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职业危害与预防1.加强宣传工作2.组织措施3.职业卫生技术措施4.职业卫生保健措施5.对卫生设计进行审查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的预防—一般措施第二节职业危害及预防3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的预防—基础知识4(2)消化道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5(3)皮肤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
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毒物的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中,苯多分布在骨髓及类脂质中。(2)生物转化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毒性(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3)排除毒物代谢产物可经肾、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排除,其中经肾随尿液排除是最主要途径,常用测量尿中的毒物含量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的情况。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引起刺激▲
过敏▲
缺氧▲
昏迷和麻醉▲全身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尘肺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的预防—毒物危害一般来说,凡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称为毒物。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引起皮炎(干燥、粗糙、疼痛)引起眼部炎症(疼痛、流泪等)呼吸道刺激(鼻咽痛感、咳嗽)▲
引起刺激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过敏接触某些化学品可引起过敏,开始接触时可能不会出现过敏症状,然而长时间的暴露会引起身体的反应。即便是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也会产生过敏反应,皮肤和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引起皮炎(皮疹或水疱)引起职业性哮喘(咳嗽、呼吸困难等)▲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这种症状分为两种: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单纯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或氦气,而使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氧21%,如果空气中氧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具有限制性空间的工作场所,缺氧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化学窒息(血液内窒息;细胞内窒息)
这种情况是由于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传送氧以及和氧结合的能力,典型的化学窒息性物质就是一氧化碳。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5%时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亦称血液内窒息;另外如氰化氢、硫化氢这些物质影响细胞和氧的结合能力,尽管血液中含氧充足,这种窒息亦称细胞内窒息。▲昏迷和麻醉
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肝脏
作用是净化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并在排泄前将它们转化成无害的和水溶性的物质。然而反复接触一些物质是对肝脏有害的,引起病变(肝硬化)和降低肝脏的功能,例如溶剂酒精、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等,也可能被误认为病毒性肝炎,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引起肝损伤的症状(黄皮肤、黄眼睛)类似于病毒性肝炎。▲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物质以后许多年才表现出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潜伏期,一般为4-40年。▲致畸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脑、心脏、胳膊和腿等重要器官正在发育,从而导致胎儿畸形。▲致突变
某些化学品可引起接触者基因发生改变而对遗传造成影响,导致后代发生不希望出现的变化。一些实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影响。▲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尘肺病患者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时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呈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1.粉尘的来源与种类(1)粉尘的来源
1)固体物质的机械粉碎、研磨过程。
2)粉末状微粒物料的混合、过筛、运输、包装及清理过程。
3)物质不完全燃烧或爆炸,如锅炉气中夹杂的大量烟尘。
4)物理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如矿石烧结、金属冶炼等。
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粉尘(2)粉尘的种类
1)无机类粉尘。如硅石、石棉、滑石、金属性粉尘等。2)有机类粉尘。如棉、麻、面粉、烟草、动物性粉尘等。
3)混合性粉尘。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人的机体长期吸入某些粉尘造成的尘肺,是粉尘对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危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病变:(1)破坏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2)粉尘可引起肺部疾病(3)粉尘有中毒作用(4)粉尘的局部作用(5)粉尘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粉刺、毛囊炎等皮肤病
3.工艺上防尘的措施工艺上的防尘措施包括从工艺方法上和从工艺布置上两个方面。(1)工艺方法上的防尘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2)工艺布置上的防尘措施
1)从通风角度考虑
2)从隔离角度考虑
3)从工艺流程角度考虑4.防尘的综合措施(1)“革”即革新工艺与设备。(2)“水”即湿式作业。(3)“密”即把粉尘发生源密闭,防止粉尘向外飞扬。(4)“风”即通风。包括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通风装置。(5)“护”即加强个人防护和增强体质。(6)“管”即加强防尘工作的技术管理。(7)“教”即做好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8)“查”即加强对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1.工业毒物的分类(1)按照工业毒物的来源分类
1)原料和生产辅助材料:原料本身就是有毒物质,例如,油漆中的溶剂(苯及同系物),压铸铅字用的铅。
2)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例如铅、汞的开采和冶炼,氯、氨、二氧化碳。
3)中间体及反应产物:有时原料和产品无毒,而中间体和反应产物有毒。一氧化碳。
4)废气、废水、废渣
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毒物(2)按照毒物的化学结构分类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锰、汞、锌、砷、硫、镉。2)窒息性或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3)有机溶剂。4)芳香族氨基及硝基化合物。5)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6)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7)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钚。2.常见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常见金属及类金属毒物的危害1)铅(Pb):食物、水等都会引起铅中毒,能导致恶心、呕吐、便秘、腹绞痛、贫血、肝炎。2)汞(Hg):俗称水银,急性汞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腐蚀性胃炎、气管炎,一次吸入2.5g汞蒸汽可致死。3)铬(Cr):经误食、吸入式皮肤吸收后,会引起鼻炎、鼻出血、鼻中隔穿孔。4)钡(Ba):被误食或吸入后有高毒,会刺激眼或呼吸道,引起瞳孔散大、呼吸麻痹、尘肺、皮炎、脱发、呕吐。
(2)常用的有机溶剂的危害
1)苯(C6H6):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志恍惚、兴奋、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
