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20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5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1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20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5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2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20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5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3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20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5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4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20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5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目录1知识清单2考向突破3课堂演练4课后提升【课程标准】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2.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1.学校教育的发展。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古代中国教育官学汉朝设立的[1]________,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2]________,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太学国子监古代中国教育私学产生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发展唐朝以后,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3]________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4]________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作用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使古代典籍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蒙学书院近代西方大学基础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功能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成就法国拿破仑建立的“[5]________”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6]__________,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7]____________,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大学区柏林大学商业化近代中国大学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8]__________的方式。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9]________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很快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分科教育蔡元培现代中国学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10]__________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国家建设现代中国学校教育改革开放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11]____________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12]_____________”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高考制度科教兴国2.印刷书的诞生。过程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13]__________,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简策和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岀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14]___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纸草书卷蔡伦过程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15]________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这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16]________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意义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毕昇金属活字3.图书馆的成长。职责保存人类文化典籍发展西方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17]___________建立的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兴起,图书馆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18]____________巴尼拔王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国中国古代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19]_____________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京师图书馆4.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西方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缪斯宫后来被称为“[20]________________”,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21]_________________,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博物馆建立亚历山大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22]________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也在上海设立了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23]____________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上海南通博物苑中国1948年4月,国立中央博物院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竣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24]________内,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在旧藏珍宝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紫禁城中国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25]_______________正式组建,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作用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中国国家博物馆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古代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近现代西方1834年,[1]________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2]_______为第一要义希腊真实性近现代中国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3]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古物保存法2.《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通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的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地位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世界遗产公约》内容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4]____________”,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确定了[5]________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普遍价值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完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用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6]____________、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措施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审议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用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3.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外国古代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近代[7]__________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8]_______、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佛罗伦萨长城角度:从“功能和作用”角度认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史料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代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唐代,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都出任过“图书馆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宋代,宋太宗建立崇文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院,专作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称“秘书阁”。明清之际,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除官方图书馆外,民间图书馆也广泛存在。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从唐代开始,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史料二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作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解读】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图书馆有官方和民间两种形式,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史料二反映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等助推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的兴起。【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答案】特点:出现较早;官府主导;曲折发展;受统治政策和技术条件影响较大;重收藏,少开放;藏书种类丰富。影响:保存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答案】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素养提升家国情怀: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社会作用(1)图书馆的藏书为统治者提供执政参考。(2)图书馆的藏书为编书、辑佚、校勘提供了资料。(3)图书馆的藏书为读者提供了阅览之便利。(4)图书馆的藏书保存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史论归纳史论: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职能(1)为公众提供有益的文化产品是现代博物馆最基本的社会职能。(2)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现代博物馆必需的社会职能。(3)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是现代博物馆社会职能的关键。(4)博物馆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机构,坚持公益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责任。角度: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郑振铎担任国家文物部门的主要领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见解。他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前对文物的保存只是“为保存而保存”,而新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应该是“为今天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他的主持和指导下,有关部门草拟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文件,他建议中央将这些法令列入土地改革的学习文件中以便扩大影响。随着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五”计划的实施,他发表《基本建设人员应有的古文物知识》等文章,主张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在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郑振铎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绝技、绝活不能“人亡技失”。他特别重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提出“我们要以实物(历代文物)配合着模型和图画,把整个中国历史的进展……陈列出来”。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当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摘编自朱保东《试论建国初期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等【解读】史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强调为“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服务”,并注重通过法律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思考】根据史料,概括郑振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主要内容: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注重用法律手段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重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注重发挥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素养提升历史解释: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无比珍贵的教科书。(2)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3)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史论归纳史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2)文化遗产的完整性。①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②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1.(2023•广东珠海模拟)南宋时期,朱熹积极兴建书院,认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人为忠为孝也”。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开篇就提到《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这说明(

)A.书院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

B.书院承担教化育人功能C.商品经济推动书院的兴盛

D.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书院教育强调“忠”“孝”,陆九渊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这说明书院承担教化育人功能,故B项正确;材料中朱熹、陆九渊的教育思想并没有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对书院的影响,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理学是否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2.(2022•北京卷)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废除了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加强了在高校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史的思想教育,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即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三大改造(1953—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针对的是科学文化工作,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3.(2022•云南昆明模拟)英国历史上的图书馆,用户需要支付费用,要求图书馆降格到“贫民阶层”的呼声与日俱增。1850年,经过改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努力,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教育、休闲的需求

B.英国议会的立法保障C.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提升

D.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5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图书馆的设立有助于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所以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英国政府之所以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为了迎合工业革命发展对于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而非民众教育和休闲的需要,排除A项;立法保障是条件,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提升是结果,都不是原因,排除B、C两项。4.(2022•辽宁大连模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故宫是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典范。其中,太庙和社稷坛分列两侧,外朝和内廷前后分区,这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代礼制要求。材料旨在说明,北京故宫(

)A.展示了建筑艺术之美

B.具备了较高的科研价值C.发挥了巨大经济效益

D.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故宫是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典范,其建筑布局符合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说明北京故宫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故选D项。D5.(2021•浙江卷)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的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D【解析】根据材料“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识,故C项错误。一、选择题1.(2022•河南新乡模拟)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白鹿洞书院的这一特点反映出(

)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C【解析】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反映了明代白鹿洞书院的官学化,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这是集权政治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书院的教育属性未变,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并非强调大力支持民间教育,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明代白鹿洞书院的官学化,没有涉及科举考试,排除D项。2.清末之际,时人评论“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更有论者指出“长此不改,一二年后”,乡间恐怕“除百一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作为直接证据,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科举改革阻碍了思想解放 B.国人接受西学的历史进程C.士绅阶层影响乡村秩序 D.近代教育转型的复杂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新式学堂没有惠及农村贫民子弟,凸显了近代教育转型的复杂性,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改革,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新式学堂的影响,未提及国人接受西学的历史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士绅阶层在乡村的影响力,排除C项。D3.下表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开办法学专业的大学数量和法学专业在校学生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时间开办法学专业的大学数量法学专业学生数量1977年3所200多人2006年603所30多万人A.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 B.法学成为教育中最热门的学科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 D.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后,法学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D项正确;仅凭开办法学专业的大学数量和法学专业在校学生数量的变化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法学与其他专业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法学成为教育中最热门学科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无法说明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排除C项。4.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种状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解析】18世纪时,欧洲图书馆和印刷所的增加迎合了当时对书刊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潮流,有利于传播文化和提高公众文化水平,故C项正确;欧洲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排除B项;近代科学在18世纪之前已经兴起,排除D项。C5.(2022•安徽A10联盟联考)2021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套),涉及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诸多方面,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据此可知,博物馆的功能在于(

)A.刺激旅游行业的发展 B.引导民众转变生活观念C.担负文化传播的使命 D.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开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故选C项。C6.(2022•广东广州模拟)2008年,我国政府决定启动影印《四库全书》文化工程,全程参与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专家、学者、手工艺人达500余名。2022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发掘工作,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此可知文化遗产保护(

)A.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

B.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C.彰显出真实性的原则

D.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A【解析】根据材料“全程参与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专家、学者、手工艺人达500余名”“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部门,而是要协调多个部门,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的创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真实性原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治理能力,排除D项。7.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又颁布法律,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同意就对有的私人建筑进行列级保护。这些做法(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C【解析】法国强化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