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与诚信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一、“义利之辨”的概念界定
1.“义”和“利”的概念
“义”和“利”主要是指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而言。利有公利与私利之分,为国家、民族、大众谋利则为公利,思想家们所说的公利实际上说的是`义’本身的内涵,为一家、一身、私己求利则为私利。凡与义相对的利,皆指个人之利。
一、“义利之辨”的概念界定
2.义利之辨”(义利观)的概念
思想家们所讨论的义利之辨,在内涵上指的是义与利之间的关系。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大致可归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义与利两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人对待义与利应持什么态度;第三,国家应以义还是以利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引导人民发展经济的动力。二、义利之辩——先秦先贤们如是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孔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荀子
二、义利之辩——先秦先贤们如是说:
“利者,义之本也。”“贵法不贵义”。
——商鞅
“好利恶害人之情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二、义利之辩——先秦先贤们如是说: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
“义,利也”
——《墨子》
二、义利之辩——先秦先贤们如是说:
“大道废,有仁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使乃圣人之治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万物一府,死生同状”。“绝圣弃智”,“攘弃仁义”
——庄子
二、义利之辩——先秦先贤们如是说:
“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处?---忠不足以安君,
……义不足以利物。”
——杨朱
先秦思想家们的“义利之辨”
人物
义利之辨(义利观)孔子、孟子、荀子商鞅、韩非子
墨子庄子、老子
杨朱极端自利,享乐主义,不讲道义(为我、重生)
考考你除了这些“义利之辩”思想,上面材料中的这些先贤(除杨朱外)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思想?孔子:“仁”、“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性本善”、“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一起温习先贤的智慧商鞅:严刑峻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变则备变”。
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一起温习先贤的智慧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的辨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崇尚自然、鄙视富贵利禄、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一起温习先贤的智慧思考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义利之辨”?背景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大变革时代,社会失去原有的秩序和规范,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愈演愈烈。争权夺利的斗争必然触及原有的道德规范,于是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提了出来,思想家们便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义利之辨。思考2如何看待先秦思想家们的这些“义利之辨”?
参考答案1.都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
2.任何一种义利观,受时代和阶级立场的影响,也都有其局限性,所以要放到特定的历史中去正确认识。
3.我们学习及反思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义利之辨”,必须兼收并蓄,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义利关系。三、儒家“义利之辨”的发展演变儒家自汉朝开始,便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并不断发展,其“义利之辨”也一直相伴并随其始终,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义利观。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一)儒家“义利之辨”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时代人物“变”“不变”春秋孔子重义轻利
重
义
轻
利西汉董仲舒把“义”上升为“道”,主张“以义制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进一步把重义轻利观点神圣化、绝对化与普遍化两宋朱熹主张“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重义轻利观念发展到了极致明末清初顾炎武“以义主利,以利佐义,合而相成,通为一脉”,较好地将义与利统一起来。
(二)历史认识与历史反思结合儒家“义利之辨”的发展及相关材料,谈谈你对儒家的义利观的认识(看法),并在其基础上,结合现实谈谈该如何处理好“义利之辩”。材料一: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相联系的。那时的社会财富总量始终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如若提倡一己之利,必然导致人们相互争夺的加剧,造成社会机制失衡,所以重义轻利思想对当时的公私关系起了一定的平衡作用。
——吕明灼《义利之辨:一个纵贯古今的永恒主题》材料二:
重义轻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冶了一代代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而名不见经传的勤劳、善良的百姓,又培育了一批批志士仁人。儒家的以义为上、为民谋利等这些思想不乏合理之处,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和思想价值。当然,“重义轻利”这个命题又有缺陷。“利”作为物质利益,它能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人的正当的利欲不但不应当“轻”,相反,应当加以肯定并给予满足。而孟子、董仲舒以及朱熹出于维护他们所处的时代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将“重义轻利”的消极或不足方面加以引伸、发挥,引向了极端。
--------张锡金《“重义轻利”辨析》材料三:儒家的义利观,把义利关系对立起来并使其绝对化,走向了以义为唯一要求的极端,极其轻视功利与财富,只强调精神生活,鄙视物质利益,否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并和法家的“重农抑商”相结合,这必将大大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影响了中国二千年历史的思想走向;不讲“利”,“义”也失去了物质基础的保证,变成了一句空话。儒家义利观的要害是只讲精神不讲物质,违背了物质利益为先的原则。
——吕明灼《义利之辨:一个纵贯古今的永恒主题》材料四: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农耕宗法制度,商品经济从来没有象西方那样发达过,因而长期崇尚德治,以为以义就可以治利。义制不了利,只有法才能治利,因为利是法律存在的根基。在一个存在私利的社会中,只有通过法律合理设定权利以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才能造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分配和保障体系,从而鼓励人们通过享有法律权利去追求自身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完善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强调“以法治国”
——潘佳铭《义利之辩的反思》材料五:如果我们空谈道德性命,政治觉悟,或将道德原则同个人福利对立起来,抽象的宣扬存理去欲,就会挫伤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只求个人福利,不顾社会正义,置公共利益于脑后,将功利主义引向个人利己主义,甚至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势必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危害社会和谐与安定。
——王雾《中西传统义利观之试比较》
对儒家的义利观的认识(参考答案)1.基础(原因):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一致(农耕宗法制度);商品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2.目的: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2.作用
积极:调整了公私关系、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和谐;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视道德和精神,其义为质,信义为上等思想针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相当的价值。
消极:过多强调精神力量,相对忽视物质,对商品经济发展不利;其在后期与重农抑商政策相结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忽视个体;影响中国思想发展的方向。(重精神、忽视物质,重视整体,忽视个体)
历史反思(总结)包括儒学义利观在内的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我们都要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建立起新的适应民族发展需要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卫生)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多选题库及答案
- 2025中小学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新建汽车零部件项目报告表
- 城市交通信号系统优化案例分析解析考核试卷
- 绿色出行激励政策公众参与机制考核试卷
- 冲突管理中的领导风格转变策略考核试卷
- 设备折旧与维护成本考核试卷
- 成品住房管理办法
- 工会维权活动方案
- 2024版辅警劳动合同
- 混凝土养护管理制度
- 动平衡试题及答案
- 2025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知识手册
- T/DZJN 114-2022废旧锂离子电池极片材料回收技术规范
- T/CASTEM 1014-2023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估指南
- 2025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电力工程工作证明书(8篇)
- 新版物业承接查验表格模板
- 安全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