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基于现实因素不得不将教育子女的职责交给祖辈,于是隔代教育逐渐成为城市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隔代教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家庭教育有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两种形式,祖辈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空余时间的增多,他们愿意承担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目前隔代教育已成为我国城市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但由于祖辈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他们身上带有特定的时代色彩,这就使得在祖辈教养下的孩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关键词:隔代教育;幼儿;性格;影响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2隔代教育下幼儿的性格发展问题 22.1行为习惯 42.2社会交往 62.3学习能力 73隔代教育下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 93.1积极影响 93.2消极影响 104解决隔代教育幼儿存在问题的途径 114.1大胆放手,疼爱有度 114.2两代人在思想上要达成一致 114.3老人应主动学习,更新知识观念 124.4教师积极关注幼儿,与家长密切联系 125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PAGE31绪论1.1研究背景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取决于你们在他学前把他造成一种什么样子。”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往往会被家庭养育所遮掩,重养不重教是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最早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中,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由家庭中的年长者对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是伴随人一生的。我国家庭教育有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两种形式,在古代时隔代教育并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流形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的父母忙于生存压力,教育子女的时间越来越少。祖辈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空余时间的增多,使他们有意愿并且也有能力承担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隔代教育己成为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祖辈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使得他们的身上带有特定的时代色彩,特别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有鲜明的老年人的特点,这就使得在祖辈教养下的孩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老人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对幼儿过于溺爱与护短,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很容易会个孩子带来一系列问题行为,导致隔代教育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水平落后,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在农村很多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相对于农村,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整体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这就是使得大多教育学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学者等将研究的视野着重放在农村这一相对弱势领域,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关于农村幼儿隔代教育的研究相对完善,而关于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相对于农村,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所产生的问题更加不容小觑。隔代教育在我国普遍存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本应该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成,却日益变成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隔代教育现象根本并不在于争论其存在的利弊,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形成“新型隔代教育”,使得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合作从而实现三代同赢。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幼儿身上突出的问题行为来凸显城市家庭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幼儿得到更好、更合适的教育。1.2研究意义隔代教育作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方式,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研究深入探究城市家庭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幼儿性格发展造成的影响,一方面,力图为隔代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有助于优化隔代教育,减少对幼儿性格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隔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在城市家庭隔代背景下幼儿身上突显的性格以及幼儿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为出发点,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着力于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并使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合适的教育,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2隔代教育下幼儿的性格发展问题本研究随机选择X省X市三所幼儿园为调研基地,其中包括公立园、私立园。