.夏f秋D.秋f冬

7.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D.东北平原

【答案】5.A6.D7.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

变大)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时,砾石以外

的部分都解冻了,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粘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

慢慢的,砾石下细土部分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空隙很快被周围

融化的细土充填,结果砾石再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

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后受进一步做水平分选,慢慢就形成了环状

的地貌,所以该题选A。

【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

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故该题选

Do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其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温和,不结冰,故B错误;图示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组成应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

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

地貌,故AD错误;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

能够形成石环地貌,故该题选C。

【点睛】形成石环的地段一定要岩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并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

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只有这样夹杂在泥土中的石块才会被挤

出来。地面还要平坦才能保持石环地貌现象的形态,如果地势坡度大,碎石就会随

意滚落就形成不了“石环”的地貌。

某驴友在四川巴朗山考察日记中写到:“穿过如茵的低草,继续上行,终于到

达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上方不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只见山坡上碎石遍布,砂

砾石堆积,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竟有鲜艳的花儿在碎石间

坚毅绽放,经人指点,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莲花……”。

四川巴朗山区流石滩巴朗山区的蓝莲花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流石滩位于

A.积雪冰川B.高寒荒漠C.高山草甸D.山地灌丛

9.流石滩中碎石的形成原理

A.强烈的昼夜温差,产生寒冻劈碎与冻融风化作用,大块岩石崩裂

B.冰川广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大块岩石崩裂、破碎

C.大风多,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烈,风力搬运、沉积于此

D.冰雪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烈,后有地表径流搬运、沉积于此

10.推测蓝莲花的生长特点与习性

A.植被高大、根系茂密B.低温、喜湿、避风

C.生长期长、灌丛葱郁D.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

【答案】8.B9.A10.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中“如茵的低草”,结合图文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

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故选B。

【9题详解】

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容易产生冻融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的细孔会因为吸收邻近

的液态水而不断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这样的压力引

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形成了大量的碎石,故选A。

【10题详解】

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和“多

大风”的环境特点。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故选C。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

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

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

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

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

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

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

完整。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

冻层上下两层。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

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下左图为中俄石油运输管道

某观测站地温变化图,右图为季节性冻胀丘形成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地温代)

11.该观测站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分布下限是

A.3米B.4米C.5米D.6米

12.关于季节性冻胀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地势较高处B.地下水的存在可以缓解其危害

C.冬季使石油管道上升D.土壤质地与其形成关系不大

【答案】ll.D12.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多年冻土活动层与土地温度有关,北半球7月土地的温度最高;据图

可知,北半球7月地温曲线中6米深的地方地温为0,说明该观测站多年冻土活动

层的分布下限是6米,D项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故应该分布在地

势较低处,故A项错误;地下水的存在会加重冻胀丘的危害,故B项错误;冬季冻

胀丘膨胀,导致石油管道上升,故C项正确;不同土壤的性质与质地影响冻胀丘的

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下图示

意我国主要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主要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图

13.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风速D.光照

14.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的东部山地高,主要原因是()

A.土温高B.土质硬C.土壤干D.土层厚

【答案】13.A14.C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题详解】

从图中看,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

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多年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可分析出影响冻

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土质软硬和土层厚度对冻土下界影响不

大,B、D错。东西部地区相比,纬度相同地区热量条件差别不大,因此土壤温度差

别不大,A错。西部山地因距海远,土壤含水量在较高海拔增多,形成冻土,冻土

下界上移,因此导致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东部山地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壤

干,C正确。故选C。

【点睛】

冻土是特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和变化对区域整体环境

影响极大。下图示意1950年以来黄河源区典型多年冻土区域冻土变化曲线(含模

拟预测)。

年份

19701990201020302050207020902110

15

6多

)2年

10

*冰

23土

30化

35

^

4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发育的原因是

A.坡度大B.纬度高C.地势高D.人烟稀少

16.通过模拟预测分析,2050—2070年该地

A.地温升高幅度不大B.深层冻土变化不明显

C.冻土厚度比较稳定D.融化夹层的厚度增大

17.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率增加B.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大

