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2.历史图片的解读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4.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甲丙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甲乙丙丁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6.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王,未必转谏为谀也。”李贽的评论()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7.唐代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解释()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中心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8.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子,巨谓妻曰:“穷困不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无盍(何不)埋此子。”郭巨因而被举荐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刺史制度B.科举制C.编户制D.察举制9.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10.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身世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提拔士族子弟而设立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表示政令下达程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11.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ABCD12.某小组开展研究性研究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6次”、“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唐蕃和亲D.唐著会盟二、非选择题13.女皇帝的故事故事一武则天个性和行为有时却像个男生,本来是皇后的她喜欢干预国家大事,关于任用官员、政策制订等她都要参一脚。当时有许多大臣看不惯武则天,常常反对她为难她,因此她便开始培养一批自己的人马,排挤原有的官员。最后自己当起了皇帝。当上皇帝后的武则天在用人方面遭到很大的质疑。她对于有经验的老臣很反感,于是积极培养一些民间人才为官,成为自己的人马。这时候武则天认为她的统治有被推翻的可能,因此她进行了恐怖统治,希望能有效制止人民的反叛行动;她赋予这些官员极大的权力,可以对捉到的罪犯直接进行残酷的惩罚。也因此有人说她是一个残酷、喜欢杀人的皇帝。故事二武则天是高宗的妃子,她的知书达理甚得皇上的喜爱。因而皇上经常和她讨论国度大事,而她也极力帮手皇上,并常提醒皇上如何治理国度,展现了她治国的能力。当上皇帝后的武则天在用人方面与以往的皇帝作法有些不同。她任用官吏不计算身世低微,只要她认为是有才能的人就立即重用;并对于贪污行贿、危害百姓的官员决不姑息,可说是赏罚明白,有错即罚有功就赏。又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所以她重视农业发展,关怀民生疾苦,更下令减轻百姓的纳税负担。在这样的作风下政治越来越清明,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请回答:(1)列举武则天执政之始继承的隋唐帝国的新政治架构的优势。(2)郭沫若曾用两个历史年号嵌入评价武则天“政启□□,治宏□□”,将评价补充完整,并予以简单解释。(3)你对武则天的两则有所差异的历史故事如何解释与评价?14.唐代政治新格局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档次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调精密……惟是事权分立,每每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来往,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心官制,概述其组织方式。(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害。(3)综合上述材料,归结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第二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以传说中的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题干中“公元230年”即公元3世纪30年代,应是处于公元3世纪的前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古代中百姓族融合的表现。由题干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汗青现象,故选B。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东晋十六国等政权分立。与此同时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使得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故此目录的标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B。4.【答案】C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的皇帝是隋炀帝,而其暴政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6.【答案】A7.【答案】B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孝廉”即可判断这是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B【解析】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6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具体介绍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主持建筑日本建筑群——唐招提寺,死后被埋葬在日本唐招提寺,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故选B。二、13.【答案】(1)三省六部科举制度(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3)故事一认为武则天喜欢干预国家大事,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所以开始培养一批自己的人马,最后自己当起了皇帝,当上皇帝后的武则天在用人方面遭到很大的质疑,积极培养一些民间人才为官,实行恐怖统治。故事二认为武则天知书达理,尽力辅佐皇上,并常提醒皇上如何治理国家,展现了她治国的能力。当上皇帝后的武则天任用官吏不计较出身低微,只要她认为是有才能的人就立即重用;对于贪污行贿、危害百姓的官员决不姑息,赏罚分明;重视农业发展,关心民生疾苦;在她统治下政治越来越清明,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故事一是从负面评价武则天,故事二是从正面积极评价武则天。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