针对幼儿家长发放600份《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情况调查问卷》,收回535份,有效问卷500份,据统计,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情况如下:表1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情况统计表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完全隔代家庭非完全隔代家庭其他教育负责人父辈祖辈父辈父辈与祖辈共同参与其他总计107(21.4%)83(16.6%)97(19.4%)170(34%)43(8.6%)注:核心家庭是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包括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子女。完全隔代家庭是指只有祖辈和幼儿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非完全隔代家庭是指三代人组成的家庭,包括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由表1可知:有70%的家庭属于隔代家庭,在这些家庭中有16.6%的教育负责人完全由祖辈参与,34%的教育负责人由祖辈和父辈共同参与。由此可知,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城市家庭教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近些年,我国学者多把研究的视野放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却忽略了处于城市隔代家庭背景下的幼儿,然而,在这样教育背景下的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在了解城市家庭幼儿隔代教育基本情况后,挑选80名隔代家庭和80名非隔代家庭,发放《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该问卷经修订后为48条,采用四级评分法(0,1,2,3),这48条可归纳为六个因子,即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一多动、焦虑、多动指标等,基本上概括了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其信度、效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并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表2:表2隔代与非隔代家庭幼儿问题行为差异分析隔代与否MeansSDTP品行问题是6.63751.2852023.0270.001否2.33751.06668学习问题是4.20001.1517710.6830.001否2.56250.74364心身障碍是2.60000.83590-0.3730.709否2.65000.85832冲动—多动是2.31251.062521.0980.27否2.13750.95126焦虑是3.88751.0672813.6490.001否1.75000.90707多动指标是7.76251.647748.4160.001否5.72501.40501由表2我们可以得知:通过独立样本丁检验,隔代与非隔代家庭中的幼儿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标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心身障碍、冲动一多动等方面均不具备显著差异。由此得知隔代家庭中幼儿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等行为因子上问题相对突出。本研究在对X市三所幼儿园发放问卷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习的幼儿园,针对处于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细致观察,并对其祖、父辈进行深度观察,使研究更加客观真实,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对照《幼儿发展检核表》,发现处于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的焦虑主要在人际交往方面,其中包括亲子之间、同伴之间等的交往。综合上述,本研究将隔代背景下的幼儿的问题行为归纳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2.1行为习惯2.1.1幼儿的适应性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是隔代教育背景下幼儿在行为习惯上突出的问题之一,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观察到如下现象:幼儿与祖辈在教室外经常性地进行着拉锯战,而由父辈送来的幼儿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在晨检后,绝大多数的祖辈会代替幼儿换上室内衣物,而由父辈带来的幼儿则是在一旁独立完成。这就使得隔代背景下的幼儿在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上相对弱于非隔代家庭中的幼儿,下面笔者将呈现实习中的典型案例:案例一:5岁的大苹果是今年香蕉一班的新插班生,早上由奶奶带着来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都在教室内安静的进餐,只有大苹果拉着奶奶的手不肯进教室,情绪颇为激动奶奶只能哄骗着说放学给他买新款的变形汽车,听后情绪有些缓和,但嘴里仍然嚷嚷着“我不要来幼儿园,我不喜欢这里,我想转校。”也不肯离开奶奶的怀抱,主班老师只能将他从奶奶的怀抱里强制分离,刚离开奶奶的怀抱,大苹果就大哭大闹,并在老师怀里乱蹬乱踢,看老师没有放手,用力地抓老师的脖子,哭闹不止,刚把他放开,他就开始向门口冲,在老师的阻止下,他不再挣扎地往外去,却含着眼泪气冲冲地瞪着老师,并且在地上打滚,撕扯着自己的衣服,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老师只好带他到休息室,等他的情绪有所缓和的时候,老师和他进行了沟通,他虽然承认抓老师是不对的,但追问他为什么不喜欢来幼儿园,不喜欢来香蕉一班,他嘟嘟嚷嚷地说:“我想回以前的班级,我想找我以前的小朋友玩。”随后就表现出不愿交谈的情绪,老师只好让他去洗手吃饭。案例中我们初步可以从幼儿入园时不愿和奶奶分离,在老师强制分离后大哭大闹等表现看,该幼儿存在分离焦虑,任性,情绪不稳定,对新环境充满警惕,适应能力较差。后经过和大苹果的奶奶沟通,了解到:大苹果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大苹果,自大苹果出生起,她就搬过来照顾大苹果衣食住行,家里就他一个小孩,就比较宠爱他,在家里一般都是他说了算,基本上没让他做过家务,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觉得孩子还小,所以衣服鞋子都是奶奶帮着穿的,当问到以前入园时是否也有这种不愿意进班级的情况时,奶奶则表示没有,以前和小区内的小朋友在一个班级,可能今年班级内没有熟悉的小伙伴,不太适应。