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疗思想探析_第1页
《金匮要略》治疗思想探析_第2页
《金匮要略》治疗思想探析_第3页
《金匮要略》治疗思想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要略》治疗思想探析

《缺钱要诀》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丰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充分体现了仲景的治疗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反复研读原著的基础上,并参考50年代至今,特别是近20年数十种中医药文献的有关资料,对这方面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研究。《金匮要略》的治疗思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从“法于百分点”上看防治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四时气候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五脏的变化,并通过色、脉反映出来。首篇第七条说:“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提示认识疾病须色脉、四时合参。首篇第八条列举了冬至之后六十天的气候变化,从中看出,气候的先至、不至、不去、太过皆属于异常,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掌握气候交节,对辨证求因、遣方用药、提高疗效,都是十分必要的。脏腑元真的强弱,与四时气候亦有密切关系,故治病当“法于四时”。诸如总论中有“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之说;又如麻黄醇酒汤(退黄)之“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十枣汤“平旦温服之”等,均考虑到了自然界时令因素的影响,以期充分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仲景不但明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极为重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的整体性。如首篇首条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五脏之间互有联系,互相制约,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治疗时根据整体观念,善于治未病之脏腑,堵截病邪深入或已病脏腑间的传变之路,防止疾病的蔓延而促其早愈。在重视整体观的基础上,《金匮》强调治未病。治未病,一是指未病先防。秉承《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仲景认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并且提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未病之时,内养正气,使气血流畅,阴阳平衡,足以抵抗外邪侵扰;外慎致病因素,内适起居行为,使人顺应自然,与客观环境协调,避免疾病的发生。一是指既病防变。不慎得病,须早诊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以免病邪深入,病情加重,使患病之体早日康复。如肺痈“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强调早治者预后良好;再如“欲作刚痉”、“欲作奔豚”,在疾病将发未发之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病痛,缩短病程。既病之后,除了尽早诊治,还须防其传变。如肝病实脾即是。2治不同病机同一疾病,因其病位之深浅、病程之长短、病证之虚实、病性之寒热、病情之兼挟不同,而治疗也不同,即同病异治。此类例子在《金匮》中比比皆是。如同是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因其有虚实不同;“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乃病有在脾、在肾之不同;同是呕吐,分别可用大半夏汤、大黄甘草汤、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等多方治之,因其有虚寒、实热、痰饮、寒热错杂等不同的病机。不同的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由于病因病机相同,出现相同的证候,则可采取相同的治法方药,即异病同治。如肾气丸在《金匮》中凡五见:治虚劳腰痛;治痰饮;治消渴;治转胞;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上述病证,其病名、症状皆有所不同,但病机均为肾气虚弱,故以肾气丸一方主之,以振奋肾气。又如防己黄芪汤既可治风湿表虚证,又可治风水表虚证。此外,白虎加人参汤、赤小豆当归散、小建中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小青龙汤、五苓散、蒲灰散、茱萸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当归芍药散等约二十方,可分别用以治疗数种病证。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金匮》治疗思想的一大特色,强调针对疾病过程中的具体矛盾,采用相应的具体方法予以解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突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3因势利导,通利导从首篇可以看出,仲景对病因的认识是以外邪为主因的。综观《金匮》痉、湿、、疟、中风、历节、咳嗽上气、腹满、寒疝、五脏风寒、呕吐、哕、下利等众多病证,均以外邪为主因。故重视祛邪是《金匮》的主要治疗思想之一。书中汗、吐、下等祛邪之法、方所见甚多。仲景在祛邪时十分注意因势利导,顺应病位、病势,用恰当的方法,及时祛邪。如“宿食在上脘”,有欲吐之势者,治疗上“当吐之”,而“宿食”且下利不欲食者”,治疗上“当下之”;水气在上在表属阳者用汗法,在下在里属阴者用利小便法;留饮患者未经攻下,而见“自利”、“反快”,为留饮有欲去之势,抓住时机,马上给予攻破利导之剂,以除病根等等。因势利导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按其客观规律,以方便、快捷地祛邪外出,同时保护正气为宗旨的治疗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思想指导下,仲景在治疗上也极其重视人体正气,重视扶助脏腑机能以却病,尤其注意调补脾肾,这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即使于祛邪之时,仲景亦念念不忘保护正气。如治痉病强调顾护津液;治湿病注意保护阳气;应用峻烈药时,每每采用护正措施,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之用枣,大乌头煎之用白蜜,皂荚丸之酥炙、蜜丸;祛邪扶正兼顾的防己黄芪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竹叶汤等,均体现了重视祛邪,不忽视扶正的精神。4治疗当分关联性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各病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不一,即使同一疾病,其标本亦有缓急之别,故治疗当分先后层次。《金匮》总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名篇,殆即具有此意。4.1急当救里,急即救表首篇14条云:“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表里同病,急者先治。下利清谷不止,正气已虚,非但无力抗邪,且有亡阳虚脱之虞,须待里证缓解,再治其表,此乃先里后表的典型例子。4.2新旧疾病新病势急,缓治恐生变;痼疾势缓,难以骤愈。故首篇15条云:“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4.3从“饮”治“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痰饮病,以阳虚为本,水饮为标。当饮邪壅盛,标证突出,直宜发汗、分消、攻逐以治其标,如支饮、悬饮用十枣汤,溢饮用大、小青龙汤,痰饮用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等;若饮衰大半,则又转从“微饮”治法,续与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温脾温肾,以图其本。当然,对于表里同病、新旧同病、标本并存,单考虑先治某一方面而非所宜时,当两者兼顾,分别采用表里同治、新旧同治、标本同治的方法。5辨证论治中的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人体的差异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辨证论治中,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对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金匮》中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5.1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之十枣汤方后明言“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的乌头煎方后也提示“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痉湿病脉证治》之甘草附子汤有“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的告诫。如此等等,均表明仲景在使用峻猛之剂时,十分注重患者体质的强弱,及其对于药物的耐受能力,而给予恰当的剂量,辨证地把握人与病、药的关系。因体质制宜是因人制宜中最重要的一点。5.2不同给药剂量及剂量《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中的升麻鳖甲汤方后注明“煮取一升,顿服之”,而“老小再服”。老年人和小孩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如中青年,因而服药次数及药量自然有所不同。又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后云“强人服一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