C.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D.黄河源区植被向湿生演变

【答案】I5.C16.D17.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冻土层的变化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地理

图表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5题详解】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容易有冻土层发育,所以黄河源区多

年冻土发育的原因为地势高,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表可知,在2050-2070年间冻土层厚度逐渐变薄,融化夹层厚度增大,深层冻

土变化明显,说明地温升高明显,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地表水下渗明显,表层土壤含水量降低,B错。湿地

沼泽退化,C对。由于水分缺乏,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源区的植被逐渐向旱生演

变,AD错。故选C。

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

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

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热喀斯特湖杉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

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湖水的热

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

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

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

19.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

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

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

【答案】18.C19.D

【解析】

【18题详解】

当冻土温度上升时,冻土融化,会导致上限下移,下限上移,冻土减少,A、B项错

误。越靠近热喀斯特湖,热量越丰富,冰土融化越多,上限越深,C正确。越远离热

喀斯特湖,冻土融化越少,下限越深,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并不会

向地表水转换,A、B错误。随着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湖水面积减少,沼泽和湿

地面积减少,C错误。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

下降,草甸、沼泽地区地下水源不足,植被枯死,草甸、沼泽退化,荒漠化将加剧,

D正确。故选D。

【点睛】冻土层透水能力差,为隔水层。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

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下图为北半球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深度

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一而一多年冰上南界(下界)

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薪时[那喏晟

20.下列关于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

C.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随着海拔的降低,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

21.下列关于冻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节冻土阻碍农作物根系向下伸展,不利于农业生产

B.冻土不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的建设

C.多年冻土利于地表水下渗,在地势低洼处易形成沼泽

D.有植被履盖的冻土层较难融化,其上不适宜建造房屋等

【答案】20.D21.B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随着海拔的降低,季节

融化层厚度增大;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较大,且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区。

所以选D。

[21题详解】

冻土增加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建设的难度;多年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在地势

低洼处,易形成沼泽;季节冻土主要在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而农作物生

长主要在夏季,有植被覆盖的冻土层,温度较高,较易融化。所以选B。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

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o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

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A.①B.②C.③D.@

23.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24.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娥铁路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

【答案】22.B23.C24.A

【解析】

【22题详解】

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

大,所以□正确口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为暖季,□□为冷季。且口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为棚内气

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口口人错误;棚内气温日变

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

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C正确。故选CD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C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口,可判断为青

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D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冻土主要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

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

线

25.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

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

B.

C.□□□□□□□□□

D.□□□□□□□□□

26.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

B.□□□□□□□□□

C.□□□□□□□□□

D.□□□□□□□□□

【答案】25.D26.C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和冻土。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给出甲附近纬线度数为45°N,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40,长度经为

4X110XC0S450弋311千米。每日移动120千米,30小时移动约150千米,图中的

高压脊移动到甲附近,高压脊控制时天气晴朗,故A、C错;移动后气压降低,移动

后等压线变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增大,风力加强,故B错。高压脊控制下明天,

气温上升,故选D。

【26题详解】

季节性冻土与气温有关,故影响季节性冻土分布与影响气温因素相当。图中季节性

冻土等日数线走向可以分成两部分,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受纬度因素影响;西段为

东北一西南走向,受地形因素影响。所以选C。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

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热融沉陷湖泊

27.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A.云贵高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巴西高原D.西欧平原

28.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湖泊()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29.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A.热融沉陷一夏季B.热融沉陷一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一夏季D.热融滑塌一秋末冬初

【答案】27.B28.D29.C

【解析】

【27题详解】

材料中已明确了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因此常见于有

冻土且冻土中的冰能够发生融化的区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气温较高,没有冻土存在,AC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

长,冻土广布,B正确。西欧平原虽纬度较高,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

候温和,也没有冻土形成,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溶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