2)二氧化硫(CS2):二氧化硫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反射消失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可出现记忆力衰退、迟钝、失眠、乏力等。
(3)窒息性与刺激性气体的危害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经肺脏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很快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是血色素丧失运氧能力,以致全身组织,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会因严重缺氧而引起剧毒。2)氢化物:氰化氢(HCN)和氰根(CN-),1-15min内呼吸停止而死亡。3)硫化氢(H2S):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4)氯气(Cl2):慢性中毒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减退,接触0.5-1h亦有生命危险。
3.工艺上的防毒措施
(1)采用新技术,改进落后生产工艺。
(2)以无毒、低毒原料代替有毒、高毒原料。
(3)密闭化生产。
(4)隔离操作和自动化控制。4.通风与净化回收
(1)通风排毒
(2)自然通风
(3)机械通风
(4)净化回收
5.综合防毒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2)技术措施
(3)个人防护措施
(4)卫生保健措施
物理有害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湿度、流速、热辐射、噪声、振动、电力辐射以及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失重、超重等因素都可成为物理有害因素。
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物理有害因素1.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亦称“噪音”,只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由嘈杂刺耳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害。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噪声分类病变部位治疗难度传音性耳聋外耳、中耳相对较易感音性耳聋内耳、听神经、脑中枢很困难,重在预防2、噪声的危害听
力
疲
劳听
力
减
退噪声性耳聋语言障碍
工作不便
生活不便社交受限引起嘀!嘀!!什么?听不见!!后面有车!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心电图改变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听力损伤还可以引起:3.声音传播的三个要素
1)声源。2)传播介质。3)接受者。
预防措施:
1.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改造,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
2.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
/吸声
/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3.加强个人防护。常用的方法是配戴耳塞、耳罩、防护帽。
4.
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验。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1.振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的来回往复运动称为振动。
振动以振动波形式对组织交替压缩与拉伸并向四周传播开去。机体组织对振动波的导性优劣顺序是: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组织和脑等。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振动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明在大脑皮层功能下降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导致心率过缓、心律不齐3)对肌肉系统的影响。可能引起握力下降、肌肉萎缩和疼痛等4)对胃组织的影响。振幅大而冲击强的振动5)对听觉器官的影响。
3.振动的预防
1)从建筑物上预防振动
2)从机械设备上预防振动。
3)减少振动的接触时间。
4)改善操作方法及加强技术培训。
5)个人防护。
各种工业设施中的交流电路都会向周围空间放射电磁能,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电力磁力作用的空间。若在某一区域内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存在,这种电场和磁场交替的产生,由近及远,互相垂直,并与自己的运动方向垂直的一定速度在空间内传播,称为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是指由α粒子、γ粒子、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组织中的原子和分子产生电离γ辐射。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辐射1.射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1)一般影响。机体处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在临床表现出神经衰弱症候群:头疼脑涨、失眠多梦、疲劳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2)其他影响。大功率的射频设备形成的射频会影响通讯、电视以及附近的电子仪器、精密仪表。2.射频辐射的防护1)屏蔽。将电磁能量限制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的措施。2)实行区域控制。采取将辐射源相对集中,同时可在工作地域内进行绿化、种植树木等以防辐射。3)个人防护。根具情况穿防护服。3、电离辐射的危害
1)体外伤害。
2)体内伤害。
3)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会造成损伤效应。
手部损伤确定与辐射关联的肿瘤:白血病、甲状腺癌、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遗传效应:生殖细胞非致死辐射损伤遗传至下一代,致其变异及畸形的一类效应,是随机效应的特例。按照受照个体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1、热与高温室内温度在35℃以上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使室温常保持在35℃以上,相对湿度也高达90%以上。
二、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高温
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现象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连续高温酷暑造成人体不适,影响生理、心理健康,甚至引发病或疾死亡。2.高温作业基对人体的影响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高湿或强烈辐射的环境下从事的生产劳动。
1)晒伤。皮肤红痛,可能肿胀,有水泡;发热或头痛。
2)日射病。高温辐射直接作用与人的头部引发的。从而使人产生剧烈的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3)热痉挛。它是因大量出汗后,人体内电解质丧失过多,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而引起的,从而引起呕吐。发病时,体温并不怎么上升。
4)中暑。大量出汗而皮肤发凉,面色苍白或发红;脉搏微弱;体温有可能保持正常或升高;昏迷或头昏眼花,呕吐,疲惫无力或头痛等。
5)急性疾病。体温高达40℃以上;皮肤红、热、干;脉搏快而微弱;呼吸快而微弱;除非刚刚结束大体力活动,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居间合同受法律保护居间合同正式合同范本
- 编剧合同编剧合同终止协议2024年
- 2024常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范本
- 标准版采购协议样本
-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 人才公寓优惠政策协议
- 个人个人存单质押贷款合同
- 广告拍摄合同案例
- 企业合伙协议合同样本欣赏
- 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汇编
- GB 16809-2008防火窗
- 2018年木地板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银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讲解
- DB31-T 540-2022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儿化音变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方案
-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习题答案
- 剧本写作课件
- 计算方法第三章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