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长的长期包办和溺爱,使得在这样教育背景下生活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小肌肉发展都比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长时间不能融入新环境,新集体。2.1.2幼儿的礼貌性有研究显示61.3%的隔代家庭中的幼儿存在缺乏礼貌等问题,需要在成人的提醒下才会问好、说再见等,在现实生活不乏这样的案例。案例三:过完双休日,小朋友差不多到都到齐了,早读时间也快结束了,波波还没有来,波波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常在班级内就不爱说话。班主任让我打电话问下孩子为什么没有来。我拨通他家里的电话,他奶奶告诉我,早上已经送他来上学了,可他怎么也不肯和门口的老师问好,让他问好,他“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然后怎么哄都不肯进教室了,所以就先带他回来了。后又聊到孩子性格时,他奶奶则表示,孩子很可怜,孩子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在南京教书,平时两人很少回来,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回来。所以这个孩子比较敏感,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也不爱说话。奶奶表示自己每次见人都会教他问好,也会给他讲道理,孩子偶尔会在提醒下和人打招呼,多数时间都是一声不吭话说多点就开始哭,孩子一哭她就不忍心了,只能买些零食或者玩具哄着他,奶奶最后表示孩子的这种情况自己也很无奈。案例五:平时姥姥和婷婷在一起玩耍时会经常逗她说“臭婷婷”,每次婷婷都会高兴得笑个不停。有一天姥姥去幼儿园里接婷婷,婷婷看到姥姥很高兴,突然用手捂住小嘴巴说“臭姥姥,臭姥姥。”姥姥问她在哪学的,婷婷不回答,却嬉笑着向前跑,姥姥怕婷婷跑的过快受伤,于是来不及责问,只是追着婷婷说“慢点跑,别摔了。”孩子缺乏礼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案例四中的波波由于父母不常在身边,安全感缺乏,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比较敏感。而奶奶又过于迁就,只要孩子一哭,就用零食或者玩具哄着。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不爱说话,不懂礼貌的习惯。案例中由于姥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的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婷婷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生活,才使得婷婷出现了没有礼貌的问题。2.2社会交往2.2.1幼儿合作意识不善与人交往,合作意识差是隔代教育背景下幼儿在社会交往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而这一问题行为往往被家长所忽略,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家长,这是受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直以来我们对幼儿的社会期望是“乖巧”,“懂事”,“守礼”等,这也是老一辈对好孩子的定义。笔者调查了解到,幼儿园的平平不擅与人交往,合作意识较差,具体表现有经常性的独自游戏,独自说话,即使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不参与他人游戏。后来笔者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到:平平在1岁的时候,平平的母亲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平平此后就和奶奶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是做销售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平平,平平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奶奶呆在一起,奶奶性格内敛,平时就是在家带着平平做做家务,看看电视,很少带平平出去,即使出去也只是在自己的小区内活动,平平从小在亲戚朋友眼里都是乖巧懂事不闹人。殊不知,乖巧懂事的另一面就是极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社会问题行为。2.2.2亲子信任程度亲子隔阂是隔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比较典型的亲子交往问题,特别是在那些完全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身上更加突出。笔者对奇奇、佳佳、果儿三位幼儿与父母间的相处状况进行了调查。奇奇是在城市生活的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幼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心理距离。而佳佳由于大多数时间是由奶奶抚养,奶奶又对其很溺爱,因此佳佳对奶奶异常依赖,又由于佳佳妈妈对佳佳期望较高,要求较严,佳佳对妈妈很是畏惧,而爸爸经常出差,因此亲子关系较为疏远。果儿的父母出于对长辈的尊敬,长时间服从祖辈权威,使得果儿的父母丧失了教养权威,造成了果儿父母想管去管不了的局面,果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也变得淡薄。2.3学习能力2.3.1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在祖辈的过度包办、过度保护下,使得在隔代教育背景下生活的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并且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在一次实习活动中有意将实习班级中隔代家庭的孩子和非隔代家庭的孩子分为两组,具体过程如下:案例七:笔者实习班级中有32名幼儿,其中属于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有19名,非隔代家庭的幼儿有13名,在一次以“谁最快”为主题的拼图游戏中,笔者事先和该班的主导老师沟通过,有意将19名隔代家庭的幼儿分为一组,用字母A表示,13名非隔代家庭的幼儿分为另一组,用字母B表示。活动开始前,向幼儿明确了活动要求老师第一次拍鼓时,开始进行拼图,在老师第二次拍鼓之前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把拼图上交,并获得奖励。另外每个幼儿只能用自己的材料,不可拿别的小朋友的。活动指令发出后,A组的幼儿相对安静,每个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拼图,例如,有的幼儿先从拼图中找到人物的五官,有的幼儿则先找到人物头发等。B组的幼儿就有些喧哗,“看,鼻子”“我也有,我还有眼睛”……老师对其批评后逐渐安静下来开始活动。在老师第二次拍鼓时,A组有7名幼儿完全正确完成拼图,有3名幼儿虽拼完图片但并未完全正确,5名幼儿完成大半拼图,其余4名幼儿则处于刚开始或未开始状态。B组有8名幼儿完全正确完成拼图,2名幼儿虽完成拼图但拼图上有少许错误,1名幼儿完成大半拼图,2名幼儿只完成拼图的一小部分。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都能正确完成拼图,但隔代家庭的幼儿用时显然比非隔代家庭幼儿的用时长。表3A、B组拼图游戏正确率统计正确率A组B组百分比(%)36.8%61.5%由上表可以得知:A组幼儿的正确率为36.8%,不正确率为63.2%;B组幼儿的正确率为61.5%,不正确率为38.5%。