的过渡类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A错误。热

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并非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错

误。湖泊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C错误。水的比热

容较大,温度相对于冻土较高,具有导热性,加速了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的退化速

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D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

AB错误。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气温高,冻土中的冰易融化,故会出现热

融滑塌,C正确。秋末冬初气温低,冻土不会融化,不会出现热融滑塌,D错误。故

选C。

二、综合题

30.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

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

场。(如图甲)

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

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

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

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

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题目要求,用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表述形成过程。该地位于新疆的山区,

位于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

崩解和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碎石;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山峰海拔较高,有冰雪

带分布,地表岩石易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

等搬运到地势较低的地区,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搬运作用减弱,而堆积下来形

成流石滩。

【点睛】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

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

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

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

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

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地温(徜

-16-12-8-40481216

图1漠大线加格达奇观测站地温变化图图2季节性冻胀丘形成剖而示意图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

征。

(2)简述图2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

(3)说明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

【答案】(1)6米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6米以下的多年冻土

层全年地温小于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

(2)该地地势低洼;夏季有沼泽分布;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土壤含水量

大;冬季过湿土壤冻结;体积膨胀上升形成冻胀丘。

(3)夏季冻土融化,管道沉降;冬季土壤冻结的挤压力抬升管道;反复冻融使管

道位移发生弯曲变形。

【解析】

【分析】

【详解】(1)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6米以下的多年冻层全年地

温小于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

(2)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地形、水源补给、土壤含水量、气温等方

面进行回答。

(3)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可以从抬升管道、发生弯曲变形等方面回答。

【点睛】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

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

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

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

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

表年均温约-0.5℃〜-1.76℃o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

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其多年冻结层之下有常年存在液态地下

水。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

薄,试作出合理解释。

(3)判断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雨水、河水或冰雪

融水),并说明判断依据。

(4)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

影响。

【答案】(1)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山地降水

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

(2)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

太阳辐射减少,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

(3)补给源:河水。判断依据:受多年冻结层阻隔,夏季降水、冰雪融水均不能

直接下渗至多年冻土层之下;河流在多年冻土边界外,河水可下渗、补给到多年冻

结层之下。

(4)导致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缩小(部分呈岛状分布);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

(活动层融化开始时间提前,冻结开始时间延后);活动层厚度增大,冻结层厚度

缩小。

【解析】

【详解】(1)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主要从地形对气温、水分条件的影

响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

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从气温看,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

温下降到0℃以下;从地下水来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

给增强。

(2)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对活动层

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覆被区

较基岩热容量大,升温和降温速度慢;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分

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活动层薄,永冻层厚。

(3)考查水体补给关系。受多年冻结层阻隔,夏季降水、冰雪融水均不能直接下

渗至多年冻土层之下,河流在多年冻土边界外,河水可下渗、补给到多年冻结层之

下,所以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为河水。

(4)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要从气温升高对冻

土面积、时间及类型变化。由于气温升高,适宜冻土形成的温度条件发生变化,使

得冻土层面积减少,时间变短。冻土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气温升高,季节

性冻土增加,而多年冻土(冻结层)变薄。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

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

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7〜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

均气温约-3.5〜-2℃。

材料二2018年12月5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从即日

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也

就是说,游客前往珠峰的最近位置为距离大本营约2公里的绒布寺,不再允许前往

以前普通游客的目的地一珠峰大本营(图b)。但是依法合规的登山、科考活动仍

可进行。2018年珠峰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

@省级行政中心

©县级行政中心

o乡镇、村庄

-5.6年平均气部/℃

==«铁路

一年平均气祝等值线/℃

图a

图b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关闭珠峰大本营是否有必要,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

明理由。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均气温低于

-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T°C〜

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C,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

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

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结冰,影响路基稳定性。

(3)赞同:地处高海拔地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环境压力大;游

客数量过多,车辆尾气及游客随身丢弃的废弃物,对当地环境地造成严重污染;从

珠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