A组幼儿的拼图正确率远远低于B组幼儿的拼图正确率,也即可以初步认定,在相同条件下,隔代家庭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薄弱,依赖性较强。2.3.2幼儿的自控能力在学习能力上,笔者发现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另一突出问题行为是自控能力比较差,帅帅是笔者实习班级中在这问题行为上比较突出的一个孩子,帅帅的父母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他,就把乡下生活的奶奶接到城里照料帅帅的生活。父母的疏于管理,奶奶的过于放纵,使得帅帅在幼儿园里成为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一个孩子。下面节选了帅帅在幼儿园里一日活动的一个片段:案例八:早读时间,冰冰老师正在带领着全班小朋友朗诵古诗的时候,帅帅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用小手做成喇叭状发出“嘟嘟”的声音,在被老师批评后,不在继续。随后开始用身子挤旁边坐的小朋友,对着旁边小朋友的耳朵说悄悄话等行为来影响其他小朋友。看别的小朋友并不理他,就开始离开椅子,独自坐到地上玩起来了,当冰冰老师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请小朋友解释下“乞求”是什么意思时,帅帅从地上站起来,大声说“踢球,踢球我知道,就是用脚踢的球。”并加上动作,引起班级幼儿的争相模仿。早读时间过后,在饮水的小屋里,帅帅想要笑笑毛衣上的“宝石”,笑笑紧紧护住不愿意给他,他便开始用手拉,拉个几次没有拉开,就用指甲开始掐笑笑的胳膊。当老师给他奶奶打电话沟通,奶奶很是无所谓地说“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我家孩子力气又不大。”从此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该幼儿存在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好动,喜欢影响其他小朋友,好插嘴,爱捣乱,容易情绪激动等自制力差的行为表现。笔者实习期间发现该幼儿大部分时间只有老师将注意力放在其身上时,才能保持安静,当老师不在关注时,依然处于集体活动的边缘,有时也会出现不服从管理的举动。通过对该幼儿家庭背景的了解,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事实结论:该幼儿的问题行为与其父母教育的缺失以及奶奶的过度溺爱偏袒是有很大的关系的。2.3.3幼儿对事物的好奇程度据笔者的调查发现:隔代背景下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单一地、机械性地模仿学习,好奇心和创造力弱于非隔代家庭的幼儿。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观察到一名叫笑笑的小女孩,在语言和算数上远超过其他小朋友,但在一些创造性活动上往往会不知所措,下面笔者节选了笑笑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的表现片段:案例六:在以“秋天的果实”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电子屏幕上画出相应的简单图画,随后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果实,幼儿都专心致志地动手画了起来。笑笑手中拿着水彩笔,小脸涨得通红,就是不肯下笔去画。老师走到她身边轻轻问她怎么不画时她小声说“老师,我不会画篮子。”在老师告知不用模仿老师图画,按照自己的想象画时笑笑仍然不肯动笔,扭捏地说“老师,我不会,我画不好。”随后上交了一份和旁边小朋友相差不大的图画。案例中的笑笑在老师擦去图画后就不知道如何下笔,最终临摹了旁边的小朋友的图画,可以看出笑笑属于简单的机械模仿学习,在绘画的过程中,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能力。据了解笑笑奶奶退休之前,都由妈妈带,空闲时间也会带着笑笑参加一些亲子课,笑笑的一些绘画作品也受到了亲子教师的赞扬,后来奶奶退休后,觉得这样纯属浪费钱,就自告奋勇地承担了笑笑的教育职责,此后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笑笑会背的古诗越来越多,会数的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创造性就相对很一般。这些变化得到了笑笑班主任老师的肯定。3隔代教育下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3.1积极影响3.1.1祖辈有着平和的心态年轻父母们常常处于竞争激烈的工作中,生存压力较大,下班后易将紧张的气氛带回家,进而产生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祖辈们已完全脱离了激烈竞争的社会,心态平和加上他们具有与儿童相似的心理特点,这就使他们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为幼儿的正确教育提供了轻松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让他们在闲暇时体会到无限的快乐。3.1.2老人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老人已经成功的养育了一代子女,他们拥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他们清楚地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很多方面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空白,发挥祖父母的经验优势。例如,有些孩子在小时候学走路的时候,经常会摔跤,不是胳膊摔破了就是额头有撞了一个包。对于这些状况,年轻的父母通常手足无措,或者赶紧将孩子送至医院检查、治疗。有时实在怕麻烦就不让孩子乱跑了。而老人就清楚的知道孩子学走路时摔跤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摔跤后,马上在孩子的伤口涂抹药膏。我的奶奶就在我摔肿了额头时为我涂抹猪油,效果奇佳。3.1.3可以为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疼爱是任何人都不可比拟的,他们可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幼儿,让幼儿有足够的安全感。年轻父母不会因为担心幼儿而分心,这为年轻的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祖辈们更有耐心,能静下心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心里所想的,有利于祖孙问的交流,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由祖辈们照顾幼儿,还可以为单亲家庭的幼儿弥补父亲或母亲的缺失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与异性相接触的机会,无形中就给予了幼儿辨别性别的知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3.2消极影响3.2.1过分溺爱,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祖辈们年轻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较差,没有能力更好地照顾子女,因此在他们心里会产生一种补偿的心理,把自己对子女的爱多层次的给予孙辈,让孙辈得到更多的爱。过多的爱就会产生溺爱,以至于什么事都替幼儿做好,处处迁就幼儿,导致幼儿出现任性、依赖性强以及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就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取得直接经验并获取新的知识。这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还可以使幼儿有责任感。幼儿的成长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可以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社会经验,这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发展。倘若幼儿一味地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无论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去解决,长此以往他们没有能力面对社会。然而独立地面对社会又是每个幼儿所必须经历的,父母要放开手尽早地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便于幼儿较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3.2.2容易引发家庭矛盾,造成亲子隔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幼儿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在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幼儿从小就与祖辈们生活在一起,习惯了他们的袒护与迁就,自然就会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在父母要亲自照顾幼儿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幼儿这些不良的行为,而与父母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幼儿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丧失父母的权威。这就会在幼儿的教育上产生分歧,造成幼儿的成长误区,从而引发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的和睦。3.2.3祖辈教育意识缺乏和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祖辈当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注重教孩子认字、数数,却不大意识到应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坚持性等优良个性品质。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如孩子想扫地、剥豆、抹桌子等)时,他们一方面因嫌孩子碍手碍脚,另一方面因怕孩子累等原因而加以阻止。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动手了。4解决隔代教育幼儿存在问题的途径4.1大胆放手,疼爱有度祖辈在教育幼儿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使幼儿产生更多的不安。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幼儿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幼儿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对待幼儿,积极创造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地接触其他人,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4.2两代人在思想上要达成一致由于两代人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教育幼儿的问题上自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幼儿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幼儿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幼儿更多的约束。因此在对待幼儿的教育上,两代人要尽量心平气和的多一些沟通,只有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才能避免在幼儿面前产生分歧,而引发更多的家庭问题。年轻父母不要把忙当做借口,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来弥补幼儿的心理缺失;而祖辈们不要用陈旧的观念限制幼儿的想象,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去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让幼儿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4.3老人应主动学习,更新知识观念老人应通过阅读书籍和学习用现代电子产品是祖辈进行主动学习,更新知识观念的另一重要途径,有一定学历的祖辈家长,可以主动向父辈所要一些育儿书籍,让自己在学习中与时俱进;学历较低的祖辈家长可以通过听一些有声书刊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电脑、IPad、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祖辈要端正态度,主动学习,不能抱着排斥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祖辈可以向父辈、亲戚、甚至是孙辈求助,这样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加强祖孙之间的关系。祖辈在学会用这些电子产品后,不仅自己的生活会丰富起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会变得很容易。而且祖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工具,比如照相机、摄像机以及网络视频等手段,帮助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祖辈和父辈相互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让孩子茁壮成长。4.4教师积极关注幼儿,与家长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外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家园共育的价值。幼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对幼儿行为的矫正具有重要作用。隔代教育现象的普遍,幼儿深受家庭中祖辈生活习惯、行事方式以及在充满教育冲突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使得在这样的背景生活的幼儿的问题行为也日渐突出。教师作为孩子教育的旁观者,要在入园一日生活中,积极关注幼儿,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